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第二章
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二1-7)
和合本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
‘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 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现代中文译本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天使说:
‘那位右手拿着七颗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样说:
‘我知道你的一切──你怎样辛勤工作,怎样忍耐,我也知道你不容忍坏人,曾考验过那些自称是使徒而其实不是使徒的人,认出他们是假冒的。你有耐心,曾为我的缘故经历患难,从不退缩。但是,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已经失去了当初对我的爱心。你想一想,你已经堕落到甚么程度了!你要悔改,恢复当初爱心的行为。如果你不悔改,我要来,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拿走。
‘不过,你有一个优点──就是你跟我一样恨恶尼哥拉派的所作所为。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可听的,都听吧!至于那得胜的人,我要赐他权利,可以吃 神园中那生命树的果子。’
{\Section:TopicID=133}以弗所 第一与最伟大的
当我们了解一些关于以弗所的历史和当时的情况后,这样才比较容易明白为甚么在七个教会之中,它会名列榜首。
别迦摩是政府在亚西亚省的省会所在,但以弗所却是该省最大的一个城市。以弗所并且宣称是‘亚西亚第一和最大的都会’。有一位罗马作家更誉之为亚西亚之光(Lumen Asiae)。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是甚么因素构成以弗所卓越的地位。
(一)在约翰的时代,以弗所是亚西亚最雄伟的一个海港。基士达山谷(Cayster Valley)所有的道路──基士达乃一河流,亦是基士达山谷得名之由来──都在这大都会交汇。而事实上,通达以弗所的道路,远远不止于此。从幼发拉底河和米索波达米亚平原,途经歌罗西和老底嘉,通往地中海的陆路,也必须经过以弗所。其它从加拉太经撒狄(Sardis)通往海口的一条大路,亦须取道以弗所。如果从南方富饶的米安达山谷(Maeander Valley)北上,也要途经以弗所的。所以古代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称以弗所为‘亚西亚的市场’(The Market of Asia);而约翰在启示录十八章十二和十三节中所描写的情况,大抵就是以弗所昔日多采多姿的繁华街市了。
以弗所是亚西亚来往门户。以弗所显赫之处可以从当时政府制定的律例反映出来。凡罗马都督前往亚西亚省就任者,必须先到访以弗所,然后再前赴所要驻守的城镇。因此由基士达山谷、米安达山谷、加拉太、米索波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各地前往罗马的客旅和商贾,途中必须经过以弗所的。在后来当基督徒从亚西亚各地被押往罗马扔进狮子坑受刑的时候,伊格那丢(Ignatius)则称以弗所为‘殉道者的驿道’(Highway of the Martyrs)。
以弗所能够成为全亚西亚省最富庶和最伟大的一个城市,纯粹是因为它的优越地理环境而导致的,因此有人很贴切的形容以弗所为‘古代虚荣的市集’(Vanity Fair of the ancient world)。这样的描述,实在一点也没有夸张。
(二)在政治上,以弗所也有若干优越的条件。它是一个自由市。在罗马帝国中,有若干城巿为自由市,这是由于这些城市对帝国的贡献,而得此殊荣。一个自由巿可以在本身范围内享有自治,并且可以免除罗马军队驻守的烦扰。它是一个法官轮回审判的城市(assize town)。当时的罗马总督都按期前往各属下的大城市作轮回访问,而在若干选定的城市和乡镇法庭,升堂审讯重要的案件。而亚西亚省最著名的运动会,每年都在以弗所举行,吸引了全省各地的观众。
(三)以弗所是亚底米神(Artemis)的崇拜中心;亚底米钦定本称之为以弗所的黛安娜女神(Diana of Ephesians)。亚底米神庙是古代七大建筑奇景之一。庙长四百二十五呎,阔二百二十呎;总共有一百二十条圆柱;每支柱高六十呎,是由一位王送出来的。当中的三十六支支柱还有着金箔厚厚装饰。古代的庙宇都是以圆柱支撑,只有中央的部位才有屋顶遮盖。而且底米神庙的中央是用香柏木来做遮顶的。在古代世界中,亚底米可以称之为最神圣的神像。神像的本身并不特别美的,它只是一个黑色,蹲踞着的多乳头的神像;由于它的历史湮远,而没有人可以指出此神像起源于那个时代。我们只要细读使徒行传十九章,便可知道这宝贵的亚底米神和她的神庙在整个以弗所所占有的地位了。除了亚底米神庙外,以弗所还有着名的罗马皇帝革老丢和尼罗的神庙;后来再加添两位,就是哈德良(Hadrian)和塞佛留(Severus)。因此,异教的宗教活动和气氛,在以弗所可谓极一时之盛。
(四)以弗所也是一个异教的迷信中心。它的‘以弗所字符’(Ephesian Letters)驰名于世。这里的护身符和驱魔咒备受善男信女的重视,并且认为非常灵验,可以医病,防止不育,和使人生意兴隆。因此当时世界各地慕名前来购买神签字符的,真是络绎不绝。
(五)以弗所的居民成份是相当复杂的。当地居民可以分为六个民族。一族是本地土著的子孙;一族是来自雅典原有殖民的后裔;一族是其它的希腊人,而还有一族可能是犹太人。以弗所除了是参拜亚底米的宗教中心外,也可以说是个罪恶和道德败坏的深渊。神庙享有庇护特权,凡投身进入神庙内避难的罪犯,皆可获得安全的保障。此外庙中有数百位女祭司,她们都是宗教的神妓。由于这些因素汇集一身,以弗所是个名不虚传的罪恶中心。古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以‘流泪哲人’的雅号见称于世,曾经就自己的眼泪下一番脚注;他说由于以弗所的道德沦亡,有谁住在里面而可以不流泪痛哭的呢!
这就是以弗所的一般情况了。我们可以想象基督教的种子。要在这样不合时宜的土壤上发芽生长,它的机会实在是微乎其微的!然而基督教却能在这地方发扬光大;诚如特仁赤(R. C. Trench)所述的一般:‘再没有一处地方,比这里的土壤更为滋润,叫 神的话更深的植根,长出充满信心和仁爱的硕健果子。’
保罗在以弗所停留下来工作的时间,比在任何一个城市都要来得长(徒廿31)。以弗所也是提摩太传道时,建立起极密切关系的地方;而后来他亦成为了以弗所的第一任主教(提前一3)。在以弗所我们又看见亚居拉、百基拉和亚波罗的足迹(徒十八19,24,26)。保罗对以弗所众长老所作的临别赠言,情辞亲挚,依依不舍,这在别的地方是很难看得见的(徒廿17-38)。到了后来,约翰便成为以弗所教会的一位领导人物。传说约翰把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带到以弗所,而后来她便在此地下葬。安提阿的伊格那丢,被押往罗马以身殉道的时候,曾写信给以弗所,他竟然可以写出这样的话:‘你们藉着耶稣基督的力量,已经与使徒的心意永远相连。’
若要证明基督教得胜的力量,再没有比以弗所这处地方更能说明一切。
此外,我们还得要注意一件事。我们曾经提及过以弗所是当日亚西亚省最大的一个港口,但是在今天,从前的一切,除了剩下来的遗址之外,甚么也不复存在,而这遗址距离地中海亦有六哩之遥。今日以弗所的沿岸,乃是‘一片不能成为海港的沙滩,没有船只可以在此停泊。’昔日雄霸一方的海湾与以弗所的海港,今天只是一个‘长满芦苇的湖沼’。自古以来,由于基士达河不断把淤泥带到下流堆积起来,故此清理的工作无日无之;一旦停顿下来,以弗所便随着消逝了。
{\Section:TopicID=134}以弗所 基督与祂的教会(二1-7)(续)
约翰写信给以弗所教会,开始的时候,是以两个景像去描写复活的基督的。
(一)祂右手拿着七颗星。这就是说祂把教会握在祂的手中。拿着(Kratein)是指强而有力的握着;换言之,基督完全掌握着祂的教会。倘若教会肯顺服而让祂完全掌管的话,教会便不会行差踏错了。事实上,当我们能够把自己放在祂的手中,我们便可以安稳无虑。‘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
还有一点是希腊文用字所独有的;Kratein在一般用作动词时,跟着的名词是应该用属格的(genitive case)。由于在我们拿着一件事物的时候,我们少有能够拿着它的全体,而是拿着其中一部份而已。当Kratein跟着的是一个受位格(accusative),这样它代表的意思乃是指拿着全部份在手中。而在这地方,Kratein相连着一个受位格,意思就是基督把七星全然的掌握在手里。换言之,祂把教会全然的在手中掌握着。
我们应当好好的记着,不单止我们的教会是在基督的手中,全体教会也是在祂手中的。当人在教会之间竖立起樊篱,互相阻隔,这绝不是基督所要作的。
(二)祂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金灯台就是指教会。这句话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基督在祂的教会里头,不断的工作。而祂的作为并不囿于某一教会;凡有人奉祂的名聚集一起敬拜祂的时候,祂必在那里。
约翰接着叙述一些关于以弗所教会信徒的事情。
(一)复活的基督赞扬他们的劳碌。劳碌的希腊文是Kopos,也是新约圣经喜欢用的一个字。土非拿、土富撒和彼息为主多多劳苦(罗十六12)。有一事是保罗所宣称的,就是他要比任何人工作更劳苦(林前十五10)。他又恐怕加拉太人故态复萌,而他的劳苦便白费了(加四11)。在上述每一例子当中──此外还有许多例子──所用的字就是Kopos(名词),或是Kopian(动词)。这个字有一个特别的含义;它是指人费尽心思,和动用全身的力量去劳苦工作。基督徒的态度是那些爱惜己身,害怕辛劳的人所不取的。基督徒为基督的缘故,甘愿辛劳忙碌,而且当体力不支的时候,从心里发出来的祷告声,仍然不绝于耳。
(二)复活的基督赞许他们的恒久忍耐。这是我们常常会碰到的一个字:hupomone,它不是指人心灰意冷的去等待,或是畏缩的去接受事物;而是英勇果敢去接受苦痛和辛劳的事情,并且能够把这些遭遇转变成优美和荣耀的结果。人常常会说,受苦把人生添上色彩。当我们以基督所赐与我们的恒久忍耐(hupomone)来面对人生,那么我们生活的色彩肯定不会是灰色或是黑色的;相反的,它一定会点缀着荣耀的光彩。
{\Section:TopicID=135}以弗所 正统信仰付出太高的代价(二1-7)(续)
复活的基督继续赞扬以弗所教会的信徒,因为他们曾经把邪恶的人如以试验,并且证明他们是说谎话的。
在早期教会里,经常有邪恶的人前来搅扰那些细小的教会。耶稣也曾警告假先知将会披着羊皮来到他们当中(太七15)。当保罗向这里的以弗所教会长老临别讲道的时候,也曾警告过凶暴的豺狼将会袭击羊群(徒廿29)。这类邪恶的人有多种。当中有些是犹太人的密使,企图高举律法而扰乱基督徒的视听,而且他们跟随保罗四处奔跑,希望破坏保罗传福音的工作;有些则尝试诱导信徒,把自由视作任性的放荡行为;有些是职业的乞丐,不务正业,单靠信徒的施舍而过活。由于以弗所是通往罗马与东方各大城市公路必经之地,以弗所教会自然比其它教会更容易受到这些邪恶份子的威胁。当时的情形正如特仁赤所描写的一般:‘那些邪恶的乌合暴民’随时随地都凑聚在以弗所。
新约圣经坚持试验的必需性,不止一次。约翰一书极力主张看清楚这些自认充满 神的灵者的真面目,试验他们是否愿意接纳道成肉身的全部信仰(约壹四1-3)。保罗则坚持帖撒罗尼迦信徒要把这一切事情察验清楚,然后坚守着那美善的信仰(帖前五21)。保罗再坚持一件事,凡先知讲道的时候,他必须接受别的先知给他作出的试验(林前十四29)。一个人不能在 神子民的聚会中宣讲个人的私见;他必须遵照教会的传统而行。耶稣对考验一事有最严格的要求:‘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15-20)
以弗所教会忠诚的运用这个试验,把引人误入信仰歧途的邪恶莠草拔除;但麻烦的事情亦随之出现了。因为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他们同时损失了一些东西。那复活的基督说:‘我有一件事要责备你,你已经失去了当初的爱心了。’这句话可以作两方面解释。
(甲)它可以指失去了当初的热心。先知耶利米曾讲述在最初的日子中。以色列民对 神是非常忠诚的。而 神惦念祂的子民说:‘你幼年的恩爱,婚姻的爱情……我都记得。’(耶二2)。不错,以色列民曾经验过一个难忘的蜜月,但如今却把当初炽热的爱情忘怀了。依照这个解释,复活的基督所讲的,就是以弗所教会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宗教热忱了。
(乙)更近似的解释,就是他们失去了当初兄弟般热诚的爱心。在最初的时候,以弗所教会的会众真的能够互相友爱关怀;当然决不会露出纷争的端绪;信徒的心时刻准备燃烧;双手随时准备伸出来救援别人。但现在有些错误的事情发生了。可能是他们集中力量排除异端而扼杀了兄弟友爱之心;为保存正统信仰而牺牲了团契关怀的友谊。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正统信仰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其实世上一切所谓正统信仰,永远不能取代爱心的位置。
{\Section:TopicID=136}以弗所 回归的步骤(二1-7)(续)
在以弗所的教会中,有些事情做错了。我们虽然看见他们辛劳忙碌,忠勇忍耐,和保守着无可指责的正统信仰,但是却失去了爱心。于是复活的基督向他们作出呼吁,并且提出三个回归的步骤。
(一)首先,祂提出要回想。在这里耶稣并不是对一些从来没有踏足教会的人说话;祂乃是对一些身在教会而迷失了方向的人进言。而回归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回想。在遥远的异乡,浪子突然发起思家之念(路十五17)。
奥亨利(O. Henry)有一则短篇小说。有一个在乡村里长大的男孩子;读书的时候,邻座是一位天真可爱的乡村姑娘。后来他长大了,便跑到城市去谋生:很快便与帮派的恶徒纠缠在一起,而且成了一个职业扒手。有一天,他如常的在街上做他的勾当,刚好完成了一宗买卖──手法干净利落──心中不期然沾沾自喜。突然间他看见从前在村子里学校生在他隔邻的女孩子,她一点也没有改变,依旧是一片天真烂漫,惹人喜爱。当时她并没有发见他,这一点他是可以肯定的。但突然间他忆起昔日的我,与今日的我相比较,立即发现目前自己的真实处境。他把热炽炽的头挨在那条冷冰冰的灯柱上,说了一句忏悔的话:‘ 神啊!我是多么痛恨我自己!’回忆使他重获新生。芙国诗人寇佩尔(William Cowper)写道:
昔日的福祉何在?
那时我初见主面。
叫灵魂苏醒的景像何往?
那是耶稣和祂的话语。
诗中除了悲愁感叹之外,好像甚么东西也没有表达出来。其实,它所表现的乃是回归的第一步;浪子回头的第一步就是自觉自己犯了错误。
(二)其次,祂说要悔改。当我们发现做错事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当不止于一种。我们或会觉得昔日光彩已失,无法挽回,只可接纳目前不可避免的困境。我们或会充满痛恨,只知埋怨命运,而不肯面对自己。我们或会认为禁苑中自有其不可告人的兴奋,而甘愿罪中寻乐。但是复活的基督说:‘你们要悔改!’悔改乃是表示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深感难过。浪子悔改的反应是:‘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路十五18)。当扫罗知道自己的愚昧时,便从心里叫喊出来:‘我是胡涂人!大大错了。’(撒上廿六21)。悔改中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要接受自己对失败的承担和责任;一旦愿意承担这个责任,敬虔的悲痛便会随之而至。
(三)第三,祂说要行出来。由悔改而生的伤痛,驱使人去做两件事情。第一,悔改会催逼人投身于 神恩典的怀抱,口中只会说:‘ 神,求你开恩怜悯我这个罪人吧!’;第二,悔改叫人有所行动,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来。重蹈覆辙的人并未真正悔改。富斯迪(Fosdick)认为基督教真理伟大之处在于:‘叫人不再在旧路上徘徊不前。’悔改的证据就是一个改变了的生命,而这个改变了的生命是藉着我们的努力,与 神在恩典中互相配合而产生出来的。
{\Section:TopicID=137}以弗所 使人败坏的异端(二1-7)(续)
在这里复活的基督提及祂所恨恶的异端,而祂同时也赞扬以弗所教会能够恨恶这异端。以恨恶来描述复活的基督,姒乎是有点奇怪;但有两点是我们得要记着的。首先,当我们热爱一个人的时候,若看见有些事物要危害他,我们定会恨恶这些事物。第二,我们必须恨恶罪的本身,而爱护罪人。
这里的异端就是尼哥拉党人。这里只是说出他们的名字,并没有予以界定。后来在别迦摩教会中,我们再一次遇上他们(15节),并且发见他们与‘服从了巴兰(Balaam)的教训’有紧密的联系,这意味着他们与吃祭祀偶像的食物,与不道德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14节)。在推雅推喇的教会,我们碰上完全相同的问题;邪恶的耶洗别驱使基督徒吃那祭祀偶像的食物,并且诱使他们过着不道德的生活,
我们首先发现这个危机不是来自教会的外头,反而是源自教会内部。这些异端宣称他们不是要破坏基督教,而是力求对教会有所改善。
其次我们注意到尼哥拉党人,其实是与那些服从巴兰的教导的是同一类人。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尼哥拉党的始创人尼哥拉(Nicolaus),可以从两个希腊文衍生而来,这分别是nikan(克胜),和laos(人民)。而巴兰也是从两个希伯来文而来,bela(克胜),和ha'am(人民)。这样,两个名称的意思是相同的,而两者都可用来指邪恶的教师,为要赢得人民对他们的信赖,专门以异端的思想来毒害他们。
在民数记廿五章一至五节,我们看见一个奇怪的故事。当时的以色列民被引诱与摩押的女子进行非法和亵渎神圣的结合,并且敬拜巴力毗珥。若当时没有严厉阻止此事,整个以色列宗教都要被毁灭,而以色列民族便不复存在了。我们继续看下去,在民数记卅一章十六节,便看到当时的引诱乃是来自巴兰的邪恶影响。于是在希伯来历史中,巴兰乃是邪恶人的象征,他来是要引人犯罪的。
现在让我们看看早期教会历史家对尼哥拉党人的意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他们是尼哥拉的跟随者,尼哥拉是初期教会七位执事中的一位,是安提阿的归信犹太教者(徒六5)。这个意见指出尼哥并误入歧途,成为异端。爱任纽(Irenaeus)说尼哥拉党人‘喜欢过着不受束缚的放纵生活’(反异端论Against Heresies一26,3)。希坡律陀(Hippolytus)则认为尼哥拉是七位执事当中的一位,但‘他却离经叛道,习于放纵的生活,不理会饮食和生活的准则。’(驳斥异端论Refutation of Heresies七24)。使徒章则(The Apostolic Constitutions六8)描述尼哥拉党人是‘污秽无耻之徒’。亚历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指出‘他们自甘堕落,像淫乱者般的尽情纵欲……过着完全放纵的生活。’但他并不把这一切责备委诸尼哥拉的身上,而主张是别人误解他的说法:‘肉体是必须任意驱使的。’依他的说法,尼哥拉的本意是想说出肉体必须受到控制;而异端的跟从者则把这意思曲解了,认为肉体可以随着个人的意愿而作出任何行径,而无关羞耻(杂论篇The Miscellanies二20)。而尼哥拉党人显然是主张一种不受约束的放任生活。
我们看看是否可以把他们的观点和教训明确具体的刻画出来。在写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中,指出他们诱导信徒吃拜偶像的食物,和过着淫乱不道德的生活。而当我们翻查耶路撒冷大会的决定时,我们知道禁吃拜祭偶像的食物和远离淫乱的生活,这两条禁令是外邦人加入教会时必须遵守的(徒十五28,29)。而尼哥拉党人则一一破坏了这些规定。
这班人差不多可以肯定是会遵循着下列的论点来替自己辩护的。(甲)律法已经结束了;既然没有律法,我们便可以为所欲为了。他们把基督徒的自由与非基督徒的放纵混为一谈。这一类人正是保罗在加拉太书所指责的,保罗指责他们滥用自由而过着放纵肉体的生活(加五15)。(乙)他们大概会说,身体既是邪恶的,于是人可以随意指挥身体做任何事情,而不会有甚么影响的。(丙)他们大概会辩称,基督徒是受恩典所保护,故此他们便可以乱作妄为,而不致受害。
在尼哥拉党人曲解真理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些甚么呢!当时使人困扰的事,就是一个基督徒必须和他生活的异教社会分别出来。异教人士可以不经思虑便去吃献祭给偶像的食物,而这种情形在社交场合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是一个基督徒能否参与这些宴会呢?异教人士对男女的贞洁并不重视;婚外情被视为正常的行径,亦不会以此为耻。作为一个基督徒,真有需要与他们区别出来吗?而尼哥拉党人认为基督徒没有理由与世俗作出分野。篮赛爵士(Sir William Ramsay)把他们的教训扼要的叙述出来:‘这是一种妥协的方法,一方面企图有效地实践一个希腊罗马式的社交生活,另一方面则尽量想持守一切由基督徒生活系统带来的生活法则。’这种教训很自然的影响大多数的上层社会人士,因为他们若持守所有基督徒的一切要求时,他们的损失实在很大。对约翰来说,尼哥拉党人比异教人士更坏,因为他们是大门内的敌人。
尼哥拉党人不准备与世俗的人区别出来;从现实的观点来看,他们差不多可以说是异端中最危险的一类,因为假若他们的教训一旦成功的话,整个基督教便为这个世界所改变,而基督教本身再不能够承担起改变这个世界的使命了。
{\Section:TopicID=138}以弗所 丰厚的报酬(二1-7)(续)
最后,复活的基督对那些得胜的人给予一个极大的应许。在这幅图画中我们发见两个使人欣悦的观念。
(一)生命树的观念。这是伊甸园故事中的一部份;在园子里面有一棵生命树(创二9);这树的果子是不准犯罪后的亚当吃的(创二16,17);而吃了这树的果子能使人像 神一般有永生。结果,因为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于是两人被逐出伊甸园(创三22-24)。
在犹太人的后期思想中,这棵树真的成了能赐人生命的象征。凡能持守那生命树的人便得智慧(箴三18)。那义人所结出来的果子就是一棵生命树(箴十一30);愿望得着应验也是生命树(箴十三12);而舌头也被称为生命树(箴十五4)。
此外,还有另一幅图画。亚当犯罪后被视为第一位被禁止吃生命树果子的人,于是他便被逐出伊甸园,而那棵生命树也从此永远遗失了。但犹太人仍存着一个惯常的观念,认为当弥赛亚来临,新纪元诞生的时候,那棵生命树便会重现人间,而那些心志忠贞的信徒便可以吃着生命树的果子。有一位智者曾谓:‘凡所作的能取悦祂的人,必蒙赏赐不朽的生命树的果子。’(传道经Ecclesiasticus十九19)。犹太人拉比的心中,天堂彼处,是存着一棵生命树的。它的树荫把整个天堂遮盖着;它有五十万条发出馨香气味的枝子;它的果子异常美味,而且品类也各自不同。整个思想就是昔日从亚当失去了的那棵生命树,自弥赛亚手中把它带回来。凡吃生命树果子的人就能够享受一切的福乐,这就是当基督掌握至尊的权柄时,那曾得胜的忠心信徒可以获赐的福乐。
(二)第二个观念是天堂,每当人提及这个字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我们尽管未曾对天堂构成一个固定的意义,不过当我们翻开历史来看,我们便会察觉人类曾在这方面作过极冒险性的思想探讨,这是世界从未有过的认识。
(甲)天堂最初是一个波斯字。色诺芬(Xenophon)写过许多关于波斯的著作,而天堂这个字就是由他引进希腊文的。它的原始字义是指一个供人享乐的花园。当色诺芬描写波斯王住所的景况时,他说波斯王定下了一条命令,凡他下榻的地方,必须设置天堂(即花园),并种植一切泥土能繁殖出来的美丽的东西(色诺芬:Oeconomicus,四13)。天堂一字。以之来描述安详优美的事物,是最妥贴瑰丽的。
(乙)在希腊文圣经七十士本,天堂有两个用意。首先,经常用来指伊甸园而说的(创二8;三1)。其次,它亦经常用来表示任何华丽的花园。当以赛亚述说花园没有水浇灌之时,所用的就是天堂这一字(赛一30)。耶利米说:‘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耶廿九5)当中的田园就是用上了天堂一字。传道书则用天堂来代表一个园囿。传道者说:‘我为自己大动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各样果木树。’(传二4,5)。
(三)在初期教会中,这个字是有着特别的意义的。犹太人的思想认为人死之后,所有人的灵魂都要进到阴间(Hades)下榻,阴间就是一个灰暗和充满重重阴影的地方。初期教会相信在天地之间有一处地方,离世的人要先到那里,一直等到最后审判的来临,而特土良(Tertullian)相信这个地方是在地下面的一个大洞穴。在这洞穴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以供以色列众族长和先知居住的。斐罗(Philo)描述这地方是‘不受雨雪和风浪所困扰,那儿有从海洋吹来永不止息的柔和清风,使人常有清新之感。’而特土良认为只有一类人才得以进入天堂里面,他们就是为道而殉难的人。特土良说:‘只有用你自己的血才可以换取那开启天堂大门唯一的钥匙。’(特土良:灵魂论Concerning the Soul五十五)。
俄利根(Origen)可以说是基督教中最具冒险精神和创作性的一位教父。他曾经这样写道:我认为所有圣徒(圣徒意即基督徒),当他们今生离开世界后,仍会逗留在地上某一处地方,这地方就是圣经所描写的天堂。他们犹如进入一些教导所,我们可以称这地方为灵魂的学校或是课室……。任何人如果真的有颗纯洁的心,和神圣的思想,而且不断有所体悟的话,他便会进步神速,很快便进入天空的一处地方,随即直达天国了。他们经过这些居所(阶段),而希腊人则称它们是领域(Sphere)也即是圣经所讲的天上……。到了最后,他便会跟随那泣 神的儿子耶稣,祂已走过了诸天,说道:‘我一定会在那里,而且也叫你们能够在那里。’祂亦曾就这些不同的地方说道:‘在我父的家里,会有许多住处。’(俄利根De Principilis二6)。
早期伟大的思想家并没有把天堂和天国加以区别;天堂是一个处于中间的阶段,义人的灵魂得配进入而达于 神的面前。这里表达出来的思想,有些地方的确是十分可爱的。以一步从地上踏上天,有谁人不会觉得此举是过于异想天开呢?要达于 神面前是有循序渐进的必要的!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在唱出以下的诗句时,心中所存着的可能就是这样的思想:
从荣耀蜕变到荣耀,
直至在天堂就位,
直至把我们的冠冕置放祂面前,
在惊叹、爱慕和赞美中忘掉一切。
(四)到了后期,基督徒对天堂的认识再没有坚持这一个中间阶段的观念了。天堂与天国相若。我们要转念想起耶稣对那临死前认罪的大贼之言:‘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了’(路廿三43)。我们处身于奥秘当中,如果要把这些奥秘用教条表达出来,相信也起不到甚么作用。但除了说天堂乃是与主同在的一个永远的生命之外,还有甚么更贴切的说法呢?
死亡来到封闭了肉体的眼睛,
而这颗跳动的心仍在,
幕幔已撕破而你要句我启示,
你走全然荣耀的 神──
这就是天堂了。
给士每拿教会的信(二8-11)
和合本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
‘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
‘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现代中文译本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天使说:
‘那位开始和终结、死而复活的,这样说:
‘我知道你的患难和贫穷;但实际上你是富足的!我知道你受那些自称为犹太人的人所毁谤;其实他们并不是犹太人,而是撒但的党羽!不要怕你将要遇到的苦难。看哪!魔鬼要考验你们,把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投在监狱里;你们要受十天的苦难。你要忠心至死,我就赐给你生命的华冠。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可听的,都听吧!那得胜的人绝不会受第二次死亡的灾害。’
{\Section:TopicID=140}士每拿 亚西亚的冠冕
假如以弗所位列七教会之首是无可避免的,士每拿自然应该以相应的姿态排列第二位了。在亚西亚所有的城市中,士每拿是最可爱的城巿。人称之为‘亚西亚的装饰’,‘亚西亚的冠冕’,和‘亚西亚之花’。路其安(Lucian)称士每拿是‘伊奥尼亚(Ionia)最美丽的城市。’雅里斯底德(Aristides)曾以壮丽的诗句歌颂赞美士每拿,述说‘它的雍雅仪态像天虹披盖四周……它的光辉照透每一角落,高入云霄,直指天空,犹如荷马(Homer)诗中的精铜盔甲,闪闪生光。’从不间断的柔和西风吹过大街小巷,更倍添士每拿引人入胜之处。雅里斯底德说:‘和风吹透全城每一角落,使士每拿清爽得有如一丛绿树。’不过这些不断吹来的西风却有一个缺点。士每拿位于河床湾口之侧,流入海湾城中污水的气味,也随风而飘送过来;而西风总是朝着城中吹,而不是吹向海面。
士每拿的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横贯吕底亚(Lydia)弗吕家(Phrygia)大路的末端;此大路并且可远达远东的地区。富饶的许米斯山谷(Hermus)的贸易,全部落在士每拿的手中。由于这些优厚的条件使然,士每拿自必然成为一贸易重镇。士每拿在一条像手臂伸出海的末端上,有一为岩石所环抱的小海港,正位于全城的心脏区。在众多港口中,它是最为安全和交通最畅顺的一个。一旦战争爆发,只需用一条链子把港口横封,便可以安忱无忧了。怪不得士每拿的银元上所铸刻着的乃是一艘准备出海的商船。
城四周的环境,也是同样的美丽。从港口开始,横经狭窄的山脚,在城的背后耸立着柏哥斯山(Pagos);这是一个庙宇和华厦林立的小山,而人们称它为‘士每拿之冕’。有一位现代旅游人士有这样的描述,‘士每拿是个以高塔为冠冕的高贵都会’。雅里斯底德则形容士每拿像一尊巨像,它的脚伸入海,而外在平原与山脚之间,它的头就是那后方耸拔的柏哥斯山,以高楼为其冠冕了。他说这个地方真似‘一朵奇葩,其艳丽之处正如大地与太阳从来未曾向人类显露过的’。
士每拿的历史有不少地方是与它的美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是少数世界上能按着设计而建成的都市。早在公元前一千年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了。到了公元前六百年左右,该城因为吕底亚人(Lydians)从东面挥军攻来,在一场浩劫之后,便全城瓦解。此后四百年间,这个地方根本丧失了作为一个城市应有的面貌,余剩下来的,只有几个散落的小村子而已。后来来辛马卡斯(Lysimachus),希腊将军及克雷斯王,于主前三六一-二八一年之间,替它做了全盘设计,予以重建。它是以街道笔直阔大而见称。斯特拉波(Strabo)提到它的街道极其美丽,而最杰出的就是那些砌在街道上的长方巨形石块。其中最华丽和最昭著的一条道路,誉称为‘黄金大道’(Street of Gold);起点从宙斯(Zeus)庙开始,横经柏哥斯的山脚,以息伯利庙(Temple of Cybele)为终点。倘若人称柏哥斯四周围绕的高楼为‘士每拿之冕’时,那么‘黄金大道’则形同环绕这山的项链了。
在这里我们碰到一件有趣而且极重要的事情。当约翰描述复活的基督写信给教会时,他是小心翼翼和深具卓识的。他描述复活的基督为:‘祂是那死过又活的。’这就是从士每拿本身的历史体验而作出的回应。
除了本身的地理形势外,士每拿还有其它的因素足以构成它伟大之处。它是一个自由巿,而这地位是从它对罗马政府的效忠而得来的。当罗马还未称霸世界之时,士每拿已对罗马表示出一片忠心;它从来未尝违拗过罗马的政权。罗马史家西塞罗(Cicero)曾称士每拿是‘历史上最可靠和最悠久的盟友。’罗马有一次东征,攻打米佛拉地斯人(Mithradates)而遭遇不利。当他们军队面临饥寒交迫的威胁时,士每拿立即解衣节食,火速地驰援也们。
士每拿对罗马的尊敬可以溯诸历史。远自公元前一九五年,士每拿便是当时第一个城市率先把祭祀洛玛女神的庙宇建立起来。后来到了公元后廿六年,当亚西亚各大城市相竞要替提庇留王(Tiberius)的神像建造庙宇,士每拿竟然能压倒以弗所,被罗马当局拣选担当这次替皇上造庙的殊荣。
士每拿不单在商业的发达,市容的美丽,政治与宗教的显赫,各方面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的文化发展也是非常蓬勃的。泰安纳的阿波罗纽(Apollonius of Tyana)曾以真理教导士每拿人──只有人才能够创造一个伟大的城市。他说:‘在太阳之下,士每拿虽然是众城中最美丽的,它可以把海据为己有;它也得着柔和海风的泉源;然而披戴着人类自己的冠冕总比挂上那些超越人类标准的亭台楼阁,图案和各样金器镶成的华冠,更具魅力。因为一切建筑物只能存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但人则可以四周行走,随处可以议论任何事物,而且还可以尽其国土之大,去创建极其广阔的城邑。’士每拿建筑了一个竞技摥,而每年一次的著名竞技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此外还有一个宏伟的图书馆;一个可供人欣赏音乐的戏院(Odeion),和全小亚西亚最大的一个剧场。还有一点,在历史上曾有好几个城市声称诗人荷马(Homer)是在它们的城市出生的,而士每拿就是其中的一个。城中还建有一座荷马纪念院(Homereion)。他们的银币上亦铸有荷马的雕像。诗人荷马的出生地的确是一个议论纷纷的问题。十七世纪诗人多马希活(Thomas Heywood)曾经写过一段隽语。
七个城市为荷马齐起争端,而斯人已逝。
但当他在生之时,竟无片瓦得以遮头。
在这样的一个城巿中,我们自然会看见许多美轮美奂的建筑物,而在士每拿城中,无数这样的建筑物乃是宗教庙宇;它们所供奉的有息伯利女神,宙斯,阿波罗,尼麦息斯(Nemeseis),亚当罗底特(Aphrodite)和亚克里比阿(Asclepios)。
希腊的城市都有它们共通的特征,而士每拿所表现出来的要比其地城市来得更为显著。蒙森(Mommsen)曾说过,小亚西亚是‘恋慕地方行政权者的天堂’。在众多城巿之中,士每拿以‘巿政府权力斗争和市民为本城而骄傲’见称当世。城中百姓,每一个人都乐于赞扬士每拿,并且希望向着巿政府权力的顶端往上爬。因此,这封信的开端,复活的基督被称为‘那首先的,末后的’,实在是有它的用意的。如果以祂和世界的荣耀作比,地上的一切显赫功绩,必形同废物。
士每拿还有另一个情况是应该顺带一提的,而这点也在信中提过;而这件事对当地信徒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当时犹太人在士每拿的人数特别多,而且具有影响力(启九章)。举例来说,在一次为美化市容,犹太人便捐出了一共一万个银子(denarii)。很明显的,犹太人对士每拿的教会特别憎恨,原因是基督教吸取了许多对犹太教有兴趣的人,并且从犹太教皈依基督的人也不断加增。走笔至此,士每拿的概况要告一段落;现在让我们引述一个在士每拿发生的著名殉道故事作为结束吧。
坡旅甲(Polycarp)是士每拿的主教;他是在公元后一五五年二月廿三日星期六殉道的。当时适逢城中举行竞技赛会;群众的心情极易被煽动。突然间有人大声叫喊:‘除去无神论者,我们搜捕坡旅甲去。’坡旅甲若要逃生是不太难的;但是事前在梦中得着异象,看见自己的枕头着火焚烧,他醒来后便告诉门徒说:‘我必会给火烧死的。’
他的藏身处为一奴隶所出卖,而这奴隶乃是在严刑拷打之下作供的。群众跑来捉拿他,但他吩咐先给那些捕头吃一顿饭,并且嘱咐要随他们所愿而给予一切所需,他自己只要求在最后的一点钟能够向 神祷告。其实当时的捕快也不想置坡旅甲于死地的。在把他押往城中的一段短短旅程中,还苦苦劝导这位老人家:‘只要说句“该撒是我主”,和献祭给该撒便可以活命,这样做对你有甚么损害呢?’但是坡旅甲却无动于衷,因他心中只有耶稣基督才是他的主。
当他步入竞技场的时候,天上传来一个声音:‘坡旅甲,你要刚强,与这些人周旋到底。’当时的巡抚给他一个选择,只要他愿意咒诅基督的名和献祭给该撒便可以免死。‘八十六年来我一直事奉着祂,’坡旅甲说:‘而祂从来没有亏待过我,我怎能够毁谤那已经拯救了我的王呢?’那巡抚于是以火刑来吓他,但坡旅甲回答说:‘你要用火来吓我么?这些火只能烧一会儿,随即便熄了。但你却不晓得那在最后审判和永远惩罚的火,正等待着那些邪恶的人。你们还等甚么呢?来吧,随你们的意愿做吧。’
于是群众蜂拥前来,从工场和浴室带来柴捆,而那些犹太人甚至情愿破坏了安息日的诫命,首先拿起木头来。在他们正准备把他缚在木架的时候,坡旅甲说:‘就让我这样子吧!那赐我力量抵受火烧的,同样会给我力量在火中站立得稳,毋须把我再钉紧了。’结果他们把他轻轻缚在木架上烧起火来,而坡旅甲随即献上他那伟大的祷文:
主啊!全能的 神,备受祝福的爱子的天父,耶稣基督,藉着祂我们得以全然明白你的旨意。你是众天使和掌权者,以及一切被造之物,和所有在你面前存留的义人的 神。我要感谢你,因你今时今日,允许我与其它殉难的同道,分享基督的苦杯,因而得以进入永生的复活,就是灵魂和身体在圣灵里面不朽的福份。但愿我今天能够与他们一同被接纳,当作一个丰盛和蒙悦纳的祭。因为你是一位全无瑕疵和掌管真理的 神,早已为我们预先作好准备;又曾启示出来,而且已经应验了。我因此要为这一切而向你颂赞。我要感谢你,又要藉着那位永生与属天的大祭司耶稣基督,你的爱子而荣耀你。愿我们与祂和圣灵,藉着耶稣基督而将荣耀归给你。从今时直到永远,阿们。
以上所记述的只是一个平实的事实。但这里开始,整个故事便演进为一个传奇。依照故事的发展,当时的火焰形同一个帐幕,把坡旅甲围绕在中央,而他在当中则安然无恙。到了最后,那执行死刑的人只好用刀把他刺死,完成那火焰未能完成的任务。‘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鸽子从当中飞出来,浑身是血,而火焰亦为这些血所扑灭。群众看见这样的情景,心中非常诧异,原来不信的人与 神的选民,竟有如此的分别。’
不错。坡旅甲在最后的确是死了,而他乃是为信仰而殉道的。
在士每拿作基督徒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致送教会的信中,只有两封信的赞辞不绝,而写给士每拿的信就是其中的一封。
{\Section:TopicID=141}士每拿 在试炼中(二8-11)(续)
士每拿教会处于患难当中,跟着要来的试炼已迫在眉睫。
对于这次试炼,这封信提及三件事。
(一)患难(thlipsis)。患难的希腊文原意是指在重量之下被压倒。一连串的事件,为士每拿教会平添无穷压力。
(二)贫穷(ptocheia)。在新约中,贫穷和基督教往往是紧密相连。耶稣说:‘贫穷的人有福了。’(路六20)。保罗描述哥林多的基督徒虽然贫穷,但却富足(林后六10)。雅各说 神在这世界中拣选了贫穷人,却叫他们在信心上得到富足(雅二5)。
在希腊文中,有两个字是解作贫穷的。Penia描写人的境况并不富裕,而希腊人给它的定义就是必须自己努力工作,来满足一己生活之需。另一个就是ptocheia,它是指赤贫的情境。有人曾经对这两个字作出分析,Penia是指身无长物,而ptocheia则是一无所有。
当时的基督徒要忍受贫穷,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出身多属社会下层的劳苦大众;当时社会阶级悬殊,而贫富之间距离是很大的。举例来说,我们知道昔日来自亚历山太的运粮船,若航程受风向阻滞的话,玉蜀黍的面包便不能如期派发,而罗马的贫苦大众就要挨饥抵饿了。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基督徒要抵受贫穷的。有些时候,他们的财货遭受损毁(来十4)。有时异教徒会突然向基督徒施以袭击,和搜掠他们的居所。不错,基督徒在古代的世界中,不论在士每拿或是任何一个地方,所过的生活都不会是舒适容易的。
(三)下监。约翰预言他们将会下在监里,受十日牢狱之苦。这句话不是照着字面来解释的;十日只是指一段短暂的时间;换言之,受监禁的时间很快便要结束。这个预言是一个警告,同时又是一个应许。不错他们要下在监里;这个苦难虽然来得突然而且厉害,但很快便会平静下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两件事。
第一,迫害确然是照着这样式而至。当时作为一个基督徒是犯法的。然而迫害不会永久持续下去,基督徒虽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不受干扰的,可是在任何一个时间中,只要当地的总督心血来潮,为了满足他的权力欲,便会从中兴波作浪,或者是暴民高呼打倒基督徒,弄得满城风雨。作基督徒所冒的惊险,在于生活的不稳定。
第二,对我们来说,下监的的刑罚看来还不算太坏。我们或会说:‘坐牢吗?还好,比起死亡来说这样也算不错。’但在古代的世界,下监只是死刑的前奏。人在未行刑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囚犯。
{\Section:TopicID=142}士每拿 祸患之源(二8-11)(续)
进行煽动迫害的就是犹太人。在使徒行传中,我们看见犹太人一而再的煽动有关当局对传道者进行迫害。这些事情发生在安提阿(徒十三50);发生在以哥念(徒十四2,5);发生在路司得(徒十四19);发生在帖撒罗尼迦(徒十七5)。
在安提阿发生的事件,正好表达出当时的犹太人往往能够成功地驱使官府采取反对基督徒的行动(徒十三50)。在犹太人会堂的四周,有好些所谓‘敬畏 神者’聚集在一起。这些原是外邦人,他们虽然并未完全投入要成为归化犹太教的人(proselyte),但他们却醉心于独一真神的教义和犹太人的纯净伦理;特别是与异教徒的生活操守比较起来,犹太人的伦理观念实在是纯洁得多。基于这些缘故,有许多妇女特别受到犹太教的吸引。她们往往是有地位的,如地方官和总督的妻子。于是犹太人便透过她们影响官府,进行他们对基督徒的迫害。
约翰称犹太人为撒但的会堂。他借用犹太人爱说的口头语,而把它的意思扭转过来。当以色列民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喜欢称自己为‘耶和华的会众’(民十六3;廿4;卅一16)。会堂的希腊文写作sunagoge,字面上解作聚集一起,一个聚会,和一个会众。约翰的意思似乎是说:‘你们爱称自己是 神的会众,但事实上你们是魔鬼的会众。’约翰卫斯理有一次提到有些人以粗鄙的言辞来描绘 神:‘你的 神乃是我的魔鬼。’当宗教成为邪恶的工具,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却一直在发生。法国大革命的时候,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有一句名言:‘自由,在你的名下真是罪恶丛生!’如果这句话被人引用到宗教身上,那就真是可悲的了。
当时一般用来中伤基督徒的毁谤有六种:
(一)基于圣礼所用的言辞──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故事传出来便讹说基督徒是吃人肉的。
(二)由于基督徒称他们共同聚餐为爱筵(the Agape, the Love Feast),于是便传说基督徒的聚会乃是要举行一些放纵肉欲的秘密仪式。
(三)有时基督徒的确导致家庭的分裂,这情况是由于家庭中有人信主,但有一些却是不信。基督徒便给人指斥为破坏家庭的滋事份子。
(四)异教徒则称基督徒为无神主义者。异教徒认为基督徒并不明白敬拜的意义,因为他们没有像他们所有的那些神像。
(五)基督徒在政治上被指责为对政府不忠,因为他们不肯宣称:‘该撒是我主’。
(六)基督徒被指控为纵火者,因为他们预言一个在火焰中的世界末日。心存歹毒的人是不难散布一些危害基督教教会的谣言的。
{\Section:TopicID=143}士每拿 基督的宣称与基督的要求(二8-11)(续)
士每拿教会正与恶劣的困境进行争战,而更坏的威胁已近在眼前。基于这个情况,在士每拿信中的开端,便提及基督两个响亮的名号,叫人知道虽然处于像士每拿的窘境,基督仍然赐给我们力量,指引我们去面对一切。
(一)基督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在旧约这是 神的名号。以赛亚听见 神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赛四十四6;四十八12)。这名号有两方面的意义。对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应许。无论是甚么事情也好,从生命的开端到生命的终结,基督总要与我们同在。那样我们还怕谁呢?
但这名号对士每拿的异教徒来说,却是一个警告。他们极爱自己的城市,称士每拿为亚西亚第一城。而且人人为了要出人头地,不惜勾心斗角,总要叫自己骑在别人的头上。复活的主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这句话是叫人要把自己的骄傲钉死。除了基督的荣耀之外,人的称号衔头全属不值一顾和荒谬的。当罗马皇帝朱利安(Julian)企图扼杀基督教和恢复崇拜诸神的尝试失败,而自己的生命面临终结的一刻,他说了一句话:‘要我背负那从最高处的壁龛下来的基督,是万万不可能的。’
(二)基督是那曾经死过而现在再活着的。这句话的动词至关重要。曾是的希腊文genomenos,意思是在过去的时间中所成为的(became)。这动词所描述的是指过去所经历的一个阶段。英文钦定本圣经,‘现在是再活着’的‘是’,在原文并不是一个现在式的动词,而是一个不定过去式的动词(aorist),这一类的动词是用来表示一个在过去已经完成了的动作。因此,正确的翻译应当是:曾经是再活着(R.S.V.就是采用了这样的译法。)这里所指的自然就是指基督的复活。那位复活的基督曾经死过,而且也在胜利的复活中现在再次活着,结果就永远活在我们当中了。这一件事也是有着两个层面的。
(甲)复活的基督就是一位经验过人生最可怕的遭遇的人。祂死于十字架的苦楚。无论士每拿的基督徒要经历甚么事情也好,耶稣基督已经历一切。耶稣基督能够帮助我们,因为祂洞悉人生的一切,也经历过人生最坏的遭遇,甚至连死亡的苦味也亲尝过了。
(乙)然而复活的基督克胜了人生最可怕的一面;祂已胜过痛苦和死亡;并且把这个得胜的生活亲自的向我们展示。
在这段经文中还包含着一个要求,这就是要人尽忠;这一份尽忠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去换取的。士每拿的人至为明白尽忠的要义,因为昔日罗马还未雄霸世界之前,他们已能对罗马完全效忠,成为罗马莫逆之交了。无论得时不得时,士每拿始终能够与罗马站在同一战线之上。若将人生一切高贵的品德胪列出来,居首位的应该就是尽忠。史蒂文森(R. L. Stevenson)在祷告中说过一句话:‘无论我们是处于安乐畅顺之中,或是站立在那死亡门坎之前’,我们也应该‘互相尽忠,和彼此相爱。’
{\Section:TopicID=144}士每拿 蒙应许的奖赏(二8-11)(续)
耶稣基督从来不会欠人的债,只要人向祂表示尽忠,祂便予以奖赏。在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见两种奖赏。
(一)生命的冠冕。在新约中经常提及基督徒的冠冕。在雅各书一章十二节,提到生命的冠冕;保罗谈及公义的冠冕(提后四8)和那所夸的冠冕(帖前二19)。彼得也讲过那荣耀的冠冕(彼前五4)。此外,保罗将基督徒那不朽的冠冕,和竞技者得胜时头上戴着的那个不久会衰残的月桂花冠冕作一比较。而彼得也同样引述过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前五4)。
这个‘的’(of)字在这些句子中是包含着‘内藏’的意思。故此取得公义的冠冕和荣耀的冠冕,就是指获得一个内藏着公义和荣耀的人生。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经文中所指的冠冕(Stephanos),它的意义和背景是甚么。希腊文有两个字是可以解作冠冕的。Diadema是指皇帝头上所戴的皇冠,而Stephanos通常是指与一些喜乐和胜利相连的事情。故此基督徒所得到的冠冕不是皇帝的冠冕,而是一个带来喜乐与胜利的冠冕。Stephanos所关涉的事情很多,而它们可以把这个字背后的思想丰富起来。
(甲)这个字予人第一个印象就是竞技赛会中,得胜者所戴的冠冕了。士每拿举行许多竞技赛会,而它们也是全亚西亚最著名的。诸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得胜者的奖项便是一个月桂花编成的冠冕。同样,基督徒,在人生竞技中,也可以得着一个胜利的冠冕。
(乙)当一个地方官能忠心耿耿完成了他的职务,到了任期届满之时,他也可以得到一个冠冕。基督徒若毕生尽忠事奉基督和服事人群的话,他也能够得到他自己的冠冕。
(丙)在当时的异教徒社会中,赴宴的时候习惯上都会头戴花冠。一个尽忠的基督徒,到了生命尽头的日子,他自然得享在 神所设的大筵席中坐席的喜乐。
(丁)异教徒前往他们的神庙拜神的时候,习惯上是带着冠冕的。到了日子尽头的时候,一个尽忠的基督徒是会带着喜乐的心情,走到 神的面前的。
(戊)有一些学者则认为这冠冕乃是指图象中神明者头上出现的日环光彩。倘若这个见解是对的话,我们也可以说一个基督徒若能对主忠诚,他使会得到一个只配 神戴上的头冠作为奖赏。正如约翰所说:‘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约壹三2)
在今生的时候,基督徒的尽忠可能为他带来一个荆棘的冠冕。但在来世中,他一定可以得到一个荣耀的冠冕。
(二)居普良(Cyprian)用了两句伟大的话来描写那些至死忠心的信徒。他说他们是‘杰出的伟人,而在传家礼赞的纹章历史中必会刻上他们的好名声。’他又称他们是‘一营穿着白袍的基督精兵。’对忠心的信徒来说,这表示还有第二个应许:他们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第二次死是一个神秘的句子,而除了启示录之外(廿6,14;廿一8),我们在新约其它地方再找不到类似的记述了。拉比说:‘第二次死就是指邪恶者在第二个世界遭遇的死亡’,而这句话可能是有两个出处的。
(甲)撒都该人(Sadducees)相信人死后,一切再不复存在了。伊壁鸠鲁派(Epicureans)也持有相同的见解。这一种信念在旧约中也可以找到引证;因为带着悲观色彩的传道书便含有撒都该人所写的意味。‘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传九4,5)。对撒都该人和伊壁鸠鲁派来说,死亡就是泯灭。这一种想法对犹太人来说则是来得太过容易,因为无论是善恶贤愚,到头来只是一死了事(传二15,16;九2)。因此,他们便相信人有两种死亡第一种是人人必遇到的肉体死亡,第二种则在 神审判时才发生的。
(乙)这个思想与我们曾经探讨过的天堂一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二7)。我们看见许多犹太人与早期基督教的思想家都相信一个所谓的中间地带。而所有人死后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然后抵达审判的地方。果真如此,两次死亡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了。不过首先第一次身体的死亡是人人难免的;但第二次灵魂的死亡就是那些邪恶者经过最后审判才会遇到的。
这些事情是不会向任何人照实讲出来的,但当约翰提及忠心的信徒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时,他的意思其实与保罗的想法是一致的──不论是生是死,是在时间里面或在永恒中间,决不会有任何事情能把爱祂的人与耶稣基督隔绝。生和死的事情决不会伤害他,而他们就是最安全和最有保障的人了(罗八38,39)。
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二12-17)
和合本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
‘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现代中文译本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天使说:
‘那位有双刃利剑的,这样说:
‘我知道你的住处就是撒但称王的地方。你对我忠诚,甚至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撒但的地盘被杀害时,你也没有放弃对我的信心。但是,有些事我要责备你:你们当中有人随从巴兰的教训;这巴兰引诱巴勒,教唆以色列人犯罪,吃祭过偶像的食物,又犯淫乱的行为。同样,你们当中有人随从了尼哥拉派的教训。所以,你要离开罪恶;你不悔改,我马上就来,用我口中的剑攻击这些人。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可听的,都听吧!至于那得胜的人,我要赐下那隐藏着的吗哪。我也要给他一块白石头,上面写着新的名字;这名字,除了接受的人,别人都不认得。’
{\Section:TopicID=146}别迦摩 撒但的座位
在不同的新约译本中,这个城巿有不同的名称。英文钦定本称这城为别迦摩斯(Pergamos),而修订本,标准修订本和摩法特本(Moffat)则称它是别迦摩(Pergamum)。前者是一个阴性名词,后者是个中性名词。而在古代世界中,两个地名也可以通用的。不过惯常见到的都是称为别迦摩的,故此较为新的译本采取这个名称是有它们的理由的。
在亚西亚这地区,别迦摩可谓自成一格。它不像以弗所和士每拿位于通衢大道;但是从历史来看,别迦摩却是亚西亚最为伟大的城市。斯特拉波(Strabo)称之为杰出的(epiphanes)城市,而皮里纽(Pliny)则说它是‘历史以来亚西亚最著名的城市’(longe clarisimum Asiae)。原因很简单,当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由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别迦摩便成为西流基王国(Seleucia Kingdom)的首都。这样一直持续到公元前一三三年。是年亚他乐三世(Attalus the Third)驾崩,而他临终前吩咐把他的国土全部归入罗马掌管。罗马人把这一带地方定为亚西亚省,而别迦摩仍然作为亚西亚的首都。
别迦摩的地理环境颇得山川形胜之利。城建立在一个圆锥形的山上,统揽整个该加斯河(River Caicus)的山谷,而从城中高处远眺,则可以望见距离约十五哩之遥的地中海。篮赛爵土说过:‘对一个游客来说,它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王冑的城,是个掌握权柄的地方,远超越所有小亚西亚城市之上。它耸立在层岩迭竹的山丘上,以傲视寰宇的姿态,俯视整个该加斯广阔的平原。’别迦摩这个地方,搜集着丰厚的历史和尊荣;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它最突出的特征是甚么。
(一)别迦摩在商业上的发展永远追不上以弗所和士每拿的蓬勃,但在文化上则首屈一指,而超越上述的两个城市。尤其是它的图书馆,更是举世驰名。它所藏的羊皮卷书籍,不下于二十万卷,地位仅逊于那个全世界最独特的亚历山太图书馆而已。
这里有一个相当有趣的历史故事是值得一提的。羊皮纸一字是从别迦摩这个地方蜕变出来的。在古代羊皮纸是称为perganene charta,即别迦摩纸,而这个字的背后是有着一个故事的。古代的书卷,数世纪以来一直是书写在一种埃及的芦苇纸上。它是从埃及尼罗河畔生长的芦苇,除下来的木质,分割成条状,经过压制和平滑的工夫,然后做成的。它的样子有点像我们日常用的鸡皮纸。而当时全世界通用的书纸就是这一种了。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别迦摩王欧麦尼斯(Eumenes)野心勃勃,想把自己城中的图书馆发展成全世界最超卓的一个藏书中心。他便苦心孤诣的去说服亚历山太图书馆的负责人,拜占庭的阿里斯多芬尼(Aristophanes of Byzantium),希望他离开亚历山太前来别迦摩工作。但这件事给埃及的托勒密(Ptolemy of Egypt)知道了,他认为欧麦尼斯不应诱惑自己的杰出学者出国。于是极其忿怒,便下令把阿里斯多芬尼下在监里,并且禁止埃及芦苇纸运送到别迦摩,以图报复。当时别迦摩的学者正处于困境之下,但他们竟然发明另一种纸出来,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羊皮纸了。它是从一种动物的皮革,经过平滑制炼的工夫而做成的。事实上,若以质量而论,羊皮纸比芦苇纸更胜一筹。虽然今天我们已有多世纪没有用羊皮纸来书写了,但当时羊皮纸的发明实在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而从那时开始,它便取代了芦苇纸的地位。
(二)别迦摩是一个伟大的宗教中心,特别是当地所建的两个神龛是非常著名的。复活的基督写信给别迦摩的时候,称它为‘撒但的座位’。其中很明显的,基督徒的教会认为这些祭礼都是含有邪恶的成份。有些人则认为这句话是指别迦摩当时宗教蓬勃的灿烂景象而说的。
(甲)别迦摩是以希腊式的生活和希腊宗教的保管人自居。约在公元前二百四十年,他们曾与进侵的野蛮人加拉齐族(Galatae)或称高卢族(Gauls)交战,而赢得一次重大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他们便在阿西娜的神庙(Temple of Athene)前面,建了一个宏伟的宙斯(Zeus)祭坛。这个神庙高达八百呎,耸立在那个圆锥形的山上;祭坛高四百呎,位于一块伸展出悬崖的岩石上面,使人看来十足像一个从山旁侧竖立起来的皇冠。拜祭宙斯的香火,整天不绝。在祭坛座基的缘壁上则雕上战争胜利的图画,这些都是别具匠心的雕刻,堪称当时世上罕见的杰作。这些图画是描写他们如何把那些巨大的野蛮人歼灭,象征希腊诸神的胜利,有人认为撒但的座位就是指这个大祭坛。但为甚么一个基督徒作家要称一个大祭坛为撒但的座位呢?这个意见似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希腊诸神的崇拜已经失去了时代性的价值,一个基督徒作家决不会无的放矢,白白浪费他的笔墨的。
(乙)别迦摩特别与阿克里比阿(Asclepios)神的敬拜有关连。敬拜这神祇的香火甚盛,故此一般人常以别迦摩神(the pergamene god)来称呼阿克里皮得。当迦伦(Galen)描写古代人最流行的起誓方法时,他说一般人通常是指着以弗所的亚底米神(Artemis of Ephesus)或是特耳菲的亚波罗神(Apolo of Delphi),又或是别迦摩的阿克里比阿而起誓的。阿克里比阿也是一位具有医治能力的神,在古代人患病时,神庙的功能约相等于今天的医院了。故此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别迦摩求医的,络绎不绝。查理(R. H. Charles)称别迦摩为‘古代世界的卢耳德(Lourdes)’。医治的工作一部分由神庙的祭司负责,另一部分由专业医生去做,而迦伦的名气在古医学史中,仅次于医学之父希坡克拉底(Hippocrates),他就是在别迦摩出生的。至于基督徒是否会称阿克里比阿神庙是撒但的座位,有两件事是值得一提的。
第一,阿克里比阿有一个非常通俗和著名的名称,那就是‘救主阿克里比阿’(Asclepios Soter)。当时的基督徒可能认为救主一名只适用于耶稣基督的身上,因只有祂才堪称世上的救主;故此如果阿克里比阿也被称为救主的时候,基督徒便会大表震惊。
第二,阿克里比阿的象征是一条蛇;今天英国皇家陆军医务队人员的帽子,仍刺绣着这个徽号的。昔日别迦摩的银币许多都是用阿克里比阿的蛇形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因此一个犹太人或是基督徒也许会认为一个以蛇作徽号的宗教,就是一种撒但的敬拜了。不过这个解释的理由仍然并不充份,因为基督徒认为一个行医的地方,通常只会获取别人的悲悯,而不是忿恨的,这是基督徒一向持有的态度。故此拜祭阿克里比阿并没有充份的理由称之为撒但的座位。
因此我们必须在别的地方寻找解释了。
(三)别迦摩是整个亚西亚省的行政中心。换言之,这地方也就是敬拜该撒的中心了。在上文我们曾经对敬拜该撒和基督徒因之而面临的窘境,作出了详尽的描述。
教拜该撒的事务由省行政中心负责组织,而它的行政系统有类于教会的教区或长老监督制度。我们要在这里指出来的,就是别迦摩乃是全亚西亚省敬拜该撒的中心所在。这样,基督徒毫无疑问会视别迦摩为撒但的座位了;信徒在这个地方面临死刑的威胁,他们要当众宣告该撒是我主,并且被强迫否定他们所信的基督。故此对基督徒来说,这种手段简直就是撒但的作为了。
这点亦可以解释这一封给别迦摩教会的信,开始的时候为甚么复活的基督会称为那位有两刃利剑的。当时的罗马总督是有两种等级的,有权用刀的(ius gladii),和没有权用刀的。有权用刀的总督,则可以操生杀之权。只要他下一道命令,手下便可以对犯人就地处决。从人的统治权力来说,驻于别迦摩的总督,因为要负责全省的中央行政,故此自然是属于有权用刀这一类的官员了。他们随时随地可以运用自己赋有的权力去对付基督徒;然而在信里面,作者郑重的向信徒嘱咐一件事,基督徒不要忘记那复活的基督才是握有最终权力的人,祂才是手中拿着两刃利剑的。不错当时的罗马势力可能像撒但般声势浩大,但是那位复活的主的能力却是比他们更大的啊!
{\Section:TopicID=147}别迦摩 一场艰苦的战斗(二12-17)(续)
在别迦摩作基督徒所要面对的困难,好比英国首相克伦威尔(Cromwell)所描写的,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我们已经目睹各种异教分别盘据在别迦摩,并且以这地方作为它们的大本营。当中有拜阿西娜与宙斯的,设了一个宏伟的祭坛,雄据着整个城巿;还有阿克里比阿的敬拜,吸引无数病人从世界各地前来接受医治。而在这一切邪神敬拜之上的,还有强迫性的该撒敬拜。此举犹如一把利刃高悬在每一个基督徒的头上。
所以复活的基督对别迦摩的信徒说:‘我知道你的居所’。居所一字Katoikein(动词)是指在一个地方有永久性的住处,其实,用这个字来描写基督徒居住在这个世界的光景并不多见,因为惯常用的字乃是paroikenin,即寄居的意思。这就像彼得写信给全小亚西亚各省的寄居者一般的用法。但我们现在对整件事情应以另一个观点来看,换言之,从属世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永久居所就是在别迦摩;而别迦摩也是一个撒但势力猖獗的地方。
这里有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基督徒生活所持的原则不是要逃避而是要克胜。我们可能觉得在某些场合和某种情况下作基督徒会比较容易,但是基督徒的职责乃是要在所指派的任何环境中,努力为基督作见证。有一次听闻一位女子在一个布道会中决志信主。她本是在一间社团性的报馆中任职记者的,但当她悔改信主后,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决心向一间规模较小的基督徒报社应征一份新的工作,希望时刻能够与一班信主的人交接。这是一件奇怪的事啊!她为甚么决志信主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竟然是离弃原有的工作岗位呢?其实作为一个基督徒,处境愈是困难,他愈是应该留在岗位上,尽力履行他的责任才对。倘若早期信徒在每一位遭遇困难的争战中,都采取逃避的态度,那么便失去了在这世界为基督作见证的机会了。
别迦摩的基督徒证实他们可以在这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可以作完全的基督徒。虽然殉道的事件已出现了,但他们并无半点畏缩。关于安提帕这个人我们根本一无所知,后来特土良在后期的传奇故事中,曾略述他是放在一只公牛的体内,然后被人用火慢慢烤死的。在经文中,有一处希腊文是很难完全直译成英文的,原文的意思是有相当的提示性。复活的基督称安提帕为我的忠心殉道者。英文是译成殉道者(martyr),但是通常来说,这个希腊文可以解作见证人(witness)。在早期教会中,作一个殉道者和一个见证人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见证往往就是意味到要殉道的。这里带来给我们一个责备,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准备在基督徒的圈子内表现出基督教信仰,但一旦当基督教遭遇到反对的力量时,我们便畏缩闪避而不敢作见证了。
我们应该再多注意一件事情。复活的基督称安提帕为我忠心的殉道者,而这句话就是指祂把自己的名号,毫无减损的放在他的身上。在启示录中(一5;三14),基督自己也曾被称为忠心的殉道者。凡对祂表示忠心的,祂就把自己的名字,毫无减损的完全赐给他。
{\Section:TopicID=148}别迦摩 过失的判罪别迦摩(二12-17)(续)
别迦摩的教会虽然持守着忠贞的信仰,然而他们仍有过失。那儿仍有人持守巴兰(Balaam)的教训和尼哥拉党人的教义。我们已经在研究以弗所信徒有关的事情上,讨论过这些异端。而且后来在写给推雅推喇的信中,亦会再次碰见他们的。他们企图说服基督徒要效法这个世界,并且主张人若审慎的跟随世俗,并无不妥的地方。
人若没有准备要和这世界分别出来,他实在不应该踏上基督徒生活的旅程。在新约中,基督徒有一个最普通常见的字──圣洁(hagios),这个字的基本意义就是相异和分别,圣殿是圣洁的,因为它与其它的建筑物相异;安息日是圣洁的,因为它与别的日子不同; 神是至尊圣洁的,因为祂与人完全相异;而基督徒是圣洁的,因为他们与其它的人是不相同的。
我们必须弄清楚相异的真正意义,因为这个字含有似非而是的反论在其中。保罗呼吁哥林多人要与这个世界分别:‘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林后六17)。这种分别并不是叫人和这个世界分隔或产生仇视的心理。保罗向这一个教会的信徒在信中清楚讲述:‘向甚么样的人,我就作甚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保罗的确宣称他自己能与所有的人相处在一起;但是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他与他们相处的目的是要救些人。这并不是指把基督教的准则降低去迁就他们的水平;而是把他们升到基督教要求的水平。尼哥拉人所犯的错误,就是他们采取一种折衷方法,而这种妥协纯粹是为叫他们免于麻烦而作的。
复活的基督说祂自己要亲自去攻击他们。我们必须注意,祂并没有说:‘我要去攻击你们。’祂是说:‘我要攻击他们。’祂忿怒的箭头并不是指向全教会,而是指向那些施行诱惑她的人;而祂对那些被诱惑而走向歧途的人,除了怜悯以外,并没有攻击他们。
复活的基督发出阻吓的警告,祂要用口中的剑去攻击他们。基督的剑是十分骇人的。一位诗人追忆以往的征服者,并将他们和耶稣基督作一比较,写了诗句出来:
然而所有穷兵黩武者早已荡然无存,
犹如影儿投在镜面,一闪便迅即消失;
但多世纪以来,仍然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就是那坐在驴驹上,没有配剑的基督。
然则基督的剑是甚么呢?希伯来书作者说过 神的话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来四12)保罗则说:‘圣灵的宝剑,就是 神的道。’(弗六17)。换言之,基督的剑就是基督自己的话了。
基督的话能宣告人的罪;它能使人面对真理,承认自己的失败而服从祂。基督的话邀请人到 神的面前;它首先宣判人的罪,随即邀请人返回 神的爱中。基督的话保证人获得拯救;它宣告人的罪,便把人带到十架的面前,并且向人保证,‘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基督的得胜,在于祂叫人顺服在 神爱中的权能。
{\Section:TopicID=149}别迦摩 天上的粮食(二12-17)(续)
复活的基督在信中应许那些得胜的人两件事;第一是分享那隐藏的吗哪。这是一个犹太人的传统观念,这观念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一)当以色列的子民在沙漠缺乏食物的时候, 神从天赐下吗哪给他们吃饱(出十六11-15)。后来这种需要没有了,但是这种记忆却永远存留在他们的思想当中,故此在圣殿的帷幕和至圣所,位于 神面前的约柜内,安放着一个盛载着吗哪的碗(出十六33,34;来九4)。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初,所罗门王所建的圣殿被毁后,犹太人拉比有一个传说,当圣殿倒塌之时,先知耶利米把这碗吗哪收藏在西乃山的石壁裂缝之处,而将来当弥赛亚降临的时候,他便要回到地上来,并且要把这碗吗哪找出来。对一个犹太人来说:‘吃那隐藏的吗哪’,就是指在弥赛亚来临的日子中,能够享受 神所赐的福祉。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当天国来临的时候,他便会进入一个降福的新时代。
(二)它可能有一个更广泛和更普遍的意义。圣经曾讲论关于吗哪的事:‘这就是 神给你们所吃的食物。’(出十六15)。而吗哪也称为‘天上的粮食。’(诗七十八24),也可以视为‘天使(中文圣经称为大能者)的食物。’(诗七十八25)。这就是说,吗哪是天上的食物了。若照着这个意思去解释,约翰是说:‘在这个世界,你们不能与那些异教徒在筵席上分享他们所吃的肉,因为它们是拜祭过偶像的。你们以为因蒙召而招受很大的损失吗?但当那一日来临的时候,你们在天上便可以分享天上的食物了。’果真如是,复活的基督要说的话就是叫人知道,人若希望享受天上的祝福,就必须禁戒自己,免为地上的事物所引诱。
(三)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有些人倡议这隐藏的吗哪,就是基督徒守主的圣餐时所领的圣餐饼。约翰对我们说,当那些犹太人对耶稣提及他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接受那天上赐下来的粮,耶稣便说出一句话来:‘我就是生命的粮。’(约六31-35)。倘或那隐藏的吗哪就是生命的粮,那么隐藏的吗哪不单止是指圣餐的饼,而是代表基督自己,连一些损减也没有,因为祂就是生命的粮。而这也是一个应许,凡对祂忠诚的人,祂便把自己赐给他了。
{\Section:TopicID=150}别迦摩 白石与新名(二12-17)(续)
基督对别迦摩的忠实信徒提出最后的一个应许,祂会把一块白石,上面写着新名,赐给他们。这段经文可以涉及无数的解释,因为在古代白石所指的事情实在很多。
(一)根据一个犹太拉比的传奇故事,当天上吗哪降下来的时候,同时也有宝石坠下来。换言之,这块白石就是指 神赐给祂的子民的珍贵礼物了。
(二)在古代世界中,有颜色的石子是用来作计算的筹码的。此说则可以解释基督徒将会并列在所有忠实的信徒当中,让 神亲自数点。
(三)在古代的法庭中,判案的方法是把白石和黑石交给陪审员,以石的颜色来表示判断的结果。黑石象征有罪;白石则无罪获释。这个解释就是说基督徒因着耶稣基督的功劳,在 神面前,已宣判无罪获释了。
(四)在古代世界中,有些对象通常被称为板块(tesserae)。一个tesserae就是一块用木或金属或石器造成的小板;上面可以雕刻一些字;而通常持有这些板块的人便代表他获得某种权利。我们提出三类这些板块,从而获得更多资料去明白这幅图画。
(甲)在罗马,富贵人家常常有一大堆受照顾的人(Clients)。这些不能自立的人每早都轮候等待有钱的施主派发食物和金钱的。他们手持一块tesserae以资识别,这板块代表他们有资格领受主人白白赐与的救济品。同样一个基督徒也有权前来认领基督白白赐与的生命礼物。
(乙)在古代的竞技中,赢得胜利的人是受到别人景仰和尊崇的。出色的胜利者便会从大会的主持人手中接到一块颁赠的板块,这样他便有资格自由进出一切公开的仪式行列。这意思所指的,就是一个基督徒像个获胜的运动员,故此他可以和他的主分享祂的荣耀了。(丙)在罗马,一个摔角手是最受人羡慕的。而他们必须时常不停的斗下去,直到在比赛中筋疲力竭而被对手击毙。但是若他在这行业中有特别杰出的表现,到他年老时是可免出赛的,而他便以一佰受尊崇的身份引退赛坛。这些人都会获赠一块上面写着SP两个字母的tesserae。这两个字母就是一个拉丁文Spectatus的缩写。它的意思是:‘一位受证实的英雄人物,其勇猛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基督徒也就是基督的斗士,而在人生的争战中,他的英勇已被证实出来,他可以与其余接受尊荣的人并列了。
(五)古代的人是用一个白色的日子来形容特别快乐的一天的。蒲鲁他克(Plutarch)讲述佰理理斯(Pericles)围攻萨摩岛(Samos)的时候,他知道这次攻战一定会费相当时日,为了免使士兵疲累;他把他们分作八营;每天八营的代表前来抽签。当中有一粒白豆;抽着白豆的便免役一天,而该营的士兵便放假作余闲的享受。故此,快乐的一天使是‘白色的一天’了(俩鲁他克:伯理克斯斯生平事略64)。皮里纽(Pliny)在一刲写给朋友的信里面说,有一天他到法庭聆听案件,这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因他尽情享受两位极出色的年青人的演说。而他认为将来罗马的演说水平,因有这两位青年将会持续下去。他认为这天的经验应该用最洁白的石刻记,来表示这是一个大日子──Candidisimo Calculo。(皮里纽:书信启示录六11)。另外还有一段记述是关于色雷斯人(Thracians)和西古提人(Scythians)的生活习惯的。他们在家中收藏着一个瓮,遇到快乐的日子,便把一粒白石投在瓮中;而愁苦的日子则投一粒黑石子。到了生命结束的时候,只要数算瓮中的石子便可以盖棺论定,知晓他生前过着一个快乐,抑或是愁苦的人生了。这也可以说,基督徒可以藉着耶稣基督而得享快乐的日子,而没有人可以从他手中将之夺去(约十六22)。
(六)随着这个意思,还有另一个解释,而这个可能的解释也是最切合本义的。古代的人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就是携带护身符之类的东西。它可能是一块极名贵的金器或宝石,但通常只是一粒石子而已。他们在石子上刻写一个神灵的名字,因他们相信若能晓得一位神祇的姓名,自然便有法力去使唤他,替自己解难或驱魔。还有,如果没有人知道自己佩带的石子上面刻写着的神名,这粒石子的护身效能便会倍增。故此这句话的意思,很可能就是约翰要向他们说:‘你们的异教徒朋友──当你们还是异教徒时所作的也是一样──佩带一些迷信、雕刻着神名的护身符,以为这样便会受到保障了。其实你们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了,你们不论生死,也是极其安全的,因为你们已经认识唯一真神的名字了。’
{\Section:TopicID=151}别迦摩 神给他重新命名(二12-17)(续)
我们或许可以从另一方面来探讨这新名和白石的意义。
白和新这两个字都是启示录特别习用的。查理(R. H. Charles)说在启示录中‘白色是指天的色泽与外貌。’这个字所描写的并不是指枯燥平凡的白色,而是像雪在冬季阳光下的闪耀。所以在启示录中,我们找到这些描述:白衣(三5);白袍(七9);洁白的细麻衣(十九8,14)和 神自己的白色大宝座(廿11)。总之,在作者的心中,白色就是上天的色泽了。
在希腊文中,有两个字是用来代表新的意思的。第一个是neos,它是指时间上的新。故此一件称为新(neos)的事物,在表面上可能与别的事物并没有甚么区别。第二个字是Kainos。它不单止是指时候,而且在质素上也是新的。换言之,从前没有任何一件曾经为人所造的像它的东西。所以在启示录中,这个Kainos一字便用来描写一个新的耶路撒冷(三12);新歌(五9);新天和新地(廿一1); 神造一切新的事物(廿一5)。我们把这个意思记在心里后,还可以再提供两点意见。
有人提议,白石就是代表人自己本身;那复活的基督应允那些忠心的信徒得着一个新的自己;这样他在地上染污的痕迹便全部给洗干净,再现出天上白色闪耀的纯洁光彩了。
至于新名的解释,在旧约中有一种特别的情况是和它相关连的。当人接受一个新的岗位时,他便会换一个新名。故此当亚伯兰接受 神的应许,叫他将来成为众族之父,并且在 神对人类作出的全盘大计划中,他要担当一个新的岗位时,便改名称为亚伯拉罕了(创十七5)。雅各在毗努伊勒与神人角力之后,便改名为以色列,它的意思就是 神的王子,因为他已胜了 神(创卅二28)。以赛亚听闻 神对以色列族作出一个应许:‘列国必见你的公义,列王必见你的荣耀,你必得新名的称呼,这是耶和华亲口所起的。’(赛六十二2)。
关于接受新岗位而改用新名的习俗例子,在异教徒的世界中也可以见到。罗马有一位皇帝,他本身的姓名原来是屋大维(Octavius),但从他受命为皇帝之日开始,为要标榜他的新地位,于是便改称为奥古士督(Augustus)。
与这个习俗相似的,我们还可以在巴勒斯坦的农民生活中,找到一些奇异的迷信例子。当一个人病危的时候,别人往往会把某人的名字赐给他,而某人从前可能是个长寿而德高望重的尊长,此举是希望垂危的人因为获得新名而带来一种力量,能够克胜病魔而脱险。
根据这个解释,基督也曾应许凡对祂尽忠的人,便会获赐一个新的位份了。
这个解释是相当引人入胜的,它告诉我们白石的意思,是指耶稣基督会把一个新的自己赐给凡对祂忠诚的人。新名的意思就是一个荣耀的新位份,只要人能够对基督忠心,到了生命尽头,和来世开始的时候,便可以进入这个新的位份里。但我们必须再多说一句话,这个解释虽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然而照着原意,我们认为白石和新名两者应是指驱邪的护身符,这样会来得更为贴切。
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二18-29)
和合本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
‘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的 神之子说: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仆人,引诱他们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他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看哪,我要叫他病卧在,那些与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们同受大患难。我又要杀死她的党类,叫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
‘至于你们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不晓得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但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
‘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将他们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现代中文译本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天使说:
‘ 神的儿子,那位眼睛像火焰一样闪耀、脚像擦亮了的铜那样明亮的,这样说:
‘我知道你的一切;我知道你的爱心、信心、事奉,和耐心。我知道你现在所做的比先前还要多。
‘但是,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你容忍了那自称是先知的女人耶洗碧。她教唆并勾引我的仆人行淫,吃祭过偶像的食物。我曾经给她时间,让她悔改,她却不肯离弃她的淫行。看吧,我要使她病倒在上;那些跟她行淫的人,除非他们悔改,不再跟她行淫,我就要使他们跟她同受大苦难。我也要击杀跟从她的人,各教会就会知道,我洞悉人的思想和意念。我要按照你们每一个人所做的,个别地报应你们。
‘然而,你们在推雅推喇其余的人没有跟从邪说,没有学习所谓撒但的奥秘。我告诉你们,我不会再把其它的重担加给你们。但是,你们要持守你们已经有了的,直到我来。
‘至于那得胜、能够继续遵行我命令到最后的人,我要赐给他权柄,跟我父亲所给我的一样;我要赐给他权柄来统治万国,用铁杖治理它们,像击碎陶器一样粉碎它们。我也要把晨星赐给得胜的人。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可听的,都听吧!’
{\Section:TopicID=153}推雅推喇 妥协的危险
这是七封信中最长的一封,但收信的教会却是七个教会中最不重要的一个。虽然如此,推雅推喇面对的问题,威胁和危险,与亚西亚省其它基督徒的遭遇,情况是相同的。
推雅推喇位于一个狭长的山谷上面,也是黑马(Hermes)和该基思(Caicus)两条河流的交汇点。今天我们在这地方可以看见一条铁路横越山谷,依山而建。该城的重要性可以说是由它的地理环境因素造成的。
(一)它是建立在一条公路的上面,一端起自别迦摩和撒狄,另一端是士每拿和拜占庭。这是国家邮递的主要驿道。故此亚西亚省和东方诸国经商的人经常都会在城中歇脚,于是商业使成为全城的生命线了。而推雅推喇使成为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城市。
(二)从军事战略上看,推雅推喇是亚西亚省别迦摩的门户,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我们首次看见描述推雅推喇的事件就是罗马从马其顿调派军队,驻守在这个前哨,作为保护别迦摩的一项措施。然而在军事上,推雅推喇面对着一个困难,就是它不能作长期性的防御。因为它在一个开敞的山谷,完全缺乏居高临下的优势以供设防。故此每逢战事发生的时候,它只有采取一种拖延的军事行动,希望别迦摩先打头阵,能够把侵掠的敌人歼灭。
(三)推雅推喇在宗教上并没有甚么重要性。它既非是崇拜该撒的中心,也没有敬拜希腊诸神的风气。本地的偶像是提廉娜斯(Tyrimnus)从他们的银币上面所看到的提廉娜斯是骑在马背,手执木棒和战斧的。当地人唯一显著的宗教信仰就是他们拥有一个能够替人算命的神龛。龛内供奉着一个称为珊百得(Sambathe)的女神。当时的推雅推喇教会肯定没有遭受任何迫害的威胁。
(四)然则推雅推喇发生了甚么难于解决的问题呢?比起其它的六个城市,我们对推雅推喇的认识较为陌生。故此当我们尝试重新整理当时的实况时,自然会遇到严重的障碍。我们只认识一点,它的染料工业和羊毛业特别发达,堪称是一个庞大的商业中心。在使徒行传十六章十七节所记述的吕底亚,就是一位经营紫色布疋的商人。她是由推雅推喇来的。从出土的刻印文字显示,我们获悉它有数目相当多的商人同业工会组织。这些会社的组织是为同业间受雇者的福利与余闲的消遣而设的。这些会社包括各行各业,如羊毛、皮革、细麻布和铜器;还有制造外衣、染料、陶器、面包与奴隶交易等。
我们或可以从这一方面思索有关推雅推喇教会所面对的问题。倘若工人拒绝参加这些同业的会社,其情况则犹如今天的工人没有加入工会一般;换言之,这种做法就是放弃自己一切的商业前途和利益了。那么为甚么一个基督徒要拒绝参加这些会社呢?他们的会员往往需要参与共同饮宴的,而举行的地方通常都是在神庙内,就算有时没有在神庙内举行,总之在开席前或在散席后,必须向诸神献上拜祭的仪式,而他们所吃的肉类,也就是曾献祭给偶像的。尤有要者,参与这些公开饮宴的人,往往是尽情吃喝而至酩酊大醉,于是道德的观念就懈怠下来。作为一个基督徒,他能否成为这些会社中的一份子?
这就是推雅推喇目前要应付的问题;而威胁他们的是从教会内部的信徒生发出来的。当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是由一名称为耶洗别的妇人作领导。她主张为了保持生意的利益,与贸易的繁荣,必须要和世俗的标准妥协。她坚持着一个见解,就是圣灵能够保护他们不致受害。但是复活的基督给予的回答是决不可以心怀二意。基督徒必须舍弃这些同流合污的习俗举止。
{\Section:TopicID=154}推雅推喇 教会的情况(二18-29)(续)
查理说这是七封信中最长的一封,而且是写给七个城市中最不重要的一个;但是它的问题并不是不重要的!
在这七封信中,这是内情最诡秘的一封。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对推雅推喇的认识缺乏确实的参考数据;面对着四个一连串的难题,真是一筹莫展。当时的推雅推喇教会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耶洗别是谁?她的教训是甚么?给与推雅推喇教会的应许到底有何意义?
这封信开始时,描写复活的基督的景象,语气是带着一种恐吓的成份的,他双目如火焰,脚像光明的铜。这幅图画取自但以理书十章六节描写那位有着天使形像的送信者:‘他的面貌如闪电,眼目如火把,手和脚如光明的铜。’双目如火焰意味着两件事:对罪恶发生烈怒;而且那可怖的注视力量能把人的掩饰与矫揉造作清除净尽,照透人的内心。脚像光明铜是指复活的基督所持有那种不可动摇的大能。信首语带来的信息并不是一服安慰人心的镇静剂!
接着又以最崇高的赞美引述出信中的内容。他们的爱心与忠诚,服务与恒久忍耐,在推雅推喇教会中的表现是值得祝贺的。我们必须注意这些崇高的质量,是以配对形式写出来。服务是从爱心结果出来,而恒久忍耐就是忠诚带来的成果。
然后又对那位称为耶洗别的妇人,和她的生活行为与教训宣判罪状。当中给予人的印象,就是她对当时整个推雅推喇教会的影响力实在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所得的结论,大概是这样的。在表面上,推雅推喇教会是兴盛而且蓬勃的;当一个陌生人走进她里头时,所得的印象就是她精力充沛,思想开通自由,而且外表似乎持有一种恒久的忍耐力。然而在这些表面的背后,他们却忽略一些重要的东西。
这里有一项警告。一间人数众多而精力充沛的教会并不一定是一个真正的教会。教会的人数众多,可能是他们渴望得到一种娱乐性的满足,而不是存心前来听道;他们想获得一些情绪上的慰藉,而不是想坦诚认罪和接受救恩。这种礼拜堂只可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会社’,而不是一个真正由基督徒结合而成的‘教会’。
{\Section:TopicID=155}推雅推喇 过失的来源(二18-29)(续)
推雅推喇的麻烦是从一个在信中被称为耶洗别的妇人滋生出来的。这妇人到底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着许多不同的见解。
(一)我们首先把一个极有趣的答案提出来,虽然它的可能性颇值得置疑。英文钦定本圣经是这样记载的:那妇人耶洗别。摩法特本则译作:“像耶洗别的一名妇人”。希腊原文是ten gunaika Iezebel。其中有几本手抄本在gunaika之后再加上sou,意即你的妇人gune(主格);gunaika(受格),不单可以解作妇人同样亦可解作妻子。故此,照若干手抄本所录的原文:Ten gunaika sou Iezebel,直译出来就是:你的妻子耶洗别。
早些时候,我们已看见教会的天使是可以翻作教会的主教。依此类推,如果这封信是写给教会的主教时,这句话便可以读作你的(主教)妻子耶洗别。意思是说滋生麻烦的人不是别人,就是教会中主教的太太啊!这个说法只能给予我们早期教会一些有趣的偶然启示。不过教会在位者的妻子在会众中滋生是非的例子,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但我们认为这个解释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支持把sou(你)一字加在原文上的手抄本提出来的左证欠缺说服力。
(二)足以构成推雅推喇的显著地位的因素并不多,当中有称为能说神谕的珊百得(Sambathe),她是晓得算命的妇人。特耳非(Delphi)的神谕是举世知名的;而‘特耳非神谕’一词已经成为家传户晓的谚语。当时这位说神谕的人可能就是一个犹太妇人。在古代世界中,犹太妇人在占卜算命这行业上是占有一席的。故此有人认为这位能说神谕的珊百得,对推雅推喇的教会产生了一种邪恶败坏的影响力。但我们同样不能接受这个解释,因为在经文中,我们很明确的看见,耶洗别的身份是教会中的一位信徒,而她的影响力是从教会内滋蔓出来的。
(三)有些人则毫无根据的说,保罗在腓立比相遇和引导她悔改归信基督,来自推雅推喇卖紫色布疋的吕底亚便是耶洗别。由于她的财富和她的生意,做成对教会不良的影响。这一说只不过存心毁谤吕底亚,他们所得出的理由是极其脆弱的。
(四)我们最后的结论只能说对耶洗别这个妇人的身份不详。不过我们可以颇有把握的把她的个性人格描写出来。
她自己宣称是一位女先知,这点我们并不觉得稀奇。保罗自己曾极力主张妇女在教会中不应该公开宣教的(林前十四34);但另一方面,在旧约和新约中,我们亦可以找到女先知的例子。在旧约中有米利暗(如十五20),底波拉(士四4),户勒大(王下廿二14);在新约中即有亚拿(路二36),和腓利的四个女儿(徒廿一9)。
这个妇人既称耶洗别,而她的人格便可以从这个姓名的出处找出来。原来的一名耶洗别是声名狼藉的,历史上很少妇人能够及得上她的歹毒心肠。她就是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以色列王亚哈的妻子(王上十六31)。当她从西顿携同自己所供奉的神祇来到以色列境内,力图主使亚哈与他的子民拜巴力神。她的本意并不是要铲除崇拜耶和华的信仰,她只要求耶和华的先知除了敬拜耶和华外,也须接受巴力作神。她把主的先知杀戮,然后选定四百五十位巴力先知,在她的神案供奉巴力神(王上十八13,19)。她嗾使亚哈做出一切邪恶的事;为了替亚哈王取得靠近王宫的一个葡萄园,她便施计谋害业主拿伯(王上廿一章)。而她遗留下来的恶名,就是‘淫行邪术’的妇人(王下九22)。
这意思就是指推雅推喇的耶洗别曾对基督教会的生活与崇拜,产生了一种邪恶的影响。但我们必须弄清楚一点,她并没有存心毁灭教会,她只不过想把别的生活方式带进教会来,而这做法事实上是会损害教会整体的信仰的。
{\Section:TopicID=156}推雅推喇 耶洗别的教训(Ⅰ)(二18-29)(续)
这名耶洗别妇人被指责教导信徒做两件事──吃拜祭偶像的肉和淫乱。
(甲)基督的教会遭遇许多重大的问题,当中的一个就是吃拜祭偶像的肉,而且当时的基督徒每天都会碰到的。当人进入希腊神庙拜祭的时候,他放在祭坛上的肉只有少许被火烧去,有些时候,所烧的只是连于动物前额的几条毛发而已。祭司则拿取祭肉的一部分作为应得的赏钱,而拜祭者便领回其余的肉。他可以从两种方法中拣选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些祭肉;他可以在庙内邀请朋友饮宴,在习惯上他会说一句客套话:‘恭请阁下到我们的主色拉皮(Lord Serapis)的桌前聚餐。’或者他可以把这些肉携带回家,在家中举行宴会。这就是基督徒日常碰到的问题了。作为一个基督徒,他是否可以在神庙中,或者在任何地方吃那拜祭偶像的食物?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八章至十章中,曾经作了详尽的讨论。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使到整个问题变得更形复杂。因为在肉店中出售的肉食,可能就是先前拜祭过偶像的。庙中祭司所分得的肉食实在不少,而他自己当然不能全部吃完,所以大部分便会转售给街市的肉店了。这些完全是上选的肉类。一个基督徒可以吃这些肉食吗?
教会的立场则认为一个基督徒必须坚守自己的责任和原则,不吃这些祭过偶像的食物,这亦是一个外邦人被接纳加入教会时,必须遵从的一项守则(徒十五29)。
禁戒吃拜祭偶像的肉所产生的后果实在是非常深远的,此举犹如叫一个基督徒和一切非基督徒的朋友,完全断绝社交的关系;基督徒再不能参加异教徒社会举行的社交活动,或任何宴会了。
还有另一个影响──在我们描述推雅推喇的背景时,也曾述说过的──这就是基督徒再不能参加同业的会社组织。因为这些组织经常是在异教徒的庙里饮宴,并且吃的差不多全部都是拜祭偶像的肉类。人若不能参加同业会社成为会员的话,那无疑是自寻谋生的绝路了。
当基督徒处于这样的境况时,耶洗别便乘机起来说教。她极力主张基督徒不应和社团的生活隔绝,而且也不应该放弃参加同业会社的权利。她的教训不是从信仰的原则立场出发,而是纯粹以生意的利益去看整件事情,这一来耶洗别便把自己列入那些唯利是视的人群中,认为生意繁荣比基督徒的宣信更为重要。
{\Section:TopicID=157}推雅推喇 耶洗别的教训(Ⅱ)(二18-29)(续)
(乙)关于耶洗别第二部分的教训,我们实在是不大清楚的。第廿节提到她引诱他们行奸淫;廿一节则劝她要悔改,不要再作淫行的事;廿二与廿三节则对她的奸夫与她的儿女发出恐吓的警告。到底这些字句应否照字面的意思来解释,抑或解作隐喻,就像圣经别处所引用的,是指不道德的滥交,或灵性上对 神的不贞呢?
(一)在圣经中,人若对 神不贞,我们是可以用淫行和奸淫的字眼来表达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以色列被称为 神的新妇(赛五十四5;耶三30);而在新约中,教会也被称为基督的新妇(林后十一1,2;弗五24-28)。旧约曾重复多次警告以色列民:‘随从他们的神,就行邪淫。’(出卅四15,16;申卅一16;何九1)。而在新约中,对耶稣基督不忠的世代,也是称为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太十二39;十六4;可八38)。这里所讲的淫乱,是否指耶洗别的教训目的是诱导他们对耶稣基督不贞呢?如果这个解释是合理的话,第廿二节所指的奸夫(与她行淫的人)就是那些与她这种教训‘调情’的人了;而她的儿女(23节)就是指接受了她的教训的人。
耶洗别可能教训基督徒不必坚持单独专心敬拜耶稣基督;而至要者,她更劝导他们毋须拒绝宣称‘该撒是我主’,和在该撒的像前焚香。果真基督的教会整体的把这个教训接受过来,那么基督教便会沦为罗马帝国中众多宗教中的一个而已。这些宗教在当时真是多得很呢!基督教所宣讲的耶稣基督,并不是众救主中的一位,也不是众救主中的首位,而是宣信祂是唯一的救主。
(二)但信中有一点是排斥这个见解的。经文提到跟从耶洗别的人晓得撒但深奥之道理。有些学者认为这句蔑视性的话是复活的基督对这些错误的教训所提出的指责。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必然认识到像保罗所讲的‘ 神深奥的事’(林前二10);耶洗别和她的伙伴所认识的乃是撒但的深奥事物。但这个见解是不妥当的,因为经文所指的不是基督称他们认识撒但的道理,而是他们称自己认识‘撒但深奥之道理’。可以肯定的说,这一种信念在当时异端邪说者当中颇为普遍。他们当中有人主张,人应当义不容辞的,有责任去体验各式各样的罪恶。真正成功的人,是一个让自己的身躯在罪中浮沉,而又能够对灵魂无所损害的。那些认识撒但深奥之理的人,就是那些故意投身于罪的深渊中的人。耶洗别所教训的,可能就是主张人有责任去体验罪恶。
这些不同的见解,盘根错节,纠缠不清;而实质上亦无必要妄分轩轾。整体看来,最大的可能是耶洗别教训众人,认为基督徒当在世界中随波逐流;换句话说,她想说服教会采取一种灵性上不贞的态度,而结果必然导致肉体作出淫乱的勾当了。我们要感谢 神,因祂的怜悯,耶洗别和她同道的教训并没有成为教会的信念。假如不是这样的话,基督教便会成为一种揭橥享乐主义的邪教了。关于这点,保罗亦曾表示过他的意见:‘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而耶稣在这方面,亦讲了一句最具权威性的说话:‘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昔日以色列面对新的抉择,其实仍然是一个古老的抉择:‘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申卅19;书廿四15)。
{\Section:TopicID=158}推雅推喇 应许与恐吓(二18-29)(续)
写给推雅推喇的信,是以一连串重大的警告与伟大的应许作结。所给耶洗别的宽限,实在只有 神的悲悯才可以做得到的。假如她不肯悔改,她便会被弃置在病床上,而且她的奸夫与从者亦难逃此同一的厄运。这一点可以叫所有人知道,复活的基督诚如钦定本圣经所谓:‘那察看人肺腑心肠。’这话是依耶利米书十一章廿一节译出来的。在耶利米书, 神是一位查验人内在的心思意念的 神;而在启示录中,正如所常见的, 神察看人心的特权,已转属于复活的基督了。
耶利米书中肺腑(reins)一字,也就是英文中的kidneys(肾脏)。骤看起来,我们或会觉得有点古怪,但希伯来人的心理观念却认为人的一切情绪皆发乎内脏(脾肾肠);而人的思想则发自心脏。因此当复活的基督说到祂会察看人的肺腑肝肠时,祂所指的是祂的眼目能够看透人的一切情绪和意念。
这里所讲论到的是非常具体和真实的。当我们在起初研究这封写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书信时,我们发觉任何人初次走进这个教会,总会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兴旺和蓬勃的教会,在各项善工上结出累累果实。那些对世界采取妥协的态度而致生意兴隆的信徒,必然会大力捐输,特别显得豪爽和慷慨。那些加入了同业会社的信徒,也定会大力支持教会的慈惠捐献。他们看来像个真正的基督徒。毫无疑问的,耶洗别在许多人看来是个品格良善的人。她既然被称为女先知,可知她必然善于辞令,风度优雅。这里的要点是要说明复活的基督能看透人一切为装的外表,祂亦知悉她的悔改是否真诚。
对忠心的信徒来说,他们必得 神的应许;而这应许是有两部分的。
(一)第一部分来自诗篇第二篇八和九节:‘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你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在犹太人的信仰中,这是一首弥赛亚的诗篇,诗中思暮一位战无不克的弥赛亚,祂要起来歼灭所有的异教徒,并把以色列的统治扩展到地极。这一个意念同时也是基督教教会传扬福音的灵感泉源。许多宣教士亦以‘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作为他们的应许。
(二)第二部分是晨星的应许。这里有四个不同的解释。
(甲)这是指首次复活的应许。正如晨星经过黑夜,继而升起,基督徒经过黑夜的死亡,也必要站立起来。
(乙)这是指征服了路西非尔(Lucifer)。路西非尔便是魔鬼,是一个骄傲的天使,竟然胆敢反叛 神,后来在天上的攻战中坠落下来(赛十四12)。路西非尔的原意是带光者,这就是晨星的意思了。照这个解释,信徒必然获得完全制服魔鬼和征服罪恶的应许了。
(丙)这个解释出自但以理书十二章三节的经文。当中所应许的是:‘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照所引的经文来看,晨星乃是要赐给那些义人,和那些协助别人走义路的。
(丁)以上的解释,都是极其美丽可取,而且也可能尽都包含在应许之中。但我们清楚知道正确的解释乃是:启示录本身便称耶稣为‘明亮的晨星。’(启廿二16)。晨星的应许就是基督本身的应许。如果一个人真是基督徒的话,当生命告终之时,他便会拥有基督,并且永远不会失去基督的同在。――《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