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五十六篇

 

第五十六篇 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为逃避扫罗竟来到迦特──歌利亚的家乡,是因绝望而把心一横的举动;由此事可看出大卫如何评估自己在同胞中的地位。然而这一步也失败了,他陷入双重的包围。那时候没有什么人跟着他;撒母耳记上二十二章的四百人还没有招聚起来。本诗是因此危机而写的两篇诗中的头一篇。最后则突破忧患情怀,以感恩为结束,而所用的语句成了第三十四篇光明的主题。

{\Section:TopicID=382}标题

  见导论Ⅵ . C. 2{\LinkToBook:TopicID=122,Name= 2 分類}5051页;Ⅵ . C. 3{\LinkToBook:TopicID=123,Name= 3 儀式註解}57页。

{\Section:TopicID=383}压力与应许(五十六14

  第12 RSV 所译人践踏我(和合:人要把我吞了)或许是正确的,但译为“人要吞吃我”,就像被紧迫追赶的感觉(参伯五5),则更合乎当时的状况。他们逼近了(见以上开头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381,Name= 第五十六篇 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但大卫还没有屈服。

  2. 逞骄傲直译为“高”,AV 以为这里是指神:“至高者阿”。因为似乎太突兀,NEB JB 将它改读为祈使法(“高升”、“将我举起”),并将它与下一节合并来看。衡量起来,既然名词常用作副词,“骄傲地”(RVRSV)的翻译问题最小。

  3. 希伯来文表达“时候”(when)的用语,为“(在)……日子”,很像第9节。参旧的译法“我惧怕的那时刻(what time)”──这翻译比较生动一些。这里视信心为刻意的动作,抗拒感觉的指挥。我们很容易以为,第一句应当是:“我平安的时候……。”

  4. 这美好的一节成了迭句,在第1011节重复出现,并更加扩张,又为一一八6与希伯来书十三6所引用。除了在第3节对信心的诠释之外,这里更补充说明,信心的对象为何,即:,并信心的内容为何,即:衪的话(第10节将这点复述两次)。下一句,没有一点惧怕,若采用更接近直译的译法较好:“我必不惧怕”(RV、和合),因为可与第3a节相配,并且成为其回答,就是信心会产生的结果。最后一句话是坚定的推理,由此可见,这里的景观已与第12节相当不同。那里只见仇敌逼近,环绕着受害者;而如今与神相较之下,他们只是脆弱的血气之辈(参,赛三十一3)。虽然正如下几节所确认,他们仍能加害于神的仆人(尤其第8节),但却无法击败他。参,希伯来书十三6引用这话时,上下文提到受苦,又提到感恩。

{\Section:TopicID=384}欺压者的追逼(五十六57

  这次患难最惨的一点,就是压力丝毫不减。这是大卫首先强调的:终日……终日12节),现在他又提出来(5节)。此处的攻击究竟是指歪曲事实(“他们颠倒我的话”,JB;参:AVRV),还是一般性的侵扰(RSV),很难定夺253

  第6节的细察窥探,则是大卫的主也将遇见的考验(路十一5354)。等候在此上下文中,正好可表现出这字惯有的心态──迫切想要得着;这绝不是一个平静的字;见,如:四十1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306,Name= 等候得報償(四十110}

  7. 希伯来文为“解救”(pallet),AVRV 以为是讽刺语气(因此译作,“他们岂能逃脱么?”和合本同),但另外的译法比较可能是根据早期被误抄之字 palles ,“量给(他们)”,参 RSV。“他们”在文法上是间接受格,亦支持这种译法254。本节的下半清楚表明了祈求的重点,大卫定意要治服非利士人的决心,或许可回溯到他生命中的这段经历。他将亲眼看见这祷告得着回答:参,撒母耳记下五17以下,八1

{\Section:TopicID=385}保护者的关心(五十六811

  RSV 将希伯来经文从“流离”改为震荡,却没有很好的理由。虽然两者都属实,但“流离”乃是大卫命运的特写,并且这个字(nod;参,创四16)显然让人想起读音相同的nod瓶子(和合:皮袋);同样,记数也让人联想到相关的祢册子一字255。因此,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经文,似乎一方面生动表达出作者存着爱来信靠神,一方面又刻划出他的不安与忧郁。我们的主也曾用极美的话,述说神对细节的注重:参马太福音十2930

  9. 我呼求的日子一语,和第3节“我惧怕的那日”很相近,成为其良伴。后来保罗回应了这节经文末了的胜利之声(或一一八7a),并且冠以“谁能抵挡我们?”(罗八31)。

  1011. 此处再用第4节(见该处注释{\LinkToBook:TopicID=383,Name= 壓力與應許(五十六14}),成为迭句,并且以重复来强调第一行,这亦是本诗最爱用的技巧。这里出现耶和华,此名在诗篇第二卷中(四十二~七十二篇)相当罕见。

{\Section:TopicID=386}危险已过(五十六1213

  这是本诗最明朗的一点;吟颂的目的在欢庆祷告已蒙应允,并且要实现危难中所许下的承诺。感谢祭可以指实际的献祭(如:利七12),也可指感恩的歌颂(如:诗二十六7);此处无疑是兼指两者;本诗必为后代许多信徒提供了合适之言,伴随祭物献上。最后一节为一一六89借用,并增强,那里为完成式,而受苦者的眼泪不仅像本诗受到记念(8节),更得以除尽。

 

253 两个可能的动词,一个意为“使烦恼”,另一意为“塑造”;名词则可指“话语”或“事情”。

254 NEB 依据七十士译本,保持 MT 的动词(“逃脱”),而将所失去的负面意味,透过“所犯的罪”(用 ayin 代替 awen )一字来表达。

255 古译本与 MT 的第一行相差很远。NEB 省去不译,认为其文字游戏乃是重复抄写的错误。──《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