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四十三章
我是你的救主(四十三1-13)
另一个救恩神谕(参四十一8-10注释──不要害怕,亚伯拉罕的子孙{\LinkToBook:TopicID=179,Name=不要害怕,亞伯拉罕的子孫(四十一8-20)})是由常见的公式‘耶和华如此说’作开始,但加上感性用语‘(但)现在’,正如保罗的‘但这(即现在已是在新纪元)’(例加三25)。另外,以色列离开被压迫的乱世的过程,可与创造的作为作比较(参五十一9-10注释──耶和华的膀臂啊,兴起!{\LinkToBook:TopicID=200,Name=耶和華的膀臂啊,興起!(五十一9-五十二12)})。
‘不要害怕’是救恩神谕的第一个元素,而第二个则是 神在过去为其子民所做的事情。正如在圣经语言常见的,在此亦将法律术语用于 神的这些大能作为上。首先祂要‘救赎’其百姓;即是说要像律法上的亲属一般拯救他们、保护他们(参得二至四章)。其次,祂会提他们的名,好像他们的合法父母或监护人(例创廿一3,四十一51-52;赛七14)。最后,祂会买赎他们(3-4)。许多其他法律术语用于 神拯救的作为:‘立约’、‘公义’、‘辨屈’(例诗四十三1)与‘相争’(诗卅五1)都是一些例子。
‘救主’(3与11节)是另一个有法律含义的词语(例申廿二27;‘拯救者’,或译作‘救主’或‘士师’较佳;士三9与士二16,17互相平行)。第十二节表明‘拯救’可以包括了为一些人说话,像是在法庭上的辩护。撒母耳记与列王纪的两段经文使动词‘拯救’的法律含意更加明显。这些经文显示,在法律争辩中的百姓,以这样的公式求诸于君王的公义:‘我主,我王啊,求你帮助!’(王下六26;撒下十四4)。此公式于是出现于向 神祷告的语言中(例诗一一八25),因着 神的信实,并且只有 神能够答允祷告,此公式甚至变为凯旋的呼喊,‘和撒那!’(太廿一9,15)。
第二节间接述及以色列在红海的胜利(出十四至十五),但‘江河’一词却指向超越历史的真实。此词亦用于‘登基诗篇’(例九十三),译作‘诸水’,代表世界中所有的邪恶,均被 神所征服(参四十一21及下文注释──假神的无能{\LinkToBook:TopicID=180,Name=假神的無能(四十一21-29)})。同样,在同一节中的‘火’无疑是间接指向在埃及受奴役与压迫的‘铁炉’(申四20;赛四十八10;耶十一4),并刚刚在四十二章廿五节提及的耶路撒冷被围困;但它又超越这些,还包括了在所有世代中受苦与殉道的‘烈火的窑’(例但三)。这甚至可解释为试验或锻炼我们的工具,例如在诗篇六十六篇十与十二节:
神啊,你曾试验我们,
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一样……
你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
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第三与四节表明‘救主’安排了一次法律交易,使古列得到埃及,并另外送上南方的古实与西巴,以此来交换以色列的自由。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事实上这不是古列,而是他儿子刚比西斯在主前五二五年征服埃及。但作为表达 神对其子民的慈爱,‘看你为宝为尊’(4节),此先知信息已达致其功用。 神会竭尽其无穷之力,将其子民从被掳之处带回。招聚流散的被掳者(5-6节)是‘第二以赛亚’爱用的主题(另参四十九12,18,22),而这再次超越了古代历史的事实,因为直至现代,散居各地的犹太人才大规模地回到以色列。自从上世纪的锡安主义运动,这些经文才被应用在那来自南美、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几乎世界其他每一处地方的犹太移民身上。第五节译作‘招聚’一词的字根,是与现代希伯来文‘集体农庄’(kibbutz)相同。第八至十三节的审讯语,运用了第三与第四节的律法意象,并以此论证除了耶和华以外,再没有别的救主。以前祂的子民是瞎眼的,现在却看见了(8节),而且在世上列邦面前成为见证,证明祂独有的拯救能力。注意用于不信者与假神的‘救’(deliver,13节),对比于几乎唯一用于 神的‘拯救’与‘救主’(11节):参卅七11-12,20注释──以赛亚与耶路撒冷的拯救(Ⅰ){\LinkToBook:TopicID=172,Name=以賽亞與耶路撒冷的拯救(Ⅰ)(卅七1-20)}。
第十节的‘信服’与‘明白(看见)’在一起,重拾自本书较早章节中其中一个以赛亚式重要的主题:例如,第一章‘忠信之城’,七章九节著名的相关语,或三十章十五节那美丽的信息:
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
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
在这些篇章中(如四十五章),有对一神主义最强调的语句,其中一句在第十至十三节。首先,这些经文否认一切人手所造的对象可以称为神(10节);而其次,它声明除了耶和华以外,再没有其他‘救主’(即神)。与回教不同,他们否定其他神的存在为主要教义,这甚至显示于一些回教国家的旗帜上,但旧约神学却不太关注在耶和华以外其他神祇的地位,只对耶和华专一信靠与敬拜。犹太人至今的主要每日祷文‘示玛’(Shema)总结此点如下: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爱耶和华你的 神。(申六4-5)
‘独一’此词是来自一些情诗的语言,例如所罗门的雅歌(六9),而不是来自哲学的论述。要爱 神,完全地信靠祂,是要爱祂与信靠祂好像祂是唯一的存在者一般。偶像与假神都是无关重要的。
新出埃及记(四十三14-28)
第十四至十五节有关巴比伦倾覆的简短信息,是由独特的公式作引言(可与四十二5与四十三1相比),它有一个不寻常与多姿多采的景象,因着其如此不寻常,以致许多现代的释经家与翻译者(包括标准修订本,新英译本),藉着校勘经文来修改其意义。本段希伯来经文除了令人惊奇地出现了围攻的军队(‘我已经打发人到巴比伦去’),另外亦似乎描述了恐慌的巴比伦人(或通常惯称为迦勒底人)乘船逃亡。其字面意义大约如下(参钦定本):
因你们的缘故,我打发人往巴比伦去,
我在他们逃跑时全部击败他们,
迦勒底人在船上呼叫。
无疑,对一件尚在未来的事件的描述,在原本的细节上,会受着真正发生的事情所左右。根据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记载,古列在围攻巴比伦时,将幼发拉底河改道,以致其部队可以沿着河床来进入该城。在耶利米虍巴比伦的伟大讽刺诗中,可能间接提及此传说(五十至五十一章):
住在在众水之上多有财宝的啊,
你的结局到了,你贪婪之量满了。(五十一13)
有干旱临到他的众水,
就必干涸。(五十38)
……城的四方,被攻取了,
渡口被占据了,
苇塘被火烧了,
兵丁也惊慌了。(五十一31-32)
我们需记着我们不是在谈论历史,而是先知的信息;因着这缘故,可能最富启发性的比较经文是但以理书五章伯沙撒王的宴会,与圣约翰在启示录十八章的异象: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
…………
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
都在这城里看见了。(启十八2,14)
巴比伦成为了一切不信 神的与物质主义者(参诗一三七)的象征,它的倾倒,变成了虔诚者胜利的象征。故此,本段简短信息中较少传统的部分──‘因你们的缘故’(14节)──将此事迁离古代历史的处境,并应用于现存群体的经验中。这印证了 神创造性的能力,故祂被拥戴为‘你们的君王’(15节),正如在‘海边之歌’(出十五)与‘登基诗篇’(例诗九十三)一样。
第十五至廿一节在圣经传统中开创了新观念。先知不但没有要求庆祝或记念逾越节,正如犹太人至今在每个春天所做的,先知反而呼吁他们忘记红海的神迹(16节),及打败法老的马匹与战车(17节)等古旧故事。经过旷野的新出埃及记即将发生,沙漠会出现江河,‘好赐给我的百姓、我的选民喝’(18-20节)。与十四、十五节连在一起,这是指从巴比伦被掳的释放(四十八20-21是另一例),但这亦可表示今天在一些南美地区的‘穷人教会’、与在苏联的犹太人的盼望。有关新、旧出埃及记之间对比的解释,可参四十一17-20。
第二段落(22-28节)提出了从罪恶与刑罚劳役中所获得的释放,使它同样成为这些先知信息中的一个内容。那位带领其百姓从流亡巴比伦以至归回的 神,亦会领他们从罪恶的捆锁中出来(25节)。罪是以宗教礼仪的用语来加以定义,正如在较早的先知传统中(例赛一;摩四)一样,先知以极端反讽的口吻,指责其百姓未能在复杂的圣殿礼仪中满足 神:‘燔祭’是焚烧整头祭牲的礼仪;‘祭物’是焚烧祭牲的一部分,但大部分是供团体进食之用(参利七15-18);‘供物’是指谷类、酒或一切不是祭牲的东西(利二);而‘乳香’与‘菖蒲’(或甘蔗)是制造香料的名贵进口货品(出卅34-38提供了制法),耶利米运用同样的论点,却不带反讽的意味(耶六20):
从示巴出的乳香,从远方出的菖蒲,
奉来给我有何益呢?
你们的燔祭不蒙悦纳,
你们的平安祭我也不喜悦。
在廿七与廿八节中,作者申明其目的,圣殿制度的被毁是归咎于更基本的原因──‘你们的始祖’的罪。对此最自然的理解是指发生在伊甸园的事(创三),也是约伯记中的普世现象(四17-19):
必死的人岂能比 神公义么?
人岂能比造他的主洁净么?
主不信靠他的臣仆,并且指他的使者为愚昧。
何况那住在土房……
大概我们应想到的是以色列人自己的悲剧历史,即是雅各,从一开始已是一位骗子。正如开首时,雅各的十二位儿子, 神的百姓,均是不诚实与不信的。何西亚亦申明同一观点,他提到雅各如何‘取代’了其兄长以扫的故事(创廿五21-34;何十二2-4)。有了这样的祖宗,以色列人很难不是充满罪恶的。
‘师傅’大概首先包括了众先知,除了较为显著的一些是例外,他们均领以色列人离开正道。有故事说到在犹大王约沙法的时代,有四百位先知传讲假话,只有一人说出真话(王上廿二)。其次与再次,同样‘师傅’亦可指以色列人的君王与祭司。不过,在此并不是重提旧事作为指责,而是解释为何耶路撒冷会变成废墟。此解释提供了希望,因为现在惩罚已过,新出埃及记即将发生。――《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