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16、重新托付

 

  约翰福章第二十一章

几乎大家都确认约翰福音的最后一章——有人称之为附录。初期教会己经承认他是教会的柱石之一;但他实际复职的事实却没有历史上的记载。因此这位写福音书的使徒约翰,在圣灵的默示之下,就动笔描绘这幅感人的图画,它的自然和美丽就足以证明它的真确性。

我们当中有谁不曾被一些可能会阻止我们将来在基督教会中事奉的言行所缠累呢?但我们心灵深处知道这种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我们知道那些失败是例外,而不是惯常的;是水面上的漩涡或横流,不是水流的主要趋势。当然,也有些突发的罪恶,是显示里面长期的腐败,像森林中的大树因长期被虫所蛀而倒下来一样。我们必须承认那样的事实;不过一个人在骤然的重压之下,可能被诱而说出有违本心的话或作出有违本心的事来,像彼得在亚那的院中的誓言,就是违背他忠于主的本心而发出来的。

我们对主所要作的一切事,在他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耶稣知道否认他的彼得,并不是真彼得。既然他将来的领袖地位必须得到众弟兄的支持,他就巧妙地安排一个机会来显出彼得心里深处的实情,好将他以前否认主的事抵消,证明他有作使徒领袖的资格。教会的大设计师知道这个将要作建筑工头的人所具备的质量,因此就留心预备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从彼得的领导地位获得别人认可的事,证明了主在他们最后一次聚集于加利利湖边时所作的,是极其智慧的行动。

先看当时的情景。使徒们遵照所得的指示,都回到加利利去,回到湖上,湖边曾留下许多神圣的脚踪。什么时候才能再与他见面尚不可知,恐怕还要经过一个长时期才能得到他下一个训示,所以他们就采取彼得的建议,重操旧业。西门彼得说,“我打鱼去!”他们立刻赞成他的建议而回答说:“我们也和你同去。”

春天晚风送来百花的芬芳。草地和山坡的牧场呈现鲜艳的色彩。湖面的水波在和暖的夕阳中荡漾着。七个人把一只较大的渔船推离湖岸,船后拖着一只小船,就驶向他们所熟悉的渔场去。黑暗已经笼罩着山头,岸上的灯光看不见了,众星在天空中闪烁,静夜中所听见的,只是撒网、拉网、或偶有的桨声;但到东方发白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打着什么。

这种失望是难以忍受的。但凡与神有过来往的人,就知道一个门被关时,会有另一个门打开。我们的计划若在一方面行不通,是因为神已经替我们预备了更高明、更美好的办法。倘若这些渔人那天满载而归的话,就会很难使他们回来,再过完全倚靠主的生活了。主要他们知道他们的生计不是靠他们打鱼的勤劳作业,乃是靠主所点着的火,和他亲手所预备的食物。这个功课是给我们大家的。我们的时间如果完全用于事奉的工作上,我们就可以安心地上床睡觉。“你们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本是枉然;惟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诗一二七2)。

他们在晨露的微光中,看不出站在白沙滩上的那一位是谁。那一定是早来的鱼贩吧!他从岸上问他们的两句话,也未能纠正他们的错误。渔人经过一夜辛劳回来的时候,被人询问有没有鱼卖,或者由站在岸上的人指点撒网捕鱼,都是常有的事。但约翰因着他那无误的爱的本能,看出了那是主,就低声将这欢喜的发现告诉了彼得。那时其余的人没有一个会明白彼得为什么骤然要披上外衣,不顾清晨的寒气而跳进水中。然而他那迅速的举动却使他又得到一短短的机会与耶稣作单独的交谈,重温在花园会见的喜乐。

我们不去多想耶稣如何温柔周到地生起火来,使这些疲惫的渔夫可以烤火暖四肢,烘干衣服,又给他们预备了饼和鱼。我们也不去多论他为何不轻易行使神迹,反而叫他们去取他们所打的鱼来。我们所要作的,就是从这整个的故事里明白:从主复活以后,福音的大网必须投向人世的大海中;主的同在和指导是成功所必须时条件;以及渔夫所需要的慰藉和生计是绝不会被忘记的,等到主与他们合作收取海中的渔获,在他们于晨曦中接近天岸时,他要在那里欢迎他们,并与他们一同坐席。到那时没有一个人会再问你是谁了,因为他们必知道那是主;在那里必没有误会或分争,因不再有海和晨雾,先前的事物都已经过去了。

作属灵领袖必须有三个特出的条件:对基督的热诚,无伪的谦卑,和不屈不挠的勇气。彼得在主被卖的那一夜证明了这三个条件他一样也不符合。但这些条件在他里面潜伏着,像苜蓿种子埋在未开垦过的土中一样,要等到有利的环境时才会显出来。这些环境和条件是靠救主爱心的关顾才能完成的。

一、对基督的热诚。如果没有否认主的事,使徒中就没有一个会怀疑彼得对主的态度。其余的使徒一定常常羡慕彼得、雅各和约翰三人的热忱,尤其是西门彼得。但现在他们却被沉重的疑云所笼罩,在一起谈论的时候,他们就会极其认真地疑问他爱主的心究竟坚强到什么程度。主觉察到了这件事,他知道要将看顾他的羊和小羊的责任交托给彼得之前,他必须获得他对爱的极其坚决而毫无疑问的表示,至少他要确认那是这位使徒个性中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所以吃完了早饭,耶稣就重复问他三次“你爱我么”,并且每次都称他为约翰的儿子西门,即西门巴约拿。有一位解经家说,“我们读过一个回教王的故事,他按着大臣们所具有的性格而赐给他们一个尊贵的姓。每当他要表示对他们不满的时候,他就不用那姓而用他们的原名称呼他们;这样一来就使他们大为惊慌。到他再用所赐的姓称呼他们时,就表示他们又蒙宠了。”这个故事帮助我们明了救主为什么样强调他仆人先前的名字。他希望给他一个新的机会,能再符合“石头”的名衔。

爱耶稣乃是事奉上一个少不了的条件。只有那些有爱心的人才够资格作基督的工。只有那样的人才能忍受由那些意志不坚和犹疑不决的人所引起的烦恼和压力。牧人必须有爱心才能去集合疲倦有病的小羊到他的怀中,照顾困乏的母羊走过险峻艰难的山路,才能去寻找那些常要离群走迷或在禁区里吃草流浪的羊。真牧人的三个条件就是爱,爱,爱。所以主再三地问他说,“你爱我么?”彼得对这连问三次的话也用同样的话回答说,“你知道我爱你”,只是在第三次回答时加上了一句“你是无所不知的”,意思就是说,“你不但有神的全知,你也有人直觉的同情。”

我们也许可以说,彼得在这里显出了他的机敏,他利用基督的沉默来证明他说的有道理。每一次他都使基督处于“如果不是如此就必须有所表示”的立场。如果他对彼得的爱心和事奉的热诚有何疑问的话,他就不能不开口了。这似乎就是彼得回答的要点。他晓得主知道他心中的一切意念。因而激起他来证明他三次说爱主的话不是假的,不然主便可以反驳他了。以后使徒们谈及这件特别的事时,他们一定都承认,他们相信彼得的话,不单是因那些话是彼得自己所说的,更是因主也加以默认,并且用再三的托付来证实那些话是真的。显然地,主对他仆人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不然他就绝对不会将如此辛苦、重大的责任交托给他。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得着很大的安慰;主是无所不知的。

二、无伪的谦卑。希腊文有两个表示“爱”的字。一个是表示我们应当虔诚尊敬圣洁的神的爱。另一个是表示较为属乎人情感方面的爱。耶稣在头两次问彼得时是用前一个“爱”字。彼得谦逊地不敢那样承认。他说:“不,我是用人情感的热忱爱你。”最后,主降低到他的水平而问他果真是用这样的爱爱他么,就立即引出了他的回答说:“是的,无论你是神子或人子,你都完全知道的。”

耶稣显然是指着彼得在最后的晚餐上,夸口说纵使他的同伴都离弃主,他也绝不离弃的话,而问他是否比其余的人更爱他。但他一切的矜夸都没有了,只是伤心沉默,承认他再也不敢说自己的爱比别人的强了。他愿意居最低的位,承认自己是最后的和最小的。在这一点上,他也显出了是配得居首位的,因为他愿意居最低的位。他只要能担任一个低微的职位就感到满足了。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孩子;所以主就毫无犹豫地在众弟兄的同意之下,亲自扶他坐上他那似乎已经永远失去了的旧有的首位。

三、不屈不挠的勇气。主从起头就清楚地看见了屹立在他面前的十字架。在他传道之初,他就对尼哥底母说过了人子必须被举起来。我们有没有充分认识到他坚决地走向死亡幽谷的勇气?我们从不低估士兵在冲锋时扑向敌人的勇气。但我们或许会问道,这勇气可否与另一种性质的勇气相比拟,那就是明知有最可怕的死等在前面而毫不畏缩,沉着地继续前进的勇气。

这就是我们主的经历。“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以后这也成为彼得的经历。“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彼得曾得意自信地说:“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救主回答说:“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这个“后来”现在已经开始了。门徒不能高过主。他在使徒行传第十二章里跟着主进了监狱,到了最后又跟着他死——死在十字架上,正如传说所证实,和在这里所预言的那样。彼得在他的后书里曾引证耶稣这些话说:“我知道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显然地,十字架也是他的最后目标,但他却绝未因它的威吓而偏离了他所选择的事奉道路。他坚定不移,常常竭力多作主工。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因为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堪以忍受那种辛苦的勇气,是他极难得而光荣的美德,也是他适于作领袖的明证。

彼得显明了他具有这三个条件,就确定了他在使徒的团体中居首位的权利,他也勇敢地履行了他的职务。主若允许约翰作他的同伴和助手,他一定是很喜欢的,他渴望约翰作伴侣的念头使他问说,“这人将来如何?”但另有其它任务等着这位主所爱的使徒去作,使他必须向另一方面前进。主说,“不,约翰不能让给你,但我必作你随时的帮助。”主的作伴对于彼得有何等的帮助,可以清楚地在他的书信里看出来,特别是其中一节描写到他所达到的那种最高的爱,是超过他所求所想的。“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这样爱神,不只是用情感的爱,乃是用最上等的爱——神自己的爱。── 迈尔《圣经人物传──彼得》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