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芦苇矗立如石柱
耶利米书二十四、三十四、三十七章
对一个天性敏感的人而言,被孤立是痛苦的。这类人很容易根据迅速而正确的直觉,察知人心的动向。当他直觉地明白他所渴望的同情已经像夏日的溪流干涸;热情已变成冷漠,友谊的温暖化为轻蔑的冷嘲时,他的精力就逐渐消退,天然的影响力遂在初春即冻结了。对许多人来说,被重视、被爱的感觉就像生命的气息一样缺之不可,他们可能对阿谀,财富,时尚毫不热衷;对于住在自己的同胞中也颇知足;但是他们天生需要一种同情的气氛,才能在那种环境下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许多强壮、英勇的典型人物,都没有这种敏感、细腻的资质。这样也无可厚非。他们天生就是发现者,前锋,战士,有钢铁般的意志,和足以与挫折、失望抗衡的勇气。他们永远想不到,那些具有女性气质的人在作他们的工和见证时,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这些人有敏锐的洞见,温暖的感情,对爱、恨异常敏锐,渴望同情、赞许和鼓励的言词。
耶利米就是这一类人。温柔,畏缩,敏感,有强烈的情感,敢恨敢爱,天生不适于独挽狂澜。然而神的恩典介入他的生命中,用四十年的时间将他磨炼成一座坚城,铁柱,铜墙,与全地的君王,首领,祭司,众民相对抗。他们起来与他为敌,却胜不了他,因为神与他同在。他击败一切仇敌,维护了生命终极的标准。这种奇妙的毅力和靱性在他国家灭亡前的最后几个月里表现得尤其突显。我们必须在本章中叙述一部分的故事,以免错失其中有益的启示;因为如果神的同在能为他成就这么多,他的同在也能为最软弱的儿女成就同样的事。
一、耶利米对王的态度。我们从以西结书的篇章里,得到许多关于耶路撒冷在西底家统治期间的情形。以西结虽然住在被掳之地,却仍忠心地以先知的眼光来预见耶路撒冷的光景,他的心思一直关注着他所爱的这城。从这亮光中,我们会发现他的预言格外有价值、有兴味。
我们已经看见,西底家即位之后,曾立下严厉的誓言效忠尼布甲尼撒王;更特别的是,在尼布甲尼撒的要求下,他甚至用耶和华的圣名来起誓。但是他还年轻,又软弱无能,完全被一群权臣所摆弄,那些人都倾向于与埃及结盟,企图借重埃及来挣脱迦勒底人的轭。
早在灾难临到之前两年,以西结就已清楚预言将要发生的事。他预先见到有使者被打发去见法老,向他要求马匹和人手,以西结这样急切地问道,“他岂能亨通呢?行这样事的人,岂能逃脱呢?他背约岂能逃脱呢?”并又悲哀地说,“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定要死在立他作王巴比伦王的京都……法老虽领大军队,和大群众,还是不能帮助他”(结十七11~21)。
前面已看过,耶利米千方百计阻止王和众首领与埃及联盟;他并且当着假先知的面强调,如果这个愚昧的计划付诸实行,尼布甲尼撒尚留在圣殿中未掳去的器皿也将被掳到巴比伦(见耶二十七章)。尽管他苦口婆心一再劝阻,联盟的密谋还是达成了。西底家背弃了他向巴比伦王所起的誓。
于是以西结所预言的事一 一发生了。尼布甲尼撒王因犹太人的忘恩负义、轻诺背信而大为震怒,他集合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展开迅速而无情的报复,一方面也是杀鸡警猴,警诫邻近列国。“有刀,有刀是磨快擦亮的;磨快为要行杀戮,擦亮为要像闪电;……人子阿,你要呼喊哀号,因为这刀临到我的百姓,和以色列一切的首领;他们和我的百姓都交在刀下;所以你要拍腿叹息”(结二十一 9~10,12)。
巴比伦王来到岔路口,那儿有两条路,一条通向耶路撒冷,一条通向亚扪的主要城市拉巴。他照例占卜,以决定去向。结果指示他进攻耶路撒冷,并要他以撞城锤、垒台等攻打该城。他上路的时候,耶和华临到以色列人,警告众首领,受报的日子已到,他们当除掉冠,摘下冕,因为耶和华要“倾覆,倾覆,而又倾覆”。似乎为了说明这项制裁行动的原因,神又一一列举出各种罪行,这些罪使得耶路撒冷的街道被血染红,被不洁的事物所污秽。这是综合地描述西底家在位最后几年城中的光景。这对耶利米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他的心灵必然因日以继夜目睹、耳闻百姓无法无天的恶行而伤痛(参结二十一18~27,二十二1~16)。
主前五百九十一年的十二月,围城的行动终于开始了。随着尼布甲尼撒大军的迫近,联盟迅速瓦解,耶路撒冷好像一座孤岛,孤零零地被迦勒底军队的狂风巨浪所包围。城内的百姓还有相当数量的储粮,他们一天天期待着法老以埃及人的侠义精神出兵驰援。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西底家派出两位知名人士去见耶利米,询问耶和华是否不再像往日那样眷顾他的百姓,一如他曾一夜间消诚亚述王西拿基立那样。这对先知必然是极大的考验,只要他此时说一句安抚的话,就能消除众首领和百姓对他的敌意,使他身价提高,广受欢迎,过去横加在他身上的恶意批评——说他蓄意不良、欠缺爱国心等——也自然化为乌有。他为什么不在这一次的围城中作以赛亚呢?为何不激动百姓凭着英雄式的信心奋起抵抗呢?为什么不在他的话语中掺进一些得拯救的预言,来换取对他们的影响力,以便将来以这影响力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呢?
这些考虑可能一度闪过他的脑海。即使真是这样,也不过是瞬间即逝的。“耶利米对他们说,你们当对西底家这样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要使你们手中的兵器,就是你们在城外与巴比伦王,和围困你们的迦勒底人打仗的兵器翻转过来,又要使这些都聚集在这城中。并且我要在怒气,忿怒,和大恼恨中,用伸出来的手,并大能的膀臂,亲自攻击你们。又要击打这城的居民,连人带牲畜都必遭遇大瘟疫死亡。以后我要将犹大王西底家,和他的臣仆百姓,就是在城内,从瘟疫、刀剑、饥荒中剩下的人,都交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和他们仇敌,并寻索其命的人手中;巴比伦王必用刀击杀他们,不顾惜,不可怜,不怜悯,这是耶和华说的。”
紧接着这一番可怖的话,他又指出现今惟一存活之外,就是出去归降迦勒底人,他们正围攻着这城的每一面。所有留在城中的人,必要丧命在刀剑,瘟疫,饥荒之下。他们好像无法食用的坏无花果,命定要被抛弃废置。但那些归降巴比伦王的人必得保全性命(见耶二十一章,二十二1~9,二十四章)。
耶路撒冷被围困期间,每一天空中都充满着战士的呐喊,攻城锤沉重的锤击声,受伤者的呻吟。耶利米这时再度壮胆去见西底家,带给他痛心的消息——没有任何方法能挽救这城被攻陷、焚毁,因为神已经将它交在巴比伦王手中,那时西底家必要被掳,面对面站在巴比伦王面前。“他要口对口和你说话,你也必到巴比伦去(结三十四3)。
二、他对蓄奴的犹太人之态度。耶利米激烈的言词也可能唤起百姓沉睡的良知,他们在西底家的建议下开始为自己的罪作某种程度的补偿,一方面加强防御工事,一方面释放奴隶,还予自由。这项释奴行动是在庄严的仪式下完成的,他们在圣殿中将牛犊劈成两半,犹大的首领,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和众民都从其中经过,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背约,重新奴役我们的希伯来弟兄,愿耶和华将我们劈成两半,如同这牛犊一样。
百姓的心洋溢着喜悦,一支强悍的卫队组织起来了。最值得雀跃的是,这国作了神眼中看为对的事。大约两个月过去了,尼布甲尼撒的攻击次数日益减少;围城的大军人数开始锐减;不久军营拆下了,整支军队班师回去了。干戈声平息下来,撞城锤沉寂了,城内的百姓不禁呼出一大口气!长久以来困居城墙内的百姓终于可以自由往来,进出无碍了。这段暂时的解困,其实是因法老军队的逼近而导致的。犹太人以为再也不会看到他们的仇敌了,他们可以趁机好好嘲弄耶利米一番。同时他们也撤销了释奴的誓言,招回仆人婢女,继续奴役他们。
在这一段举国庆祝解围的时期,先知的话看来似乎是捏造的,百姓由畏惧转为憎恨这个敢于发言的先知;似乎耶和华都弃绝了他;这时他若要挺身与众人相对立,毫不妥协先前的话,实在需要非凡的信心和勇气。然而他丝毫不松懈自己的责任。百姓的胡涂,他们如何背叛自己的誓言;为奴之人的失望和痛苦,耶和华的名遭到粗鲁的蔑视——这一切迫使他不得不说话。“看哪,我向你们宣告一样自由,就是使你们自由于刀剑,饥荒瘟疫之下;并且使你们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这是耶和华说的……在我面前立约,后来又违背我的约,不遵行这约上的话,我必将他们交在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手中,他们的尸首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作食物。并且我必将犹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领,交在他们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与那暂离你们而去巴比伦王军队的手中。耶和华说,我必吩咐他们回到这城,攻打这城,将城攻取,用火焚烧;我也要使犹大的城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耶三十四章)。
说出这一番话,实在需要特别的属灵的勇气和对神同在的体认才行。他们听了以后必然勃然大怒,对这位寂寞的先知交相责难。表面看来,似乎假先知的话应验了,耶利米的话落了空。他的对手如果良心未泯,在愤怒之余或许也听到良知的声音在抗辩:耶利米才是真正道出了耶和华的话。
三、他对围城暂解的态度。全城欢欣鼓舞,迦勒底人撤退了,他们显然不是法老的对手,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云散天晴,再也没有可惧怕的仇敌。然而耶利米始终不改他的论调。那就像春天鸟儿初啼声中夹入了乌鸦的嘎嘎声,多么泄气!讨人嫌!岂不是在一片苟安中散播惊惶、疑虑!其实他也愿意随波逐流,与众同乐,但他不敢。当西底家王打发使者向他询问耶和华的旨意时,他厉声回答,“你们不要自欺,说,迦勒底人必定离开我们;因为他们必不离开。你们即便杀败了与你们争战的迦勒底全军,但剩下受伤的人,也必各人从帐棚里起来,用火焚烧这城”(参耶三十七1~10)。
神的先知已清楚预见迦勒底与埃及争战的结果,因此他无法支持百姓蒙解救的虚假盼望。耶利米已预见埃及的子民要蒙羞,被交在北方人的手中;他甚至呼吁他们在埃及各地宣告入侵的消息(参耶四十六13~28)。以西结也有同样的看见:“我必使巴比伦王的膀臂有力,将我的刀交在他手中;却要打断法老的膀臂,他就在巴比伦王面前唉哼,如同受死伤的人一样”(结三十24)。
这事以后不久,耶利米趁着迦勒底人撤离的机会,去探视他在亚拿突的产业,以收取他当得的分,或许是地租,也可能是祭司家庭当得的十分之一奉献。他正通过便雅悯门的时候,被一个守门官发现,这人的家属素来与耶利米有嫌隙,他立刻把握机会对先知施以报复(见耶三十七13)。他一把抓住先知说,“你是投降迦勒底人哪。”这个控诉多么荒谬,因为迦勒底人已经撤退,而且看来他们似乎不会再回来了。尽管耶利米严词否认,这个托辞却给伊利雅足够的理由,用暴力将先知带到首领面前,首领们也乐于见到他们一向痛恨的耶利米落入他们手中,就好像祭司长乐于看到犹大出卖耶稣一样。
前一个王在位时,耶利米也曾遭遇到同样的困境,但沙番的儿子里希甘出面相救,才使他免于一死;如今亚希甘可能已死亡或被掳。西底家又太过懦弱,即使知晓先知身处危险,也不敢挺身相救。于是首领将耶利米打了,然后把他囚进阴暗、潮湿的地下土牢中;耶利米在那里渡过了几天暗无天日的生活。
不久以后西底家可能受良心的谴责,或者因前方传来的消息而心生警惕,就打发人将耶利米提出来,焦急他向他探问,“耶和华有什么话临到没有?”
这对耶利米而言,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去修剪他的言辞,用委婉的语气,缓和地道出这个不受欢迎的真理。他这样作可以因此讨王的欢心,救他脱离眼前的折磨。但是他和以前一样,坚持不妥协。“耶利米说,有;又说,你必交在巴比伦王手中。”
接着他向王恳求,免除他所受的严厉刑罚,王答应了,立刻下令把他交在护卫兵的院中,每天从饼铺街取一个饼给他,直到城中的饼用尽了。在此同时,迦勒底的军队已击败法老,正班师返回,再度将耶路撒冷层层围住,好像一座铁墙,逐渐逼近,终至使耶路撒冷覆亡。
我们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很自然会对这个敢于单独站在神一边,奋力抵抗全国的先知心生敬佩。他使我们想到第一位到东印度宣教的季根伯格(Ziegenbalg),他曾独自对抗整个政权的势力,他们企图摧毁他初绽开的宣教花蕾;还有耶德逊(Judson),为了缅甸的救恩,不惜与王相敌对;另外还有莫法德(Moffatt),单枪匹马进入非洲蛮荒地区。我们惟一的职责就是站在神的计划里,作他的工;用他的同在来包裹我们的心灵;时常将耳朵敞向他那永恒的确据,“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样我们就能跳过障碍,安然通过敌人的阵营,好像神殿中的柱子一样坚立不摇动。── 迈尔《圣经人物传──耶利米》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