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十三章
{\Section:TopicID=1101}四·鼓励信徒培养基督徒的德行(一三1~17)
一三1 这是希伯来书中谈到实践的部分,作者鼓励信徒培养六样的德行。首先是弟兄相爱的心。所有真正的信徒,彼此之间应有主内一家的关系,并且要在言语和行为上体现这关系(约壹三18)。
一三2 作者鼓励读者殷勤接待客旅。这里可能是指逃避逼迫的信徒,他们难以找到食物和栖身之所;接待他们当然是有危险的。本节也许只是一般的鼓励,劝勉读者接待任何有需要的信徒。
若接待客旅时,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那是足以叫人跃跃欲试的!这当然是指亚伯拉罕的经历,他曾接待三个人,原来他们是神的使者(创一八1~15)。36纵使我们从来没有在家里接待过真正的天使,但我们或会接待一些人,他们的来到就是一个祝褔,他们对我们一家的影响,也许有永恒的果效。
一三3 第三个鼓励,关于顾念遭监禁的信徒。意思差不多可以肯定是指那些因着为基督作见证而遭受监禁的人。他们需要食物、御寒衣物、精神食粮和鼓励。其它信徒所面对的试探,可能是避开与被捆绑的人为伍,以免受到牵连。他们应谨记,探访被捆绑的人,就等于探访基督。
信徒应同情那些遭苦害的人;再一吹,意思肯定是指那些遭受逼迫的基督徒。读者不可有一种意向,就是回避因同情心而带来的危险。对于我们,应用本节,可包括同情所有受苦的圣徒。我们应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因此也有可能遭受同样的苦害。
一三4 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在罪进入世界之前,神已经引进婚姻,这也是衪对人类圣洁的心意。禁欲主义者视婚娶为不洁的,部分基督徒则以其为笑柄和嘲讽的对象。这些态度都为圣经所禁止。
已经结婚的人,应忠于他们的誓言,并确保也不可污秽。虽然现代人在这方面随便放任,然而在婚姻范围以外的性关系始终是罪。奸淫并不是病态,而是罪恶。而且对于这罪,神必要审判。没有任何一样不道德的行为,是可以逍遥法外的。犯罪的人在这生中已经要面对神的审判──身体的病痛、破碎的家庭、精神上的折磨、个性上的扭曲。再者,犯罪的人除非因基督流血而得赦免,否则神要用永恒的火来惩罚他。
宗教改革时代的主教喇提美尔用宣判性而又勇敢的言词,将以上的真理提醒淫逸的亨利八世。他将一本包装精致的圣经呈献给王。在圣经的封面上印有以下的字句:“神必审判私通和奸淫的人。”
一三5 第六样要培养的德行,就是知足。拥护犹太教的人,他们经常说:“我们有圣所、祭司、献祭,有优美的礼仪。你们有甚么?”作者在这里安静地告诉信徒: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这也是笔者所要说的!基督徒所拥有的,与犹太教所给予最好的东西比较,简直是天渊之别──
基督徒有甚么理由不知足呢?他们已经有了基督,更夫复何求呢?
贪爱钱财,会严重地妨碍信徒成长。一块银币已足以盖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盲目,贪爱钱财足以破坏我们与 神的关系,阻碍我们的灵命长进。
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拥有那作出这应许的一位:“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在希腊文里,如果用上两个或以上的否定句式,就是表达强烈的否定意思。(这与英语的结构相反,在英语里,两个否定句表达正面的意思。)本节的结构带有极强烈的强调语气,句子用了五个否定句式来表示基督不会离弃属衪的人!
一三6 诗篇一百一十八篇6节是属基督的人一个信心的认信:“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在基督里,我们有完全的安稳、保护和平安。
一三7 作者指示读者们要想念他们的领袖,就是传神之道给他们、在信仰上的教师。他们为人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他们没有返回利未的制度去,而是执着他们所承认的道,坚持到底。他们中间有部分会为基督的缘故殉道。信徒应效法他们的信心,这信心使他们忠于基督和衪的道理,并让神管理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蒙召肩负各样不同的事奉,但都一同蒙召过信心的生活。
一三8 本节与上一节的关系并不明显。或许,最简单的理解是看作这些领袖的教训、目标和信仰的总结。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这就是他们的教训之精要。他们信仰的基础,就是认定耶稣就是基督(弥赛亚),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一三9 然后是警告信徒防备从假师傅来律法主义的教训。遵奉犹太教礼仪的人认为,圣洁与否在乎外在的礼仪,例如敬拜的仪式和洁净的食物。实情却是圣洁靠恩而得,并非靠律法。将食物分辨为洁净或不洁的律法,其制定的目的,是要让人在宗教仪式上达到洁净。然而,这与内里的圣洁是两回事。一个人在宗教仪式上洁净了,内心却可能仍充满憎恨和虚伪。只有神的恩典能够激励、策动信徒过圣洁的生活。救主为我们的罪受死,我们若爱衪,就能“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多二12)。毕竟,纵使饮食的规定繁复无穷,也不能使奉行的人得益处。
一三10 我们不可错失“我们有一祭坛”这句话所显出的胜利。在犹太教徒不断嘲讽下,这是基督徒有力的回答。我们的祭坛就是基督,因此,包括所有在衪里面所赐的褔气。与利未制度有关的人,不可享受基督信仰里更大的褔气。他们必须先悔改,并相信主耶稣基督为他们唯一的主和救主。
一三11 献祭规定,要宰杀一些牲畜,祭牲的血会由大祭司带入至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则会被带到营外烧了。营外指围绕会幕之外栏以外的地方。
一三12 在营外焚烧的牲畜只是预表;主耶稣才是预表的真像。耶稣就在耶路撒冷城墙以外被钉死。衪是在有组织的犹太教阵营之外,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
一三13 对这书信的早期读者来说,本节的应用是:他们与犹太教的关系应有清楚的了断。他们应一次过放弃在圣殿的种种祭祀,而前来领受基督所完成的工作,作为他们完备的献祭。
对我们来说,本节的应用也类似:今天的营,就是教人靠行为、品格、礼仪或条文得救的整个宗教体系。这是现代教会的体系,其中有按人意定立的神职制度,辅助敬拜的物品,以及种种礼仪的装饰。这是腐化的基督教界,就是没有基督的教会。主耶稣既在营外,我们也当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一三14 对于那些在圣殿里供奉的人来说,耶路撒冷是珍如瑰宝的。从地理上来说,这城是他们“营”的中心。基督徒在地上却没有这样的城;他们心所系念的,是在天上的城,就是新耶路撒冷,那里满有羔羊的荣耀。
一三15 在新约圣经中,所有信徒都是祭司。他们是圣洁的祭司,都能进入神的圣所去敬拜(彼前二5);他们也是君尊的祭司,到世人当中作见证(彼前二9)。信徒作祭司所献的祭,最少有三种。第一,将他自己献上为祭(罗一二1)。本节所提到的是第二种:以颂赞为祭,透过主耶稣向神献的。我们一切的赞美和祷告,都是透过他来到神面前的;我们的大祭司,将一切不纯的杂质除去,并加上衪自己的纯美。
我们祷告和赞美,
基督就加上纯全的香气;
在神面前献呈,凭着爱香气上升。
~彼特玛莉
以颂赞为祭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神唯一接受的敬拜,是得赎之人嘴唇所发出的颂赞。
一三16 第三种祭就是奉献我们的财物。我们要用所有的物质资源来行善,并与有需要的人分享。这样的奉献生活是神所喜悦的。这与为自己屯积的做法相反。
蒙神膏立的祭司永不逝去,
在荣耀的主前昼夜侍立追随。
纵使怀疑不信似洪汛四泛,
神隐藏的祭司至终尤存不灭。
神炼净的火,
要烧去他们属世的渣滓;
神恩慈的心,
他们热切慕爱。
他们敬拜的香气,
渗神至圣所每一角落;
他们颂恩的新歌,
环回天际穹苍。
~特尔斯脱根
一三17 在第7和8节,作者训示读者应记念他们以往的领袖。在这里,作者则教导读者依从他们现今的领袖。这应该是指地方教会的长老。他们在会众之中,是神的代表。神赐他们权柄,信徒应顺服这权柄。长老作为牧者,为群羊的灵魂时刻儆醒。他们将来要向神交帐。交帐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感到快乐,也会感到忧愁,视乎由他们领导的人灵命长进的程度。他们若是忧忧愁愁地交帐,所受照顾的圣徒就要失去奖赏了。因此,尊重神所定下的权力次序,对每一个人都有好处。
肆·结尾的祝福(一三18~25)
一三18 作者结束这书信时,要求读者为他祷告。从本节的下半部分推想,作者很可能曾经受到抨击。我们大可以猜想抨击他的人就是那些引诱众人以旧约方式敬拜的人。他申辩说,不管人对他有任何指责,他是良心无亏的,他的动机也纯正。
一三19 另一个要为他代祷的原因,就是他希望能快些回到他们那里去。所说的可能是指从牢狱中得释放。我们只能作这样的猜想。
一三20 他作出一段极美丽的祝褔与民数记六章24至26节;哥林多后书十三章14节;犹大书24至25节并列。祝褔的源头是赐平安的神。前面已经说过,旧约的圣徒在良心上从来没有得着完全的平安。但在新约下,我们与神相和(罗五1),并得着神的平安(腓四7)。本节再解释,这平安是基督工作的成果。神使我们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证明衪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果效,足以一次过解决罪的问题。
基督是好牧人,衪为羊舍命(约一○11)。衪是大牧人,成就了救赎工作,从死里复活(来一三20)。祂是牧长,要回来奖赏衪的仆人(彼前五4)。在诗篇二十二篇,我们看见衪是好牧人;在诗篇二十三篇,衪是大牧人;而在二十四篇,衪是牧长。
衪是根据那永远的约从死里复活的。邬斯特对这句话有这样的解释:
新约被称为永约,是与前约相比;前约是短暂的。在这永约下,为罪人受死的弥赛亚从死人中复活。如果衪没有从死人中复活,就不能按麦基洗德的等次作大祭司了。有罪的人需要一个活着的祭司使他们这些相信主的罪人可以得生命,而不是一个只能偿还罪价但要死的祭司。因此,新约所给予的祭司,是那位将自己当作祭物献上,而又从死人中复活的37。
一三21 在第20节开始的祷告,是希望圣徒能得到装备,在各样善事上…遵行神的旨意。在这里,人神之间有一个很美妙的配合。神在各样善事上装备我们。神又在我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衪是藉着耶稣基督成就这事的。然后,我们遵行衪的旨意。换句话说,衪赐给我们行衪旨意的意愿,又赐我们力量行衪的旨意,然后我们遵行衪的旨意;衪则给我们奖赏。
这祷告结束时,承认耶稣基督是配得荣耀……直到永永远远。
主耶稣你配受称颂,
天上的颂赞岂能诉说得尽,
你何等配受赞美与敬奉,
何等配受万灵众生的尊崇。
~韦格蓝
一三22 作者催促读者留心他在本书中所说劝勉的话,就是放弃只看重仪式的宗教,要以纯净的动机紧靠基督。
他说只是略略地写了这信。诚然这是事实,因为关于利末制度下的种种礼仪,并这些礼仪的意义如何在基督身上得以成全,可以写的还多着呢。
一三23 这里提到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许多人便以此证明本书的作者是保罗。此外,作者表示他打算与提摩太一同有远行,更加显示作者可能是保罗了。不过,我们既不能肯定,就只好存疑了。
一三24 作者向所有的基督徒领袖和众圣徒问安。我们不应忽视新约书信中信徒彼此之间的问安,并应学习在日常生活上实践。
有一些从意大利来的信徒与作者在一起,他们也向读者问安。这表示本信是写给意大利的信徒或是在意大利写的。
一三25 这卷谈到新约的书信,以恩惠的祝愿作结,至为合适: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这新约是无条件的、白白施恩的约。这约向世人宣告神藉着主耶稣基督牺牲的工作,向不配的罪人施予无限的恩惠。阿们。
{\Section:TopicID=1103}附篇──希伯来书给今日信徒的信息
希伯来书对二十世纪的信徒有没有合时的教训呢?
虽然今日的犹太教,已不像初期教会时代一样是主要的宗教,但律法主义的精神已渗透了今日的基督教圈子。司可褔在他著名的小册子(按正意分解真道)这样说:
教会犹太教化,比起各种影响加起来,更大地阻碍教会的进展,歪曲她的使命,并在属灵方面把她摧毁。这说法应没有多大的错。教会没有走在与世俗分开的路上,没有听从属天的呼召去跟随主。反而运用给犹太人的经文,来证明教会将目标降低是正确的,就是应对世界的文化有贡献,应聚敛财富,应有庄严的仪式,应兴建雄伟的教堂……并将平等的信徒群体分成“圣品人”和“平信徒”38。
本书呼吁我们,任何宗教信仰没有尊基督为唯一的主和救主,又不认为衪所完成的工作足以一次过付上罪的赎价,我们都要与他们分别出来。
希伯来书又教导我们,旧约各种象征所预表的意义,在基督身上一一得以实现。衪是我们的大祭司,是我们的祭牲,是我们的祭坛。衪在天上的圣所事奉,衪祭司的职分永无终止。
本书也教导我们,所有信徒都是祭司,并且凭信心可以随时来到神面前。他们以自己、以颂赞和所拥有的财物为祭献给神。
巴伦说:
仪式主义者致力要在基督教会内推行利未祭司制度,只能看为用他们不圣洁的双手,将愿意与人和好、慈悲的神亲手撕裂为两半的幔子重新缝补,并对那些“因基督的血得亲近”的人说:“站开去,不可到神跟前来。39”
希伯来书教导我们,我们拥有更美的约,更美的中保,更美的盼望,更美的应许,更美的家乡,更美的祭司,并更美的产业──比犹太教最好的东西还好。本书向我们保证,我们享有永恒的救赎、永恒的救恩、永恒的约,并永恒的产业。
对于离道反教的罪,本书作出严正的警告。任何人若自称是基督徒,与基督教会有联系,但后来离弃基督,加入与主的敌人同伙,就不可能使他重新悔改了。
希伯来书鼓励真正的基督徒行事要凭信心而不凭眼见,因为这才是讨基督喜悦的生命。本书又鼓励我们在苦难、试验和逼迫中要坚定地忍耐,这样我们便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奖赏。
希伯来书也提醒我们,基督徒既享有这么多权利,因而也有很特别的责任。基督既有各种超越的特质,基督徒便成为世上最受恩宠的人。基督徒若忽视这些恩惠,他们来到基督的审判台前面的时候,就要遭受损失。与在律法之下的人比较,神对信徒有更高的期望;在将来的日子,衪还会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
“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一三13)
评注
1 (三6)NU 文本略去“坚持到底”几个字。
2 (三18)裴雅森(Arthur T. Pierson),无法取得进一步资料。
3 (四15)有关基督能不能犯罪的教义,神学家的见解可用两句拉丁文来归纳:non posse peccare──不可能犯罪,和 posse non peccare──可以不犯罪。正确的道理应是 non posse peccare──衪不能犯罪。
4 (四16)摩根(G. Campbell Morgan),Choice Gleanings Calendar。
5 (六2)两种洗礼的原文并不相同:“洗礼”的原文一般是 baptisma;这里所用的字却是 baptismoi,即“礼仪上的洁净之礼”。
6 (六3)主要文本作:“就让我们如此行……”
7 (六6)新英王钦定本的脚注有较好的翻译(因其形式和上下文都与前面的从句相同),“并已离弃真道。”
8 (六18)大部分的抄本都作“我们……大得勉励”(直陈式的),而不是“我们……可以大得勉励”(虚拟式的)。前者是更肯定的。
9 (六20)安伯里(D. Anderson-Berry),Pictures in the Acts,页36及以下。
10 (七20)雷思比(A. W. Rainsbury),"Able to Save to the Uttermost" , The Kesewick Week, 1958,页78。
11 (七21)韩达信(G. Henderson),Studies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页86。
12 (八6)谭姆士(W. H. Griffith Thomas),Hebrews:A Devotional Commentary,页103。
13 (八8)韩达信(G. Henderson),Hebrews,页92。
14 (九4)"Thumiaterion" 一字,是指 用来烧香的盛器或地方。
15 (九11)NU 文本作“那已来临的”。
16 (九13)文托尔(J. Gregory Mantle),Better Things,页109。
17 (九15)邬斯特(K. S. Wuest),Hebrewa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页162,163。
18 (一○10)蓝斯(G. M.Landis),Epistle to the Hebrews:On to Maturity,页116。
19 (一○11)布鲁斯(A. B. Bruce),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The First Apology for Christianity,页34。
20 (一○37)尹信(Marvin Vincent),Word Studies in the New Testament, II:1150。
21 (一○37)蒲乐克(A. J. Pollock),Modernism Versus the Bible,页19。
22 (一○38)NU 文本作:“我的义人”。
23 (一一21)麦敬道(C. H. Mackintosh),(摩西五经释义),页133。
24 (一一22)林克安(William Lincoln),Lectures o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页106。
25 (一一35)莫礼信(G. H. Morrison),Morrison on Luke, The Glasgow Pulpit Series, I:42。
26 (一一37)批判性(NU)文本略去“受试探”一短句。
27 (一一37)穆尔赫(W. G. Moorehead),Outline Studies in the New Testament. Philippians to Hebrews,页248。
28 (一二2)布鲁斯(A. B. Bruce),Hebrews,页415, 416。
29 (一二10)朱伟慈(J. H. Jowett),Life in the Heights,页247, 248。
30 (一二11)韦达恒(L. Weatherhead),Prescription for Anxiety,页32。
31 (一二11)司布真(C. H. Spurgeon),"Choice Gleanings Calendar"。
32 (一二13)威廉斯(G. Williams),The Student's Commentary on the Holy Scriptures,页989。
33 (一二13)凌耳(C. H.Lang),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页240, 241。
34 (一二14)邬斯特(Wuest),Hebrews,页222。
35 (一二20)大部分的抄本,包括最古老的抄本,都没有“或用箭射死”一句,所以很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
36 (一三2)一般相信在这三位之中,有一位是耶和华的使者,即在道成肉身前的基督。
37 (一三20)邬斯特(Wuest),Hebrews,页242。
38 (附篇)司可褔(C. I. Scofield),Rightly Dividing the Word of Truth,页17。
39 (附篇)巴伦(David Baron),The New Order of Priesthood,页39, 40。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