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回到埃及

 

读经:耶4014313

(他们)入埃及地,到了答比匿,这是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在答比匿耶和华的话到耶利米说……”(耶4378

 

就这样,经过九百年之后,亚伯拉罕的后裔又回到了埃及。我们本章所读的经文,记录的就是这段历史。这件事不免让人回想到,过去那一个经常被记念的晚上。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个晚上,神伸出了祂大能的手,把他们从法老的轭下救拔出来。那个晚上,漆黑,奥秘,神彰显了祂奇妙的大能。次晨,他们所迎接的是自由的日子。那时,他们高高兴兴的对耶和华高唱凯歌:

在埃及黑色大海上,高声击鼓!
耶和华已得胜,衪的百姓已得自由。
欢唱,因那君王的骄傲已被打破,
他的战车和马兵,虽然勇猛无比,
他夸口的一切都已成空,只因神已发言,
战车和马兵就都葬身海底。
要高声击鼓,在埃及黑色的大海上!
耶和华已得胜,祂的百姓已得自由。

现在,经过了九百年以后,这一群被掳后剩下来的人,又回到了埃及。他们心中惊惧,但还是带着悖逆的态度。其实他们逃到埃及的这件事,本身就是违背了神最近透过祂的先知所传给他们的信息。

背景

耶利米书4045章,所记载的就是城陷落以后发生的那些事件,以及耶利米在这段期间所传的预言。巴比伦已经立基大利作犹大诸城的省长。耶利米也到他那里去,住在民中。在一段短期间内,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是,很快的问题就来了。基大利被以实玛利所谋杀,以实玛利又接连行了几件残忍的事。最后他带着所剩下的人,就是王的众公主和住在那里的百姓,逃离了米斯巴,显然耶利米也是其中之一。约哈难把分散了的军队聚集起来,追击这一群逃离的人,并且在基遍的水旁,追上了他们。

把那些被掳的人救回来以后,因为怕迦勒底人,约哈难并没有回米斯巴去。他们在靠近伯利恒的金罕寓住下,预备要下埃及去。在这里,他们请耶利米为他们求问神的旨意。他们答应,不论耶和华怎么说,他们都要照着去行。过了大约十天,先知对他们宣告说,神的旨意要他们留在这地,并且慎重的警告他们,不可下埃及去。他们忘了早先所作的应许,亚撒利雅、约哈难、和那些与他们在一起的人,拒绝听从耶利米。他们带着犹大一切剩下的人,男人、妇女、孩童、和众公主,还有耶利米和巴录,一起下埃及去。他们入埃及地,到了答比匿,这是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在答比匿,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

这段故事满有教训,让人看到那个可能危害一个国家,或个人的危机。这个民族从原来被欺压、受苦、眨低的情况中,被救拔出来。他们得到了释放,有自由,成为尊贵。可是,如今他们又回到了同样的地方。这地方的光景,和当初他们被拯救时的光景相比之下,更没有盼望。这就是历史上那些大帝国、大国家兴衰的故事。埃及如此,亚述如此,巴比伦如此,希腊如此,罗马也是如此。当这些国家追求良善的事时,国家就兴盛,当他们开始堕落后,国家就衰亡。对于那些得到更多光照、被提升到最高地位的国家而言,他们的堕落毁灭就更彻底。

所以,现在我们要考虑,这段记述他们回到埃及的经文,对我们有甚么教训,他们回到埃及的原因,以及神的话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临到。

回到埃及──为奴之地

以回到埃及这件事而言,这里所记录的事实已经相当清楚。他们回到了那些曾经奴役他们、欺压他们的人那里去。这是人类生活中,也是人类历史里,经常都有的一个奇怪的倾向,特别是在他们堕落、忽略了历史的教训、不听历史的教训时,他们往往都会想回到以前奴役他们、欺压他们的地方去。他们又回到了埃及。从他们的先祖亚伯拉罕起,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一个奇怪的倾向,常常想下埃及去。甚至亚伯拉罕自己,他算是一个敢冒险的英雄好汉,为了寻求神所建立的城,他敢离开迦勒底的吾珥。但是,当饥荒临到这一块新的地方时,他却下埃及去了。这事召来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他的儿子以撒重演了他的错误。耶罗波安,在他们这个国家的历史遭遇到重大的转捩时刻,也是求助于埃及。希西家算是坐大卫宝座诸王中,比较好的一个王。可是,有一段时间他也是和他的那些政客,忙于筹划和埃及结盟,以取得国家的安全。这件事引起以赛亚厉声的斥责。这一切,在说明一个同样的原则;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许多恩典和光照,可是还要回到地们所出自之处。然而这样的事本身就是一个灾难,就是毁灭,就是邪恶的。列国都有同样的奇怪倾向,在经过一段时间,以正当的方法,以理性的方法,以人生崇高的理想,以心智的力量和属灵的力量,为国家的强大以及国家的安全打下根基以后,接着就想回到原来的野蛮阶段,试图以身体的力量取得自身的安全。以国家生活而言,也有一个倾向,就是离开那崇高的道德和属灵的理想,回复到放纵情欲的情况。试以今天一般人的态度来说吧!提到严谨自律、德行高超的生活,大家都会讥为清教徒式的生活。人们所喜欢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可以放纵自己。他们都想回到埃及。

他们回到埃及的动机是甚么?

这些人是要避难,他们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不错,他们已经经历了一段熬炼的时间。长久以来,迦勒底的军队就在威胁着他们。他们把耶路撒冷困住,最后,他们攻破了耶路撒冷的城墙,把这座城夷为平地,神的殿也被烧成灰烬。他们的亲友中,有很多人被掳去,剩下的人就分散在他们列祖的土地上。他们怕加勒底人,他们怕新的危机临到。为了求取自身的安全,他们下到埃及去。这样的决定,本身就已证明他们的堕落。也许他们没有公开表明出来,他们的行动正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觉:他们没有力量。他们知道,但他们不会承认。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力量可以抗拒迦勒底人的压迫。为了避免危险,他们宁可屈身,把自己的颈项放在埃及人的轭下。

今天社会上处处可见的轻浮放纵,乃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恐惧所造成之后果。为了逃避这种恐惧,人们才必须去寻找那些刺激。

人离弃宗教上属灵的祟高思想,转而专注意于外表的繁文缛节,这只不过是一种迷信,表达他们内心的害怕而已。他们想用一切可以叫他们的良知得到安慰,叫他们的感觉不再那么灵敏的东西,来阻隔人与神之间那种直接的、坦诚的、生命的关系。

他们回到埃及去。今天我们读这段历史,会有一种怜悯这些古人的心情。可是,我们自己呢?我们不也正在向着埃及地走去?

这种回到埃及的方法,乃是策略性的方法。这里我讲的策略不是指其正面的意义,而是指其最卑贱的意味: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来操纵事件,而不照神的带领;不用心代祷,反靠谋术;结果所产生的不是勇气,而是懦弱。这一切乃是人的堕落、人的失败的明证。

他们回到埃及的原因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回到埃及的原因。为甚么原来他们希望离开的那种环境,如今他们又转回去就它?我已经说过,当时那些人回到埃及的原因,是依照他们的政策,想在那里求取安全。但是,回顾一下九百年前他们离开埃及时的情况,我们不明白,他们何以还会采取这样的行动。他们拥有一个历史背景,这个历史的事实是:当他们自己毫无力量时,他们可以在神里面找到力量。那时神拯救了他们,又使他们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可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一群人,只不过是剩下的、分散的人。他们心中恐惧,就回到了当初他们逃离的那个环境,想在那里找到安全。他们实际上的问题何在?答案就在本章我们所引用的经文里: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这就是不信,结果就给他们带来堕落的愿望,最后乃是他们良知的崩溃。这就是他们回到埃及这件事实的背后理由。让我再重复一次,同时请你注意,我是按照先后次序来说的:不信,产生堕落的愿望,最后产生良知的崩溃。也就是说,最后这些人失去了那敏锐、机警、敏感、柔和的良知。不但当时的那些人,同样的事今天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国家或一个个人之上。

从这方面我们谈到了不信,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信心不只是理智上的认同。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在新约圣经中论到信心的那卷书信上,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有时候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信心,有的时侯用另一种方法。信心是听从。相信还不算信心,除非这个相信启发了实际的行动。按着我们的理智,我们可能相信某件事是真实的。可是,这样的相信除非在那个人的心里产生一个愿望,并以实际行动来响应他所信的,还不能叫作信心。我们说,这些人的不信表现在他们回到神把他们救出来的那个老地方去。这正说明,他们不顺服他们所领受的光照。信心和恐惧是互相排斥的。真正有信心就没有恐惧。任何形式的惊惶、害怕,都是人不敢肯定信神的外在表现。人不敢肯定信神,通常是他们在某些方面不肯顺服神的律法。我说在某些方面,并没有说错。因为有时人在某些微小的细节上,没有完全顺服神的律法,在当时看来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不顺服的细节虽然小,但是已经偏离了神的律法所定的严格道路。不论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稍稍偏离神律法的道路,结果对神的异象就会模糊。对神不肯定,会逐步渐进,到了最后对神一无把握,心里就充满了恐惧,于是人就回到埃及,回到当初他们逃离之地,那时,他们靠着神的大能大力,得以在埃及人面前成为得胜者。可是,此刻他们却肴望借助于埃及势力的保护。

不信产生堕落的愿望

在第42章,耶利米把这些人心中所想的,明白的说出来。他借着假想中的那些领袖的口,说出了他们的决定,耶利米说得一点都不错:我们……要进入埃及地,在那里看不见争战,听不见角声,也不至无食饥饿。我们必住在那里。这段话正中要害。这些人的愿望是甚么?他们所渴望的是安逸和食物。如果一个国家所求的只是安逸和美食,那么这样的堕落愿望会导致这个国家在各方面的分崩离析。这些人要的是甚么?他们要的是不计代价的和平;只要没有战争,只要有食物可吃,他们就满足了。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不用出力流血,以抗拒敌人。只要他们可以不再听到角声,不再看见争战,只要他们有充足的食物,那就够了。他们所要的只有这些。我想读者中可能已经有人心中在嘀咕了,你是不是主张暴力的战争?我以为,今天这世界需要有道德上的战争。我主张的不是暴力的战争。我所呼吁的是,我们在内心和生活上,应该有一个英雄气概,为伸张正义,甚至必须一战也在所不惜。我们不要有一个懦弱、胆怯、畏缩的态度,为了避免战争,甚至可以闭眼不看罪孽。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说,为了捍卫和平,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应战。这样的哲学是从地狱生出来的。对我们这些见过神,相信神的人,我们只有一个态度,就是不管狂风从那一个方向吹来,我们都要在正义、真理、和爱心的基础上站稳。这样,当战争来到时,我们就可以豫期,神不会站在势力比较大的那一边,而是站在正义、公平、和真理的这一边。有一次有人问一个出名的政治家(Robcrt William Dale)说,你相信人类应该不计任何代价追求和平吗?他回答说,我当然相信,所以有的时候为了追求和平,我们必须付出战争的代价。这句话里面含有很深奥的哲理,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的。一个国家若落入一个观念中,经常恐惧战争的临到,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想尽办法,避免战争。这样的态度往往会带来比战争更可怕的灾难,要付出比战争更高的代价。这样的态度也证明了,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对神的信心,已经有了堕落的愿望。

良知的崩溃

最后我们要来看那一件最没有希望的事:良知的崩溃。良知原有的敏锐感觉已经失去。国家的前景与思想,已经失去以前的崇高理想。用圣经中那可怕的词句说,他们的良心已经坚硬了,恐惧的事不会叫他的脸色变白,可耻的事不会叫他的脸色泛红。愤世嫉俗取代了信心的地位·悲观主义取代了盼望的地位,功利主义取代了爱心的地位。

也许有人要问我:那么你是反对功利主义了。这就要看人怎么定义功利主义而定了。这个词原来是出自一个苏格兰牧师的口。这位牧师劝导他的会友,不可离弃福音,成为功利主义者。后来有位学者(John Stuart Mill)极力反对这种说法。按照他的看法,功利主义者认为,多数人的最大益处,乃是制定政策的依归。功利主义者也认为,道德应按它所造成的结果来判断;又认为任何行为,只要能叫人快乐,那就是正确的。这样的看法,有可能是最深奥的真理之启示,但也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为害人性的最可悲的异端。很可惜,这样的思想慢慢成为异端,结果,真理的标准不再是人类行为的标准。爱心就成为逸出轨道的东西。很普遍的,大家都以为,在商场不必讲爱心。那么,这样的人何不干脆放弃基督教,回到他们原来所出自的地方──异教里去?大家又以为,法律之前不能兼顾人情。真的吗?假如执法却不带有怜悯之心,那么这个国家就快衰落、灭亡了,并且可能要灭亡得比古时的罗马帝国更甚。一个败坏的良知,没有信心,只有愤世嫉俗;没有盼望,只有悲观;没有爱心,只有冷酷的功利主义。所有的伟大都成为过去,那些促使人能昂然屹立的因素,也一一消失。我们怕迦勒底人,所以我们要下埃及去。我们不要怕甚么,我们不要运用权谋,和甚么人结盟。要知道,这世上智慧人所轻看的,有的时候是最伟大的基督徒。

神话语的坚持性

在答比匿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我要请各位注意的第一件事实是,耶和华的话依然临到。本书开始时,我就提到,这个事实乃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调。以前,在黑暗的日子里,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现在,日子更加黑暗。经过了四十年之后,他起初所预言的,都已应验。那座城已成废墟,神的殿已被烧毁,百姓已经被掳去,剩下的人好像惊弓之鸟,逃到了埃及。最后,他们到达了答比匿──这一块禁地的边界堡垒。在这个地方,神的话语也临到他们。

神总是为自己留下一些见证人。祂总是兴起人扬声反对战争、反对虚浮、反对迷信。这些人受到逼迫,甚至被杀,但是,他们的信息还是继续传下去。也许他们的声音被压抑了,但是神的话语依然临到。在新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关这个真理的最佳实例。希律杀了约翰的头,耶稣就进入他所管辖的地区去。我不哓得你有没有注意到,按头三本福音书所记,耶稣在加利利的公开服事,每次祂进入加利利,都是约翰被下监的时候。我怕我们读经读到:耶稣听说约翰被下到监里,就往加利利去,会以为耶稣是到那里去暂避风头。一点都不对,耶稣是昂首进入那个危险的地区。约翰是在加利利下监的,加利利的分封王正是希律。祂一听说约翰被拿下监,就到加利利去。约翰已经扬声呼喊: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曾经有一度,希律乐于听他的信息。在这位伟大的希伯来人的事奉工作下,他曾经接近神国的边缘。可是为了压制约翰的声音,希律最后还是把他杀了。哦!希律阿,希律,你可以止息约翰的声音,却不能止息神的话语。在答比匿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

耶和华话语的肯定和权威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以及那些到达答比匿的人,如此说,我必召我的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在所藏的石头上,我要安置他的宝座。他们为了逃避巴比伦人,才到埃及来。而巴比伦的大军则正朝着埃及前进,要来征服这地。这是古代的记录。后来事情怎么演变呢?历史告诉我们,正如耶利米所预言的,埃及地被征服了,巴比伦王真的在那里设立了他的宝座。

耶和华的话一向是宣告事实,又促使那个事实发生。人们所寄托,想求取安全感的那些虚假的事物,是注定要灭亡的。当人违背了耶和华的声音,回到他们原来所逃避的地方去,希望那以前逼迫他们的,现在可以帮助他们时,他们所寄托的这些东西也是命定要被毁灭的。

除了神的宝座以外,个人的心灵找不到避难所,国家的前途也没有安全的寄托。当人失去了对神宝座的认识,失去了与神宝座之间的关系,转而去躲在山里、岩石中时,山要被裂为两半,盘石要被磨成粉末,而人的心灵要被赤裸裸的显露出来,国家的光景也一样。他们将发现,在永世的宝座面前,他们不能隐藏甚么,一切都是赤露敞开的。

神的话语坚持不断的临到,是带有一个恩惠的目的。过去这样,现在还是不变。神的话语临到,总是给人创造一个机会,让人可以悔改、可以归回、可以更新。神的声音像最可怕的雷轰临到,乃是要人回到祂面前,可以听祂温柔的爱语。审判临到一个国家──不管是战争,是饥荒,是天灾人祸,或是那看不见但更可怕的敌人──虫蛀、生锈,虽然无声无息,但具有非常可怕的破坏力。这一切的目的是要叫人把脸转向神,因为祂的爱是无限的,又是不变的。只要我们肯把脸转向祂,祂就必接纳我们。

我们要用圣经的话,来结束本章。请听以赛亚的话: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是因仗赖马匹,倚靠甚多的车辆,并倚靠强壮的马兵,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也不求问耶和华。

古时以赛亚所讲的这一段话,今天也许在字面上必须稍加修正,不过他所教导的与他所列举的原则没有改变。如果用在今天,马匹车辆可能要改成坦克飞机。但是那基本原则还是:祸哉,那些回到当初他们所逃避之事的国家。他们想以此求得安全,却忘掉了耶和华。

稍后,这位先知又说了一段在我看来意义最深奥的话。这段话非常重要。他宣告说: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他们的马不过是血肉,并不是灵。耶和华一伸手,那帮助人的必绊跌,那受帮助的也必跌倒,都一同灭亡。

我们不看以赛亚,翻开诗篇,思想一下这位诗人的话: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
但我们要题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这句话今天这个时刻仍在试验着我们。这话是真的吗?我们敢不敢这样说?我们敢不敢这样信?或是这句话太古老,有点缺乏知识,我们不能再采用这话的原则?假如是这样,那么这正道出我们衰败的原因。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
但我们要题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我们敢这么信吗?让我们再看这位诗人接着怎么说:

他们(靠车、靠马的人)都屈身仆倒;
但我们(题到耶和华我们的神的名的人)却起来,立得正直。

一切信靠物质的,最后终必成为废墟荒场。信靠神仍然是获得永存和力量的必备条件。――《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