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十二章
{\Section:TopicID=278}十二1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
从结构与题旨而言,十二1紧接十一9,均以命令式动词开始:“当欢畅”(十一9),当记念(十二1)。同时,两者都以年轻人为对象,谈论“在幼年的日子”。在第十二章中,原文共享了三次“不要等到”(十二1、2、6,但和合本的第6节未译出)。传道者强调时间迫切,劝青年人不要再延误了。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即没有乐趣的日子。衰败的日子,传统上,是指老年的光景,力气衰残,毫无冲劲,没有斗志的日子;而按原文的字义来看,实指一个普通的困难,或艰苦的日子。造你的主或“你的创造主”,原文是复数字,其他版本则用单数,有些传统以三一论“圣父、圣子、圣灵”来解释,其他解经家多用文法上“尊称复数”来说明;更有学者提议,改译成“你的坟墓”,犹太教的圣经注释“米大示”(Midrash)解作“你的水井”,意指妻子(参箴五15~18)。年轻人应在困难的日子来临之前,记念创造主,也要认真地生活。
{\Section:TopicID=279}十二2
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返回。
十一章七、八节用光比喻生命,能够活在世上,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事;可是,人生变幻莫测,今日繁盛现象,可能明天会变得萧条,别以为雨后必会有晴天,谁知乌云仍然密布,光明灿烂的日子辽辽无期。故此,青少年人应莫负青春时光,要在黑暗与凄云惨雾的日子未到以先,把握时机,认真地生活。云彩,是指带雨的乌云。
{\Section:TopicID=280}十二3
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
传道者以倾覆的房子和家道衰落之富户,描写生命消逝、人事变迁。先是人丁的衰落(十二3、4上),其次是屋宇的破落(十二4下)。看守房屋的,即富户人家的管家或仆役。发颤,属后期的希伯来文或亚兰文,可解作“离开”或“移动”。有力的,即身体强健的(参诗八十四7),或有钱财的(参伯二十15、18;诗四十九10,七十三12),或有贤有能的(参三11;箴十二4,卅一10),王上一42译作“忠义的人”。屈身,原文含有“偏离”公平(伯八3,卅四12)或倾覆的意思,前者是指在法庭上屈枉正直,违反常理(参诗一一九78)。有力的屈身,也可译作“有才干的偏离公平”。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只剩很少推磨的婢女,而且他们停止作工。从窗户往外看的,是指富人的贵妇,或女主人(参士五28;箴七6)。昏暗,可解作“止息”、“禁止”、“拦阻”或“停止”(参伯十六5,三十10;箴十19,廿四11;赛五十四2,五十八1)。富户上上下下都出现问题;管家擅离职守,有才干的家主自甘堕落,偏离正道,余下的推磨婢女也停止作工,眺望窗户的妇人不见了。以上的解释与传统解释不同,传统上,认为十二3~6乃描述人生理的变化,年老人体弱多病,身体衰败的凄惨情况,记述多种老人病征:耳聋、眼蒙、便秘、贫血、畏高症、畏旷场症、食欲不振、性无能、发白等。很多圣经学者尝试从这角度,寻找经文各节的合理解释,但学者意见不一,而且经常不大明了传道者的用意或经文的含意。一般而言,看守房屋的比作老人的手或脚;有力的屈身指老人弯腰曲背;推磨稀少是指老人的牙齿脱落,停止咀嚼;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比喻老眼昏花,看不清楚。“时候将到,那保护过你的手臂要发抖,本来强健的腿衰弱无力,你的牙齿只剩下几颗,难以咀嚼食物,你的眼睛昏花,视线模糊不清。”(现代本)
近代旧约圣经学者,开始提出一些新角度和新见解,认为经文实以“倾覆的房屋”来描述家道衰落的情形。智慧文学常用稳固的屋宇,代表智慧人与义人的成就、兴盛与安全(参箴九1,十二7,十四1、11);用倒塌的房子比喻愚昧无知的人(参伯八15;箴十二7,十四1、11,廿四30、31;太七24~27;路六46~49)。
{\Section:TopicID=281}十二4
街门关闭,推磨的响声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
传统上,街门(两扇街门──思高本)比喻老人的两耳(现代本),或上下嘴唇,较多人接受后者的见解:由于牙齿脱落,所以两唇相合起来,咀嚼的声音也变得微小。推磨的响声,一说指说话的声音,老人的声音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也有两种不同的意思:老年人经常失眠,不能入睡,清晨雀鸟一叫,他便起来,不能再睡下去;另一解释可参考思高本翻译:“雀鸟息声,歌女低吟”,将经文中起来一词,译作“安静”或“停息”。老年人不再如雀鸟般唱歌,而且他的声音也日渐衰败,歌唱的女子喻作声带。根据第一种解释,老人因鸟声而早起,则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可解作老人听觉失聪,听不见美妙的歌声,但雀鸟的叫声却会妨碍他的睡眠。
现代本则以老年人的听觉为主题:“你的耳朵聋了,听不见街市上的吵闹。推磨或歌唱的声音你听不到。但麻雀一叫,你就醒来。”(现代本)
旧约圣经学者苏雅(Sawyer),反对经文的传统解释,认为传道者讲述大富户破落的情景。两扇街门关闭,推磨声音微弱,只听见麻雀的叫声──麻雀代表自然界漫不经心的旁观者,从不理会人事的变迁,含有“桃花依旧,人面全非”的意思。歌唱的女子,应译作“歌唱的雀鸟”。衰微译作“谈论”(参诗六十九12;“坐在城门口的谈论我,酒徒也以我为歌曲”)。“谈论”,是指轻薄的言词。苏雅提议的翻译:“麻雀起来歌唱,歌唱的雀鸟谈论。”这种解释是可取的,而且文句也很对称。
{\Section:TopicID=282}十二5
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
这节原文的第一个字“还”或“且”在和合本没有译出来。其实这个字是相当重要的,它指示出这节与上节的连贯关系。当代圣经译作“还有”,谢友王译“再者”都是正确的。人怕高处一句,若紧接上节,引动词的主词是“他们”──“雀鸟”的代名词,动词怕应作“看见”,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也作如此的翻译。因此,此句较正确的了解:是雀鸟从天空俯瞰,接着是他们所看见的景况──路旁一片荒场。惊慌一词作为名词,在全部圣经中只此一次;但该词的字根有“惊慌”、“荒凉”及“毁坏”之意(诗八十九40)。这两句上接第四节有关雀鸟的悠然自得、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旁观态度,对人间的变故,无动于衷,好像表示了那满不在乎之冷漠心。以上这种解释,比起传统的来得更自然与更合适,也显出更深度的意义。传统的解释寓老年人因年老百病缠身,身体机能衰退,因此步履艰难;但传统的寓意方式,当应用在这节的第三句以下,便碰上莫大的困难,以致学者意见分歧,不能有统一的见解。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三句有相当大翻译上的问题,显示对经文不同的理解:
杏儿他拒绝,跨凤是重担,壮阳药也无效(吕译本)
你的头发斑白,精力衰败,性欲断绝了,再也不能挽回(现代本)。
杏子被弃,蚱蜢被嫌,续随子失去效力(思高本)。
头发白如银杏,拾起蚱蜢有如千斤重担,他们已经没有性的冲动了(当代本)。
杏树开花,蚱蜢拖累,欲能消失(谢氏本)。
犹太传统以杏树开花喻白发;蚱蜢成为重担喻膝盖或臀部衰退失灵,走路时寸步难移;人所愿的也都废掉指年老人的性欲消失。思高本的“续随子”是一种刺激性欲的药剂,吕译本也以“壮阳药”来了解人所愿。
从大户破落的角度了解这节经文,则意义更明显。上半节说到雀鸟从高处俯瞰,见到在路旁的荒场,屋宇庭园成了废墟。因为日久失修,也缺乏清理,故后花园日渐荒废,只有野草和粗生的树木仍然生长,杏树仍旧开花,但蚱蜢或蝗虫则同时繁殖众多──经文中的成为重担可以解作“繁殖”(参现代本诗一四四14;“愿我们的牲畜繁殖众多,没有流产,没有损失”)。人所愿一词在旧约只此一次,因此不容易确定它的真实意思。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叙利亚文译本及拉丁文武加大译本都了解成一植物名称,类似“续随子”。废掉一词的字根,传统认为是 prr ,但若以 prh 作为字根,则有相反之意,后者之意思是“结果实”。这三句的翻译是:“杏树开花,蚱蜢繁犆,续随子也结果累累”。正好说明了前节之意:桃花依旧,人面全非,大自然对人事变迁的冷漠。不但如此,一个人若死了,归他永远之家;吊丧的作完丧事后,依然上街干他们的买卖,城中的生活或街市上的活动仍然继续,不会因一人死去而停顿。不仅大自然不动情,人间的漠不关心或表面淡薄之人情可以从此得见。
{\Section:TopicID=283}十二6
银炼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第六节应以“不要等到”作开始,与上文相呼应(十二1、2~5)。大多数学者认为本节象征生命的完结,死亡来临,然而他们对“银炼”、“金罐”、“瓶子”、“水轮”、“泉旁”及“井口”的象征意义,各有不同看法。银炼比作人的生命气息或脊椎骨;金罐比作人的头颅与脑髓;瓶子象征心脏;水轮是指肺腑内脏或心脏的血液循环系统。倘若应用现代有关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医学知识解释本节,就真有不可思议的含意。传道者可能祇是以大户人家贵重器皿的破坏,与及屋外水井的损毁,比喻死亡的来临。死亡泯除智愚的区别(二15~16),并人兽的分野(三18~20)。
{\Section:TopicID=284}十二7
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 神。
传道者劝勉年轻人要纪念造物主,因为受造者的生命不在自己手中,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尽管今日我们可能处于繁荣、安定和欢乐的时光,但是人生中总有衰败的日子,那时生命就好像变得没有意义。由于生命非人所能测透的,富有的人也可能有破落的一天,人事变迁和人生悲剧都会随时临到的;最终死亡会夺取人的生命,尘土之躯终归尘土,生命气息必归回赐灵气的 神。本节经文实肯定了创二章的创造故事。
三 传道书的主题 十二8
{\Section:TopicID=286}十二8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传道者再次重复他的主题(一2),作为全书的总结。为了要回答开宗明义地提出的问题:人生有何意义?(一3)他已从多个角度讨论问题,包括:智慧、权力、工作、财富、公义公理、年壮力强、老年衰败、生命的不可测透、宇宙的奥妙及社会的冷漠现象等。总括而言, 神有祂的旨意,人无法测透 神的心意,而人生苦短,生命显得脆弱和无奈,因此传道者感叹:“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四 后记──编辑与总结 十二9~14
传道书十二9~14与前文不同。在此之前,传道者用直接第一身讲述的方式说话,而第九节起则用第三身单数描写传道者的身分与职责:他是一位智慧人、教师及智慧谚语的搜集者(十二9~10)。大多数学者认为传道书的结尾部分,是来自编辑的手笔,而十二8已经是书的结语,与前文有紧密的连贯,也在文学结构上,呼应书首的主题语:“虚空的虚空”(一2)。况且第九节的开首语再者也好像表示了后加或修订之意。从此段的内容与对智慧的观念而言,也支持了编辑按语之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1 介绍传道者──他是一位智者、教师及箴言搜集者(十二9~10)。
2 智者之言的功用──好像刺棍、钉稳的钉子(十二11)。
3 劝谕人不用再作智慧书──目的在表明此书已经达成智能之功用(十二12)。
4 传道书的最终目的──叫人敬畏 神,谨守祂的诫命(十二13~14)。
{\Section:TopicID=288}十二9
再者,传道者因有智能,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
再者 再开始传道书的新结语,这是一种编辑手法,以第三身单数描述和介绍传道者的身分和职分。十二9再者与十二12还有一层,将第十二章最后六节经文,分为两小段。9~11是对传道者称赞和推崇,他不单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且以自己的知识教训人,是一位智慧传统的教师。他经常以知识教导人:“再者,传道人除了做智慧师之外,他还继续将知识教训一切人”(吕译本。并参考现代本)。“智慧师”或“智者”是旧约传统三个重要职分之一,与祭司、先知并列(参耶十八18),负责 神子民的宗教生活:祭司讲授律法、先知说预言、智者教授知识和谋略。传道者作为教师外,还有其他重要使命的:默想、查考、陈说箴言,这是智慧人和智慧教师应有的治学态度和工夫;他要仔细思想箴言的含意,作深入的探究,还要进行编辑整理。吕译本的用词较恰当:“衡量”、“查考”、“编撰”,即以天秤衡量,深入发掘查究,与及整理编排。
{\Section:TopicID=289}十二10
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
传道者不单是教师、是学者,而且也是个编者,他专心寻觅人人所渴慕追求的言语。可喜悦的言语,不是花言巧语,也不是令人心花怒放的虚伪言语,而是宝贵的(赛五十四12)、可羡慕的真言。诚实话(或作“真理之言”),与可喜悦的言语相呼应,这是诗句中常用的平衡同义词。传道者忠于所寻得的真理,且敢于凭正直将真理记述下来,由此可见传道者的道德与气节。
{\Section:TopicID=290}十二11
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剌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
本节肯定智能传统的价值与功用。智慧人的言语跟会中之师的言语平行,好像剌棍与又像钉稳的钉子相呼应。刺棍是指有铁钉或铁刺的赶牛棍,用来刺痛懒惰的牛只,催促牛只前行的。就教导与学习方面而言,剌棍的作用是刺激思想,帮助思考,达至自发的独立思维。钉稳的钉子,衣物可稳当地挂在上面,智慧人的言语,好像钉稳的钉子,是可靠的,使人生命有所依靠和据点。刺棍具平面上一时的刺激作用,钉稳钉子的作用较根深蒂固。简言之,智慧人的言语具有短暂和深远的影响力。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肯定智慧传统的权威,一切至理名言与独到的见解,都是根源于 神是以色列人的牧者。
{\Section:TopicID=291}十二12
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还有一层 这是编者最后一段话,十二12~14总结全书的中心。有人以为十二12是消极的,劝戒世人不要永无止境地著书立说,或不停地追求学问,因这是得不偿失的活动。其实,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用意是颇积极的,它表明智慧书卷之著作应告一段落,传道书是最后一部具正典地位的书卷。因此,它划定智慧书卷的范围与其认可地位。
我儿 是古代近东及希伯来智慧传统教师对学生的称谓语,含有亲切和权威的意思(箴一8、10、15,二1,三1、11、21),为人师表者当具父亲的身分和责任。你当受劝戒,即应该分外留意,不可疏忽。
{\Section:TopicID=292}十二13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表面上,本节经文的意思很明确和清楚,但事实上,本节的翻译及阐释,还有传道书与智慧传统的正确关系,仍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说明以上一切的话早已说过了,也已听见了,现在是应作总结的。原文首句:“一切言论的终结:”,这是亚兰文用语,表示文章或书本的总结。全节阐释的关键在于听字的用意,它可用作希伯来文的第三身单数被动完成式动词,全句可译作:“这一切言论的终结都已听见了。”听,又可用作第一身双数未完成式的动词,则可译成:“我们要听”,或是“让我们听”,全句的翻译是:“这一切言论的总意,我们要听从”,或译作“让我们来听这一切言论的总结”。编者总结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无论传道者在探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是何等的激进,甚至离开了正统的信仰观念,然而编者以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作结。敬畏 神,这是希伯来智慧文学的要旨(箴一7、29,二5,三7,九10,十27,十四2、26、27,十五16、33,十六6,十九23,廿三17,廿四21,卅一21、30;伯一1、8,二3,廿八28)。在传道书中也出现了四次(五7,七18,八12、13),但只有五7的形式跟本节完全相同。箴言通常用“敬畏耶和华”,“敬畏”一词大多作名词,仅有箴三7,十四2,廿四21作动词。约伯记导言(第一、二章)也曾用“敬畏 神”(一1、8,二3)。敬畏 神是以敬虔的态度承认 神的权能与统治,因此必然包括了实践祂的旨意。
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原文没有“当尽的本分”,祇作“这就是(每一个)人”,吕译本:“这就是人的一切”或“这就是整个人”,意思是谦卑地、敬虔地承认 神是生命之主,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Section:TopicID=293}十二14
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
神都必审问,十一9早已说明这意思。人要向生命之主负责,祂必要按着人的行为施行赏罚。
传道者加上了最后这六节经文,使该书可以被接纳在旧约正典内;智能文学的两个不同层面,可以从传道书中得见一斑。一方面它对传统智慧提出了质疑,并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和知识的局限;另一方面它在后记中肯定了智能传统的功用,劝谕人当敬畏 神,谨守祂的诫命。传道书代表着智慧文学的崇高境界:敬虔的心灵、开放的态度与批判的精神。──《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