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廿九章

 

一封令人惊愕的信()(廿九123

如果在耶路撒冷有外交阴谋,许多人怀背叛巴比伦的思想,那么,在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中也该有不安的情形。这不安是由那些先知煽动的──廿一节提到其中两人的名字──他们是‘说假预言的’,几乎确定是哈拿尼雅在耶路撒冷散播的同一种谎言,即巴比伦帝国已时日不多,被掳之人不久就会返回耶路撒冷的家园。巴比伦不稳定的政治景况(参展望审判──和未来{\LinkToBook:TopicID=195,Name=展望審判──和未來(廿五8-14}),可能已经助长被掳之犹太人采取与他们巴比伦的主子不合作的政策,或甚至开始计划谋求自由了。耶利米为了抗衡这些先知的活动,便写了一封信给被掳的人,大概在前两章所描述的那些事件不久之后。一个编者在第二节总结了列王纪下廿四章十四至十六节之史料,约略为我们勾勒了当时的背景。这封信是藉西底家打发往巴比伦之外交官员之手带去的,无疑向他的帝国霸主重新保证他心中并无叛逆的思想。关于那些信差,除了他们的名字以外,我们便一无所知;不过其中之以利亚萨(3节)则是沙番家的另一成员,耶利米因他们的帮忙,有理由在多次的场合中表示感激(参廿六24,卅六11及以下)。

见于四至十五节和廿一至廿三节的这封信,对那些被掳之人所造成的惊讶,一定跟耶利米对他那些在耶路撒冷的同胞曾说过这样的话所引起的惊讶不相伯仲。其中有几个甚为有趣的特色。

(一)它告诉那些被掳的人要定居下来,过正常的生活,并准备在巴比伦作久居之计(56节)。那些被掳之人现在处于一个崭新的景况,这种景况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是他们必须与它妥协。为不能挽回的事而忧伤是无用的。他们必须学习去看他们的情况是 神美好旨意的一部分,而不是悲剧、‘灾祸’(11节),为要使他们得平安、‘指望’,应许赐他们一个簇新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已有被掳回归的应许,但时候还没有到,要等到‘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10节)。七十年大概是要表明一个整数,而且肯定排除当代之人在有生之年回归的任何可能性。

(二)信上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来自第七节,那里告诉被掳之人‘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得平安’。虽然这祷告有自利的成分──你们的平安与那城的平安连结在一起──但为巴比伦向耶和华祷告,并且为那城‘求’平安的命令,是意想不到而且是令人吃惊的。耶利米致函的那些人本是惯于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为以色列和耶路撒冷求平安(例如,参诗一二二8,一二五5,一二八6),而对那些威胁他们国家之仇敌,则痛恨呼求报应。在这些仇敌中巴比伦人就不必说了,在诗篇一百卅七篇八、九节中,他们对待耶路撒冷的做法使他们受到猛烈的抨击。要转而为巴比伦祷告,不为报复它,而为它的福祉祷告,是跨了一大步。我们在这里瞥见了一种新的属灵景况,是与狭窄的国家宗教观对抗。在时候满足之时,耶稣的话便表明了:‘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4)我们发现这话说起来容易,但行出来不容易。在耶利米时代,甚至连这样说都不容易哩。

(三)在这种新的属灵状态背后,其实不外是对信仰的意义作全新的认识。诗篇一百卅七篇的作者,在面对被掳于巴比伦的背景下写诗时,声言不可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诗一三七4)。耶利米强调被掳的人能够,而且必须在巴比伦那里找到 神,正如他们声称回去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就可以找到祂同样确实。他挑战他们,要他们明白,虽然失去耶路撒冷、圣殿、他们的祖国,以及他们从前认为他们的信仰不能缺少的东西,他们其实并没有失去甚么。真的信仰在乎向一位听祷告的 神祷告,‘专心’寻求并不断寻见(13节);而且在巴比伦河边确实能这样行,正如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一样。

顺带一提,出现于标准修订本十二节开头的‘那时’这个字,是颇易引起误解的。耶利米并不是说,‘那时’,就是将来某一个时候,即你们回到故土时,你们就会寻求我并且寻见我;他乃是说你们此时此地就会找到我。 神已不局限于耶路撒冷及此城的境界内,祂要让许多被掳者在他们视为冷漠、凄苦和遭 神遗弃的景况中找到祂。我们决不可由此假定耶利米是反对敬拜的形式或耶路撒冷的圣殿。这些东西都可能曾经是祂赐福给百姓的途径,但当他们行恶之后,它们反而变成 神的监狱。这个监狱必须被粉碎; 神必须被释放遍行世上,祂的百姓可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祂。我们愈是把某些东西与地方和 神联系起来,我们就必须更加小心,免得它们局限了我们所看见的 神,使我们盲目,看不见祂的无所不在。

一封令人惊愕的信()(廿九132)(续)

耶利米也警告那些被掳之人别理会那些‘先知和占卜的’,他们出来说梦,那其实不过是‘谎言’(8节)。在廿一节及以下各节有两个这样的先知,就是哥赖雅的儿子亚哈和玛西雅的儿子西底家,在耶利米手中被实时地惩治。很明显他们预言的‘谎言’必定涉及某种反对巴比伦政权的政治活动,否则尼布甲尼撒绝不会牵涉在处决他们的事上。有充分的证明显示在火中烧的刑罚(22节)是古巴比伦的一种死刑,早在耶利米时代前一千年之罕摩拉比(Hammurabi)著名的法典中已得证实了。它在基督教世界中流行多年,因多人都遭受火烙之刑。这些先知的命运被流传下来作为人欲咒诅仇敌的一个可怕鉴戒。但假如尼布甲尼撒介入要中断这等先知之叛逆性政治行动,在耶利米看来他们的罪行便是一种有双重宗教性的罪行,这是他再三地指摘这些先知的罪行──奸淫并假托耶和华的名说‘谎言’,二者必然是从对以色列之 神本性的误解而来的(23节)。信仰,尤其是虚假的信仰,是危险的东西。它们能引致百姓作可怕的事,而且以从容自若的良心去作,确信他们是在遵行 神的旨意呢。

我们已特别提及耶利米写的信是载于四至十五节和廿一至廿三节里面。廿一节无疑自然地接续十五节,那里百姓声称耶和华在巴比伦已为他们兴起了先知。标准修订本用破折号指明十六至十九节是一段旁白,中断了这封信的流畅,不过在这几节中没有甚么是不可能来自耶利米的。它们强调这个国家在审判之下,因它再三地不理会警告,故此注定要全然崩溃。假如有希望的话,这希望只能在国家遭受了灾祸之后才出现。这个国家在经验复活以前,必须先被钉十字架。

像往常一样,耶利米所要说的,引起了敌对的反应。被掳的人之一,就是尼希兰人示玛雅,大概是在巴比伦任职的先知之一,写信给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表示不满,说他们早该对耶利米采取行动(2428节)。有关人士对这投诉的反应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这信也许像许多其他向他们投诉的信一样,被搁置一旁。但那负责管理圣殿的祭司把这信念给耶利米听;他这样作究竟是邀请他对信中声称的指控作答,还是因为他同情耶利米,我们亦不得而知。耶利米奉耶和华的名作的唯一回应,便是把示玛雅送往在耶路撒冷与他相似之人物哈拿尼雅的同一命途上。

回顾最后这几章并重新思想这人惊人的勇气。他在圣殿中传讲不受欢迎的讲章,而且几乎被人以私刑处死(廿六章);他设法影响一个阵容强盛之国际会议的商讨(廿七章);他与一个代表宗教建制之敌对先知冲突(廿八章);而且他写了一封令人惊愕,有人会认为是叛国的信给他那些被掳至巴比伦的同胞(廿九章)。你若问他何故,唯一的答复就是:我在作耶和华吩咐我作的事。他忠于那些不能动摇的信念,他不能向别人证明,但他必须见证那些信念,不论要付甚么代价。――《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