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

 

马太福音8117

从现在要思想的这一段,我们将看到,这位王在每一个范畴之内,都施展了祂的能力。

在祂的国度宣言中,祂曾介绍了一个伟大的革命性的理想。不过,如果没有实际行动,这理想的梦总无法实现。人不能单单看看异象就可以生活。那异象也许很动人,很能吸引人的注意,但如果最后不能成功,那异象对人就没有甚么用处。现在国度的宣言已经宣布了,道德标准已经揭橥了,那些奇妙的话已经落入门徒以及群众的耳中了,很自然的,就有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这人能成就的是甚么?祂的能力与祂的理想相称吗?祂已经将祂的异象说明,祂能使这异象实现吗?

在这一段圣经中,我们看见祂借着一连串简单却极崇高的事,显明一个事实:那颁布道德标准的,也是将大能赐予人的。祂不单单是一个伟大的理想家,只将更美的境界告诉人,祂也是一个实行家,祂能接近一切怀着需要的人,使他们也像祂一样,成为一个实行家。

在这本福音书的8;9章两章中,记载了祂所彰显的九次大能;而这九次显然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三次。祂头三次显出大能之后,在那些看见祂显大能的人身上,立刻产生了影响。接着的三次所显的大能也产生了影响。最后的三次,也同样产生影响。

在读这两章圣经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耶稣基督把自己介绍给百姓,让他们看见祂能行何等的事。在祂彰显能力的事件中,丝毫没有表演的意味。它们都是必需的,是那么自然,那么美丽;但是这样把它们分别组合起来,使我们可以看到,祂教训了这些奇妙的话语以后,现在祂又在这些奇妙的工作上同样得胜了。

头三次的事例是:洁净长大痳疯的人,医治百夫长的仆人和医治彼得岳母的热病。这些事之后,立刻有一个人对祂说,“夫子,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

过后,主显能力的范围,超越人身体的范围,祂平静风和海,证明祂是大自然的主;祂赶出群鬼,显明祂是灵界的主,祂使一个瘫子痊愈,显出祂是能治病并赦免罪的主。紧接着这些事之后,我们读到,“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神。”

第二组的三次显出大能是:使管会堂的女儿从死里复活;使摸祂衣裳,患血漏病的女人痊愈;和打开两个瞎子的眼睛。结果我们读到,“众人都希奇。”

现在我们要先看头一组,洁净长大痳疯的人,医治百夫长的仆人,使彼得岳母的热病得痊愈。

首先我们将这一段的经文,作一综合性的观察。当耶稣开始执行祂王权的工作时,我们可以注意到,祂的方式很特殊。这一位神所印证的君王,祂首先召聚少数忠心的人作核心。祂向他们宣布了祂国空中的道德,现在到了祂着手成就某些事工的时刻。祂未曾组织一个政党,草拟一个政纲,或者计划竞选运动。祂绝不受政党、政策与政纲的限制。

综览这十七节圣经,首先我们注意到,王先对付人最低层次的需要,也就是从身体的需要开始,祂对付了大痳疯,瘫痪病和热病。为了要设立祂的国度,这位君王没有在山顶久留,祂下到山底,到长大痳疯的那里去。头一个来见王的,是一个带着最迫切需要的人。不久以后,我们将看见祂对付了较高层次的灵的需要。但祂的能力最初彰显在人感觉最切身需要的范围内。

祂开始祂的工作时,我们注意到的第二点是,祂应人的呼求而作,但祂也是自愿的。首先,有那长大痳疯者的呼声,那人不在人群中,但离人群不远。“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这是发自需要的呼喊,而祂立刻响应了。第二次是一个人的呼求,不是为他自己,是为他的仆人,“我的仆人害瘫痪病。”耶稣说,“我去医治他。”第三次,祂的行动是应朋友的呼求(见路438)而作的。第一次,祂还在山上,第二次祂已进入城里,第三次,祂已经进入最小的圈子内,就是彼得的家。

接着我们注意到,祂开始工作时,是从一些各方面看都不配的人着手的。倘若我们当日在祂身旁,又像祂的门徒那样都是希伯来人的话,我们必大感惊异。第一,祂竟然伸手摸一个长大痳疯的人,这种人被排斥在社会之外,无人敢摸他。第二,祂医治了一个罗马人的仆人,这种人是在以色列诸约之外的人,以色列人与他们不可以有往来。第三,祂摸了彼得岳母的手,这又与犹太人的观念不合。祂从那些不配的人着手工作,在以色列人的制度下,这些人得不到照顾。有许多人,因祂摸长大痳疯的,而感到极度的困扰,说祂违背了律法。但祂与众人有别,并不是常人。在另一场合,他们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他们的意思是,污秽的力量远超过洁净;祂虽然洁净,但祂如此接触罪人,必会受到玷污,成为不洁。然而祂却能与罪人为友,又丝毫不受罪的污染;相反地,祂的圣洁还在他们身上形成影响。我们则不同。若不是祂救赎生命的覆庇,我们若与罪人接触,将使自身沾染污秽。当祂伸手摸他们的时候,祂就将祂的纯洁分赐给他们。这一位基督拥有我们多少,住在我们里面多少,我们就可以与罪人为友多少。我们若接触长大痳疯的人,我们必受传染,因为我们全人的每一部分,受了罪的摧残,变得极其脆弱。神的儿子所显于物质生命上的,是绝对的刚强,完全并纯洁;当祂摸人的时候,祂不受感染,因为大痳疯在祂身上无立足之点;相反的,祂将祂人性的力量,美德与纯洁,传给那长大痲疯的人,使他得着洁净。同样的,祂垂听了那罗马人的祈求,超越了狭窄的种族和政治界限。而主那清凉的医治之手,把患热病之妇人的手一握,热就退了。

这一段记载的末了,我们读到,“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祂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这些话读起来是那么容易,似乎是那么简单。但接下去我们又读到,“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祂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

在这里我们应当停下来稍加思想。当祂用一句话,或用手一摸,就治好了人时,祂作了甚么呢?“祂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我们若认为,王触摸病患,医治他们时,祂的心中对于患病者的软弱与痛苦,一定深感同情;这是极其肤浅的解经。祂这些医治的行动,是应验先知以赛亚的预言,离开以赛亚的预言,我们就无法解释王的能力。通过以赛亚的教训,弥赛亚的启示越来越清晰。到了第53章,论到祂是耶和华的义仆,为拯救罪人而受苦,他预言的中心就达到了巅峰。在这里我们看见祂应验了预言中的“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简单说,这一章是救赎之章,论到祂担当我们的痛苦。在这一章圣经中,我们看见王所对付的,不是事情的外表,乃是挖到问题的深处,所对付的是那将一切痛苦与邪恶,带到物质和德性境界中的基本原因。为了要对付这些,祂抓住了罪的本身。因此当祂只用一句话或用手一摸,使长大痳疯的洁净,治好了百夫长的仆人和彼得的岳母时,众人都为此惊异不已。随后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到祂跟前来,祂清楚知道,祂所治愈的这一切疾病和软弱,都是人犯罪的后果,大痳疯的背后是罪,不一定是他本人的罪,也有可能是人类过去的罪。主先对付这种身体上的需要,祂知道祂行这些神迹的权柄,在于祂将这些事背后的罪,归集在祂身上,并带到十字架上去。祂将祂的美德分给不洁之人,将祂的能力给病弱之身,那十字架正是祂的美德。

因此王启示了一个事实,就是祂对付病弱无力之人的能力,是基于祂所要受的苦。当我们看另一组事迹的时候,这一点我们将看得更清楚。祂对那个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祂对那些批评祂的人说,“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那一样容易呢?”行这一切事时,祂知道人身体上的软弱与道德上的病态是互相关联的。祂每一次医治病人,祂的权柄都是出于祂将要经过的十字架的死。在十字架上祂所除去的,还不仅是这些外面的表现,乃是罪恶之根。因此祂使长大痳疯的得洁净,使百夫长仆人的瘫痪病,和彼得岳母的热病痊愈,这些全是本于十字架的大能,虽然在历史上,这些发生在神的旨意成就之前。

这并不是说,因着祂十字架的救赎,我们立刻得着身体上的医治;就像我们拥有永生,并非肉体立得不死一样。借着祂的十字架,我们至终将有免于疾病的自由,将能对死亡夸胜。但在这一段过渡时期,神仍容许我们罹患疾病,而且其中总是含有神的旨意,虽然在经过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祂的旨意是甚么。

关于王的这些行动,我们还要注意另一件事。祂不仅付出极大的代价,成就祂的工作,而且要使自然界恢复最初的光景。今天人用许多时间讨论神迹的可能性。只要人看得更清楚,他们就会明白,神迹并非破坏自然法则,而是另一个层次的法则在运行。不过因为人生活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中,目前还不能了解这些法则吧了。今日仍有许多前人所不知的法则陆续的被发现。耶稣所行的每一件神迹,都不是为了要证明祂的神性,基本上祂也并非运用神性的大能来行奇事。祂乃是站在一个完美人性的地位上,使神能借着祂,作成祂的工。耶稣的这些神迹,完全没有违背自然律,祂只是按原来的法则,使人恢复正常。长大痳疯是违反原来的法则;得洁净是合乎原来的法则。害热病是法则的失常,主的一摸使之复原,是回复正常的原则。王来了,祂要使一切失常的事物恢复原有的次序。

最后,当我们衡量了祂显出能力的三组事例中头一组后,我们能看出王正着手一件事,就是要吸引人注意祂自己。倘若我们说某人正在吸引人注意自己,我们就有贬责他的味道。但对于祂而言,没有再比这更合宜的事了。耶稣这个人,谦和超过世上最谦和的人,自始至终,要求人注视祂,听祂,顺从他。那些因王所发智慧的话语而诧异的人,必因王所行奇妙大能的作为,注视着祂,全神贯注的听着祂的话,心中盘算着祂。王静静的,庄严的行这些医治的神迹,非常自然,不张声势。“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王立时回答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王随即应允说,“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王伸手摸患热病的妇人,她立得痊愈。

现在我们要从一般性的综合观察,进而作更深一层的观察。

我们当留意,那长大痳疯的怎样来到耶稣的跟前。第一,他是带着明显的需要而来。“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因此我们若要来到王面前,也得知道我们的需要是甚么。所有使天震动的祷告,都简短有力。长的祷告固然有它的地位,有时我们需要对祂瞻仰赞美,在祂面前倾心吐意。然而惟独当人知道他所需要的是甚么,他才能抓住神。如同长大痳疯的,向主呼喊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这几乎不像是一个祷告,而是一个说明,一个断言,一个需要的呼吁。第二,他带着降服的态度──向祂敬拜。他的呼喊出自至诚,“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他为何独独要问耶稣是否愿意呢?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他诚实的向耶稣发问。我们若仔细并深入一点看,就会发现这人早已学会一个功课,知道王的旨意比一切更重要,是至高无比的。因此他说,“你若肯,必能。”他从未怀疑祂的能力。他不是因为怀疑祂是否愿意,因而说你若肯……,他是承认这事必须是祂的旨意。人若达到这个境地,就能接触耶稣基督的一切能力。说得大胆一点,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除了按照他所求的为他成就之外,别无其它办法。王来到这地上,要求人的意志向祂降服,而这人向祂降服了──“主若肯。”这位荣耀君尊的王的回答,如同清晨的旭日照亮大地,祂说,“我肯,你洁净了吧。”那人的意志一向基督的意志降服,基督的意志就得以与那人的意志接触,借着那样的接触,王就得以将祂的能力和美德流通到他的身上。

然后祂打发他去,吩咐他不可告诉人,当保持安静。这是头一次基督暗示,在祂看来身体是次要的。祂总是禁止人去宣扬身体上的神迹,因为祂所注意的并不是外表。在利未记14章里面,记载着大痳疯得洁净的人,当向神献上祭物。希伯来人世世代代受到教导,知道祭物是人进到神面前的根据。无论是洁净的人或染了不洁的人,到神面前去,必须根据献祭的条例。那时基督尚未完成赎罪的大功,因此人还当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祭物,那原是真祭物的影儿。他之所以能得医治,完全是因为十字架上所献之祭的代价,与此相比,其它的祭都只不过是影儿而已。

第二个来到主跟前的人,不是为自己而来,是为着别人。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说明了自己的需要之后,耶稣说,“我去医治他。”在读新约的时候,我们所看到最奇妙的事,莫过于耶稣的这种古道热肠。那百夫长带着难处来求助。基督没有对他说,让我去看一看,能为他作无甚么。祂说,“我去医治他。”在此显出祂对自己有完全的自信。祂的声音虽然柔和,却带着庄严的权能。

百夫长说,“主阿!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请留意百夫长的信心,“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然后再注意他对权柄的看法。“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百夫长并不是拿自己和耶稣相比,他是说,在我身上尚且如此,何况是你;你也服在权柄之下,正因为你服在权柄之下,所以你能运用权柄。这是真正的行政哲理。难怪“耶稣听见就希奇”。这里的“希奇”不一定是惊异的意思,而是称赞他的信心。和别人相比,他的信心显得很突出。百夫长的信心有甚么特点让耶稣希奇之处?也许是他信心的聪慧。我们常常听人说到单纯的信心。但这位百夫长的信心是建立在生活中的真哲理之上。以那长大痳疯的人来说,他的信心是建立在对自己的需要以及对主的大能之认识上。对于那位百夫长,耶稣希奇他的信心,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那是耶稣极欣慰的一刻。然而就在那欢乐之时,却有极大的阴影随着而来,因为祂看见王的子民由于背逆王,将要被赶出去。

害热病妇人的事例中,是她的朋友为她向主提出恳求的。祂一摸她的手,热就退了,她就起来服事他们。祂的一摸使热病离去,而她就立刻起来作祂的使女。

然后,我们有一段关于那奇妙晚上的简短记录。那是一幅巨大的画面,许多害各种疾病的人,被鬼附的人,被带到祂跟前,而这位王只用一句话,就使他们恢复健壮,应验了先知的预言。

总而言之,从这三件显出祂能力的事,我们看见这位理想家,祂也是实践者;这位教导人的,也是一个行动者;这位启示那伟大工作的,也是赐新能力的。这些事实当时是在身体方面向他们启示,今日则特别在属灵方面向我们启示。倘若不然,祂给我们的,只不过是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已。

你若是一个长大痳疯的,你若患瘫痪病,就需要得痊愈。你若被热病所袭,就需要祂清凉之手来退热。哦,赞美归于神,这位夫子依旧没有改变,祂的每一句话都有能力,特别对在痛苦中挣扎的人,祂的作为更宏大。倘若在你生命中,有难言的道德上的堕落,有欲脱无力的罪孽与恶习,使你不能作你所愿作的,你就当像那长大痲疯的,来到耶稣这里,对祂说,“主阿,你若肯,就必能……”;你也当像那百夫长,只求祂说一句话。祂与你如此接近,只要带着你痛苦的软弱,抬头望祂,向祂叹息投靠,祂必伸手摸你,使罪的权势,松开捆索,使罪人得释放。

马太福音81834

本段经文开始时,简短的记录了前面那些事所产生的果效,接着记录了主继续彰显祂能力的另外几个事件。

“耶稣见许多人围着祂,就吩咐渡到那边去。”这一个决定所用的词句,说明了祂所作的工在那些看见的人心中所产生的影响。有一个人对祂说,“夫子,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另一个人说,“主阿!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这些是典型的例子,很可能是许多人心中光景的写照。王清楚的启示了,祂用来对付因祂话语与工作所产生的这些初步印象的方法。

接着记载王与祂的门徒,如何乘船要渡到海的那边去。我们看见王的能力再次在一个新的范畴中彰显;这次的彰显不是为众人,乃是为与祂同在船里的门徒。以当时而言,全部神的国都在这只船内,因为王和王的臣民全部都在里面,就像祂在身体疾病上彰显祂的能力一样,现在主在那一小群的圈内人面前,以安祥而庄严的王的尊严行动,在另一个层次上彰显了祂的能力。

最后是被鬼附之人的故事。王的能力再度显现在另一个范畴中。祂不激动,也不暴躁,祂带着安祥的尊严和权柄,接近那奇异而奥秘的范围,就是人多少都有点感觉得到的那个属灵气的世界。这能力的彰显是为着当时在场的众人,不单单是为着属自己的人。

现在我们首先思想主所讲的道,和祂所彰显的工作,在当时所产生的立即果效。

我们看见许多人跟着祂,也看见主因着这许多人而采取的行动,初看之下这行动似乎很奇怪。然后我们看见围绕着基督的那几百个人中各种感觉的两个实例。

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那时祂已经带着少数门徒登山,并已开始对他们讲解祂国度中的伦理。正当祂教导门徒之时,众人也渐次登上山,接近祂,听祂的声音。祂这些话原是对属于祂自己的那一小群圈内人讲的。等祂把奇妙的国度宣言讲完的时候,那些属于圈外人的众人,“都希奇祂的教训,因为祂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祂从山上下来时,众人也都跟着祂。耶稣进了迦百农。

我们在前面已经看过,祂开始传道工作之时,祂“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这迦百农是在“外邦人的加利利地。”是被人蔑视的地方,因为他们和外邦人接触来往,受外邦思想的玷污。主现在却又回到这城。那些群众从山上跟着祂下来,使这城的人口陡增。他们都知道主下山时,洁净了那长大痳疯的人,使在远处那百夫长的仆人痊愈,还有在祂门徒的家中,使那害热病的妇人得医治。他们先是被祂的话所吸引,如今看见祂这些作为,他们对祂的兴趣更深了。然而就在这时,正如前面说过的,主看见许多人围着祂,“就吩咐渡到那边去。”

这实在是一个奇怪的行动,一定会引起人的思索。祂喜欢接近众人,众人也在寻找祂。然而一而再的,当众人正围着祂聚集时,这似乎是宣讲国度千载难逢的时机,正是王发号施令,激起全民向前迈进的一刻,祂却离开群众而隐退。并不是因为祂不爱众人,所以离开他们;相反地,祂离开他们,正是因为祂爱他们的缘故。当时这班人心中所注意的,只在于物质的价值,因此主离开他们,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祂自己,祂不久再回到他们中间时,就能把他们带到更高一层次的事上。

我们若研读耶稣基督的服事工作,无论祂是以王的身分出现,(马太特别着重陈述此点,)或者如其它福音书所介绍的,以别的身分出现,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的主总是不夸大神迹的价值。换句话说,祂从未以神迹来号召人,神迹总是次要的。最足以说明主这一个观点的,是祂对腓力所说的话,“你们当信我,……即或不信”──你们若不信我对你们说的话,──“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因我所作的事而信,这是退而求其次的。耶稣从不因为要说服人而行神迹。当那些人看见,祂在属物质的境界中行了奇事,渴想看看祂还能作些甚么,主就上了船,离开他们,祂心中为他们存着更宽广的美意。

就在我们的主将要离开众人之际,发生了两件事。有一个文士来对祂说,“夫子!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又有一个门徒对主说,“主阿!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我们先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路加记录同样故事时,他又介绍了第三个人,他对主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许多人都认为,这三人后来都没有跟随主,但圣经未记明他们没有跟随主,因此我们也有权假定,他们至终都跟随了主。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个人,就是那文士。他在当时是有学问的人,很可能他已听过耶稣的道,也曾留意观察祂。正在他兴趣渐深的时候,却见耶稣离开人群,向着那船走去。他连忙穿过人群,对祂说,“夫子!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我们可以称之为冲动。巴不得今天的世上,有更多这一类的冲动。但愿神给我们再一次新的冲动!这一个人现在将他的心向耶稣基督赤露敞开;因此耶稣也得以把自己的心向他赤露敞开。这一点可以从祂把自己的贫穷对他公开这事上看出来。祂对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这是心对心的倾吐。当一个人真心向主说,主,我愿跟随你,主就会将祂没有对一般人说的话告诉他──祂贫穷的秘密,祂无家可归的秘密。曾有人在著作中称基督的贫穷为有福,事实上贫穷不是福。贫穷是祂为我们承担的咒诅的一部分,这咒诅是因着罪而落在人身上的,这也是祂忧患的一部分,祂告诉那文士,祂无家可归的忧患。

但最重要的一点却还不在这里。这文士所以冲动,勇敢,无疑的是因他对那些医治身体的神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个人认为,这里耶稣的话不仅是对他吐露自己的贫穷,也启示了祂对生命的理想。祂称自己为人子,这是基督最喜欢用的自称,祂爱这称呼。从主口中所出的,是具有启发性的话,代表了人性的真理想。耶稣看看那被祂的话所吸引,对祂的工作有深刻印象的文士,彷佛在对他说,你为何要跟从我呢?不要忘记,人子在这世界并无栖身之地。我这个理想的人今日处在这样的境地,你若跟随我,也要有这样的处境,你在这世界也许无下锚处。“狐狸有洞,天上的飞鸟有窝,人子”──这新秩序的主,这新国度的君王,在今日的情况之下,没有可安息的家。如此,基督对着这向祂倾吐心怀的人,启示了十字架。祂不是要这人背基督的十字架,而是背这人自己的十字架。这里还未启示到基督的十字架。主向他启示,他若要进入祂的国度和权能中,必须经过十字架。基督对他说,他必须舍弃一切。你若要跟随我,你必须无家可归,像我一样。凡是足以阻挠你的,束缚你的,都必须舍弃。若有人要跟从我,他必须准备无家可归,在国度得建立之前没有安息。人子惟一安息之处,乃是神的胸怀。

接着又有一个人对祂说话,在路加的记载中,他是回答耶稣对他的呼召。耶稣说,“跟从我来。”那人回答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注意,马太称这人为一个“门徒”,因此主说“来跟从我”,不是召他作门徒,乃是召他来服事。接着路加又引进了一点马太所略去的,耶稣对他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这一个人的难处是甚么呢?这人的心中有爱的冲突,就是他对父亲的爱。很少人了解这故事的真价值;人常常认为,他只求主给他一点时间,去参加他父亲的葬礼。斯密特博士(Dr. George Adam Smith)说过他所经历的一件事,他如何费尽唇舌,要请一个年轻人作他的向导,带他去一个旅人罕至的地区。那一个年轻人是一个纯真的阿拉伯人,粗犷,健壮,就站在帐棚旁边。另外在帐棚门口坐着的是他的父亲,一个年高族长型的老人,看来身体还很健康。他想作的旅程至少需数月之久。年轻人很有礼貌的说,“先生,请容我先埋葬我的父亲。”他所用的,正是圣经中的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句经文的意义。那老人没有不久人世的迹象;那儿子说的话意思是,老父在,不远行。这位年轻阿拉伯人的决定是高贵的,衡诸人类行为的各种准则,都能被称许是善美的,除非征召他的是王。但是,在这里发出征召的是耶稣。祂的要求无论何时都是至上的。祂从无一般教师所有的那种谦虚,祂所作的宣称和要求,都是绝对高超的,也是终极无上的。祂从未容许任何一种爱,可以须臾干预对他的忠诚。关于这一点,祂所说的一句话,如同烈焰灼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这就是祂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时的原则。

到现在为止,因着王所显出的能力,有两个人说到要跟从祂。对那向祂敞开心的人,基督向他启示了最深的事实,就是十字架的必要性。对那被骨肉的情爱所阻的,基督以最严厉的话加以斥责。对付这两个人之后,祂就上了船,离开众人。

王的能力现在运行在其它的境界。首先是在自然界,这自然界独有神能掌管;然后是属灵气的世界,关于灵界的事,人能感觉得到,并且也受它的影响,但却无从左右它。

有一件事可以使我们大得安慰的,就是直到如今,神仍留着一些绝对只受祂自己管理的事,风只听命于祂,浪也惟祂的吩咐是从。王向那一小群圈内人显明,祂也是风浪的主。这是向属祂的人显明祂自己。他们那一天看见了王的镇静,也许是前未曾见的。虽然船被大风摇撼,但祂仍能安睡如常。他们原是渔人,惯于海上生活。而祂从未经历海上生涯。现在的狂风大浪,使惯于海上作业的职业渔人大惊失色,祂却安享睡眠,丝毫不受惊扰。当他们喊醒祂的时候,首先看见的是祂对他们的同情,接着他们看见的是祂的权柄。祂站在船边,对着那排山倒海,席卷而来的巨浪说,“住了吧!”海浪如同狂吠的狗,被主人轻拉颈带,立刻平静下来。他们不只从祂的能力显明在风和海上看见祂的超越,更从祂对他们所说的希奇话语,看见祂的超越。祂斥责他们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甚么胆怯呢?”这话说明他们只要和祂同在,永远不需要惧怕。这又是祂所作的超越的宣告。我们绝不敢对孩子们提如此的保证,除非在极有限的几种环境之下,方能如此安抚他们。

看见祂的能力,他们就说,“这是怎样的人,连风和海也听从祂了?”

这里同样也将这一班人显明在我们的跟前。他们忠诚的跟从祂,在惊惧时向祂求助,但他们并不完全知道祂的能力。“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这是他们喊醒祂时,对祂所说的话。我认为这呼喊不纯粹是为他们个人的安危,他们必定认为,倘遭覆舟,这国度的一切也就沉没了。有些时候,我们遇见艰难,不叫醒耶稣也许更好。有一种更高的信心,这种信心就是在风雨中还能安静等候祂的拯救。这种信心能说:

只要有主同在,一切得保无虞,
任凭大浪压顶,任凭众水漫淹。
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风浪。

在此也向我们启示了国度中的君王是完全的,臣民却不完全。王正在渐渐使祂的子民成为完全。他们经不起风暴而惊惶失措,祂随即平静风浪。他们的祷告虽然不完全,祂仍垂听成全,好使他们进到完全。有一天他们将无惧狂风暴雨,不畏惊涛骇浪,安然在其中经过,相信祂必使他们在各种境遇中都享有平安。

当祂离船上岸,来到海的另一边时,他们又见到祂能力的新的彰显。这一次祂能力的彰显,是为着门徒和众人。在我们研读的过程中,这不是头一次看见被鬼附的事实。不幸有的钦订本中,将“鬼”“魔鬼”相混了。美国修正本就将两者分开。被鬼附与魔鬼附身并不是一件事。这里说到两个被鬼附的人。至于这些鬼是谁,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他们可能是堕落的天使,受背叛势力的首脑魔鬼所辖制。毫无疑问,今日世上仍有许多被鬼附的事。这里说到鬼制服人时的可怕光景;先是人被鬼所迷,终至被鬼所附。先是受试探,与邪灵来往,任凭邪灵诱惑,随之而来的是挣扎,渐渐人被鬼所制服,至终完全被附。这里记载的两个被鬼附的人极其凶猛,甚至没有人敢从那条路上经过。人一面感觉到那被鬼附的情势,另一面却又束手无策。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王来了。祂的权柄可由鬼的话申明出来,鬼说,“神的儿子,我们与你有甚么相干?”祂立即就运用祂的权柄。鬼央求耶稣,准他们进入猪群,祂只说了一个字,“去!”王如此运用了祂的权柄,赐福予人。对那被鬼附的人来说,祂所作的使他得了释放。对当地那一小区来说,祂这样作是释放了他们,使他们得以脱离猪群。原来希伯来人的律法禁止人畜养猪群。

本章的结束非常奇特。“合城的人都出来迎见耶稣,既见了,就央求祂离开他们的境界。”

这是我们的君王。人的一切限制都消失了。祂基本的能力是永存的能力。没有一个境界祂不能作事。我们听了祂的教训,那是至高无比的教训。当祂从山顶下来的时候,人都在问,祂能作甚么呢?祂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问题。在属物质的身体方面,祂显出自己是主;在大自然方面,祂又显明自己是主;在幽暗属灵气的世界,就是那包围着我们,我们却所知甚少的灵界,祂仍是主。

祂的能力没有极限。如果说祂能力有极限,那是因为在我们里面受制的缘故。我们可以像加大拉人那样,央求祂离开我们。我们也可以像门徒那样,限制祂更大能力的彰显,只为要得着跟前的救援。我们也可能爱父母胜过爱祂,像那个到基督跟前来,有心跟从主的门徒一样。

但愿我们都像那个文土,对主说,“夫子!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纵然祂让我们看到前面的十字架,纵然我们明白跟随祂将和祂一样,在这地上无家可归,纵然我们知道要过牺牲的生活;但我们若活着是为了要使人得救,我们还是愿意说,“夫子,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