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二章
第二章
本章的主题是圣灵与他的教会。本章叙述,当耶稣复活升天以后,教会如何在地上产生,如何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有机团体;又如何能够自觉地知道自己的使命而担起自己的任务。本章以从 神而来的圣灵,在当时犹太人认为是 神赐律法的节期──五旬节,降临在门徒身上,使那个因耶稣的离开而觉得沮丧不已的门徒团体,像充电一样地得着力量,充满了生之气息(二1~13)。接着,彼得的五旬节演讲揭开了基督教会的序幕。演讲中以基督教的立场阐叙耶稣之成为基督的信息(二14~36),说明听众与这信息应有的关系(二37~41),以及介绍耶稣初期的门徒成为基督教会的一员时,他们的信仰生活情形(二42~47)。
一 圣灵降临 二1~13
{\Section:TopicID=134}二1
五旬节到了 五旬节是犹太人重要的献祭节日之一。它是从逾越节的次日,献禾捆为祭的日子算起的第七个安息日(利廿三15、16);也就是开镰收割禾稼算起的七七日(申十六9)。因此也叫做七七节。因为这节期是从逾越节那日算起的第五十天,所以希腊文称之为五旬节。
这个节日的开始原来是为收割而设的感恩节。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已不再为感恩收割而守五旬节。他们的拉比们认为那一日是 神在西乃山赐律法给摩西的日子。所以他们就为 神赐律法给以色列人而庆祝。那一日犹太人最大的愿望是 神复兴律法。因为他们认为 神复兴了律法就是复兴了以色列。
自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后,基督徒也不为 神赐律法而守五旬节。基督徒认为 神赐圣灵而使教会诞生,从此福音发展到世界各角落;这件事比 神赐律法更重要,因此基督徒为这个理由而守五旬节。
{\Section:TopicID=135}二2
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充满了他们 犹太人认为从天上来的声音是 神启示的方式之一。旧约记述 神从天上启示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和先知们时,都是从天上来的声音呼叫的。耶稣受洗和变貌时,也都有天上的声音对他说话。希腊语的“风”与“灵”的字是相互并用的。这两个景象(天上来的声音和风)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意义是 神的灵以一种属天的存在(风)临到人间,并且以一个可听见的启示(天上来的声音)充满(感动)了耶稣的门徒。
{\Section:TopicID=136}二3
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 按照犹太人的以诺书记载,天上的火都有舌头的形状。当摩西看见焚荆的火焰后便受派去救以色列百姓。而耶稣的门徒热心祷告后, 神就设立他们作新约的百姓。这些新约的百姓,要从天火降在自己的身上后,受派到世界各地去传道。
{\Section:TopicID=137}二4
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由以上两节,天上来的声音,风和火焰所显示具体的事实,就是圣灵的恩赐──门徒能够说起别的语言。这别国的话到底如何说法呢?有四种解释:(1)他们说一种神奇的语言,使大家都能听得懂;(2)希腊语有许多方言,他们说一种大家都听得懂的方言;(3)使徒们所宣讲的内容和用意终于被听众了解;(4)由于演讲者的思想与感受和听众那么密切联系,听众大致都能了解演讲者的意思;其中任何一种解释都有发生的可能。
{\Section:TopicID=138}二5
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 照希腊文的抄本,这一节应当译为“从世界各国来的犹太人和敬虔的人”。犹太人在世界各地设立会堂,也传道给当地的外邦人。那些参加会堂聚会的外邦人经过相当的时日和守些礼仪以后,会堂便给他们一个资格,称他们为“敬虔人”。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热望到耶路撒冷朝圣。这次上耶路撒冷过五旬节的,不只是虔诚的犹太人而已;应当是犹太人和敬虔的外邦人(参阅二11)。
{\Section:TopicID=139}二6
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 因为第二节所说的声响是在室内发生的,第五节所谈论的听得懂的方言是室外发生的。因此很难决定群众被一个“响声”所吸引的到底是由于圣灵降临的声响,使徒的说方言或是大家兴奋的热情?但无论如何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从各地来的犹太人和外邦的敬虔人都听到了他们自己本地的乡谈。
{\Section:TopicID=140}二7、8
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么,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当时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因为有许多人与外地的人来往或曾侨居外邦,所以有许多犹太人能够讲两种以上的语言。例如巴拿巴出生在居比路(即今塞浦路斯),保罗是大数的人(九11),他们都能操两种以上的语言。那天听众那么多,悔改的人有三千人(二41),一定是由许多人演讲的,否则无法听见。本书的作者只取彼得的演讲为例。说方言的事情也可能是在交谈中发生的。听众惊讶的是这些用各地的乡谈说话或演讲的人,不是住在耶路撒冷能操多种语言的犹太人;他们是加利利人;加利利乡下来的人不可能说别种民族的话语。总之,最初代基督徒传道时得到圣灵的恩赐,以听众最容易了解的话语对人传授福音。
{\Section:TopicID=141}二9~11
我们帕提亚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 神的大作为 这一段一共提到了来自十五个地方的人。这个数目表示那些人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在以色列东边,从伊朗地区的民族帕提亚人到西边的罗马人;从南边来的埃及人到北边的加帕多家人。有些国家的名字是由旧约引来的;例如玛代人、以拦人。其实这些民族在使徒行传的时代已经不再用这样的名字了;也没有人再以古代的名字称古时玛代国那地方的人为玛代人了。因此本段提到的国名,无论是以远近古今为名的,他们所代表的意义比实际上的国名更加重要。在巴别塔的故事里(创十一章),人因为反抗 神而言语混乱,彼此不能沟通,就分散在世界各地。现在却因圣灵的恩赐,使世界各地的人能够在圣灵的感动下听懂一种语言,在耶稣基督的名下聚集在一起,这是 神的恩典和伟大的作为。
{\Section:TopicID=142}二12、13
众人都惊讶猜疑……这是甚么意思呢。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这一段记载反映出当时的人对圣灵降临的态度。他们共有三种反应:(1)从圣灵的降临得到恩赐,能说方言,为耶稣作见证,充满了热诚和耐心。(2)只有惊奇和困惑;没有产生信心或更进一步地追求了解。(3)对自己不了解的事从不追求解答,反而轻视之。他们说了一句风凉话“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以这种态度抛弃了福音的福份。
圣灵降临不但为基督徒提供传道的恩赐。也给人神之间,自巴别塔分离以后,再度和好的契机。同时也为当时的教会解决了一个终末思想的危机。依照康哲曼(Conzelmann)的看法,原来部份基督徒接受犹太传统的人子降临的终末思想,他们又把耶稣认同为那位立即要来的人子。但一直久等,到使徒行传写作的时候,耶稣并没有再来。许多人因为等待终末未到,失望而离信背道(参阅帖后二1及下文,彼后三8~10)。圣灵的降临在神学的思想上解除了当时因终末思想所带来的危机,使信徒们知道那即将要来的不是耶稣,而是圣灵。藉着圣灵的降临,作者向读者说明那因耶稣受害而分散的门徒,是因为圣灵的降临而再聚集,而得到宣道的能力,受分派到世界各地去传福音。
二 彼得在五旬节的演讲 二14~36
这一篇演讲可以分成好几个段落,除了第14节引起听众注意和36节演讲的结论以外,其中共有四段讨论(15~21、22~28、29~31、32~35),每一段都引用旧约经文证明。
{\Section:TopicID=144}A 引起注意 二14
{\Section:TopicID=145}二14
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犹太人……这件事……当侧耳听我的话 这一段把马提亚包括在十二使徒之内。虽然使徒一起站起来,但作者只介绍彼得的演讲。由于这篇演讲的语言结构是希利尼演讲式的,不是希伯来式的结构,因此学者相信如果这篇演讲是彼得的,那么它之被写成文章一定是经过受希利尼教育的人捉笔而成的。
犹太人哪 这句话是指听众的国籍──犹太人。如果有人嫁给犹太人,或在犹太地住久了,他们可得犹太国籍而成为犹太人。然而“以色列”是指他们的民族;特别是在信仰上,他们是指亚伯拉罕的子孙, 神的选民──以色列。人可因某种关系而得犹太国籍成为犹太人,但不能够成为以色列人。许多基督徒都不是犹太人,但他们在基督里蒙拣选而成为“真以色列”人。他们新的名称是“弟兄们”。
B 改正听众的误会 二15~21
{\Section:TopicID=147}二15
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已初 犹太人在早上九点钟前是不喝酒的。那些受圣灵感动的人不是醉了,只是因为这新而伟大的时刻来临时,大家都显得有点兴奋难抑,显得有点精神恍惚的样子。当时希腊人对那些有文学灵感的人也都以“精神恍惚”的字眼来形容他们(参百科全书载安尼索斯 Dionysus)。旧约也曾以“精神恍惚”的状态描述那些获得 神灵感的人(撒上十九19~24)。按本章的记载,好像所有的基督徒在圣灵降临后都有精神恍惚的样子。但彼得与其它十一位使徒都能保持清醒,为他们受圣灵的感动而辩护。本章16到21节是彼得引用先知约珥书的一段话说明这是先知预言的应验。
{\Section:TopicID=148}二16、17
神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 这节经文引自约珥书第二章28节,句中的字稍有改变过,以合乎当时演讲的需要。例如约珥书原文没有“ 神说”这句话;约珥书提到的时间是“以后”,本节把它改成“在末后的日子”。作者如此引用经文并加以改装它的目的,是要让听众感受到终末的来到。
{\Section:TopicID=149}二18
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 按照旧约的概念,以色列人无论是先知成平民都可以称之为 神的仆人。但在五旬节的那时,犹太人没有被称之为 神的仆人和使女。只有那些肯服从 神,接受 神在耶稣身上所作的启示的基督徒才能得到圣灵的感动,成为 神的奴仆和婢女。他们作奴仆的职责是为祂作见证。
{\Section:TopicID=150}二19~21
凡呼求主名的,就必得救 约珥书预言从天上降下的灾难并没有在五旬节实现。他预言里最受重视的一句话是“凡呼求主名的,都必然得救”。
约珥书的“主名”是指 神的名。使徒行传的“主名”是指耶稣的名,而且它时常提及耶稣的名大有能力,能够赶鬼、医病,以及奉他的名受洗使罪得赦免。
C 耶稣是 神的弥赛亚 二22~28
──—22到24节是论据;25到28节是旧约的证明
{\Section:TopicID=152}二22
以色列人哪……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本章14节已经提过,称呼听众为“以色列人”时,他们互相间的关系比本章14节的称呼“犹太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种称呼法的改变表示刚开始演讲时,彼得与听众之间的关系有点生疏,现在已较密切。
神的启示不是虚幻不可捉摸的,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因为拿撒勒人耶稣,曾活在他们当中,对他们宣讲天国的信息,被犹太人钉死,在他们当中复活升天。一切启示的经过都是在他们可接触的当中发生的。他们应当了解他、接受他。他们无法推卸弃绝他的责任。
{\Section:TopicID=153}二23、24
按着 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神……叫他复活 神以最好的意愿,将一个能传达 神旨意而又能表现出 神之爱的耶稣赐与世人。但世人以他不是“自己的人”把他弃绝了、杀了。耶稣可以说是人性的试金石。像这样一个完整而诚实的人,世人不把他当作“自己的人”反而弃绝他。可见世人不再喜爱 神的善良和诚实。他们受审判的原因就在此。 神的计划并没有因为耶稣被杀而失败。 神以爱和大能得胜了人的罪(杀害了耶稣),就是使耶稣复活:以善胜恶,以活制死。
关于耶稣的死,在新约的传统上大致分成为两种见解:第一,是把耶稣的死当作是 神的计划; 神预定他的被害,以他的死、流血而赎回人的罪(参看罗五6)。第二种传统只有在使徒行传里出现;就是 神交给人的耶稣原是公义的(三14,七52;义仆三13,四30)。人因自己的过犯和无知把他杀了, 神以祂的爱和人能使耶稣复活,并立他为主为基督。凡信 神这样伟人作为的人都必得救。使徒的职责便是去见证这个信息。
{\Section:TopicID=154}二25~28
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边……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 犹太人认为早死是 神对不敬虔的人的处罚。耶稣早死(三十多岁),有人以为他是被 神咒诅的,好像不敬虔的人被 神弃绝一样(参看可十五34;太廿七46)。作者引用诗篇第十六篇证明耶稣是 神所喜爱的人(主常在我跟前,他在我右边……),不是被 神丢弃的。他虽然遇到死亡,但 神仍然爱他,没有把他撇在阴间,也不叫他的肉身遇见腐烂。他好像旧约时代那些被 神所爱的忠心仆人(以诺、摩西和以利亚)一样,虽然死了,但肉身并不朽坏。 神更进一步地让耶稣复活,升高到 神的右边与祂同得荣耀。
D 耶稣高于犹太人的祖先大卫 二29~31
──29到31节前半是根据31节后段的经文证明的
{\Section:TopicID=156}二29
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他死了,也埋葬了……他的坟墓……还在我们这里 彼得演讲到此,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又更进一步了。他和听众之间不但是同作选民的以色列人而已,并且是在耶稣基督里面的弟兄们。
彼得辩明耶稣在以色列宗教史上的地位高于先祖大卫,因为 神并没有以待耶稣那样的待遇(不朽)对待大卫。犹太人的祖先大卫反而预言,他说那位要被 神待以肉身不朽坏的正是要来的弥赛亚(诗十六8~11;徒二25~28)。大卫死了又埋葬了,他的坟墓到如今还在。耶稣却复活、升天,坐在 神的荣耀里。大卫只是弥赛亚的祖先而已。
{\Section:TopicID=157}二30、31
大卫既是先知…… 神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 大卫在世上虽然作过以色列王,但他在 神的救恩史里的地位只不过是一位先知而已。大卫自己最高的指望── 神的应许,也要从弥赛亚的身上去寻找。所以大卫为弥赛亚作预言。
使徒行传的基督论不是建立在大卫王的属世地位和他身为基督的祖先的身份;而是建立在 神悦纳耶稣,使他复活,设立他为弥赛亚的事件上。耶稣没有被撇在阴间,肉体也不见腐烂,这就是以上论证的证据。
E 耶稣的见证人 二32~35
──32到34节,上半段是论证;34节下半和35节是旧约的证明
{\Section:TopicID=159}二32
神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 复活证明耶稣是弥赛亚;圣灵降临证明耶稣确实复活升天(耶稣确实复活升天才能接受 神所应许的圣灵,然后将之倾注给使徒作为 神赐给使徒的恩赐,二33)。使徒们得到说方言的恩赐是圣灵确实降临的证据。使徒的职份就是领受圣灵的恩赐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
{\Section:TopicID=160}二33、34上
他既被 神的右手高举……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 耶稣升到 神的右边意即耶稣享有 神的荣耀和权柄。使徒行传以称呼 神的名衔“主”来称呼耶稣。形成这种神学概念的原因与这段有关系。因为初代的信徒相信耶稣拥有 神的权柄和荣耀。
耶稣被 神高升,不只是当时活着的使徒可以亲眼看到;也可以由圣灵降临,以及他们得圣灵的恩赐说方言得以证明。同时大卫也曾为耶稣的将被高升作过预言。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大卫王也是复活升天的耶稣的见证人。
{\Section:TopicID=161}二34下、35
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作你的脚凳 大卫自己作以色列的王,却得称别“人”为主,他自己不曾升天到 神的右边。可见他并不是最伟大的,在 神的面前他也不是最有尊荣的,这些话若不是预指弥赛亚又指谁呢?使徒行传要让犹太读者知道,弥赛亚高于他们的祖先大卫。马太福音有如此的想法(太廿二41~45)。
大卫虽然是以色列最伟大的上,得到 神的扶持,时常打胜仗,俘掳敌人;但他的王位和胜利都是暂时的。他不若弥赛亚,因为弥赛亚永远的打胜敌人,他能统治万有,不像大卫只作了以色列王而已,并且弥赛亚的身份和主权都是永恒的。
F 结论 二36
{\Section:TopicID=163}二36
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 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 耶稣被称为主是否因为希腊语尊称主人或较高地位的人为“先生”之误会而引起的呢?因为希腊语的“主”就是一般称呼“先生”或“阁下”的意思。问题是如果耶稣在初代教会信徒的心目中只是一般的先生或阁下而已,一定不会含有祟拜的意味。综观使徒行传中称耶稣为主的经文,都含有崇拜的意味。因此耶稣被称为主不可能只是因为说希腊话的外邦教会把耶和华主与耶稣为主的称呼混淆应用而已。耶稣之被称为主,一定与他被升到 神的右边,分享 神的荣耀权柄有关。
称耶稣为弥赛亚是出自亚兰语教会的信仰宣告。因为他们发现耶稣的作为和所发生的事件都应验先知与律法书的预言。但把主和基督两种不同地区的教会信仰宣告合在一起,应当是较后期教会的做法。
依照学者鲁宾逊(J. A. T. Robinson)的判断,彼得在五旬节演讲里的基督论已经是基督论发展成熟时候的教会信仰宣言。
三 听众的反应 二37~41
{\Section:TopicID=165}二37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 耶稣原来没有犯甚么可指责或该死的罪行,只是犹太人认为他干犯了他们的宗教律法而已,例如不守安息日的一些传统等等。但因为群众被他们的宗教官员们怂恿,把反抗罗马政府的罪名──犹太人的王加在他身上,因而钉他十字架。当彼得以耶稣所行的神迹、异能、奇事和他从死里复活的事实,以及先知对他预言的应验证明耶稣是那位负有 神神圣使命的人之时(参二22及下文),他们都觉得扎心,痛悔。众人听彼得的劝导,接着以亲切的口吻称使徒为弟兄们,并请他们教导当行之道。
{\Section:TopicID=166}二38
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初代教会对于罪得赦免的方法和我们现代人,以及初代教会各个教团相互之间的理解都有不同的见解。按照希伯来书的观点(来九14),罪得赦免是因为耶稣钉十字架流血洗净我们的罪。保罗在罗马书的见解是因信称义,人要因信耶稣而罪得赦免(罗五1;加二15、16及下文)。使徒行传的赦罪思想特色就是人只要靠耶稣的名受洗礼就可得赦免,并且其功效在今日就可实现,不必等到最后的审判才决定。
{\Section:TopicID=167}二39
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 神所召来的 当 神限定的日期一到(所谓末期并不一定指世界的末日), 神就将祂应许赐给人类的圣灵赐下。在五旬节的这一天祂的应许终于实现了。虽然如此,初代教会发现圣灵的赐予并非无限制的;行传告诉我们这恩赐只有那些受 神呼召归属于他的人才能领受到。因为在那同时,看到这些景象的人并非每个人都能接受这样的事件;因此,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领受圣灵的恩赐。
{\Section:TopicID=168}二40
彼得还用许多话……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 因为彼得又说了许多话,表示当时的演讲内容不只这些话而已。我们所读到的这篇演讲只是其中的一部份……作者关心的问题特别偏重基督论。
本节对于得救的观点和上节(39)来自不同的信仰传统。39节将得救的人限定于 神所召来的。这种观点较接近保罗神学(罗九11~24)。40节要救自己脱离的观点是使徒行传的特色;这种观点的神学鼓励人人要自救,要接受(信) 神在耶稣事件的启示,不要参与逼害 神圣徒的恶行(二22、23),否则要受刑罚。
{\Section:TopicID=169}二41
于是……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当时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注明说他们的演讲是在设备良好的古剧场里举行的。这样如何使三千个人听得见彼得的演讲?可见当时一定不是由一个人演讲的。本章的记述只是以彼得的演讲为主作为神学的主题。当时这么多人受洗礼,一定不是由彼得一人作成的。这次的成果,除了彼得以外一定有许多幕后的基督徒,和许多无名英雄充份合作的结果才有如此成就。──《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