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马太福音第十四章

 

一节:“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

(此段乃系掌权者──希律──弃主。)分封的王,意皇下之王;“听见耶稣的名声”,或许是因十二门徒传道之故。

二节:“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浸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祂里面发出来。”

希律认主仅为约翰,不记主是基督。

三至四节:

当在十二门徒传道之前,希律娶弟妻,犯奸淫,约翰直言。可见我们对于罪不可马虎。这里是圣经中唯一作生日之处;作生日不十分好,易出事情;因人的欢乐,罪最容易进入。希罗底显然为淫妇,为她之故,约翰被禁,因约翰说婜她是不合理的(甩可六18)。

五节:“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希律早先就欲杀约翰,惟惧怕百姓;及至与约翰接触,便知约翰是义人、圣人(可六20),因约翰讲道能摸着希律的良心。王敬畏他,想保护他(20节)。良心虽有,惜不敌撒但之势力。撒但此时隐于幕后,与神的儿女为敌。

六节:“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不该使子女抛头露面在公共之处,今为父母者应注意。

七节:“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人喜乐最盛之时,最易失却自主力,希律之起誓就是一例。

八节:“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浸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天真女儿受母指使,要求约翰之首放在盘中。受此教育,此女一生不可收拾,将来定为凶悍之妇,父母当向儿女负责,如电影、跳舞、书籍……等。

九节:“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

王天良发现,碍于面子,宁犯罪,不肯丢脸。

十二节:“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

此节为基督徒处世原则之一,约翰的门徒不声不响,不宣传埋葬尸首,只是去告诉耶稣。尸首乃不合理待遇之凭据,受冤枉之铁证也。人欺负,你不发响声,凭据隐藏,告诉耶稣。我们则不然,遇事最喜欢暴露人亏待之证据。

十三至二十一节:

为第二最大段中之第二小段,其大意为:主自己亦要死;变饼预表主为我们死。约翰福音六章一至十四节与此段相同,二十六节下面则解明变饼之意,并非请茶点,实预表主自己的死(约六3548515358)。

十四至十六节:

怜悯是主的本性;无论人怎样弃绝祂,祂始终怜悯人。门徒请祂叫众人散开,即命令众人离主,这是不该的!我们亦常有此等口吻。不负责不是信徒应有之态度,信徒当找机会负责,效法主耶稣在此处之负责。不要在皮鞭下才肯作砖。主在这里不只讲道,还供应人。主在这里作富有的穷人──“你们给他们吃吧。”信徒不可寒酸,不可作穷富翁。

十七至十八节:

何故主要门徒给他们吃?因为门徒有,不论有多少。“拿过来给我”──凡顶少的放在主手里,就会变顶多。

十九节:“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没有饼在主手里是不祝福的,惟祝福后必须擘开。人愿祝福,不愿擘开。“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约十二24)可见,有不死之可能。没有在主里的饼是不擘开的;不擘开,五千人不能得饱。何时何地你抵挡主的擘,主只得把你放下。主每次悦纳你的奉献,祂随即开始擘;不料多数人是喊痛心。擘开后需递给众人,递给众人需有能力,如果信徒顺服,被擘后自然有能力。有时我们奉献之后,每遇非常之事,例如丧子、失财等,此即擘开;平时不擘,奉献后才擘。

二十节:“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惟擘了之后,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主不给人则已,一给终是满足;活水成泉源与江河,亦是一例(约七38)。剩下的十二篮,就是事实。献与主后,给主用,总是增加。我们时常如此,工作后觉缺乏,需要灵修,这是大错,因我们是电车生活,不是汽车生活。主自己饿了,惟有给人活水后自己亦饱(约四6131532)。故当信徒饥渴时要喂养他人,不可有属灵的私心。十二篮,十二指永远的完全,即主死之功效永远完全。(十五章中之七篮,指神的以色列在千年国中丰满的完全。)

二十一节:“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

何故妇女不计?因妇女与男人成为一体(见创二24),即有处女亦宜隐藏。孩子,因未成年,故不计算。

二十二至三十三节:

此为第二最大段中第三小段,其含意包括复活、升天(上山)、代祷(祷告)、门徒留世、大灾难(四更天──最黑暗之时期)、再临(到门徒那里)等。这里的“船”指教会,船在海中即教会处在世界。又上山去祷告,即复活、十天到神面前为众圣徒代祷。

二十四节:“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

逆风浪,即教会在世所受之逼迫。主曾催门徒上船,即要我们在世上受试炼,以图长进。那时是晚上,主离世后,世界即黑暗,因主是真光(约一9,九5),世界需待祂再临时,晨星、公义的日才出现(启廿二16;玛四2),故教会在主面前看来就是灯毫(启一20),信徒为世上的光(太五14)。

二十五节:“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

四更天指大灾难,最黑暗的时期。最黑暗之后才有黎明,早晨将到,黑夜亦来(赛廿一12),有同样意思──在大灾难中主到门徒那边。

二十六至二十七节:

在此之前人嫌主不神秘,不信祂(太十三5457);然后主神秘,人必因主太神秘而惧怕祂,就像门徒一般。“连忙”二字表明主的爱流露,主立刻安慰门徒们。

二十八至三十一节:

此段为彼得履海事,有数原则可见:(一)主的呼召需自己请的──“请叫我……到你那里去;”信徒当请主来请你。(二)信徒当效法彼得之特别与最先跟随。彼得个人到主前比其它门徒为早。(三)“请叫我”(28节),这是彼得的顺服。(四)彼得在船中虽被风浪摇得不稳,但他仍敢向前冒险。(五)“你来吧”,这是主话的应许。若无主应许,等于无意识的冒险。人说彼得好出风头,惟此处主不责备他,反说,“你来吧;”是应许他,亦即嘉奖他。(六)人以为船中稳固,无须走往海上跟从主;需知信徒生活全恃信心,在团体中有信心容易,单独的信心困难。其实,信心是个人的,彼得之履海,是个人信心,也是主所嘉许。(七)冒险是错,惟信徒当有主话的冒险,即信心的冒险,才能产生经历、老练。(八)彼得既走了海,(若非即沉下,必定走过,)他不该再看风浪,有主的话更是不该看风浪,一看就忘记主的话。如风静浪平,无主的话亦绝不能走。走海既不在于风浪,则不该看之;走海必须单独看主,则自不会看风浪。(九)主盼望有人从船中(教会弟兄姊妹中),更有信心走海。(十)要不遇见风浪,则需抓住主的话;神的道,就是圣灵的宝剑,乃唯一积极抵抗的武器。(十一)有时信徒即使信心不够,可是主的爱真大,仍是以恩典扶持。(十二)将要沉之前,主赶紧伸手拉住他。(十三)“小信的人哪,为甚么疑惑呢?”疑惑是由小信而来;先有小信,然后有疑惑。

三十二节:“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

他们,彼得与基督;这是彼得最得意、最快乐的经历。

三十三节:“在船上的人都拜祂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

在船上的人不得不拜主。

三十四至三十六节,为第二大段中之第四小段,其大意为预示千年国主再回犹太地。

三十四节:“他们过了海,来到革尼撒勒地方。”

革尼撒勒,意即王的保护地,即国度。今耶稣已在千年国中。

三十五节:“那里的人,一认出是耶稣,就打发人到周围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带到祂那里。”

因主是主基督,隐藏不住祂的爱心、怜悯、圣洁、公义等。信徒能否叫人认出是基督徒?所有的病人摸主一下都好了,这是何其宝贵。难道我们所有的祷告都得答应么?恐怕没有;甚至保罗亦没有这权柄(保罗不能医治提摩太的胃病──提前五23),医病是千年国中之事。

三十六节:“只求耶稣准他们摸祂的衣裳繸子,摸着的人,就都好了。”

不需摸手,摸衣裳繸子足够了。我们祷告亦需摸主,可惜人多挤祂,少有人摸祂。── 倪柝声《马太福音查经记录》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