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第十三章
十四 圣殿的毁灭与末日的来临 十三1~37
除了马可福音以外,马太与路加也同样以显著的篇幅,记载耶稣预言圣殿被毁的事以及有关末日的一些儆诫。三部符类福音书都把这一段经文放在耶稣即将受难之前。这点无形中加强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在内容与字句方面,马可和马太比较接近。这一段经文,自十九世纪中以来,就被学者们称为“小启示录”。经文中的末世论曾引起学术方面不少的争论。直到今日仍有学者怀疑它的可靠性。怀疑的理由基本上有两点;一、经文的内容太接近当时某些犹太人圈子中,流行的末世论以及启示文学。因此,它不太可能是出自耶稣亲口的教训。二、经文的内容缺乏一致性,不像是耶稣一贯的教训方式。对于上述这两点的疑问,一些比较尊重圣经权威的学者们,曾作出以下的一些答复。一、在耶稣时代的犹太教,的确是流传了一些有关末世和启示的文学。耶稣既然身为犹太人,对这些文学的认识也是很自然的。倘若耶稣真是引用了其中一些他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的话,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何况就内容而论,这一段的经文本身是有不少正统的旧约背景的。因此,单凭着耶稣教训的内容,在表面上,与当时的犹太教一些作品相似,就因此怀疑它的可靠性和价值,并不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二、所谓内容缺乏一致性的评论,其实是很主观的。因为那些怀疑的学者们往往忘记了马可这整段的经文,实际上是涉及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有关耶路撒冷的圣殿将被毁灭的预言。这个主题的内容比较狭窄。另一个主题所涉及的,却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广泛的末世论。举凡涉及末世论的任何作品,在细节的内容上,都是不可能绝对清楚的。相反的,凡是属于末世论和启示文学的言论,都有其耐人寻味,令人好奇探索,若隐若现等特征。况且,当耶稣在讲解末世论这题目的时候,其目的不是在于给人一个绝对明朗的图画或是一种机械式的时间表去看世界的末日。马可所记述的基本上是属于教学性质和儆诫性质的。它的主要精神,并不是“出世”或“避世”,而是“入世”。那就是说,耶稣在这里教训门徒的目的是在于激励他们。要他们以一种认真、严肃、充满责任感和忍耐的心志去接受一切的苦难与考验。这就说明了为甚么那些劝诫人随时儆醒的警语,重复地出现在耶稣的教训中(十三5,9,23,33,35,37)。
{\Section:TopicID=456}十三1~2
在耶稣的时代,耶路撒冷的圣殿那种雄伟以及富丽堂皇的光景,是历史可以见证的。这一座圣殿是建在锡安山的一大块平地上,希律王曾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将殿宇修建好(约二20)。这个门徒在此特别欣赏石头的伟大是有理由的,因为支持圣殿的一些大理柱石高度约有四十呎,石柱的圆周三个人手连手环抱不完。有些石头,每一块就有一百吨重,有二十呎乘四十呎这么大。对于那些跟从耶稣的加利利渔夫来说,这一座宏伟圣殿给他们的印象可真是太深了!因此,他们对殿宇的赞赏是很自然的一种反应。谁也想不到耶稣对这门徒的响应,却是一个有关这座圣殿将被完全毁灭的预言。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圣殿被毁的事并非完全不可思议的。所罗门王所建的伟大殿宇,也曾在主前第六世纪按照先知的预言,被巴比伦的军队毁灭了。
{\Section:TopicID=457}十三3~5
耶稣预言圣殿被毁的事,很快便引起了门徒的关怀与好奇。这是不难理解的。对一般的犹太人来说,也许没有几个民族的灾难比圣殿被毁更重大了。按照马太的记载,门徒是直接将圣殿被毁的预言,与“世界的末了”一起来看的(太二十四3)。这就显得问题的严重性了。接下去,门徒暗暗的或私底下来追问耶稣。这一点,除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之外,也意味着这预言含有很大的机密性,使到门徒急着想知道事情的答案。正如普通的人一样,凡是有关世界末日这一类的事,门徒所最关注的,就是事情要发生的时候以及预兆。这也就是所谓时兆了。教会有史以来,有不少的异端邪说以及误导人的信仰和理论,都是由于人对时兆的猜测而来的。难怪耶稣立即劝诫门徒要谨慎,以免被人迷惑了。
{\Section:TopicID=458}十三6~8
冒我的名来 耶稣在此首先指出,那些迷惑门徒者,往往是冒他名而来的。在希腊原文,所谓冒我的名来,可能有两种意义。一、这些人想主动夺取那本来只是属于耶稣的名号。那就是,基督这个身分。最后想以救世主弥赛亚自居。二、这些人冒充是被耶稣委派而来的。他们因此可以藉他的名而行事,为的是要迷惑人。
跟这些迷惑人的事同时出现的,还有战争以及地震、饥荒这一类的天灾人祸。上述这些灾难,都是在一般犹太人的末世论中常提到的。但是,耶稣在这里强调地说,这一些只不过是灾难的起头而已。那些有犹太教背景的听众或读者们,并不难将这些灾难的起头,比喻为妇人临产时所必须经历的种种阵痛。但是,这一些痛苦是有盼望的。因为这些痛苦是婴孩将要诞生的必然过程。在耶稣时代的拉比们,也以这比喻来形容他们日夜所期待的弥赛亚的来临。经文中的末期,不仅是指时间的末了,也意味着世界的末日是在 神绝对的主权以及计划中操纵之下的。
{\Section:TopicID=459}十三9~10
耶稣所提到的这一些在犹太人的公会手下以及在诸侯,君王面前所受的苦难,只是门徒,而不是一般人所要经历的。然而,这一些苦难并不都是消极的。因为积极的来看,这些苦难将提供门徒许多为耶稣作见证的机会。这里所指的见证,有辩明福音真道的含义。与门徒的见证有直接关系的,是福音在万民当中的广传。
福音必须先传给万民 这一句话中的必须,在原文中有它特殊的神学意义。必须这个字在圣经里,往往表达了 神永恒的计划以及他那不能被人阻挠的绝对主权。当 神必须要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这一件事最终必然会实现。然而,耶稣在这里所强调的,是福音在末世以前广传的机会。他并没有应许说,听者必定最终信服以及接受福音的信息。
{\Section:TopicID=460}十三11
拉去交官的时候……乃是圣灵 中文的交官,是尝试解释希腊原文的意思。它并没有很清楚地说明这官是指谁。按照上一段经文的第九节看来,所谓官,很可能是包括了犹太人以及罗马人的领袖和长官。门徒一旦被拉去交官的时候,长官们给他们的审问似乎是免不了的。耶稣在此,应许门徒说,在这样的困境中,圣灵将会与他们同在。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耶稣在提到圣灵在门徒中的各种工作的时候,特别强调圣灵的教导、引导以及同在(约十四16、26,十五26,十六13)。使徒行传所记述有关门徒的各种申辩,可说是强有力地见证了耶稣这个应许的应验。
{\Section:TopicID=461}十三12~13
在门徒所要经历的各种苦难中,最令人心痛的,恐怕就是这一类骨肉之间彼此的对敌与出卖。耶稣在此所讲的,并不是一般的众叛亲离,而是那种不念亲情的诬告以及出卖行动。
送到死地和害死他们 并不一定是指人亲手杀害自己的骨肉之亲,而是因诬告以及出卖等行动直接或间接所导致的结果。这一些行动,倘若不是基于对福音的恨恶,就是出于明哲保身这一类的自私动机。一个人的名声与身分是永远分不开的。倘若耶稣自己被人恨恶和逼迫的话,那些信靠他名的跟从者,当然也免不了会遭受同样的对待。正如耶稣在另一处所说的一样:“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约十五18)。门徒这一种的遭遇,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消极的,其实并不然。积极的来说,门徒为耶稣的名被人恨恶,无形中说明了耶稣与他的跟从者之间那一种至深的认同感。因此,当扫罗逼迫教会的时候,复活了的耶稣在向他显现的路上问道:“扫罗,扫罗,你为甚么逼迫我?”(徒九5)。对那些被逼害的信徒来说,也许没有任何的激励和安慰,比这种认同感所给予的更大。无论人的恨恶与迫害多大,主耶稣自己将会最终带给跟从者拯救。只要他们心志坚决,忍耐到底。
{\Section:TopicID=462}十三14~17
上一段所提到的各种灾难,主要是针对耶稣的门徒而讲的。这一段所预言的事,似乎是与一般的犹太人有关,而不仅限于门徒而已。
那行毁坏可憎的 这句话是引自但以理书十二章十一节。它是指在 神面前看为可憎恶的事。尤其是指人所设的假神、偶像和人像这一类的事,以及这一切的事物所带来的破坏与灾难。这一些偶像或是人所崇拜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尝试取代真神所应有的地位与尊严,因此是站在不当站的地方。
站在不当站的地方 因为这节经文的特殊历史意义,作者马可特别提醒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学者们一般上都认为马可所要提醒的,除了是指先知但以理书十二章十一节所预言的事以外,也包括了主前一百六十八年希腊君王安提阿哥(Antiochus Epiphanes)恶意地在耶路撒冷圣殿中设立祭坛以及献祭的污秽行动。这种行毁坏可憎的事,结果引起了犹太家族玛喀比(Maccabean)的激烈反叛(参阅玛喀比传上卷一54、59,六7)。正如但以理以及玛喀比的时代一样,类似的事件也将在末日之前再出现。
耶稣在此建议说,当历史重演的时候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山上显然是在战争或其它大灾难发生的时候比较安全的避难之处。到了那个时刻,避难的人连家都要放弃了。
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 是因为这些妇人在行动上极其不便,不易逃避灾难的来临。
{\Section:TopicID=463}十三18~20
犹太的冬天常有大雨。倘若大灾难在这个季节临到,逃难者的行动就加倍困难了。耶稣在此强调说,这大灾难是空前绝后的。在语气上与但以理十二章一节相似。灾难的日子愈长,遭殃的人当然就愈多。然而,灾难的日子也是在 神的主权操纵下。因此,主是可以减少那日子的。这可说是 神特别怜悯人的一种作为。 神只是为主的选民,将日子减少。这对信靠 神的人来说,是富有很大激励作用的。
{\Section:TopicID=464}十三21~23
假基督、假先知……显神迹奇事 末日来临之前的时刻,往往也是人在信仰与思想上最纷乱的时代。这个时候自然会有许多假基督与假先知的出现。显神迹奇事,是他们用来吸引人最有效的花招。可是,在行神迹奇事这方面,耶稣却跟这些假基督和假先知有很大的区别。耶稣的神迹,主要是针对人的特殊需要和境况而行。他不是故意为了显露或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做。虽然这些神迹会直接或间接见证他的身分和使命。假基督和假先知的神迹奇事则很不相同,他们除了本身含有似是而非的特征以外,往往是以误导人为目的。由于他们这些误导性的吸引作用,以及似是而非的特征,连 神的选民都有被迷惑的可能。因此,耶稣警告门徒要以谨慎的态度来对付这一些异端邪说的诱惑。
凡事 并非表示耶稣已将所有关于末日的一切事都清楚地告诉门徒了。这是不可能的。就算可能,也不一定是明智之举。其实,倘若门徒凡事都能预知的话,他们便很可能会沉迷于一种假的安全感之中,反而不会随时随地警惕了。因此,耶稣所说的凡事,可能只限于上述一段预告而已。不然的话,以下那些经文所重复的儆醒语气,便会失去它真正的意义了。
{\Section:TopicID=465}十三24~27
那些日子 这句话,在旧约一般上都是指末世的日子。这种说法在先知书中是很普遍的(耶三16,三十一29;珥三1)。
那灾难 在此很明显是指耶稣先前所提到的那些灾难。在这些灾难过后,整个宇宙,包括日月星辰,都会起一种前所未有以及极端反常的变化。这一类的思想,在旧约中也很普遍(赛十三10,三十四4;珥二30,三15;摩八9;结三十二7)。在旧约与新约之间犹太人的末世论文学,也深受这些旧约观念的影响。由于这些观念本身的特殊性,这一类的经文是不能随意作字面上的解释的。其实,这一些神奇或反常的宇宙现象,只不过是人类历史舞台上的背景或布局而已。真正的主角是主耶稣基督自己──人子。他将带着大能力,大荣耀,驾云降临,这才是最高潮的一幕。这一幕的神学背景,很清楚的是但以理书七章十三节。按照先知但以理的预言,当人子带着能力与荣耀降临的时候,就是天国的最终实现。这也是主祷文最崇高的盼望与颂赞(太六13)。然而,天国并非一个空洞,或是毫无实体与内容的观念。天国的重心,就是 神的荣耀和信徒的拯救。因此,当人子耶稣基督承受荣耀的天国的时候,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地极直到天边,都招聚了来。正如其它末世的经文一样,有关 神在世界各处招聚信徒的事,旧约先知们也有清楚的预言(申三十3;耶三十二37;结三十四13;亚二6)。
{\Section:TopicID=466}十三28~31
从这一段开始直到整章的末了,耶稣不断地要他的门徒以儆醒的态度来等候末日的来临。儆醒是一个纪律的问题。人在纪律这方面常有松懈的可能。人因此需要一些预知的征兆来唤醒他们留意即将来临的事件。这也就是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的意义。经文中的这些事,很自然地是指耶稣在十三章五至二十三节所预言的各种灾难。这些灾难的发生,将是耶稣基督再来之前的时兆或预告。
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 这句话,曾在解释上引起不少讨论甚至争辩。问题的关键是这世代究竟是指哪一个世代?此外,这些事又是指甚么事呢?一个比较自然以及合理的解释是:这世代是指耶稣与门徒那个时代的人。若是这样的话,这些事将会在三几十年之内发生。这些事也很自然地是指耶稣上述的事件。解经的人必须注意的是,虽然耶稣在上面所讲述的事件不少,他所注重的,似乎是那些与圣殿被毁有直接关系的事,而不是一切关乎末世的详情。十三章的话题,实际上也是因为耶稣预言圣殿将被毁而引起的(十三2)。门徒随即反应问他说:“请告诉我们,甚么时候有这些事呢?”。耶稣接下来是针对圣殿将被毁这问题发言,虽然他的话题范围并不限于圣殿被毁这个问题。圣殿结果是在公元七十年,也就是耶稣受难与复活以后四十年,被罗马人所毁灭。在这四十年间,跟从耶稣的第一代的确受了不少来自犹太人以及罗马人的各种逼害。在公元六十六至七十年间所发生的罗马人与犹太人大争战中,许多犹太人也经历了很大的灾难。经文中的这些事,当然不可能包括人子耶稣基督再来这一件事。因为他再来的日子和时辰,连耶稣自己都不知道(十三32;参阅徒一6~7)。既然如此,耶稣再来的这件事,也不可能在耶稣的那个世代发生。为了使听者绝对严肃与慎重地接受他所讲述的一切,耶稣在这一段话的末了,绝对肯定地向人宣告他的话是永远可靠的──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Section:TopicID=467}十三32~37
耶稣在一段经文中告诉门徒说,他们可以从一些预兆中,“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这一番话,很可能会引起人的好奇,以致尝试用各种的途径及构想,去猜测耶稣再来的确定日子及时辰。为了使门徒避免这一类的错误,耶稣在此绝对慎重地宣告说,这件事只有 神自己知道。假设 神的儿子自己都不知道确定的日子和时辰的话,其它出于人本身的一切猜测,不但是徒劳无功,同时也是对 神主权的一种侵犯以及不尊敬的行动。然而,耶稣在此所表白的“无知”,却引起了一些人对他的神性产生怀疑。这些人以为耶稣对这件事的“无知”,是和他那无所不知的神性互相矛盾的。这样的观点,很显然是对耶稣神性的一种严重误解。福音书的确是很肯定地见证耶稣的神性以及记载他不少“超人”的能力与知识。但是,这些见证并没有宣告道成肉身的耶稣在一切的事上都无所不知。实际上,道成肉身这件事的本身,已经意味着在地上的耶稣,也就是“历史上的耶稣”,是不可能不接受时间、空间以及整个历史环境所带来的某一些局限的。也有一些怀疑圣经的人,认为耶稣对自己再来这件事上所宣告的“无知”,是初期教会自己编造出来的。它编造的目的,是在于解释耶稣因为“延迟”再来所造成尴尬局面。这些怀疑的人,其实是误会了“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这句话本来的意思。这些怀疑者误以为耶稣在此预言他的再来将会在几十年之内实现。事过几十年以后,耶稣既然还未再来,便证明耶稣当天的预言没有实现,结果给早期教会带来很大的尴尬。怀疑的人,基于这种误解,便假定经文中的“无知”是初期教会替耶稣“解围”的一种自圆其说。其实不然,倘若初期教会真是要帮助耶稣脱离“困境”的话,他们将会编制另一套更有说服力的东西出来,而不必以耶稣的“无知”充作解释的理由。总而言之,耶稣的原意,主要是在强调两点。一、宣告 神在耶稣再来这一件奥秘的事上,所拥有的绝对主权。二、劝诫人不要去猜测他再来的确实日期与时间。其实,也正是因为人不知道那日子,那时辰,他们才会随时随地谨慎,儆醒,祈祷。不然的话,他们将会陷入一种自我安逸的假安全感之中。结果忽略了随时作准备来迎接耶稣的再来。耶稣在此所用的比喻,最终也是为了加强门徒随时要谨慎,儆醒,祈祷的心志与态度。──《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