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廿六章
大多是有关愚昧人的(二十六1~12)
见分题研究:“Ⅱ 愚昧人”第1点{\LinkToBook:TopicID=118,Name=Ⅱ 愚昧人},原书第37~39页。
1. 愚昧人高升(i)。 参第8节。收割时下雨所提示的可能是伤害,而不是只有不调和而已,这是从任意的评价而来的。(现今的世代,透过公开之欺诈手段,尤其容易将“虚有其表而轻浮的人”偶像化,第3节的待遇可能是给这种人较好的药方。见十九10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382,Name=珍珠與豬(十九10)}。)
2. 给迷信的答复。 和合、RSV:麻雀往来,燕子翻飞;这样,无故的咒诅也必不临到。借着它对漫无目的之飞翔所作的描绘,这则箴言轻蔑地拒绝了以下的观念:咒诅有如神奇的箭一般,迅速射中其标靶、而无视于公义。巴兰身不由己地针对所有的迷信作了见证:“神没有咒诅的,我焉能咒诅?”(民二十三8)。
3. 对付愚昧人。 诗篇三十二9警告我们:这一则箴言以及与它类似的其他箴言,是为了我们可能会拥有的两种身分而写的:一种是对付愚昧人的身分,另一种则是我们自己有可能就是愚昧人。那些招惹杖责的人,乃是那些图谋忽视这一景象的人:诗篇三十二8。
4、5. 回答愚昧人。 这两句类似的话若不是并列在一起,必然会招来批评,被指责为不协调(即使是并列在一起,仍是招致一些拉比的责难,他们因此而质疑本书的正典地位);但是并列在一起出现,却说明了那些想要与不可理喻之人讲理的人进退维谷的困境。参哥林多后书十二11,以及把话题转入这一点的十一16,保罗在那里发现自己有如一个愚昧人一样的说话(参这里的4b节),然而却知道若拒绝使用他们的术语,必然会使他这群愚昧的羊群坚持己见(参这里的5b节)。
6. 以愚昧人为使者。 相反的情形,见二十五13。
7. 把愚昧人当哲学家(i)。 参第9节,与分题研究:“Ⅱ 愚昧人”第1点{\LinkToBook:TopicID=118,Name=Ⅱ 愚昧人},37~39页。第一行的述语(只有一个动词,dalyu)是无从捉摸的。这个动词的意思是从井中汲水(参,二十5),这引起了许多的猜测。德里慈认为它可能是指吊着(像水桶吊在绳索上一样),这约略等于大部分现代释经学者的看法,他们假设有抄写者将 dallu(松弛的悬挂着)误写成 dalyu。Knox 把武加大译本译得极为动人:“允许愚昧人说话,全然是美丽的腿,却不能行走。”
8. 愚昧人高升(ii)。 参第1节。和合本与 RSV(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支持 AV 与 RV 边注,但反对 RV 的译法。这里的意思也就是说:石子是要用机弦甩出去,这种方法是很无聊的。这就是愚昧人。
9. 把愚昧人当哲学家(ii)。 参第7节。Moffatt 译作:“好像荆枝被醉汉挥舞着”。与此相反的是:灵活地掌握这些尖锐的言论:传道书十二11。
10. 雇用愚昧人(?)。经文似乎受了伤损,不堪修复。因为有几个字都有一个以上的意思,就有许多的组合被人尝试过,但其中没有一个证明自己是可靠的。在第一行中,rab 的意思可能是“射手”,或“多”,或“伟大的一位”;而 mholel 的意思可能是“伤害”或“产生”。第二行的意思似乎是:愚昧人与临时工同样都是糟榚的雇员(但 RSV 根据叙利亚文而译作“醉汉”,所代表的是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将第二行的“雇主”之子音重新标注元音而成,就如 RV 一样)。
11. 根深蒂固的愚昧人。 彼得后书二22引用这节经文,说明这样的人用这种举动现出自己的原形。他的考验并不是在于他去尝试较好的事,而是在于他回头去做较差的事──就如狗所拥有,而人却没有的嗜好,标示出他乃是一条如假包换的狗一样。根据这个角度,见希伯来书六4~8,约翰壹书二19。
12. 愚昧人也自叹不如。 第二行显示出这个人并不是傻瓜。虽然在箴言中所嘲弄的愚昧人是个顽固的家伙(二十三9),但他的愚蠢至少还可能给他学到一个功课(二十六3)。然而,一个稍有才能的人越自负,所造成的破坏也就越大(参,二十九20)。见哥林多前书三18,八2。
懒惰人(二十六13~16)
见分题研究:“懒惰人”及附属部分{\LinkToBook:TopicID=120,Name=懶惰人},原书第40~42页。我们在赞赏这幅肖像的生动风趣之余,不免也会加上一些担忧,因为当我们思想这段经文时,会发现懒惰人是最后一个看见在这里所描绘他自己的德性(见16节),因为他对于自己是个懒人毫无概念;照着他的看法:他不是一个偷懒的人,而是一个“务实的人”(13节);他不是一个放纵自我的人,而只是认为“早晨不是他最佳状态的时候”(14节);他的不动是“对于慌张的生活所作的抗议”(15节);他心理上的懒惰是“坚守立场”(16节)。
惹是生非的人(二十六17~28)
17. 干涉。 过路可以修饰那爱管闲事的人(和合、AV、RV;强调的是突然插入),或者修饰狗(RSV;强调的是危险性)。虽然“干涉”(AV、RSV;和合:被激动)表达的含义极为出色,也有武加大译本和叙利亚译本支持,但它最有可能是从字根 -r-b 而来,与希伯来经文之字根 -b-r(“生气”,参 RV)不同,后者几乎不可能有改良的必要。
18、19. 令人困惑的戏耍。 箴言强调事先盘算的责任,并不鼓励临时例外的举动(19b节;参,二十四12a),更何况是借口:“我无意要伤害人,我从来没有想到……”。参分题研究:“b 好朋友{\LinkToBook:TopicID=126,Name=b 好朋友}”。
20~28. 恶意的言谈。 这件恶事的不同层面引起了不同的描绘。
20、21. 炭。煽动余火的,乃是说悄悄话的人或好争竞的人自己,而不是(像他所说的)实话本身;因为他的心思把事实重新设计成燃料。
22. 趣味消息。见十八8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359,Name=說閒話的珍饈(十八8)},与分题研究:“Ⅰ 言语的力量”第1点{\LinkToBook:TopicID=129,Name=Ⅰ 言語的力量},原书第45页。
23~26. 口蜜腹剑。第24~26节详细叙述了第23节所作之表面与底层的明喻。其对比不是在于昂贵(银)与廉价之间,而是在于圆滑与粗糙之间,或耀眼与朴素之间。银渣(和合、AV、RV;kesep sigim)所造成的困惑,可能可以透过来自拉斯珊拉(Ras Shamra)的一处经文而得到解决,金斯伯(H. L. Ginsberg)根据那个经文而提议重新为子音加上元音,读作 ksapsagim:“像上釉一样”(参,吕译、RSV)86。
27. 陷阱。根据这里的上下文,乃是着重在第26节的保证,这个隐喻显示出毫无诚意的言语具有后挫力,会反弹而报应在睁眼说瞎话的人身上。它在诸如二十八10与诗篇七15等处是用在比较一般性的含义上;参《阿希家的言语》,三十八87。
28. 整件事(20~28节)的核心陈明在第28节,说明欺骗无论是伤人的或讨人欢心的,其实都是具有恨意的,因为在作正确的抉择上,诚实是具有生命力的,而骄傲则是具有毁灭性的。比较二十七6。
86 见 WIANE, p.12; DOTT, p.127, n.19.
87 DOTT, p.274.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