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使徒行传第一章

 

使徒行传115

我们称为“使徒行传”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完成了新约历史的“五经”。新约头四本书表达的是我们的主;第五本书则是教会的最初历史,也就是基督以大能在人类历史中最早的作为。

这部记载教会早期生活的历史,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不管你从甚么角度看,都会觉得它兴味十足。但在进一步研读它的细节以前,我们应该先明白这整卷书的性质,以及它在新约启示里的地位。

使徒行传一开头提到前面的另一本书:“我已经作了前书。”路加是使徒行传的作者,这已经是无庸置疑的事实。我们全然接受这个看法,一方面因为这是长久以来教会所公认的,另一方面也因为这是近代学者所得的一致结论。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使徒行传开头的这段话,是指着路加福音而言。

为了了解这本书的价值,我们不妨看看路加福音的序言:

“提何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

然我们再看看使徒行传的开场白,“提阿非罗阿,我已经作了前书。”从表面看来,这中间的持续性是相当明显的。两卷书是:

同一位作者──路加;
同一位读者──提阿非罗;
同一个主题──耶稣。

或许我们无法立刻看出这三点来。有人会问,作者是同一位,读者是同一位,没错;但是两卷书的主题怎么会一样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使徒行传”的书名并不理想。一个人若初度拿起这卷书,会以为它的书名“使徒行传”(The Acts of the Apostles)是暗示,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所有使徒的言行之记录。事实不然。希腊文里这卷书的书名是没有定冠词的──Acts of Apostles。这样比较清楚,指明它只是记录了某些使徒的某些言行举止,如此与事实较接近。有些使徒的名字仅仅出现在于五旬节圣灵降临那段记录前面的使徒名单中,从此就再也未出现过。更进一步说,使徒行传也未记录任何一位使徒一生的行述。这本历史只是一个片断,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片断;然而它的不完整,正是圣灵采取的方法之一。我们读毕全本使徒行传,会喟然而叹,感觉心中还有成百的问题想问。这卷书最后是记载保罗在罗马赁屋而住,接待前来看他的人,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他在去罗马之前,写信告诉罗马人,他盼望能取道罗马,往士班雅去,因为他的眼睛正望向更遥远的地区。我们实在想知道,他后来是否真去了士班雅?我们也盼望进一步知道,这位坦然无惧的使徒,可曾将他的脚踏在大不列颠的领土上?使徒行传对这些事只字未提。它是一部未完成的片断记录。

这本书虽然在性质上不完整,但它里面却有一个完美的系统。这卷书记载了基督徒在这世上最早的运动;启示了原则;指明方法,显露失败;其目的在留下一页受默示的教会历史,好让后世的人读了,能知道教会在世界历史中真正的意义和使命。

使徒行传是教会历史的首页,但这还不是它最终、最完全的价值所在。要发现它最高的价值,我们必须再度回到它一开始的话语里,那是启开整本书的钥匙,“提阿非罗阿,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请特别留意“开头”二字。如果作者写的是“耶稣一切所行所教训的”,那么整句话的含义就大不相同了。那可能是暗示主在世上的使命,而不是作者写书的使命;它也可能暗示这书的目的,而不是指作者的目的。

我们已讨论过,“前书”二字将我们带到那本文字优美的路加福音里,这本福音书描述耶稣基督无以伦比的荣耀;它不在乎年代先后的次序,而是将事件分门别类叙述出来,好表达那位完全的人子,以及祂如何经历试炼臻于完全,并借着祂的服事使别人得到完全。我们将这本福音书铭记于心,再来看同一作者写的另一本书,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

那么,路加福音是甚么呢?它记载了耶稣的诞生,成为人;孩提时代的情形,公开服事开始时受印证,被膏并受试探的经过。它也记录了祂的教训,和登山改变像貌。另外也记下了祂如何下到山谷,走向十字架,复活,升天。这当然都是耶稣一切所行所教训的。但,不全对!根据路加所言,这一切只是祂“开头”所行所教训的。

如今,同一位作者开始写第二卷书,从他序言里的语气看,他是打算继续写同一位人子所行所教训的事。

我们今日聚集敬拜时,不是在记念一位死去的领袖,而是在面对一位活着的主。我们不单单是想到那活在远古而陌生时代的一位。我们不是跟随从记录里读到的那人。这不是基督教的真谛。我们乃是围绕在永活的基督身旁,祂的触摸仍带着古时那样的大能,我们借着圣灵与祂相交时,仍感到那火焰能启示我们,并带来新的能力。祂的爱激励我们的心,使我们甘愿仪牲去服事人。前面一卷书是关于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这卷书是关于祂“继续”所行所教训的。基督的事迹并未结束,祂如今仍在行事、教导。我们在启示录里看到所记载的异梦,启示,兆头,表象,奥秘,这些都是在启示祂继续要作的事。

我们已在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本福音书里看到基督;祂是君王和仆人;是神也是人;启示录中说祂是狮子,牛犊,脸面像人,飞鹰;那里面借用了东方许多神秘象征来形容祂。

我们在使徒行传里看到祂继续迈向祂的王座,周围是一群忠心而高贵的男人和妇女,他们认为作祂的仆人是极高无比的荣耀。我们也看见祂如何塑造这些男女,使他们更像祂所具有的人之形像,并具有神的性格。

但这故事并未告终。我们看到的最后一幅画面是一位使徒被囚狱中,其它的或被杀,或遭逼迫。胜利尚未到来,我们因此感谢神,因为还有另一卷书,说到有一大宝座,上面坐着的是那曾被杀的羔羊,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其中一个像狮子,一个像牛犊,一个脸面像人,一个像飞鹰。这些都是预告祂最终的得胜。

所以我们研读使徒行传时必须明白,这不是一本机械地记载保罗的行程和彼得的所行所为之书。它是要启示我们,基督如何以新能力,继续祂开头所行所教导的事,并迈向那最后最终的胜利之过程。这胜利已借着比喻的文字在启示录中描述出来。

路加在他的福音书里记载了一段耶稣的独白,是其它福音书所没有的(路124950)。祂似乎在教导众人时突然停顿下来,说出这段独白。

“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么?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受限制呢(中文圣经作迫切)。”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奇特的词,“我是何等受限制呢”这是基督自己的话;祂在艰辛繁忙的生活和服事里,说到自己:我是受压制的,被囚的,我的大工尚未完成。祂的大工是甚么?“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正是祂的先锋所宣告的。施洗约翰的声音响彻山岭平原:“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祂解鞋带也不配;祂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基督说,“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时,也是表达同样的意思。那是祂来的目的。但祂说,我还不能把火丢在地上,我仍受限制,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除非借着受洗──我的受难和十字架之洗──我无法完成我的使命。那是福音书的整个内容。

然后我们来到使徒行传,看见同样的基督,祂却不再受限制。洗已经完成,压制已成为过去。祂已经通过漫漫长夜,来到无限无涯的清晨。祂的生命得到扩展,祂正将火丢出来。祂若未经受难,就无法丢出这火。在十字架的那一边,祂是受限制的;但在这一边,祂已脱离一切束缚。

让我们从门徒的经历这角度,来解释这一点。

耶稣对祂的门徒说,“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让我们虔敬地将这句话改成,“我去对你们更好。”约翰,我不再将手放在你头上,不再让你的头靠在我胸膛,听我心跳的声音;这样对你更好,因为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会来。

因此,更好的事是,基督借着圣灵与他们同在,住在门徒的心中,和他们的生命里。有人说,如果祂现今仍活在地上,用人的身体,在人的层次上活出永恒的生命,那么我们会多着急啊!因为祂如住在犹大,就不能到中国来。祂若在伦敦,与那里的人相聚,就无法与其它地区的人同在。但是,感谢神,如今祂无所不在,不论是堂皇的教堂,或乡间小教会,只要两三个人奉祂的名聚集,祂就在那里。

祂又一次到来,但不再受拘束,受限制。地理的界限结束了,属灵的同在开始了。我们如今明白那位清楚视透基督徒真理的保罗,所说这句话的含义──“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外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因此在使徒行传这卷书里,我们看见基督带着祂属人的同情心,属天的能力,透过圣灵在各处活着,工作;不仅在犹太全地,并在撒玛利亚,直到地极,继续祂开头所行所教训的。我们看见,祂在祂的身体──教会──里面完成祂的事工,也看见教会是祂的器皿,祂生命的灵可以借着教会动工,达成救恩和国度的使命。

因此,我们可以称使徒行传是“一本记载基督借着圣灵,透过祂的身体──教会──继续祂开头所行所教训的书”。

研究使徒行传可以对我们产生双重果效──它使我们充满盼望;它也使我们满心愧疚。我们将在这书里看见,基督的身体如何成为祂得胜的器皿。我们也看到,因着祂的身体──教会──的不完全,祂的事工受到了亏损和限制。

这位复活得荣耀的主,在离开人世之前(祂不久后又在五旬节时带着大能降临)曾站在祂的门徒中间,对他们说,你们要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如今将近两千年过去了,我们尚未将福音传到地极。我们用不着非难过去的世代;但如果我们抓住基督的这个异象,感觉到祂内心的热切情感,并带着遵行祂命令的态度研读此卷书,那么,这世代末过去之前,整个世界都将听到见证主的话。

这卷书从头至尾,失败的事例比比皆是;但另一方面,也有光耀的得胜。我们研读此书,将发现神在向我们启示祂的旨意和能力;我们也会发现,作为祂身体的一个肢体,我们将会遭遇到许多患难。

使徒行传1626

本段经文将“前书”(路加福音)记载的事,和他新书所记载的事,互相连贯起来。我们在这里对五旬节之前的门徒作了最后一瞥;也最后一次用我们的眼光(套用保罗的话,就是凭着外貌)来看耶稣,祂是以肉身的形式站在门徒中间。当然,路加将这段经文安插在此处,更显露了他卓越的艺术笔法。

我们在这里看见主和门徒,还有一大群人,包括“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大家聚在一起。我们观察这个团体,就会立刻将这画面和我们在福音书里所看见的一切连结起来。就是这同一位耶稣,祂的出生已被记录下来,祂的服事已按照年代一一记下,祂的被钉十字架已被仔细描述,祂的复活已宣告出来,祂最后向人启示,祂是升天回到神旁边的那一位。祂被称为“耶稣”,和“主耶稣”。同一个名字,同一个称呼;祂尚在拿撒勒时就叫这个名字,在祂公开服事的年间,祂的门徒也如此称呼祂。我们对这人耳熟能详,似乎从许久以前就认得祂。同样的,我们也熟悉祂身边的那一群男女。

这一切是在强调我前面所说的,本段经文具有桥梁的功用,将这书的序文和主要内容连结起来。再下去,我们就不会像这里所读到的,再见到基督穿梭在字里行间。下面的篇章里,我们再也看不到祂与这些人的这种可眼见的、物质的关系。祂将从表面消失,不再风尘仆仆地行走于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之间。祂也不再将手放在四周的孩童头上。祂不再用怜悯的肉眼,看入那些忧伤之人的眼睛。祂不再用人的声音赶走疾病。从此以后,我们不再从这些方面来看祂,我们不再“凭着外貌”来认基督。

但我们要再见到这些人;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书中。他们将改变,与前不同;不是可见的外表改变,而是生命中一些隐而未现的事实有了彻底的更新。一道新的光芒闪烁在同一双眼睛里。一个新的声调出现在同样的声音里。一种新的气氛酝酿在同样的团体中。彼得还是原来的彼得,但已焕然一新。他们旧有的冲动急躁还会不时出现。那使雅各、约翰他们博得“半尼其”(雷子)之名的热忱、火爆也依然存在。他们的改变不是与他们天然的本性相悖,这改变乃是使他们那天然的本性受到超然的洗礼,直到它成为合乎主用的器皿。

这段经文所描绘的耶稣和祂门徒的画面,启示了两点:

1·祂开头所行所教训的结果;
2·保惠师来临的必要性,而祂很快就来了。

我们看这画面,首先会惊讶于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其结果如何彰显在这些人身上;我们更讶异于一个真理,那就是耶稣在钉十字架前对他们所说的,“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们下面的研讨将分两部分;首先看看门徒在五旬节前的情景;其次凭着外貌最后一次来看耶稣。

门徒在五旬节前的情景

首先探讨门徒在五旬节之前最后的光景,让我们留意已提过的两件事:

1·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已有了奇妙的结果;
2·这显明他们需要有一位保惠师来。

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奇妙结果

让我们观察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那些事,所产生之结果。

我们看到他们聚集在祂身旁,要听祂最后交待的使命,要看祂离去。在祂离去之后,他们回到耶路撒冷,上到一间楼房,同心合意祷告。最后,是彼得关于递补犹大所留的使徒遗缺之谈话,以及他们拣选马提亚来承继此职分的经过。

这段记载首先启示了他们对主的美好信心,其次显露了他们对彼此的信心,最后显明他们对圣经真理的信心。这一切,都是他们在耶稣公开服事三年间跟随祂作门徒所产生的直接结果。这些都是从耶稣许多次谆谆善诱,在漫长、孤独的步行中与他们谈话,在众人面前行神迹奇事,以及祂钉十字架的奥秘,复活的奇迹,所衍生的结果。

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对祂的信心。他们问祂,“主阿,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让我们暂时忘却他们所犯的锖误,他们狭窄的眼光,单单注意他们这种想法所表达的对主的信心。

他们认定祂是主,称祂作“主”。他们认为祂能够将神最初的计划和旨意付诸实现,完满成就。他们都是希伯来人,自幼生长在希伯来人的最大盼望里。许多年来(甚至可能终其一生)他们都怀抱着这份模糊的盼望。但是他们与祂同行,一路与祂交谈了这么多年──特别是主复活以后与他们的谈话,根据路加所言,祂打开圣经,一一教导他们明白他们国家和制度的真正意义──如今他们看见了更广大的异象,以及以色列复兴的国度,知道神最初的旨意已经成就。他们相信,耶稣能够作到这些。但不久之前,他们还怀疑祂的能力;在该撒利亚腓立比时,他们实际上这么说,主啊,远离十字架吧!如果你往十字架去,你就会被击败,得不到胜利。他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说,“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祂。”“我们素来盼望”──过去的语态;因为如今这盼望已粉碎,他们的信心失败了。

然而现在一切为之改观,他们围绕着祂,全然相信祂有能力实现他们最高最真实的盼望──复兴以色列国;成就神的心愿,应验至高者的旨意。

其次,我们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彼此的信心。路加告诉我们,他们来到一楼房,同心合意祷告。留意聚在那里的使徒。我愿意甘冒被批评的危险说,我们一开始读使徒行传时,就发现这一群人改变了。

“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这是最先提到的一组人。从前我们都只是看到前面三个人,他们享有特别的权利,只有他们三人被带到山上目睹耶稣改变像貌。或许是因为这三个人需要更多的照顾,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弱点──脾气火爆。路加在使徒行传提到他们这一群人时,将安得烈也包括进来了。安得烈似乎从未享受过特别待遇,除了他将彼得带到耶稣面前那件事之外,我们对他几乎一无所知。如今路加将他与头三位门徒并列,如此,把那平凡的与重要的连结在一起。

我们知道,在圣经记载中,彼得和约翰似乎一直格格不入。彼得是个讲究实际的人,约翰是位诗人。彼得干劲十足,约翰则满脑子梦想。约翰福音最后一章里,还可以看到约翰使彼得心神不安,所以彼得对主说,“主阿,这人将来如何?”在新的团体中,他们成了搭档;实践者与梦想者;脚踏实地的人与浪漫多情的诗人。然后是雅各与安得烈,一个温文尔雅,一个天性好奇。接着是腓力与多马。腓力孤独沉默,甘愿被差到偏远角落,去带领陌生人归主。多马怀疑心重,一定要有证据,他才肯相信。然后是巴多罗买和马太;巴多罗买又称拿但业,是心里没有诡诈的;,马太则是机敏精明的税吏。接下去是三位门徒,“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犹大。”没有人知道任何有关前面二人的事,至于后者犹大,我们也仅仅知道他曾在楼房上提出过一个问题(见约1422)。

这段记载岂不是对我们有所暗示吗?它岂不是说,十字架与复活已将人吸引在一起,所有短暂的纷争、不和谐都已消弭净尽了?

“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圣经中见到那位特别蒙恩的母亲。“并耶稣的弟兄。”耶稣在世时,他们从未追随祂左右,但如今他们与使徒紧紧连合。这个新团契的基础乃是彼此信任。

然后,再看看他们对圣经的信心。现在彼得用旧有的经文来诠释眼前的景况。他引用两处诗篇(诗79;109篇),坚定而毫无犹疑地说,大卫写到这些事,乃是受圣灵感动,来预言犹大的下场。我们若不是在这种解释的亮光下去读诗篇79;109篇,就绝对不会想到那里是指着犹大说的,也读不出里面有任何弥赛亚的信息。那些伟大的弥赛亚诗篇确实是论到弥赛亚的,但作者们当时并不完全了解那些诗篇所含之充分的弥赛亚价值。大卫当时是指着他一位仇敌说的,但彼得特地引用这段古老而熟悉的经文,说它最终是指犹大和耶稣。路加福音最后记载的,是耶稣与门徒同行,谈话,祂打开经卷,从摩西五经开始,一一向他们解说;祂在离开他们之前,对这群圈内人说,祂理当受苦,好叫经上所写的一切事都应验。祂又一一提到经卷的三部分:摩西的律法,先知书,诗篇。彼得是希伯来人,必然自幼即对他所引用的那段经文耳熟能详;但是,如今他用新的领悟来读它们。他在字里行间看出了新的亮光。

所以我们看到,围绕着耶稣的这一群人,对主有完全的信心;彼此互相信任;对旧约圣经的价值抱着绝对的信心。这一切都是祂开头所行所教训的事所产生之结果。

圣灵降临的必要性

现在稍微注意一下,整个画面所显露的不完全之处,这正说明了五旬节圣灵降临的必要性。

第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他们忽略了基督的旨意。“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基督所责备的,不是他们认为以色列国将得复兴的观念,而是他们想要知道复兴的时间这念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有一种流行的解释,认为基督是对他们说,“以色列国根本不会复兴。”基督并未如此说。祂说的是:你们不必知道时间日期。你们还有别的工作待作。“你们要领受圣灵,去为我作见证。”

这些人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爱祂,忠于祂,彼此相爱,喜爱圣经,开始对经文有新的认识;但是他们对前面的工作尚未准备妥当,因为他们未看见新的托付。他们对新的属灵使命毫无概念。他们不明白神要用来动工以达成最终目的之方法是甚么。他们已听见祂,看见祂,爱祂,相信祂;但他们完全忽略了神下一步的计划;一直到五旬节,圣灵向他们阐明耶稣说过的一切事之前,他们都不明白。

然后请注意,他们是如何无能为力去执行祂的托付。祂说过,他们要为祂作见证。但如今他们聚在楼上的房间,同心合意恒切祷告,仍然忠心耿耿,彼此勉励;然而他们无法作见证。在圣灵降临之前,他们不能出去作见证。

下面我要提到的一个观点,可能会引起诸多评议,但我还是认为,他们缺乏组织能力;他们拣选马提亚是一失策。他们要立一个人同作复活见证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们以为一个见证人必须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复活升天止都与他们在一起的人。事实上最有力的见证人──保罗──耶稣复活之后,才在大马色路上看到基督的。因此选立马提亚是错误之举。他是一个好人,但不适合此职分。有一天,当我们得最终的荣耀,来到神的圣城时,将看到十二座基石,上面刻着十二使徒的名字。我不认为保罗的名字会被省略。我相信他是神拣选来递补这使徒职分的人。

最后一次“凭着外貌”来看耶稣其次,让我们最后一次“凭着外貌”来看耶稣,并以此作结束。祂最后的教训是一项指正,一个应许,和一项使命。祂纠正他们。祂并不否定他们认为以色列国将复兴的盼望。祂只是责备他们的好奇,祂告诉门徒和教会,他们与以色列复兴的时候、日期毫不相干,他们无权过问。那么,他们应该作甚么?首先,他们必须认识到,他们需要能力,去作他们被呼召当作的事:“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接下去就是大使命,祂把整个世界纳入祂宣告的旨意里。他们要从耶路撒冷开始,通过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为主作见证。

耶稣肉身所行的最后一件事结束了。祂最后的行动消失了。他们正看的时候,祂就被取上去,消失得无影无踪。祂并未走开,祂只是从他们的视线里消失。“升”这词用得很恰当──祂被取上去──就是说,祂上到更高的生命层次里,这层次远高过那单单是物质的,可见的,局部的,受限制的层次。人子耶稣从视线消失,但基督并未离开。祂说过,“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祂开始行事教导所用的身体已经看不见了。它并非停止存在,而是为了他们的益处而消失,好使祂属灵的身体──教会──显出来,继续祂所行所教训的事,因为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服事受局限的日子已成为过去,无限的服事即将展开。基督在世上作工的肉身从视线里消失了,新的身体在那里,但它尚未诞生,它正等待着五旬节的来临。

在神的宇宙中,这位拿撒勒人仍居中心地位。不管我们在世的期限是长是短,有一天我们都将脱下肉身的袍子,进入光明和荣耀里;但这位拿撒勒人要像祂在世时一样,永远居于一切显现的中心。这位基督,神的儿子,救世主,借着肉身向世人显明祂的神性,和救赎人类的事实;祂仍与门徒同在,只是他们必须受造就,凭信心而不是凭眼见去体认祂的同在。我们最后凭外貌所看见的是祂消失了,但祂并未离开,并未远去。

另外,我们看见这群人正站着望天。有一朵云彩将祂接去了,已看不见祂了,但他们仍站着不动。这时,有两个人站在他们旁边。我们常常说,那是两位天使,但圣经说,有两个“人”。他许他们一个是摩西,一个是以利亚,他们曾在变像山上出现过。有两个人站在门徒旁边。他们已失去了一个人,但如今有两个人出现。这两人说,“加利利人哪,你们为甚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你们以后仍将看到祂那为你们所熟悉、所深爱的样式。因为今天祂虽从你们的视线消失,但祂并未离开你们。

祂从视线里消失了,但祂知道他们必惘然若失;祂了解他们的困惑,所以祂从天上送出一项信息。祂差这两个人带来此信息。这是何等惊人的事!走了一个人,却出现两个人。这样他们就知道,他们并未失去升天的那一位。过了一会儿,那两人也走了。门徒学到甚么功课?那就是:他们对周围一切所知不多,但他们知道一件事,就是主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再度出现。

我们也不明白,但这事实的芬芳始终围绕着我们,只要我们敬拜这位奥秘,永恒,看不见的基督,我们就是在与这位拿撒勒人同工。──《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