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十一章
七 结语 十一1
依照马太的记载,在耶稣吩咐完了作使徒应该注意的事项之后,他就差遣他们出去宣扬 神国的福音。马太并没有记载十二个门徒传道后回到耶稣那里的事(可六30;路九10),但从十二章1节开始,他们就与耶稣在一起。或许十一章的内容正是表明门徒外出传道、不在耶稣身边时所发生的事。
{\Section:TopicID=427}十一1
耶稣吩咐完了十二个门徒 这是马太用以结束耶稣第二篇教训的套语(见七28)。
伍 弥赛亚的显身及被拒 十一2~十二50
马太在八、九章中以十项神迹介绍弥赛亚大能的作为,又在此十一、十二两章中以洗约翰的疑问来显示耶稣真正的身分,并且叙述耶稣被人拒绝的经过。
{\Section:TopicID=429}一 耶稣和施洗约翰 十一2~19
马太见证耶稣是弥赛亚,新时代由他而开始的;施洗约翰是属于旧时代最后的先知(十一13)。但马太却没有很清楚的解释约翰和耶稣所传天国来临、召人悔改之信息间的关系与区别。虽然两者处于新旧的时代,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传道事工是有关连的──约翰是启开新时代的先锋。
{\Section:TopicID=430}1 约翰的门徒来访耶稣 十一2~6
马太以这一段插进的问题和答复,综合了上述有关耶稣弥赛亚身分的求证;耶稣回答中所提医治的作为以八、九两章中的神迹为例证,至于“穷人有音传给他们”,不仅以他自己的生涯作为说明(四23,九35~36),也以差遣十二个使徒为一明显的例子(十5~8)。
{\Section:TopicID=431}十一2
马太早已提到施洗约翰下监的事(四12),只是到后来才加以说明下监的原因(十四3~4)。马太在此所提“在监里”之字,路加在记载上并没有提到(七18)。
{\Section:TopicID=432}十一3
约翰所问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他传悔改的福音时所说的话(三11)。那时约翰毫无置疑地确认耶稣是弥赛亚,但这时他已经过了一段监里的生活,加上外面的传闻而对耶稣的弥赛亚身分起了疑惑。可见约翰心目中的弥赛亚并非如同耶稣的表现。
那将要来的 这是约翰用以称呼弥赛亚的名称(三11“在我之后那将要来的”)。但这却不是当时一般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称呼。
{\Section:TopicID=433}十一4
所听见所看见的事 指在八、九两章中所列举耶稣所行的神迹。犹太人相信弥赛亚时代的来临所有疾病的人将都被医治。
{\Section:TopicID=434}十一5
耶稣的这一节话是引自以赛亚的两处有关弥赛亚预言的经文:有关医治的项目除了加上“长大痲疯的洁净”和“死人复活”之外,其余的是引自赛三十五5~6;“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回响赛六十一1~2的话。透过这样的方式,耶稣间接地回答约翰的门徒,他就是弥赛亚。
{\Section:TopicID=435}十一6
这句话在此本是针对约翰和他的门徒说的,但可更广泛地应用在所有的听众身上。耶稣的意思是说,不因他的教训难以了解或接受而持敌意的人──也就是不因耶稣的话成为信仰上障碍的人是有福的。
2 耶稣称赞约翰,认同他是先锋者 十一7~15
这一段经文提及耶稣对约翰的看法以及与他自己的关系。马太与路加(七24~30,十六16)取用了共同的数据(Q)。
{\Section:TopicID=437}十一7~10
耶稣提及施洗约翰是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在旷野宣讲悔改的福音,为弥赛亚预备他的来临;人们来到旷野并不是要看约但河边的芦苇草被风吹动,而是要看这一位特殊的人物。他不是穿细软衣服的人(三4~6),但他比任何先知更特殊,因为他是先知玛拉基所预言弥赛亚的先锋者(三1)。这一句玛拉基的经文是直接取自希伯来原文,只是把文中的“在我面前”改为“在你面前”,使这经文指着弥赛亚说的。玛拉基原来的意思是指以利亚为 神的先锋者。
{\Section:TopicID=438}十一11
凡妇人生的 指所有的人。
兴起 指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圣经中兴起一词特别使用于先知身上(参见二十四11、24)。
没有一个大过施洗约翰 这是从参与 神国福分的观点说的;约翰正是站在 神国的门口,他比任何以前的先知更荣幸,能看见 神的国即将来临。
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这并不是指将来 神的国完全实现时的情况。若是这样,耶稣的话显然把旧约中的众先知和施洗约翰排除在 神国之外。其实,在那时他们也将参加 神国的筵席(八11)。耶稣在此的意思是,就参与 神国而言,他的门徒是 神国初熟的果子,他们比约翰更荣幸,能经验到 神掌权于人间。这不是指在道德或成就上比约翰还大。这训言暗示 神的国已藉着耶稣的传道事工带进人间,为一现在的事实。
{\Section:TopicID=439}十一12
这难解的经节有三种解释:(一)天国被虐待,其中的国民受逼迫;这指事后教会受逼迫的实况。这解释显然把天国与教会认同。(二)天国被一群有政治野心的人,如奋锐党徒,用暴力夺去,他们把它误认为是政治国度。(三)天国被亟欲进去的热心人用力夺去;他们是基督的信徒。通常接受第三种解释,因为(一)耶稣所说的“努力”并非指外在的暴力,而是灵力握住 神主权的运行;(二)这的解释接近路加的了解(十六16)。
从施洗约翰的日子到如今 可指到说这话的时候,或指作者写作的时候,但以前者为宜。
努力 原文作“用力”或“以力”取得之意。
{\Section:TopicID=440}十一13
旧时代到施洗约翰为止,他代表 神国来临之前先知预言的高峰。他的预言因着耶稣的来临而终于实现。
{\Section:TopicID=441}十一14
依照玛四5的记载,在主的日子来临之前,以利亚必须先回来。耶稣时代的犹太人期望着以利亚的来临;有些认为耶稣就是他(可八28;太十六14;路九19)。虽然犹太人不愿意接受施洗约翰就是回来的以利亚,甚至约翰自己也否认此事(约一20),但马太却强调耶稣把他们认同(太十七10~13)。
你们若肯领受 事实显示他们不愿意接受。
3 两者均被弃绝 十一16~19
耶稣以听众没有响应的比喻暗示他跟约翰均被人弃绝。这段经文取自与路加福音(七31~35)共同的数据。
{\Section:TopicID=443}十一16~19
耶稣的比喻谈到有小孩子在街市上玩游戏,吹笛和跳舞以及举哀和捶胸,代表这两种游戏,亦即婚礼和葬礼的游戏。当有小孩子向同伴玩婚礼游戏时,对方并无响应;当建议玩葬礼游戏时,对方又无响应。耶稣以此来说犹太人如何拒绝约翰和他自己;视前者为被鬼附着的人,后者为贪食好酒的人。耶稣被控为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的行为总是证明他的智慧是对的。
也不吃也不喝 禁欲的行为表现。描写约翰是禁欲者。
人子 在此耶稣清楚地指他自己。对人子的解释见八20,九6。
税吏 见五46。
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智慧之子有古卷作智慧的行为。意指以外在的表现来证明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二 拒绝者与接受者 十一20~30
马太在此把耶稣责备加利利人拒绝悔改信息的话与他提及有关接受者的话作一明显的对照;接受者犹如婴孩,是 神启示的象。人不能只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想明白 神奇妙的作为(参见林前一18~25)。除了28~30节是马太特有的数据(M)之外,其余的经文很可能取自与路加共同的数据(Q),只是马太的经文要比路加的(十13~15、21~22)长。
1 不悔改者将遭遇的命运 十一20~24
马太这一段耶稣谴责的话正是前段比喻的实例(路加把它放在差遣七十人的情况中,十1~16);耶稣责备的原因是因这些城市的人虽然看见他行了许多的异能,但却没有作正面的响应。
{\Section:TopicID=446}十一20
这是马太的引言,指出为何耶稣责备这些城市的理由;耶稣在这些地方行了许多神迹,但城里的人仍不肯悔改归向 神,视这神迹为 神国已临到的征兆。
{\Section:TopicID=447}十一21
哥拉汛 这地名在圣经中仅在此及路加同一记载(十13)中提到;福音书全然没有记载耶稣在此地所行的神迹。教会历史家优西比乌(Eusebius)认为,这是迦百农以北不远地方的一座城。
伯赛大 位于约但河东岸邻接加利利海口的一个城市。只有马可记载耶稣曾在此处医好了一个瞎眼的人(八22~26)。
异能 原文作大有能力的作为,意即神迹。
推罗、西顿 两座外邦人的城市。在旧约中屡次被先知定罪,为罪大恶极,即将受审判,遭毁灭的城市(摩一9~10;珥三4;结二十六28;赛二十三;亚九2~4)。
披麻蒙灰悔改了 披麻蒙灰是圣经中哀哭者或悔改者的动作表现;以腰束麻布或穿麻衣并提炉灰洒在身上或坐在灰上来表示哀哭或悔改之意(斯四1、3;伯二8,四十二6;耶六26;拿三6)。这节经文的意思是,推罗西顿罪大恶极的外邦城市若有机会看见耶稣所行的大能,必定会如同当年尼尼微城的人因听见约拿所传悔改的信息一样,从上至下皆披麻蒙灰(三6)悔改了。
{\Section:TopicID=448}十一23
依照马太的记载,耶稣视迦百农为自己的城(九1),是他在加利利的宣教据点。这地方的人比任何其它地方的人更有机会看见耶稣的作为,听见他的教训,但他们自傲,拒绝耶稣。耶稣说:倘若亚伯拉罕时代的所多玛地方的人(见十15)能有如此机会看见他大能的作为,他们必会悔改的,也就不会遭受天火之刑,全城付之一炬。
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 引自以赛亚叙述明亮之星,亦即撒但当初如何自傲而坠落的话(十四13、15希伯来原文)。迦百农自高,骄傲地拒绝承认耶稣的神迹是 神国来临的征兆,这必将使它卑屈地受审判。
2 耶稣的感恩和诚挚的邀请 十一25~30
通常这经文分成三段:(一)为启示的对象感谢 神(25~26);(二)启示的途径(27);(三)邀请听者接受启示(28~30)。这是一段有韵文,源自亚兰诗句,由耶稣亲自传讲的。
{\Section:TopicID=450}十一25
我感谢你 原文可译我向你告白;这双重意思表达均属犹太人虔诚的话。
这些事 可指耶稣的传道事工,包括他的教训和作为,但依马太的上下文看,应指前段所述的神迹异能。
聪明通达人 指文士和法利赛人,亦即当时犹太社会中的有识之士(参见赛二十九14)。
婴孩 指耶稣的门徒。
{\Section:TopicID=451}十一27
这在共观福音中是一特殊的经节,耶稣宣告他自己与父 神独特的关系;他是父惟一的启示者。这经文与约翰福音中的思想极其接近(约一18,三35,十15),提供了解释约翰神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一切所有的 指一切的权柄或能力(太二十八18)。
交付 原文字为一专用语;在此强调传递启示而非拥有权柄。
{\Section:TopicID=452}十一28
神国来临的喜信被加利利城市以及犹太人中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拒绝之后,耶稣邀请那些为行律法的要求而感到辛苦以及为文士置放重担的人,来到他面前接受真正的安息。
劳苦担重担的人 原文作劳苦的人和担重担的人;前者指一般为律法所要求的行为而感到劳苦的人(可七2~5),而后者特指被文士和法利赛人加上重担的人(二十三4;路十一46)。
安息 原文字可作提神或安歇(十二43;启十四13)。在此指心灵上的安息(29)。
{\Section:TopicID=453}十一29
心灵的安息并不是无作为的内在满足,而是动态中的体验。正如旧约先知的信息,指示人只能在遵行 神的旨意中得到心灵的安息(耶六16),耶稣告诉人,在负起作门徒的轭,向他学习柔和和谦卑中,他们的心里必享安息。
我心里柔和谦卑 不仅指耶稣的性格,更指他的态度表现,是以赛亚所描绘的主的仆人(四十二2~3,五十三1~3),撒迦利亚的弥赛亚(九9),保罗的基督(林后十4)。
我的轭 耶稣以当时拉比使用的所谓“律法之轭”一词与他的作一比较。拉比教训人所给予人律法之轭往往成为人负不起的重担。耶稣说,负他的轭,亦即跟从他,向他学习的,必能发现他的轭不是重担。
享安息 原文作寻得安息。
{\Section:TopicID=454}十一30
这并不是意味耶稣的轭和担子所要求人的顺服比拉比轻,反而要比他们严格(五17~20)。只是耶稣提供人不同的方法,召人跟从他,向他学习以爱心服事 神和人。
容易的 原文作“好的”或“负得起的”。──《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