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路加福音第十八章

 

恒切祷告(十八18

这比喻里头所描述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而事实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当中有两位人物。

(一)这位法官显然不是犹太人的法官。犹太人所有普通的纷争,都是带到长老们的面前,从来不会到法院去。根据犹太人的律法,如果有案子需要仲裁,一个人是组不成一个法院的。通常要有三位法官,一个由原告选出,一个由被告选出,而另外一个则由中间人委派。

法官是受薪负责治案的官员,由希律或是罗马政府所委派。这些官吏皆是声名狼藉的。除非原告人有权有势,或是愿意出钱行贿,否则别想案子取得胜算。甚至有人说他们不惜为一顿饭而歪曲正义。百姓甚至拿他们的名衔来开玩笑。他们正式的官衔叫做Dayyaneh Gezaroth,意思是查禁或惩罚的法官。而在百姓口中,他们被称为Dayyaneh Gezeloth,意思是强盗法官。

(二)寡妇象征所有贫而无助的人。她一无所有,很明显的她没有可能从这法官身上,取得任何援助。但她拥有一项武器──坚忍。法官在最后所恐惧的,可能是怕挨揍。免得她常缠磨我,这句话可翻成,免她给我一记黑眼圈。要一个人闭上眼睛,有两个方法──一是叫他睡觉,一是打他一拳!总而言之,妇人锲而不舍的精神叫她最后终于得胜。

这则比喻就好像‘半夜敲门的朋友’那则一样。当中并没有把 神比拟那不公义的法官;相反的,是以耶稣与那人作一对照。耶稣在说:‘若果一个不公义和贪婪的法官,最后可以因为不堪其扰,给与这妇人公道,慈爱的父 神岂不是更愿意体贴祂儿女的需要。’

耶稣所说的是确实的,但这并不成为我们妄求的借口。做父亲的,往往需要拒绝孩子的要求,因为他知道孩子所求的,非但对他无益,反而是有害的。 神就像这样的父亲。下一句钟要发生的,我们并不晓得,遑论下星期,下个月,或是下一年。只有 神能看透时间之流转,因此,唯独 神晓得那一些东西在长远来说,是于我们有益的。这就是为甚么耶稣要鼓励我们,祷告永远不可气馁。这也就是为甚么耶稣会怀疑,在人子到来以先,人的信德可只支撑这么长久。假若在我们向 神献上了祷告和祈求以后,能够加上一句愿你的旨意成就的话,这样,我们祷告便不会怠倦,信心也不致动摇。

骄傲的罪(十八914

虔诚人每天祷告三次──晨早九时,正午十二时和下午三时。一般认为在殿里祷告,祷告特别有效,因此,在上述时间,许多人便挤到殿里去祷告。耶稣描述两位在那里祷告的人。

(一)首先是法利赛人。他倒不是真的向 神祷告。他只是向自己祈祷。真正的祷告,只是献给 神,并且是唯独 神。有某位美国人语带讥讽的形容一位传道人的祷告,‘有史以来献给波士顿听众最优美的一篇祷文。’法利赛人其实是在 神面前褒扬自己。

犹太人的律法记载着,只有一种禁食是绝对必要的──就是在救赎日那天。但那些希望能够积蓄一些特别的功德的,也在星期一和星期四禁食。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些日子乃是耶路撒冷的墟期,整个市面满是乡下人。禁食的涂白自己的脸,披上散乱不堪的衣服。他们敬虔的表现,在这些日子中,获得了平日难以罗致的观众。利未人可以从所有人的生产中抽取十分之一(民十八21;申十四22)。但这些法利赛人却献上一切东西的十分一,而当中有些东西根本是不必作十分一奉献的。

他整个态度正好是法利赛主义最乖谬的典型。有某位拉比的祷辞被记录下来,内容是这样的,‘我感谢你,主啊,我的 神,你为我在学院里头安排一席之地,而不是与街头巷尾的人同列。因为我一早便起来,虽则他们也一早起来;我早起研读律法,他们早起只为虚妄之事;我作工,而他们也作工;我作工可得奖赏,但他们作工却不得奖赏。我奔跑,他们也奔跑;我奔跑是奔向来世的生命,而他们却朝向灭亡之地狱。’在记录上拉比西门(Rabbi Simeon ben Jocai)曾经说过:‘如果这世界只有两个义人,那就是我和我的儿子;如果只有一人,那就是我了!’

这个法利赛人到殿里去并不是真的为了祷告;他乃是要去通知 神他如何的好。

(二)跟着是一个税吏。他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钦定本(A.V.)和修订标准本(R.S.V.)对于他的谦卑仍嫌稍欠公道,因为他的祷告实际是,‘ 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就好像他不只是一个罪人,而是罪人中之罪人。耶稣说:‘就是因为他心灵破碎和自我贬斥的祷告,使他在 神面前蒙悦纳。’

这一则比喻毫不含糊的向我们展示出祷告应注意的数项事情。

(一)骄傲的人不可能祷告。天国的闸门低到除了以膝代步的,绝不能够进去。人所能说的,只是:

‘没有别的羔羊,没有别的名,
没有别的希望在天上、地下或海中,
没有别的躲避所远离罪与耻,
再没有别的,唯独是主你。’

(二)轻看他同胞的人不可能祷告。在祷告里头,我们不把自己高举于别人之上。我们要惦记,我们只是罪恶、苦难、忧伤、卑微的大军中之一员,全都要跪在 神怜悯的宝座前。

(三)真正的祷告,要把自己的生命与 神的生命作一对比。没错,法利赛人所说的全属事实。他的确禁食;他一丝不苟地献十一捐;他的操守胜于常人;更遑论把税吏与他相比。但问题并不是在,‘我是否像我的同胞那样好?’问题是,‘我是否如 神一般善?’有一次,我乘火车到英格兰旅行。正当我们经过约克郡(Yorkshire)的荒原,我看见一所涂上白灰的小村舍,这白色在我来说真个是白光四耀。数日后我转回苏格兰去。雪刚下过,四周积雪颇深。我们再度经过这小白屋,但这一次它的白色看起来不单乏味,并且还有点脏,把它与飘下来的白雪之白相比,简直要变成灰色了。

一切要看我们所比较的对象而言。当我们拿自己的生命与耶稣的生命,和 神的圣洁相比,我们只有说:‘ 神啊!开恩怜悯我──这个罪人罢。’

主与小孩(十八1517

传统上做母亲的,会在孩子满周岁的时候,抱他们到知名的拉比那里,好接受他们的祝福。这就是这些母亲所盼望耶稣做的。我们不要误以为耶稣的门徒硬心和残忍。他们所做的乃是出于善意。要记者耶稣所要前去的地方。祂乃是上耶路撒冷,要死在十字架上。门徒从祂的面孔可以体察到祂内心的争战;而他们不愿耶稣受打扰。在家里头我们惯于对小孩子说:‘不要烦你的爸爸;他今夜很累很忧心。’而这正是门徒所体会到的心情。

在福音书中,这是最惹人喜爱的故事之一;耶稣虽然是在前去耶路撒冷赴死的途中,祂仍然拨出时间与小孩亲近。

耶稣说在 神国的,就是像小孩子的人,祂是甚么意思呢?而祂心目中孩子的质量又是甚么呢?

(一)小孩子并未失去好奇心。丁尼生(Tennyson)提到有一天清早,他来到小孙儿的房间探视他,他看见这孩子正在‘敬拜照在床栏上的阳光。’当我们年齿渐长,我们的世界便逐渐的变成灰暗和使人倦怠。而孩子生活在光辉的世界,在其中与 神非常接近。

(二)小孩子整个的生命是建基于信赖。当我们年纪小时,从来没有想过下一顿饭会从那里来,又或是担心在那里才可以找到衣服。我们上学,确信回家时家就在那里,而一切东西都会为我们安排妥当。当旅行之际,也从来不用为旅费担心,因为我们信赖父母晓得旅途怎样走,并且会安全到达。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是绝对的,而我们对我们的父── 神──的信赖也该如是。

(三)小孩子是天生顺从的。不错他常常违背父母的意思,以及对父母的禁制口出怨言,但他的本能就是要服从父母。他知道得很清楚他是应该顺服的,并且在自己不服从时,也着实不高兴。在他心底里头,父母的话便是他的律法。我们与 神的关系亦当如是。

(四)小孩子有令人惊讶的容人之量。差不多所有的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都欠缺一点公平。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有一套特定的标准,既要他们服从,又要他们有礼貌、言辞优雅,并且还要勤劳,但这些我们自己也很少能做得到。周而复始的我们责备他们做错事,其实这些事也正好是我们所常做的。坦白来说,如果有人以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相信我们对他难以宽恕。但孩子们不但宽恕别人而且容易不究既往,甚至乎在幼小的时候全不觉察。假若我们有小孩子饶恕人的心胸,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可爱得多了。

对事物保持新鲜感,生活于绝对的信任,本能地去服从,宽恕与不究既往──这就是孩子们的精神,而这亦是到 神国的护照。

不愿付代价的人(十八1830

在犹太人而言,这个官对耶稣的称呼,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在所有犹太人的宗教文献中,从来没有任何拉比被称为‘良善的夫子’的记录。拉比通常说:‘除了律法之外,没有良善。’这样子的称呼耶稣,差不多是带有过份谄媚的意味。因此耶稣一开始便把他和他的思想转回到 神身上。耶稣很清楚,祂自己的能力和信息,乃是从 神而来。当那九个长大痲疯的没有回来,耶稣所伤心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忘记回来向祂道谢,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回来归荣耀给 神(路十七18)。

毋容置辩的这位官员是个好人,但他觉察到在他的心底和灵魂深处,总是欠缺了一些东西。耶稣吩咐他变卖一切,分给穷人,并且来跟从祂,这样他才可以寻获在生命中所要寻觅的一切。为甚么耶稣要特别的向他提出这个要求呢?在格拉森的那个人得到医治后要跟从耶稣,耶稣却打发他回到家里去(路八3839)。至于这位官员,为甚么对他竟有如此不同的规劝呢?

有一部旁经,叫做希伯来人福音,其中大部分经已失传;在残卷之中却保存了对这件事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线索。‘另外有一位富人问耶稣,“夫子,我该做甚么好事才可获致真正的生命呢?”耶稣对他说:“只要遵守律法和先知的话。”他说:“这一切我已做到了。”耶稣对他说:“去,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并且来跟从我!”这富人开始搔他的头,因为他不喜欢这样的吩咐。主对他说:“为甚么你说你已经遵守了律法和先知的话呢?律法上写着,‘你要爱你的邻舍如同爱自己。’看哪!这里有许多与你同属亚伯拉罕子孙的兄弟,他们因饥饿而面临死亡,而你家中却充斥着各样的好东西,而你却连一丁点也舍不得给他们。”然后祂转过来对坐在祂旁的门徒彼得说:“约拿的儿子西门,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 神的国,还容易呢。”’

在这段记载中,我们窥见这位富有官员的秘密和悲剧。他生活得极度自私。他自己拥有很多,但却施出很少。他真正的 神乃是安逸,而他所真正敬拜的乃是他自己的产业和财富。这是耶稣吩咐他卖去一切的原委。不少人以他们的财富为别人带来安慰、喜乐和幸福;但这人除了他自己以外,从不为别人设想。如果所谓神乃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时间、思念、能力、精诚都摆上的,那么财富就是他的神了。假若他真的要寻找快乐的话,那只有放弃这一切,并且要为别人而活,好像为自己而活一样。

耶稣继续说,骆驼穿过针眼,还要比富人进入 神的国来得容易。拉比常常以大家穿过针眼来比喻事情之绝不可能。但耶稣的比喻可能出于以下两个来源之一。

(一)据闻在耶路撒冷的城门旁,还有一扇小门,仅容一人通过。据说这扇小门便叫做针眼,而比喻中的形像就是指骆驼尝试挤过这小门。

(二)骆驼的希腊文是Kamelos。当时的希腊语文有一种趋向,便是把元音念起来彼此接近。有另一个字念起来与骆驼一字几乎完全一致──那就是Kamilos一字,意思是船上的链锚。可能耶稣所说的,是指以链锚穿过针眼,也要比财主进天国容易。

为甚么会如此呢?因为财富可以把人的思想桎梏于这个世界。他拥有的赌注既然是这样大,他永不会放弃,也不会想到其它的事情。富有并不是罪──但对灵魂来说则是一大威胁,也是一大责任。

彼得指出,他和他的同伴都已撇下一切来跟从耶稣;而耶稣也应许凡为 神国撇下一切的,在今世必得百倍,在来世要得永生。所有的基督徒都可以凭借他们的经验,证明这是真确的。有一次有人想到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所受的试炼,所含忍的忧伤,亡妻之痛,和健康的受损,曾对他说:‘你的牺牲实在太大!’李文斯顿回答谓:‘牺牲?我一生人从未曾有所牺牲。’

基督徒所走的路,世界或会认为艰辛,但是,在这一切之外和穿越这一切,有一种平安是世界所无的,也不能挪去;当中的喜乐没有人可以夺去。

等待着的十架(十八3134

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写的有关人子的一切都要应验。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他要被戏弄和凌辱;人要吐唾沫在他脸上。他们要鞭打他,杀害他,第三日他要复活。’这些事他们一样也不懂得,这话乃是隐藏的,他们不晓得所说的是甚么。(巴氏译文)

有两种勇气。一种勇气是人在猝然间和毫无警告底下,面对着一些急变或危机,而毫不犹疑的,甚至是不顾后果的,猛然投身其中。一种勇气是人明知前路危机四伏,除了逃之夭夭,便无法可以避免,而仍然坚定不移的继续前进。这两种勇气无分轩轾。许多人在一时冲动之下,可以作出英雄的行径。但要面对一些萦绕心怀,摆在前头的危难,而这些危难只要背转身来便可避免,那就更非有超越常人的勇气不行了。

在一本小说里头,一位作家描绘出一幅图画,有两个小孩子边走边玩着他们孩子的游戏。其中一个说:‘当你走路的时候,你曾否假装在前面转角处,有一些可怕的事情等待着你;而你又必须面对它呢?这是多么刺激的一回事。’在耶稣并没有假装这一类的游戏,而只有无情的现实等待在前头。祂明白钉十字架是甚么一回事;祂曾目睹这一切;但祂仍在高视润步。即使耶稣不算甚么,至少也该是一位划时代的英雄人物。

既然耶稣已不止一次的提到,在耶路撒冷将要发生在祂身上的事,有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为甚么在十字架来临之际,竟然会对门徒产生这样大的打击。事实是这样的,他们根本不能接受耶稣话里的意思。他们满脑子都是征服万邦、君临天下的意念;他们仍旧紧抱着一个希望,希望祂在耶路撒冷施展大能,消灭世上一切的仇敌。

这是向每一个人发出一个严重的警告。人只想听他所喜欢听的东西。这再没有比掩眼不顾事实的人更为盲目。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那就是相信不愉快的事情绝不会成真,以及认为不想它发生的事情便不会发生。人要不断努力,抗拒这种听所欲听的倾向。

还有一事是要我们注意的。耶稣每一次提到十字架时,祂必定提及复活。祂晓得祂要面对耻辱,但祂同样的肯定,荣耀已为祂摆在前面。祂知道人会对祂下甚么样的毒手,但祂同样深悉 神的大能。在确信最后胜利里,耶稣面对着那必然失败的十字架。祂深知没有十字架,便没有冠冕。

难以缄默的瞎子(十八3543

有一点在故事中颇为特出的,这就是瞎子那份无可比拟的坚毅。耶稣正在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这段期间,朝圣者纷纷结伴而行。拉比最常用来教训人的方法之一,就是边走边说。耶稣也就是这样教训众人,朝圣的群众围拢着祂,不愿错过片言只字。像这样的朝圣队伍穿村过市,那些没法前去过节的,便会齐集路旁,看着他们经过.并且祝他们一路平安。

瞎子就是坐在这些列队两旁的群众当中。当他听见队伍的声音越来越接近,就间是甚么事。在旁的人告诉他,耶稣正要经过。他立即大声叫喊,求耶稣帮助他和医治他。当时每个人都叫他不要作声。因为他大声的叫喊,在耶稣身边的人听不到耶稣说的话。

但这个瞎子却不肯默不作声,他再大声呼叫。喊叫一辞,在三十九节所用的,与三十八节的意思截然不同。在第三十八节里头,这只是普通要吸引人的大叫。而三十九节的喊叫,乃是出于不可抑制的情绪的本能的呼唤,是一种刺耳的尖叫,差不多像野兽的咆哮。这个字充份表达出这个人陷于完全的绝望。

因此耶稣便停下来,而这瞎子便得着了他热切期待的医治。

这故事告诉我们两件事。

(一)告诉我们一些有关瞎子的事情。他定意要面对面的见到耶稣。甚么事情也阻止不了他。他拒绝闭口不言,拒绝为人所制止。他迫切的需要驱使他来到耶稣的面前。人若需要神迹,他必须表现出这种精神来。温柔伤感的期望,永远触摸不着 神的力量;但是从心底里涌流出来激情热切的盼望,却永远不会失望。

(二)告诉我们一些有关耶稣的事情。在那一刻,耶稣正对着群众讲话,就像任何一位拉比所作的一样。但因着瞎子的呼声,祂停了下来,谈话便告中断。在耶稣而言,行动往往此说话重要。说话经常是屁居行动之后。这里有一个人的灵魂极需帮助。要停止说话,展开行动。有人说过,许多老师的说话,就好比对着在怒海中快要淹死的人,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评论。耶稣决不是这样;祂的救助是及时而至。不少人虽然辞不达意,却赢得众人的爱戴,原因是因为他仁慈。人或会尊敬一位演说家,但他们爱戴乐于助人的人。人会对聪明智慧的人表示欣赏,但却敬爱古道热肠的人。──《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