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五十一章

 

6.再论巴比伦受审(五十一114

再论巴比伦受审判的信息,只简短地宣告以色列的复兴(5节)。巴比伦遭围城之危,又回到耶和华忿怒之杯的象征,呼召人们急速离开巴比伦。巴比伦真正败亡是在主前539年,这是否耶利米在那日期前不久传的信息?十一节实际提到玛代。耶利米与被掳的人能知道这情势吗?这引起经学家多方的研究及不同的见解。

第五十一章一节 “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毁灭的风刮起,攻击巴比伦和住在立加米的人。”

外患的军队好似毁灭的风刮起。在开始应有“看哪”的字样。四章十一节提说,有一阵热风刮来,是有毁坏的力量。十三章廿四节:“旷野的风”,与十八章十七节:“东风”,都有毁坏的涵义。

立加米(Lbqmy)是迦勒底的另一名字,希伯来文体有一种颠倒字母的作法。颠倒过来就成为迦勒底(Ksdym)。在廿五章廿六节就有这种形式(称之为Atbash)。472七十士译本作“迦勒底”。可见这解释是正确的。这种形式无疑是隐语,因为在被掳的环境中,当局是不会容许有攻击巴比伦或预言巴比伦败亡的话,所以示沙克是巴比伦(廿五26,五十一41)。

第五十一章二节 “我要打发外邦人来到巴比伦,簸扬他,使他的地空虚。在他遭祸的日子,他们要周围攻击他。”

这种毁灭来簸扬,必使地全然荒,其毁坏的能力极大(创四十一62327;伯十五2,廿七21,卅八24;诗七十八26;赛廿七8;何十二1,十三15),都与第一节用同一个字qadim,有的经文并未说出毁坏的力量,但这字的涵义是强烈的风。

巴比伦遭受的攻击是四面而来,正好似他们以前攻击耶路撒冷一般(四17)。

第五十一章三节 “拉弓的要向拉弓的和贯甲挺身的射箭,不要怜惜他的少年人,要灭尽他的全军。”

“拉弓的”是指巴比伦的仇敌,他们“向拉弓的”,这第二个“拉弓的”应指巴比伦的应敌者,可惜巴比伦人已无力抵抗。祂叮嘱那些攻击者,不必顾惜少年人,攻击必须彻底。五十章十四节:“不要爱惜箭枝”。灭尽他的全军,又是用圣战的口吻,“灭绝净尽”,可参考五十章廿一、廿六节以及廿五章九节。

本节经文的困难:中译本已随叙利亚译本,亚兰文译本及拉丁文译本,译为“向”(el)。另一个可能作“不”(al)就难译了。七十士译本译为“向她”(eleha),涵义较为清楚。473

第五十一章四节 “他们必在迦勒底人之地被杀仆倒,在巴比伦的街上被刺透。”

他们在凶暴的战争中被杀,可参考八章廿三节,原意是:他受了致命伤而无法存活,仆倒在地,无法再起来。

卅七章十节,原是描述犹大人的幻想,希望迦勒底人离开犹大,不再攻击犹大。在他们攻击的时候,即使能够杀败迦勒底全军,但剩下受伤的人,仍有力量起来,焚烧这耶城。所以耶利米警告他们不要妄想了。但是现在这不再成为妄想,迦勒底人真正杀败,而且剩下受伤的人不会再起来,因为他们都被刺透了。

第五十一章五节 “以色列和犹大虽无境内充满违背以色列圣者的罪,却没有被他的神万军之耶和华丢弃。”

以色列民族整体,无论在北方与南方都有罪,但现在神的怜悯临到他们,使他们不再被丢弃,好似被弃的妻(赛五十四48)。在耶利米信息中,耶和华应为以色列的丈夫(二2)。神的爱永不弃她。

这里提到他们的“境内”,原指他们的地土。有解经家认为这不是指犹大和以色列,而是指巴比伦。这节经文的内容重新安排:

“在他们(巴比伦)的境内,充满违背以色列圣者的罪。但以色列和犹大却没有被神万军之耶和华丢弃。”

这样修正可能有两项理由。第一,现在正讨论巴比伦,论他们违背以色列圣者,较有连续性。巴比伦违背的是以色列的神,但是神对以色列不会丢弃。第二,这里就作尖锐的对比,巴比伦终遭弃绝,但以色列却不会,因为神是以色列的圣者。474

第五十一章六节 “你们要从巴比伦中逃奔,各救自己的性命,不要陷在他的罪孽中一同灭亡,因为这是耶和华报仇的时候,他必向巴比伦施行报应。”

这种先知既向以色列犹大保证,神不会丢弃他们,现在就劝导他们离开巴比伦。巴比伦是神报应的对象。施行报应,就是施行刑罚,以色列人若不逃难,必会有危险,与巴比伦人一同灭亡。

报应在五十章十五、廿九节两次提说。这也是报仇(十一20)。神为他们报仇,因为伸在神。这项要义在五十、五十一章甚为强调。五十章除上述十五、廿九节外,还有十八、廿八节。五十一章除此处外,还有廿四、卅六节。以色列逃离巴比伦,也是最好机会可以归回本土,重建家园。巴比伦被拆毁,但犹大却建立起来。

第五十一章七节 “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使天下沉醉,万国喝了他的酒就颠狂了。”

耶和华忿怒的杯,可参考廿五章十五节起的经文。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神曾藉着巴比伦,向列国倾倒忿怒,尤其倾倒在犹大耶路撒冷(十三12起,赛五十一17),这忿怒的杯也递给别国,如以东(四十九1213),现在轮到巴比伦(参廿五1529)。这是金杯,因为巴比伦一向被认为甚有财富的国家(13节)。

这杯是在耶和华的手中,是神在掌握着,祂有绝对的权能。神是万国的主,当祂施行刑罚,倒下祂忿怒的杯,他们都失去常态,变成颠狂了,可参考廿五章十六节。

第五十一章八节 “巴比伦忽然倾覆毁坏,要为他哀号,为止他的疼痛拿乳香,或者可以治好。”

当列国在颠狂失态时,巴比伦也忽然倾倒下去。但是他的情形更加严重,完全没有救药。以色列的创伤还有基列的乳香可以止痛治疗(八22,四十六11),他们的健康还可恢复(三十19,卅三6)。但是巴比伦已经病入肤膏,医治是不可能的事,他们最后的毁灭,是注定的命运。

第五十一章九节 “我们想医治巴比伦,他却没有治好。离开他吧!我们各人归回本国,因为他受的审判通于上天,达到穹苍。”

“医治”,可参考六章十四节,以色列以往受过创伤,知道是耶和华的刑罚,虽然是巴比伦加害于她,却不怀恨。现在看到巴比伦在受苦,生发了同情的心。但是以色列能医治巴比伦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巴比伦没有治好。神对巴比伦的刑罚既是最后的,无可挽救,只好放弃。对以色列人来说,他们必须离开,是归回本国的好机会。

巴比伦的罪恶已经累积甚久,越积越高,好像建造巴别塔,塔顶通天。巴比伦的诸神是在高天,已经可以触到了。475也就在那种情况之下,他们所受的刑罚能堆积得那么高,可以通于上天,达到穹苍。

神的审判极大,可以高天来形容,可参考民数记十三章廿八节;申命记一章廿八节。

第五十一章十节 “耶和华已经彰显我们的公义。来吧,我们可以在锡安报告耶和华我们神的作为。”

这是余民得以归回锡安的信息(参五十28)。由于耶和华审判巴比伦,祂在自己的子民身上就伸张公义了。可见“我们的公义,是指我们的伸,我们是无辜的。”“our innocence”是英文新译本(New English Bible)的用语。这并非说以色列没有罪,而是他们受巴比伦的压迫,已经过分了。以色列不需要受那么多的苦。超过应得的刑罚,就算无辜。另一译作:“我们的完整”“our integrity Jerusalem Bible)。可能指耶和华恢复以色列的完整,是耶和华公义的宽宏。476以色列已经接受了神适当的刑罚,就可以得着安慰(赛四十2)。

这些归回的人,可以在锡安报告耶和华我们神的作为。什么作为呢?救赎与复兴。耶和华究竟是“我们的神”,祂的拣选是不会后悔的,以色列永远是神的子民,祂以永远的爱爱她,这约是永远的约。

第五十一章十一节 “你们要磨尖了箭头,抓住盾牌,耶和华定意攻击巴比伦,将他毁灭,所以激动了玛代君王的心,因这是耶和华报仇,就是为自己的殿报仇。”

“磨尖箭头……”又是命令争战。“磨尖”在本书中只有此处提说。“盾牌”在旧约中共享了六次(撒下八7;代上十八7;王下十一10;代下廿三9;结廿七11;歌四4),同一用词除雅歌书笼统地译为“兵器”外,其他都是作“盾牌”。如抓住盾牌,是指“预备”或是“举起”(Revised Standard Version)。若干英译本(如Jerusalem Bible, New English Bible, New King James Version)作“装好”(fill the quivers),“箭头”是七十士译本与拉丁文译本的译词。如果字源来自亚甲文(saltu)字义也相同。477另一个相似的字在本书五章十六节译为“箭袋”的箭,乌格列文(utpt)与亚甲文(ispatu)都译作“箭”。478在解经方面“盾牌”与“箭头”有点相混。事实上二者在结构上有同义对偶句的作用。

此节提到玛代,玛代是在今日伊朗的西北,原来的首都是在亚克巴他那(Ecbatana),极盛时期的君王是亚斯丢其(Astyages, 585550 B.C.)。在波斯王古列的时代之前,玛代的历史并不清楚足可稽考。第九世纪,亚述王撒幔以色三世(Shalmaneser839824 B.C.)曾在乌密西湖(Lake Urmia)地区,与玛代争战,毁坏许多城邑。在提革拉毘利色(Tiglathpileser 745727 B.C.)曾攻击乌拉都(Urartu),劫夺了玛代的地土。玛代诸族中,曾有一个首领鲁撒(Rusas),发动众首领一同反叛亚述。撒尔根二世(Sargon II 721705 B.C.),曾在玛乃(Mannai),即乌密亚湖之东南,大为攻击玛代人。在本章廿七节,亚拉腊(即乌拉都)、米尼(即玛乃)与亚实基拿(即亚实古沙,Ashguzai),都与玛代人同列。479

在主前550年波斯王古列征服了玛代。此处“玛代君王”是多数,指各族的首领。可能在耶利米的时候,玛代人已十分强盛,可能成为巴比伦的劲敌。有若干左证,确说明在主前561560年,玛代人蓄意攻击巴比伦。至于以后如何结果,却无历史的记载了。480古列的母亲是玛代人。玛代与波斯常相提并论,似为一个国家。在但以理书几次都提玛代波斯(但五28,六81215)。该处好似指古列,但也有可辩论之处,以赛亚书十三章十七节,巴比伦受玛代人攻击,是否指古列的征服呢?还是在古列之前?

耶和华激起玛代的诸王来攻击巴比伦,是一种报仇的行为,因为巴比伦曾来掳掠耶路撒冷圣殿(五十二12131723;王下廿四13,廿五1317)耶和华为自己的殿报仇。

第五十一章十二节 “你们要立大旗,攻击巴比伦的城墙,要坚固瞭望台,派定守望的设下埋伏,因为耶和华指着巴比伦居民所说的话,所定的意,他已经作成。

再论攻击巴比伦的命令。这里有作战的部署。7立大旗,可参考四章六节。“坚固瞭望台”,在本书中只在此处一次提到“瞭望”。这是防守的重点。“派定守望的”,原意是放下步哨,再设下埋伏,在要道上节节设置,可攻可守,守了据点才可进攻,使被围在城门的,完全无可出击突围之路。

这是十分周详与慎密的策略,攻击巴比伦必万无一失。但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意,祂必作成这事。祂“已经”作成。完成式是指十分肯定,一定会有的(Perfect of Certainty)。

第五十一章十三节 “住在众水之上多有财宝的阿,你的结局到了,你贪婪之量满了。”

现在是对巴比伦说话。他们住在众水之上,是指幼发拉底阿,但也在许多运河之上。这也许有巴比伦人神话的观念,以为众水是在地下,是在深洋之中,是地上滋生一切的根源,这就成为他们的迷信。他们住在众水之上,表明他们是特殊的人民,有神明庇护与看顾。481但是众水指巴比伦地许多的运河,能灌溉农田,使农作物丰富,农田富饶。运河也有防御的作用,成为护城河,外患来侵,无法破城,于是大城就固若金汤,安全非常。

财宝很多,与众水都是众多的意思,四十八章七节,提到财宝,而且也有库房的涵义,就是宝库,在库房里存放许多财富,表明国库的存量很丰。

但是这些都不是倚靠,因为他的结局到了。阿摩司书八章二节曾预言以色列的结局,现在是巴比伦的结局。这结局不只是指历史或时间的结局,也表明完全的毁灭与消失,不再存在了。482

“你贪婪之量满了”,“贪婪”原为“利益”或“财富”。马丁路德译作“贪婪”,英文钦定本照这译意,中译本也接受这样的译词。耶路撒冷译本(Jerusalem Bible)作“劫夺”。“量”是量度,原用的字是“肘”,好似线团的尺度,“满”是剪断。这犹如在纺织机上的,断了,或切断,不再延续,已经中止。在英文的修订本译作:“你的生命线切断了”(Revised Standard VersionCutting off the threads of your life)。

第五十一章十四节 “万军之耶和华指着自己起誓说,我必使敌人充满你,像蚂蚱一样,他们必吶喊攻击你。”

这是极大的威胁,因为巴比伦是个大城,在迦勒底时期,全城面积为二千五百英亩,483人口众多。如果仇敌充满全城,这情况十分可怕,因为敌人像蚂蚱,不仅众多,而且毁灭力也极大。

“蚂蚱”是蝗虫成长的最初阶段,在这过程中,繁殖力大得惊人。484至于蝗虫的毁灭力,可参考五章十六节。

战争的吶喊声,可参考廿五章三十节:“祂要向地上的一切居民吶喊”。“吶喊”作为“答复”,在廿五章有这两个动词,以加重语气,在此处也同样有这两个动词,“他们必吶喊攻击你,以为答复。”在译词中往往忽略了。

 

472 Bleddyn J. Roberts, "Athbash",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306307.

473 J.A. Thompson, The Book of Jeremiah, 747, n.5

474 Ibid, 747, 750.

475 Philippe Reymond, L'eau, sa vie, sa signification dans L'Ancien Testament, Vetus Testamentum Supplement 6, 1958, 30.

476 Franz Zorell, Lexicon Hebraicum et Aramaicum Veteris Testamenti, 1962, 684a.

477 Rykle Borger, "Die Waffentrager des Konigs Darius, Ein Beitrag zur alttestamentlichen Exegese und zur semitischen Lexikographie", Vetus Testamentum 22 1972 385398.

478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422423.

479 John Boardman others eds.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III, The Assyrian Empire, 1927, 26, 34, 51.

480 D.J. 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ean Kings 626556 B.C., 38.

481 H.G. May, "Some Cosmic Connections of mayim rabbim, 'Many waters'",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74 1955, 921.

482 Walther Zimmerli, Ezekiel 1, 203204; Ezekiel 72.

483 A. Leo Oppenheim, Ancient Mesopotamia Portrait of A Dead Civilzation, 1964, 140.

484 Hans Walter Wolff, Joel and Amos, 1977, 2728.

 

7.赞美耶和华恩惠(五十一1519

第五十一章十五至十六节 “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天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祂一发声,空中便有多水激动,祂使云雾从地极上腾,祂造电随雨而闪,从祂府库中带出风来。”

耶和华是创造的主,自然界见证祂的能力与智慧。祂有能力,在祂没有难成的事。祂有智慧,在一切的安排中都有一定的计划与心意。

从自然看历史,有同样的意义。耶和华不但是自然的主,也是历史的主。在自然里,祂的创造具有智慧与能力。祂的智慧也表现在维持的作为上。在历史里,祂的安排与救赎也同样有智慧与能力。祂的智慧在于祂公义与慈爱的原则。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使人民羞辱。祂在历史的作为是公义的,因为祂不以有罪为无罪。刑罚罪恶,审判恶者是必有的。但是祂的公义中有慈爱,所以救赎也是祂公义的作为,这是神在历史中公义的计划。

以自然的现象,来描绘历史的情况,非但美丽,而且极富意义。自然界的动态,也可说明历史是动进的(dymanic)不是静止的(static)。以雨水、雷电、暴风来描写历史的动荡局势,尤其生动,但这一切都有神的启示。

第五十一章十七至十八节 “各人都成了畜类,毫无知识,各银匠都因他的偶像羞愧,他所铸的偶像本是虚假的,其中并无气息,都是虚无的,是迷惑人的工作。到追讨的时候,必被除灭。”

以永活的神与虚无的偶像,作尖锐的对比,是此处的重点。神有能力,偶像既无气息,当然完全无能。神有智慧,偶像完全是人造的,怎有智慧?连信奉偶像的各人也都成为畜类,毫无知识。

在古代的近东,迷信充斥,偶像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形形式式,但其实至多可作为银匠的巧工,一些艺术品而已。可惜那些艺术所表现的人心,只是愚昧与无知,人因拜偶像而沦为畜类,竟堕落至此,令人惋惜,也令人发指,因为偶像是迷惑人心的。

偶像是虚无的,既无生命气息,也无任何实际,这些是人所造的。人原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而人竟然照着人的形像来造神,其荒诞如此,又复何言!

以色列人受审判受刑罚,主因就是受异邦的迷惑:“离弃我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二13)。

偶像与敬奉的人必被除灭,先是受迷惑的以色列人,再是外邦人,包括巴比伦人。他们的罪必定被追讨,在追讨的时候,就都必被除灭了。

第五十一章十九节 “雅各的分不像这些,因祂是造作万有的主,以色列也是祂产业的支派。万军之耶和华是祂的名。”

“雅各的分”就是雅各的神。“分”原为从父亲承继的产业,这是法律的权利,也是道德的要求。耶和华是以色列的分,以色列的产业。以色列原是属耶和华的,是耶和华的产业。所以以色列是耶和华产业的支派。

这位耶和华是造作万有的主,祂是一切的根源,怎可与偶像来比呢?外邦神是毫无实际的虚无而已。耶和华是祂的名,名是实际的质量,耶和华是自有永有的,这名的内涵原是生命,祂是生命的主。祂是万军之耶和华,有能力的,永远得胜的。祂是有力有能的,在战场上有能的(诗廿四8)。这才是以色列真实的信仰。

本段(1519)是一首赞美诗,与十章十二至十六节几乎完全相同。问题是在此重复的理由是什么?在耶利米书,常有许多经句或段落重复的,用在不同的上下文,以说明信息的重点。在此处,特别指出巴比伦在危急中的无奈与无助,因为他们倚靠的神明是完全无能的。这是耶和华藉着历史的经历,使人认识惟一的真神。祂是独一的,公义的,有绝对的权威与能力。

 

8.战争斧子击列国(五十一2026

第五十一章二十至廿一节 “你是我战争的斧子和打仗的兵器,我要用你打碎列国,用你毁坏列邦,用你打碎马和骑马的。”

上一段(1519节)是赞美诗,这一段是战歌。谁是战争的斧子和打仗的兵器?此处并未指出。在五十章廿三节,巴比伦曾成为全地的大锤,使列国败亡与荒凉。这大锤在此不再是巴比伦,而是别国,击打者现在成为被击者,被打得粉碎。

在历史中,耶和华曾用不同的邦国,成为祂击打的工具。亚述是耶和华怒气的棍、恼恨的杖(赛十519)。巴比伦曾为耶和华的仆人(廿七411),古列是耶和华的牧人、受膏者(赛四十四28,四十五1)。巴比伦现在将被战争的斧子打碎。亚述虽作过耶和华的棍杖,以后却要受耶和华的刑罚,因为亚述王自大与高傲。神靠祂手的能力和智慧作成罚恶的事(赛十1213)。耶和华用他们,他们反而自大自夸。“斧岂可向用斧砍木的自夸呢?”(赛十15)。

“打仗的兵器”就是以西结书九章二节,杀人的兵器。打碎的是列国,是战士与马匹。以作战的方式击碎作战者。

第五十一章廿二至廿三节 “用你打碎战车和坐在其上的,用你打碎男人和女人,用你打碎老年人和少年人,用你打碎壮丁和处女。用你打碎牧人和他的群畜,用你打碎农夫和他一对牛,用你打碎省长和副省长。”

打碎的不仅是骑兵,也包括装甲兵,那些坐战车的。在古战场,战车是十分坚强的军力,战斗力十分强大,所有都会被粉碎。

着说的,不再是与战斗有关的,而且一些平民。从性别方面来说,不分男女;从年龄方面来说,不分老少。少年就是一章六、七节的“年幼的。从婚姻方面来说,不是指大夫和妻子,或已婚与未婚者,因为此处强调未婚者,壮男(六11,“少年”)是还未十足成年的男孩。处女(二32),指还未十足成年的少女。

提到农夫,正如十四章四节“种地的”。“一对牛”原为一个伙伴小组,一同从事耕作,此处必指牛,一小组至少有一对牛。

省长与副省长,是自亚甲文借来的用词,“省长”原意(bel pilatibel pahati)为区域的首长。“副省长”原意为“委任者”(saknu)也是亚甲文。485这两个职务是亚述的制度(结廿三6),巴比伦的制度(在本节),也是在玛代的制度(五十一28)。在被掳之后犹太小区中也有这样的官职。副省长似乎专为负责司法行政的职务。486

第五十一章廿四节 “耶和华说,我必在你们眼前报复巴比伦人和迦勒底居民在锡安所行的诸恶。”

廿四节为诗文中间加插的散文,虽然有的仍作为诗歌,如在英文新译本(New English Bible)。487

本节的首字为“报复”,有的认为这动词应在廿三节。“我必向巴比伦报复。”成为二十至廿三节的总结。488在希伯来文的字句次序方面排列如下:“我必报复,对巴比伦人,也对所有迦勒底的居民,为他们一切的恶行,就是在锡安所行的,都在你们眼前。这是耶和华说的。”

“报复”在“打碎”之后,成为同义的对偶。二十节至廿三节一共有六次“打碎”,此处以“报复”作结。参考五十章卅五至卅七节,“有刀剑……”有五次,再在卅八节:“干旱”构成非常美丽的文体。

“迦勒底居民”也在五十一章卅五节,巴比伦和迦勒底是同义字(五十89)。

“报复”一词在五十章廿九节:“报应”,与五十一章六节:“报仇”,涵义完全相同,是神公义的作为,启示祂在历史中处理列国的原则,现在应用于巴比伦。

第五十一章廿五节 “耶和华说,你这行毁灭的山哪,就是毁灭天下的山,我与你反对。我必向你伸手,将你从山岩辊下去,使你成为烧毁的山。”

巴比伦被称为行毁灭的山,山是高耸的,巴比伦是超乎列国之山,居高临下,目空一切,自视太高。这又是毁灭的山,专司破坏的恶事,是毁灭天下的山。

但是巴比伦既是山,又怎么从山岩辊下来呢?如照七十士译本,不作“山岩”,只作“岩石”,巴比伦好似一座斜倾的山,岩石辊下,成为乱堆,这样解释似乎较为合理。489

毁灭的山又译作攻击的山,490“毁灭”一词有劫夺的意思,这是盗贼营寨之处,盗贼常常出没,可参考撒母耳记上十三章十七节,十四章十五节。这也许有神话的背景,因为“毁灭”可指死亡之神或地下的神明。这观念在巴比伦甚为盛行。在巴勒士坦的摩洛与基抹,这神明是“匿甲”,在列王纪下十七章三十节。巴比伦是毁灭山,是匿甲山,必遭毁灭。491

这毁灭山怎样毁灭呢?是被火烧毁的。有的解经家甚至解释为火山爆发,岩浆从山顶倾下,但是米所波大米似乎没有火山,所以成为质疑的问题。492也许这是隐喻,形容山被烧毁,岩石被火损坏,不能再开探作根基石或房角石,493正如下节所说的。

“烧”在创世记十一章三节为烧,那么这是否与巴别塔有关?在列王纪下廿三章十三节,拜偶像的地方称之为“邪僻山”,那是在橄榄山的汲沦溪。耶利米书七章卅二节,汲沦谷成为杀戮谷,结果橄榄山成为毁灭的山,即邪僻山。其实橄榄山在山下的低谷平原之处并无拜偶像的事。但这又怎么会与巴比伦有关呢?在巴比伦围困耶路撒冷城,特别在第二次围攻的时候,曾将橄榄树砍去,以便筑垒之用(王下廿五1)。橄榄山就成为毁灭之山。

巴比伦人眼中这样看这毁灭的山,而他们本身亦成为毁灭的山。他们也许没有这样的高山,却以高塔当作高山,甚至认为塔顶通天。他们看高塔为宇宙的山岳,但是先知以赛亚却说,耶和华使以色列成为快齿打粮的器具,将山岩打得粉碎。494

橄榄山即成为烧毁的山(邪僻山),另一个说法,是因为橄榄出油,成为燃料,所以一经焚烧了,就全烧毁。由油山至烧毁的山,是巴比伦攻击耶路撒冷的杰作,现在他们受同样的报应。

第五十一章廿六节 “人必不从你那里取石头为房角石,也不取石头为根基石。你必永远荒。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说的,是有关巴比伦最后的命运。巴比伦被毁灭后,不会再重逢,永远荒。人们也不会再从巴比伦的废墟中取乱堆的石作根基石或房角石,因为那些石块不坚固,不实用。495

照这里所说的,巴比伦将遭遇极大的毁灭。但是历史的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当古列进入巴比伦,巴比伦根本没有抵抗,城内也未遭受什么破坏。可见耶利米在预言时,还离巴比伦败亡的日子甚远。但是巴比伦全部毁坏,至今仍是废墟,确是事实。

 

485 Thierry Petit, "Levolution semantique des termes hebreux et arameens phh et sgn et accadiens pahatu et sahnu",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107 1988 5367; Walther Zimmerli, Ezekiel, 1, 485, n.18.

486 C.F. Jean and J. Hoftijzer, Dictionaire des inseriptions semitiques de L'ovest, 190.

487 John Bright, Jeremiah, 348, 357.

488 Holladay, op. cit., 407.

489 Ibid; 424,引用Wilhelm Rudolph, Jeremia

490 John Bright, Jeremiah, 348, 357.

491 John B. Curtis, "Corruption, Mount of",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Supplement, 186187.

492 Johann D. Michaels, Observationes Philologicae et Criticae in Jeremiae Vaticinia et Threnos, 1793; C.W. Edvard Naegebsbach, The Book of the Prophet Jeremiah, Theologically and Homiletically Expounded, 1886. Albert Condamin, Le Livre de Jeremie, 1936,均为Holladay, Jeremiah 2, 424引用。

493 Thompson, op. cit., 757.

494 Thorkild Jacobsen, "Babel",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334; "Babylon OT" 1, 336, 387; H.W.F. Saggs, The Greatness that was Babylon 1962, 1968, 53; E. John Hamlin, "The Meaning of 'Mountains and Hills', in Isa. 411416",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13 1954, 18590.

495 Edwin M. good, "Cornerstone",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700; Ovid R. Sellers, "Foundation", 2, 322.

 

9.列国群攻巴比伦(五十一2733

第五十一章廿七节 “要在境内立大旗,在各国中吹角,使列国预备攻击巴比伦,将亚拉腊、米尼、亚实基拿各国招来攻击他,又派军长来攻击他,使马匹上来如蚂蚱。

继续有战令,可参考四章五至六节,及本章十二节。现在列国群攻巴比伦,集中在米所波大米之北部。亚拉腊是亚述的乌拉都,相当于今日的东土耳其,他们的言语不同,乌拉都在主前第九世纪至第六世纪是亚述的政治权力的中心。496米尼是亚述的玛乃,在乌密亚湖,相当于今日伊朗的西北,其重要性在主前第九世纪至第七世纪。497亚实基拿为亚述的亚实古撒,就是西古提人,在今日俄国的南部,由高加索至近东。498以上三种在第六世纪都归并入玛代,可参考第廿八节,在本章十一节已有解释。

“军长”只在此处与那鸿书三章十七节,借用亚甲文名词(tupsarru),原意为书写版文者,只是一种官职的头衔。马匹之多犹如蚂蚱。这样的形容已在十四节出现过。七十士译本作“众多”,拉丁文译本作“尖刺”,亚兰文译本作“发黄”,都为形容蚂蚱之众多与扰乱。

第五十一章廿八节 “使列国和玛代君王与省长和副省长,并他们所管全地之人,都预备攻击他。”

玛代君王是多数,在十一节。论玛代,在廿五章廿五、廿六节。省长与副省长,在廿三节。这里不仅指上节所提的三族的首领,也包括他们管辖下各地的人,都动员起来,攻击巴比伦。巴比伦已成为众矢之的。

第五十一章廿九节 “地心震动而瘠苦,因耶和华向巴比伦所定的旨意成立了,使巴比伦之地荒,无人居住。

地震在此处外,还有八章十六节,十章十节,四十九章廿一节。但是此处“震动”一词,却在诗篇数处经文出现,和诗篇九十六篇九节,九十七篇四节,一一四篇七节,除九十六篇九节中译词作“战抖”外,其他都作“震动”。

以地的震动而导致荒,来描述神战败敌人,在旧约中有几处经文:士师记五章四节,那鸿书一章二至六节,哈巴谷书三章一至十五节。

这是出于耶和华的计划:犹大经毁坏之后(四7四十四22),埃及遭受毁坏(四十六19),摩押的毁坏(四十八9)。现在轮到巴比伦。

第五十一章三十节 “巴比伦的勇士止息争战,藏在坚垒之中。他们的勇士衰尽,好像妇女一样。巴比伦的住处有火起,门闩都折断了。

巴比伦勇士的崩溃,可参考五十章三十、卅六、卅七、四十三节,五十一章三十节及卅一节。此处再重复,他们衰弱好像妇人,在五十章卅七节,细节在三十章五至七节。他们止息争战,因为惧怕与无力。藏在坚垒之中,在那安全的地方却无安全。

他们的勇力衰尽,“衰尽”一词原意为枯竭,因为他们的精力已经耗尽。在以赛亚书十九章五节:“干涸”,四十一章十七节:“干燥”,都是同一个字。

住处的安全在于门闩,门闩折断,就无法防守了。“门闩”在四十九章卅一节。这里指住处不安全,坚垒也不安全,到处都充满危险与惊恐,因为他们失去一切的保障,无可躲避。

第五十章卅一节 “通报的要彼此相遇,送信的要互相迎接,报告巴比伦王说,城的四方被攻取了。”

通报的与送信的是同义的,他们训练有素,可用最快的速度,由战场跑来,向王禀告战情(参撒下十八1931)。现今的用词“马拉松”为“长跑”,源于希腊人在雅典通报,在马拉松战役中失败的消息。

彼此相遇,互相迎接,表明他们自不同的方向来通报。从各方而来,结果不约而同地来向王报信。也许也可指当时因战败失利,慌张而变为混乱。

巴比伦大城十分坚固。城墙有两层,内层有六公尺半厚,即廿一英呎,外层的厚度也有三公尺,即十二英呎左右。四围自北至南,还有联起来的堡垒。城的四围有无数充满水的水沟,成为护城河。这城就在幼发拉底河。499这样的城不能再坚固,但仍旧可以被攻取。

向王来报告城破的噩耗,是最悲惨的事。

第五十二章卅二节 “渡口被占据了,苇塘被火烧了,兵丁也惊慌了。”

渡口在幼发拉底河的各处河岸,还是运河的岸边?渡口被敌人一占据,就可作他们的桥头堡,已经可以控制整个的局面。苇塘有长草,可躲藏人,但放火烧苇塘,躲藏的人不被烧死,也被活捉。500苇塘有译为堡垒的,甚至若干英文新译本也采取这样的解释,却未必可靠。501

兵丁惊慌,他们不但惊怕,而且十分慌张,手足不知所措。同一用词在传道书八章三节译为急躁,可能如热锅上的蚂蚁。

第五十一章卅三节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巴比伦城好像踹谷的禾场,再过片时,收割他的时候到了。”

巴比伦成为踹谷的禾场。踹谷是指审判,可参考弥迦书五章四、五节。

踹谷先将稻禾除去,待有风的日子来簸扬,使禾与谷粒分开。然后谷粒中的糠也被风吹散,再往踹压,所以这是经过一番重压,以此来说审判的过程,确十分生动。

收割也象征审判,如何西阿书六章十一节所说的。这该是最后的结局。再过片时,时日不多,审判的时候必将来临。

 

496 Machteld J. Mellink, "Ararat",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194195.

497 Ignace J. Gelb, "Minni",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3, 392.

498 Machteld J. Mellink, "Ashkenaz",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254; A. Leo Oppenheim, "Scythians",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252.

499 A. Parrot, Babylon and the OT, 1958, 2324.

500 John Bright, Jeremiah, 357.

501 Holladay, Jeremiah 2, 427.

 

10.犹大求告耶和华(五十一3440

第五十一章卅四节 “以色列人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吞灭我,压碎我,使我成为空虚的器皿。他像大鱼,将我吞下,用我的美物充满他的肚腹,又将我赶出去。”

这是以色列的怨言,尤其是耶路撒冷的犹大人向神的哀告。他们一切的苦难,都是巴比伦加害于他们的。

尼布甲尼撒吞灭与压碎。“吞灭”好似鱼吞下他们,但吞灭也可指毁坏,可参考八章十四节,原意应为“扰乱”。吞灭与压碎,都有破坏与毁灭的涵义。

他使犹大成为空虚的器皿,是否指“逐出,赶走”?或者将器皿中的一切都倒空扫除?这两者的意思都很清楚。空虚的器皿是对宴客侮辱,好似卅九节说,为他们设摆筵席,却在桌上放置空碟。他(王)自己却有美物,从犹大人夺来,充满他的肚腹。

空虚的器皿也许指无用的器皿,在廿二章廿八节,哥尼雅(即约雅斤)是被轻者,破坏的器皿,是无人喜爱的器皿,犹大也这样被侵略者轻看,要被掳的羞辱。

巴比伦被形容为大鱼,是海中的怪兽,是他们相信的神话。大鱼(tannin)这字与乌格列文(tun)相似,可解作海,这海中的怪兽有七个头,可参考启示录十二章三节。在旧约中的参考经文在以赛亚书廿七章一节,诗篇七十四篇十三节,约伯记七章十二节。502

尼布甲尼撒为大鱼,好似海中的怪兽,有巨大的肚腹可大量吞下食物,而且贪得无厌,令人憎恨。此处所用的“肚腹”一字,为旧约中仅有的一次。

第五十一章卅五节 “锡安的居民要说,巴比伦以强暴待我,损害我的身体,愿这罪归给他。耶路撒冷人要说,愿流我们血的罪,归到迦勒底的居民。”

锡安的居民再向耶和华哭诉,巴比伦的强暴足以损害毁坏他们的身体。在上节述说尼布甲尼撒暴食,充满他的肚腹,求身体的享受满足。但这种享受只建筑在犹大人身体的苦楚上。这是极大的罪。侵略者简直像贪婪的怪兽,吃他们的肉(身体),喝他们的血。流血的罪也都要归给他们这些强暴者。强暴者以尼布甲尼撒为首,包括迦勒底的居民。现在锡安的居民向迦勒底的居民讨罪。

第五十一章卅六节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为你伸,为你报仇,我必使巴比伦的海枯竭,使他的泉源干涸。

,正如五十章卅四节:伸清他们的。报仇,可参考十一章二十节。

神报仇的方法,是使海枯竭,不仅指十三节的众水,如幼发拉底河及灌溉田地的众条运河,以及人工的护城河。海也表征卅四节的大鱼怪兽,代表混乱。在巴比伦的神话里,彼勒(Bel)这神明能除去混乱。但真正除去混乱的是耶和华,使海及泉源都枯竭干涸。在宇宙的争战中,耶和华必得胜一切鬼魔的力量。

在巴比伦宗教的观念中,海是他们活力的来源(参何十三15),但耶和华要除去他们的活力,使他们衰败沦落。

第五十一章卅七节 “巴比伦必成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无人居住。”

这节在本书曾多次重复,可比较二章十五节,城邑被焚,地已荒,无人居住。上节提说他们的水源干涸,生计完全断绝。本节说明他们不再有城市的繁华与众多的人口。因为这城已完全成为荒漠,令人惊骇嗤笑,参考九章十节,十章廿二节。

第五十一章卅八节 “他们要像少壮狮子咆哮,像小狮子吼叫。”

巴比伦曾在当代为世界最大强权,好像狮子一般,为万兽之王。在卅八至四十节,描写耶和华要为巴比伦摆筵,他们一定十分饥饿,想狼吞虎咽。他们饥饿的情形,好似少壮狮子咆哮,小狮子吼叫,急切地等待着食物。

第五十一章卅九节 “他们火热的时候,我必为他们设摆酒席,使他们沉醉,好叫他们快乐,睡了长觉,永不醒起,这是耶和华说的。”

他们火热,是指他们的欲念(何七7),尤其是食欲,因为他们在饥饿中看见食物,就兴奋起来。

耶和华为他们设摆酒席,似乎是款待他们,给他们酒喝,其实递给他们的,是忿怒的杯(参廿五章廿七至廿九节)。他们喝后真的沉醉了,就长久睡觉永不醒来,或者指他们的死亡,或者指他们无法再振作。

第五十一章四十节 “我必使他们像羊羔,像公绵羊和公山羊,下到宰杀之地。”

凶猛的狮子变成柔弱的羊羔。羊羔的角尚未长成,但公绵羊公山羊都已长成。无论是否长成,大小的羊都被拉到宰杀之地,这是他们最后的命运,最后的结局。

在五十章八节,以色列被描写为公山羊,走在羊群前面,满有精力,从敌人之地逃离。但是此处的公山羊只下到宰杀之地,成为极为尖锐的比较。

综合以上的经文(3440),清楚看出犹大与耶和华的对谈。卅四、卅五节是犹大的诉苦,卅五节似引述锡安的居民与耶路撒冷人所说的怨言。当然锡安与耶路撒冷是同义的。卅六、卅七节是耶和华的答语,宣告祂的审判。卅八节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来描述巴比伦:她是狮子,却在饥饿中。卅九、四十节描述他们在审判下毁灭,由狮子变羊羔,而且是被宰杀的羊,自行走向毁灭的道途。

 

502 Theodore H. Gaster, "Cosmology",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706a.

 

11.巴比伦厄运必临(五十一4148

第五十一章四十一节 “示沙克何竟被攻取?天下所称赞的,何竟被占据?巴比伦在列国中,何竟变为荒场?”

示沙克就是巴比伦,可参考廿五章廿六节。这是以字母颠倒排列而形成的,为避免政治的逼害,特别是评论巴比伦的事。七十士译本省略这个名字。

巴比伦是天下所称赞的,摩押也曾有这样的名誉,但以后不再被称赞(四十八2)。所以巴比伦的名誉也必扫地。

“荒场”是令人惊骇之地,在本书有多次出现,大多与毁坏的情形连在一起(二15,四7,五30,八21,十八16,十九8,廿五9111838,廿九18,四十二18,四十四1222,四十六19,四十八9,四十九1317,五十323,五十一29374143)。这一用词在中译本作“荒场”、“荒”、“惊骇”。

第五十一章四十二节 “海水涨起,漫过巴比伦,他被许多海浪遮盖。”

这与卅六节作尖锐的对比。在卅六节水源都枯竭,他们的生命力就消失殆尽。此处的海水海浪,不是指大河和运河,而是指混乱,是巴比伦仇敌的化身(四十六7,四十七2)。海浪匉訇翻腾,有极大喧哗的声音。以海浪描述人们的喧嚷嘈杂,可参考诗篇六十五篇七节及以赛亚书十七章十二节。

巴比伦人在迷信的神话中,认为神明玛度克(Marduk)有能力来克制原始的混乱海洋(Tiamat)。现在这混乱非但无法被克服,反而自身淹没在这混乱之中而沉沦了。

第五十一章四十三节 “他的城邑变为荒场、旱地、沙漠、无人居住、无人经过之地。”

本书曾屡次叙述耶路撒冷犹大怎样被巴比伦侵略蹂躏,而成荒芜之地的事。现在就以这样的形容描绘巴比伦日后的情况。

第五十一章四十四节 “我必刑罚巴比伦的彼勒,使他吐出所吞的,万民必不再流归他那里,巴比伦的城墙也必坍塌了。”

在五十章二节已经提说:“彼勒蒙羞”,此处说也要吐出所吞的,因为在本章卅四节他曾吞了犹大,在但以理书的增篇(次经)中,曾提说彼勒被人喂食,结果仍吃不下,在此处反映出来。503

巴比伦城墙的倒坍,也与彼勒的刑罚有关。在城墙的里层称之为“因里”(ImgurEnlil),外层也有因里的墙名(NimittiEnlil)。因里是苏美里亚的神名,彼勒与这名是有联系的,因为在巴比伦,彼勒取代因里的地位。504

万民必不再流归他那里,而要流归锡安山来敬拜耶和华(赛二2)。“流归”好似水流一样流到那方向,但以前是附庸国的首领、商人、被掳的百姓。现在的方向改变了,而且万民不再是被迫到巴比伦,而是因自愿来到锡安。

第五十一章四十五节 “我的民哪,你们要从其中出去,各人拯救自己,躲避耶和华的烈怒。”

被掳的以色列人必须离开,因为耶和华的烈怒降下,巴比伦将被毁灭。在巴比伦的一切,也都被毁灭。所以为躲避耶和华的烈怒,就应尽早逃离巴比伦。

这是自救之道,其实救恩是出于神。当犹大人离开巴比伦归回故土,耶和华应许他们的救恩,就可以实现了。

第五十一章四十六节 “你们不要心惊胆怯,也不要因境内所听见的风声惧怕,因为这年有风声传来,那年也有风声传来,境内有强暴的事,官长攻击官长。”

巴比伦的政局在后期极不稳定,在本书中也曾提说一二(廿七17,廿九20232932)。巴比伦必须镇压一些叛变。505所以先知特别劝导以色列人不要心惊胆怯。这里所用的是“恐怕”,“恐怕你们会惊怯……”,而不是以命令词劝说。

“风声”也可译为“谣言”,因为许多谣传的话,到处流行,可说是风声鹤泪,使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参考的经文在十章廿二节。官长攻击官长,是指政变的事。

第五十一章四十七至四十八节 “日子将到,我必刑罚巴比伦雕刻的偶像,他全地必然抱愧,他被杀的人必在其中仆倒。那时天地和其中所有的,必因巴比伦欢呼,因为行毁灭的,要从北方来到他那里,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刑罚彼勒(44节),刑罚雕刻的偶像。假神与偶像本来是虚无的,怎样刑罚他们呢?刑罚他们是刑罚那些敬奉假神偶像的大众。

巴比伦的毁坏,不只在大城,而是全地或全境。这是巴比伦通国的羞辱。有力的战士都仆倒身死。他们的败亡,就带来普世的欢腾。这是最好的消息,因为巴比伦倾覆了,世界才有和平。地上的万国要欢乐,但天也参予这欢呼吗?此处“天地”是指整个的宇宙都会欢呼,因为罪恶的根源除去,巴比伦一直是罪恶的化身。

再提毁灭者从北方来,十一节与廿八节已经指明玛代和联盟。毁灭者对以色列(六26,十二12,十五8,廿五36),对非利士(四十七4),对摩押(四十八81832),对巴比伦(五十一485356)。

 

503 Cavey A. Moore, Daniel, Esther, and Jeremiah The Additions, 1977, 121125.

504 Wilhelm Rudolph, Jeremia, 313; Thorkild Jacobsen, "Babylon OT",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334338; John Gray "Bel", 1, 376.

505 John Bright, A History of Israel, 351354.

 

12.神向被掳者启示(五十一4953

第五十一章四十九节 “巴比伦怎样使以色列被杀的人仆倒,照样他全地被杀的人,也必在巴比伦仆倒。”

使被杀的人仆倒,是重复的语句,在四节以及其他的重复语,都说明报应的公义。巴比伦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因为他怎样陷害别人,也照样被陷害,可参考卅五节。

巴比伦穷兵黩武,杀人的必被杀,动刀的必倒于刀下。这是他们意想不到的,却实际临到他们。

第五十一章五十节 “你们躲避刀剑的要快走,不要站住,要在远方记念耶和华,心中追想耶路撒冷。”

在巴比伦,被掳者若不及早逃离,在凶杀中,很可能会遭受池鱼之殃,所以不可犹豫,不可站住,要快走。他们要重新回忆与思考。无论在巴比伦,还是离开耶路撒冷,还是在远方,在任何一种处境中,也应记念耶和华,信靠祂。敬拜耶和华,是在耶路撒冷。但也可在任何地方。

在远方,也可指时间,在许久以前,他们在耶路撒冷敬拜,记念耶和华拣选的恩典,以圣约为依据。在记念与追想时,就得着鼓励,重新拾起盼望,知道复兴的日子不远了。

以上是耶和华对被掳的犹大人的启示,现在有他们的答语。卅四至四十节次序不同,先是以色列人的哀求,然后才有耶和华的答复。但可见这两处都是对语的方式。

第五十一章五十一节 “我们听见辱就蒙羞,满面惭愧,因为外邦人进入耶和华殿的圣所。

当耶和华要他们追想耶路撒冷,他们就感到极大的痛楚,因为想起败亡时所受的侮辱。神刑罚他们背道的罪,掩面不看他们,他们以为被掳之后,会因此消灭,不能再存活(结卅三10)。对外邦人来看,以色列的神无能,他们的神却得胜了耶和华。于是外邦人过分骄妄,肆意辱,使以色列人抬不起头来。

当然最大的羞辱,是外邦人进入耶和华殿的圣所,污秽了这地。对以色列人来说,这是无可容忍的事。所以被掳的人看不出耶和华复兴的应许,因为他们不能明白,圣所已经被玷污、被焚毁,又怎能恢复呢?

以下是耶和华的话,答复他们的疑难,重新启示祂公义的作为。

第五十一章五十二至五十三节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刑罚巴比伦雕刻的偶像。通国受伤的人必唉哼。巴比伦虽升到天上,虽使他坚固的高处更坚固,还有行毁灭的,从我这里到他那里。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刑罚彼列(44节),刑罚巴比伦雕刻的偶像(47节),此处再重复。巴比伦的强权,与表征强权的偶像都必消失,因为这是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巴比伦的军队,那时大胆地玷污耶和华的圣殿。他们常胜的军士,已经在重伤中唉哼,在临终前作无助的呻吟。这是通国的情况,死伤惨重,死者已矣,但是负伤等死的人更苦。

巴比伦曾升到天上,指他们建筑的高塔,以为在高处十分坚固与安全。巴比伦建筑的高大宏伟,实在是惊人的。但是行毁灭的来到,这些都必倒塌,变成乱堆废墟(四十五16;赛十四1315)。

 

13.最后偿付的罪债(五十一5458

第五十一章五十四至五十五节 “有哀号的声音,从巴比伦出来,有大毁灭的响声,从迦勒底人之地发出,因耶和华使巴比伦变为荒场,使其中的大声灭绝。仇敌彷佛众人波浪匉訇,响声已经发出。”

上节描写战士受伤痛苦的唉哼,本节述说哀号的声音,身体与心灵同受伤痛。上节说到从神那里到巴比伦去的毁灭者,在此处(54节)有大毁灭的响声,又将有大的毁灭(55节),毁灭的事一直在进行着。

巴比伦的毁灭不仅可以看见,而且可以听见,这两节似乎特别强调声音,哀号的声音,大毁灭的声音,以及仇敌的声音。但是不久,巴比伦大城变为荒场,他们的声音就被灭绝了。死亡的气息弥漫在其上,死亡的寂静令人窒息。仇敌的声音如众水波涛的响声,使听见的人惊骇,因为这响声早把哀号的声音及战争毁灭的响声淹没了,最后全都归于死寂的静止。

第五十一章五十六至五十七节 “这是行毁灭的临到巴比伦,巴比伦的勇士被捉住,他们的弓折断了,因为耶和华是施行报应的神,必定施行报应。君王名为万军之耶和华的说,我必使巴比伦的首领、智慧人、省长、副省长和勇士都沉醉,使他们睡了长觉,永不醒起。”

勇士被俘,战争的武器被损坏,弓是指军事的力量(四十九35),战斗的终局就来到了。神忿怒的杯又再出现,所有的首领、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智慧人)就都沉醉,而且一睡不起,就都死亡──睡了长觉,永不醒起。这是耶和华施行公义的报应。

君王名叫万军之耶和华,再强调祂是万王之王,掌管历史的主,在战场有能有力的神,是大有荣耀的。

第五十一章五十八节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巴比伦宽阔的城墙,必全然倾倒,他高大的城门,必被火焚烧。众民所劳碌的必致虚空,列国所劳碌的被火焚烧,他们都必困乏。”

巴比伦物质的丰富,表现在国防的措施上。她的国防实在是万无一失,城墙的宽阔是无法被攻破的,但现在竟然全然倾倒。城门高大,防守第一,也被火焚烧,好似以前他们攻打耶路撒冷破城一样。但是犹大的防守太弱,巴比伦的防御却是无可匹比的,却都被毁灭。这是耶和华所施的报应,谁能抗拒呢?无人能够拗得过神公义的旨意。

高大的城门,可能是亚斯他门,高九公尺,四面都有高大的正方塔。506

本节下几乎是哈巴谷书二章十三节的重复,可能是哈巴谷受耶利米影响,或二者都借自一个来源。507哈巴谷与耶利米因为攻击巴比伦,指她作的一切都是徒劳的,最终全部被火焚烧,都化为乌有了。所以人们在失望中感到困乏,因为没有什么可使他们振作鼓舞的。

在耶利米的时代,巴比伦的命运是众人所极为注意的,尤其被掳的犹大人更为关心(廿九7)。论巴比伦的预言,是举世所企盼的。巴比伦的倾倒是历史的大事,甚至在新约时代仍旧重要,巴比伦这罪恶的化身必定倾覆(参启十四8)。

 

506 Jacobsen, "Babylon", 336, figures 9, 10, 336337.

507 William H. Hard,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Habakkuk, 1911, 16; Karl Elliger, Das Buch der zwolf Kleinen Propheten, 1975, 246.

 

14.巴比伦永远沉沦(五十一5964

本章最后一段经文,又有象征的意义,也是本书的特征之一,如在十三章、十九章、廿七至廿八章。这是有关巴比伦将亡的信息,写在一道书卷中,带到巴比伦,扔在幼发拉底河。书卷与动作都是出于耶和华。耶利米加上一句话:巴比伦必如此沉下去,不再兴起。

从历史的背景来研究,西底家王若在第四年,即主前594年到巴比伦去,目的可能为去进贡,以谋取和平。在那年图谋反叛的事不成,急需寻求和平的途径。可参考廿七章。此处的记述应说明他去巴比伦的目的,是为拜谒巴比伦王。在列王纪下十六章十节上,当时亚哈斯王去迎接亚述王。如果类似的记述,可以应用于西底家,西底家又为什么带着西莱雅同去呢?亚哈斯去大马色见亚述王,路程还不算太远。如果西底家王去巴比伦,那就有五倍以上的旅程。那么一件大事不会不作详细的记载。所以有的猜想,去巴比伦只是西莱雅,西底家只是差他去,耶利米知道了,就委托西莱雅带书卷去。这是亚兰文译本的说法:“当西莱雅代表西底家王去巴比伦”。叙利亚文译本照希伯来经文,只是说西底家王在位第十一年,上巴比伦去。508

从文体的结构来分析,这书卷带到巴比伦是耶和华吩咐的吗?此处的经文显示说明,只有耶利米吩咐西莱雅带去。七十士译本在第五十九节比希伯来经文长;而且在开端的字样:“耶和华的话吩咐先知耶利米说,你要对玛西雅的孙子,尼利亚的儿子西莱雅如此说……西莱雅与西底家王国上巴比伦去。”有些学者随从七十士译本,有的照希伯来经文,并不一致。但其他内容还是一样,所以这段经文的要义并无问题。509

论巴比伦是从五十章一节至五十一章五十八节,而这信息应与四十六章起论列国的信息是同一整体的。这些信息原先必是口传的,只有此处五十节起,尤其是关于巴比伦的灾祸这一切话,是写在书上,不是口传的,这应是基本的区别。

这段经文断片,并不完整。这也是补充的,原不在五十一章末,是否有这可能呢?这也是没有结论的。由于本书有若干象征性的动作,成为先知耶利米的信息特征,这段的真实性就不应有所置疑了。510

本段自五十九节起,先是引言(59节上),再有解释(59节下)。六十至六十三节是象征的动作。六十节是耶利米对西莱雅的吩咐,六十一、二节是书卷上的信息,西莱雅必须念出来,六十三节将书卷扔在大河,六十四节是结语。

第五十一章五十九节 “犹大王西底家在位第四年,上巴比伦去的时候,玛西雅的孙子尼利亚的儿子西莱雅与王同去(西莱雅是王宫的大臣),先知耶利米有话吩咐他。”

西底家王在位第四年,应为主前594年或593年。那一年他与其他巴勒士坦的国家一同策动叛巴比伦的事,记载在廿七章。这个策略并未实现,就中途取消了。但可能已有风声传到尼布甲尼撒王。也许西底家被召亲自到巴比伦去解释。他就带着进贡之物,再行誓效忠巴比伦。

西莱雅是王宫的大臣,与他同去。西莱雅是文士巴录的兄弟(卅二12),自然愿意接受耶利米的嘱托。西莱雅是王宫的大臣,王宫一词原意为休息之处,或军兵屯宿之处,这是照叙利亚文译本的用词。拉丁文译本作:“主管先知事务”,也许因其用词“休息”或作“住”:“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赛十一2511他有耶和华的灵的感动,可以成为先知,或管理先知的事。照七十士译本及亚兰文译本,这是财务官,主管进贡的事,所以成为西底家王的随员,到巴比伦去进贡。512归纳言之,他是王的行宫大臣,负责照顾王的旅程及一切事务。照廿九章三节,西底家王曾差使臣沙番的儿子以利亚萨和希勒家的儿子基玛利到巴比伦去,显然那是不同的场合。

第五十章六十节 “耶利米将一切要临到巴比伦的灾祸,就是论到巴比伦的一切话,写在书上。”

耶利米将一切要临到巴比伦的灾祸,就是在五十章一节至五十一章五十八节的话,都写在书上,这卷轴是单数,必在一件,长度不计,可参考三十章二节。

第五十一章六十一节 “耶利米对西莱雅说,你到了巴比伦,务要念这书上的话。”

这书卷是为带到巴比伦去,看着念出来。在希伯来文有两个动词:“看”与“念”,“看”字中译本未曾译出。为什么又看又念呢?可能是说,要确实念出来。若干英译本也作这样的译词。513也有译为“你看着适当时候与地点念出来。”。514“念”一词指大声地宣读。

第五十一章六十二节 “又说,耶和华阿,你曾论到这地方说,要剪除,甚至连人带牲畜没有在这里居住的,必永远荒

在七十士译本有两次“主阿”,或译为“主耶和华阿”,或“耶和华,耶和华阿”,好似一种非常恳切的祈祷,为要证实这是否真为耶和华所启示的话。通常在“耶和华”之前,还有一个惊叹号,如在一章六节,四章十节,十四章十三节以及卅二章十七节。

无人居住,可参考五十章三节。

永远荒,可参考五十一章廿六节。

第五十一章六十三节 “你念完了这书,就把一块石头拴在书上,扔在伯拉河中说。”

西莱雅应在何处念出呢?听众应该是那些被掳的犹大人。以前耶利米劝被掳的人安居,既来之,则安之,因为还有很长的时间局势才会改变。现在情形不同了,因为在五十章至五十一章,几次劝在巴比伦的犹大人离开。可见前者的话在廿九章,与现在相隔有一段时日。

这书卷可能是芦草纸,不易沉下。如果是皮卷,必会沉在幼发拉底河之底下。可参考卅六章廿三节。515

第五十一章六十四节 “巴比伦因耶和华所要降与他的灾祸,必如此沉下去,不再兴起,人民也必困乏。耶利米的话到此为止。”

念完,扔掉,不必再重拾起来,因为这是耶和华论巴比伦最后的话,决不更改。当时可能也不想引起巴比伦当局的追究、禁止、处理和逼害。

耶利米论列国的话到此为止,他尽了列国先知的职责。列国是关乎以色列民族的前途,是神在历史中的计划和作为。

 

508 Holladay, Jeremiah 2, 432.

509 Holladay, op. cit.,仍接受希伯来经文的为Bernhard Duhm, Das Buch Jeremia, 1901, Fredrich Giesbrecht, Das Buch Jeremia, 1907; Paul Volz, Der Prophet Jeremia, 1928.但见John Calvin, Commentaries on the Book of the Prophet Jeremiah and the Lamentations, 185055 reprinted 1950采纳七十士译本。

510 J.A. Thompson, "Symbolic Actions in Jeremiah", The Book of Jeremiah, 7176.

511 Marcus Jastrow, A Dictionary of the Targumim, the Talmud Babli and Yerushalmi, and Midrashic, Literature, 1903, 798.

512 Holladay, Jeremiah, 2, 434.

513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Jerusalem Bible, New American Bible, New King James Version,可参考John  Bright , Jeremiah, 207 (列于廿九章卅二节后,才是五十一章五十九至六十四节)Holladay, Jeremiah 2, 434引用Cornill, Condamin Rudolph

514 Paul Volz, Das Buch Jeremia.

515 Menahem Haran, "More on Scrolls in the Biblical Periods A Fifth Proof", Tarbiz 52 19821983 643644, English Summary by Frederick E. Greenspahn in Old Testament Abstracts 7 1984 118.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