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第十五章
十 在海边的歌颂 十五1~21
这一大段经文(十五1~21),学者对之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些认为是得胜的诗歌,因为是跟着前章末两节,总述以色列人得蒙拯救,而埃及人却浮尸海边。有些却认为是感恩诗,因为不单是感谢 神在出埃及过红海的拯救,也感谢 神带领赎民进入迦南,并在锡安山上建立了圣所(13~18)。另有些人却认为这是君王的登基诗,或颂赞上主为王的的诗歌,因为18节提到“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又有些人则把这段经文当作祈祷词,因为第6、11和16节都有重迭的语句,正如应答的祈祷(Litany)一样。至于21节,也有人不认为是独立的诗歌,而是1下~18节之诗歌的标题。
我们的意见乃是,因这整段诗歌的用词、文体、诗句的结构,都极古雅,故必为古远时代的诗歌,而不是有些学者所说的为后期之作。我们也认为21节是独立的、古远的短句诗歌,正如任何民族古代诗歌均较为短句一样。有关学者对这诗歌性质的意见,我们认为应该综合前面所说的一切名目在内。最初是用为纪念在出埃及过红海之得胜和蒙拯救。其后,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崇拜仪式中使用时,也加上了与他们的环境和实况有关的事项,作为祈祷或歌颂上主的鸿恩。因此,到五经的编辑者获得这数据,放在现有的位置时,就是现有的形式了。
为这原因,我们认为追问这段经文的底本来源是多余的。不错,这里也有 神使用风吹海水(10节),是耶典的特征(参看十四21下),但也有大水直立如垒(8节),是游典或祭典的特性之一,但整段经文是长期累积的圣殿崇拜仪式之作。最古老的是21节歌颂红海得胜的战歌。其次是1下~2节,以第一人称单数来赞美尊崇我父亲的 神之歌。又次是在某些欢庆感恩的场合,加上了第3~12节,以纪念过红海的得胜之祷词的诗歌。最后是在进占迦南,并于建立圣殿之后,加上了13~18节的诗句。
按现有的诗章来看,这整段经文,特别是1下~18节,其重点已放在上主的圣所,其他只是藉历史的叙述,来显明上主的权能和力量,因此百姓要以上主产业的山,祂为自己所造的住处──圣所,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中心。所以我们说,这是长期累积的圣殿崇拜仪式之作。
1 摩西和以色列人歌颂上主 十五1~18
{\Section:TopicID=623}十五1
那时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歌说 这是五经编辑者,为将这诗歌接连前章末两节之过红海的总结语而加上的。前面序言中我们已说明,这篇诗歌的13~18节,是进占迦南并在耶路撒冷建立圣殿后的插入诗句。古代的编辑者是以颂赞神为中心思想,不像我们现代人这样斤斤计较于历史的时间先后问题。这句中的耶和华,在七十士译本则为“ 神”。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 原文是第一人称单数的“命令式”(cohortative),是表示个人决心定志要向上主歌唱的意思。
因他大大战胜 原文是因他傲然而起,或是因他荣耀的崛起。中文的现有译法,是将红海一役相连后的意译。撒玛利亚抄本却是:因有一民崛起。
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 原文正译应作,将马和它的车辆投在海中。但不管是那一种译法,都表明上主荣耀的高举,使敌人败亡。
{\Section:TopicID=624}十五2
我的诗歌 原文所用的诗歌一词,是含有以崇拜的心赞美上主之创造的乐歌的意义。因此撒玛利亚抄本和武加大译本,都用“我赞美的歌”。但是,七十士译本和现代有些学者,则认为这词应译成“保护”。所以现代中文译本将上一句和这一句相连,而译成“上主是我坚强的保护者”。
我父亲的 神 请参看三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31,Name=三6}。并可参看十八4。
尊崇 这词在这节前面及和其下经文相连的时候,包含有高举上主的认信的表白在内。
{\Section:TopicID=625}十五3
耶和华是战士 原文战士的直译是战争的人;撒玛利亚抄本和叙利亚文译本均作“大能的英雄”;七十士译本则翻为“上主是粉碎战争的”。无论如何,上主均被认为是替以色列人争战的(参看十四14、25)。
他的名是耶和华 请参看三13~15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41,Name=3 再次推託因不知打發者的名字 三13~15}。
{\Section:TopicID=626}十五4
特选的军长 这是指法老最精锐的军兵的指挥官。请参看十四6~7。
红海 在第十四章,五经的编辑者绝未提到这海的名称,而只说“海”或“海边”。现代学者则认此词的正译,应作芦苇海。请参看本书绪论的“红海指的是哪个海”{\LinkToBook:TopicID=132,Name=2 紅海指的是哪個海}及“一条有策略性的路线”。
{\Section:TopicID=627}十五5
深水 原文的用字可译为远古的深渊。因此,这诗句明显的不只指“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马兵……法老全军(十四28),乃指这水深之处后面的力量。古迦南人和两河流域的人,认这背后的力量为海怪或神明,以色列人却直认是从上主而来的(参看下节即明)。
{\Section:TopicID=628}十五6
右手 这不单指一般人用右手拿兵器、工具、笔等的发挥能力,也象征坐在帝王右边的宰相为掌权之发号施令者。
这一节和第11、16节,均有重迭句,像礼拜中的应答祈祷文般的。因此,好些学者就据此而认这篇诗为崇拜之用的祈祷诗歌。
{\Section:TopicID=629}十五7
推翻那些起来攻击你的 谁起来攻击上主?那些是复数,并不指法老一人。因此,这诗歌并不单指出埃及过红海的事迹,乃指一般的仇敌。这和第6节所指的,也是一样,不是单指法老而言。
{\Section:TopicID=630}十五8
你发鼻中的气 原文的气字,可翻成“风”或“灵”,因此也含有力量的意义。从鼻中发气,是指烈怒。 神因仇敌的恶行,而发烈怒,这烈怒可以成为大东风(十四21),水便聚起成堆,大水直立如垒,海中的深水凝结。这不但指十四22、29之水在以色列人左右作了墙垣,也含有古代中东神话学上的神与浑沌争斗的意义(参看创一2)。藉这争斗的得胜,上主使宇宙得造成,使黑暗中露光明,也使世界有秩序。因此,这节话也不单指出埃及过红海的事迹,乃是泛指上主的权能,正如第6、7两节所讲说的一样。
{\Section:TopicID=631}十五9
这节的话虽然仍连接6~8节的一般性的仇敌,但却放在与历史有关的情节中。因此,仇敌说的这仇敌,便联系在法老的身上。不错,任何敌挡上主的人,对上主和祂的子民,在其自大张狂的恶念中,必如当年法老带大兵出来追赶国奴以色列人的时候一样,满怀地以为
我要追赶
我要追上
我要分掳物
我要在他们身上称我的心愿
我要拔出刀来
亲手杀灭他们
可是,他们一切的妄想都会成空(见第10节)。拔出刀来的原文,并不指拔刀出鞘,乃是从已刺入的部位拔出来,意思是杀了又杀的含义。
{\Section:TopicID=632}十五10
你叫风一吹 原文是“你吹你的气”。现代中文译本翻成“你只吹一口气”。但该译本在此前面加插的“但是上主啊”,原文是没有的。后面的“埃及人”,原文是“他们”。原文是泛指,而现代中文译本却确定为埃及人了。在使用于和十四章的关联上,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法是可取的。但这首诗在独立使用时,却仍以泛指一切的仇敌为佳。
{\Section:TopicID=633}十五11
这节的重迭句,正如第6和16节一样,被认为是应答祈祷的诗词。
众神之中谁能像你 这里的众神,并不是像诗八十二1的诸神;乃是天庭中“神的众子”的含义(参看诗廿九1,八十九6)。这种无能相比的神,不但是至圣至荣和可颂可畏,主要也在祂有大能,能施行奇事。出埃及前的十灾,就是活活的见证。谁能像你的论点,亦可参看诗卅五10,七十一19,八十九6~8;赛四十18、25,四十六5;弥七18等。
{\Section:TopicID=634}十五12
右手 请参看第6节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628,Name=十五6}。
地便吞灭他们 有些学者将这节的话连在十三节,认这节是指民十六1~35,地便裂开,将大坍、亚比兰和他们的家人一并吞下的事件。可是,大多数的现代注释家都同意,本章3~12节是泛指 神的权能,仅藉出埃及过红海的历史背景作证明而已。因此,这里的地字,不是指地面的地,乃是地下的地,即阴间(参看撒上廿八13;赛廿九4;拿二6等)。
{\Section:TopicID=635}十五13
由这节起至18节,明显的与出埃及和过红海的历史事件无关。乃是进占迦南和在锡安山建筑圣殿后的历史背景。较早的注释家多用“预言”来解释这几节经文。其实,这首诗歌却是在迦南地,圣殿建立后,在节庆崇拜仪式中使用此诗歌时,逐渐加上去的。有些释经家也把这后段(13~18节)分为两段,即13~16节和17~18节。
你所赎的百姓 请参看六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332,Name=六6}。
圣所 这里所用的字,原文和17节末了的圣所用字并不相同。17节的圣所,是指锡安山的。但本节的用字,源于牧人或羊群所居之所,然后加上一个圣字。故此在历史背景上说,特别是从14~15节的话来看,此节话的背景是还未入迦南的(参看诗七十八54)。因此,这圣所可能是指在西乃某地的 神的山。在那里虽是牧人和羊群所居之地,但亦为上主的居所。
{\Section:TopicID=636}十五14
外邦人听见就发颤 这是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前,上主令迦南人听见祂在埃及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一切,以致听见以色列人前来时的惊恐情态(参看申二25)。
非利士 请参看十三17的节注释{\LinkToBook:TopicID=580,Name=十三17}。事实上,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时,非利士人还居住在海岛上,尚未进占其后称为非利士地,即现今称为巴勒斯坦地的地方。故此,这节经文绝不可能是摩西时代所写的。乃后来圣殿崇拜仪式诗歌的加笔。
{\Section:TopicID=637}十五15
以东的族长惊惶 以东族是以扫的后裔。以扫按创世记的记载,是和雅各从以撒而生的孖生兄弟(创廿五24~26)。后来雅各因诡骗了以扫的祝福成仇。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想假道以东进入迦南,以东的族长并未惊惶,乃是强硬的不准他们通过,以致以色列人不得不转回绕道而去(见民二十14~21)。
以东的原义为红(创廿五30)。以东地原名西珥山,北濒死海,东临沙漠,南近以拉他、以旬迦别,西边与犹大和南部的亚拉巴为界,直到亚卡巴湾。以色列人立国后,以东常与为敌。在以色列国势强盛时,以东的族长惊惶是历史的事实。因此,本节的这句诗,很可能是后期的历史,给诗人反映在此的。
摩押的英雄被战兢抓住 按创世记的记载,摩押是罗得的女儿从父亲而生的(创十九37)。因此,摩押的原义就是从父亲而来的。摩押地则在死海南部的东面,迄于希实本平原,位在以东的北部。民数记廿一至卅二章的记述,都和摩押有关联。从民廿二3的记载,则可知以色列人由以东绕道到摩押时,摩押人确曾惧怕和忧急。
迦南的居民,心都消化了 请参看三8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33,Name=三8}。心都消化了,则请参看书二8~11。
{\Section:TopicID=638}十五16
惊骇恐惧临到他们 除了以东人以外,以色列人进占迦南前后,其所经之地,各族人都极为惊惶,因为有上主与他们同在,使他们奋勇难挡。
他们如石头寂然不动 这是形容惊骇至僵硬的情景(参看撒上廿五37)。
你所赎的百姓 原文所用的赎字,和13节的赎字为不同。13节的字源出于救赎,这节的字根可当作买赎之用。但更正确的用法,却正如民十一12所述的“怀胎”──新造出来的。因此,以色列人固然是上主自己买赎的百姓,也是祂新造出来的子民。
{\Section:TopicID=639}十五17
前面13~16节是形容以色列人即将进迦南前,各族人惊惧的情状,进入迦南和建造圣殿的事迹,却简洁的只得这一节话。
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 以色列人一向所居的,都是山地。海边平原则北部在腓尼基人的控制之下,南部海边平原则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后不久,便为非利士人所进占。所以这里所指的你产业的山,是泛指全以色列地,包括犹大在内,而不只指锡安山。以色列人被栽于上主产业的山的说法,并不是单在此才有,在先知书上常出现这观念(参看耶廿四6,卅二41,四十二10;摩九15;撒下七10等)。
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 这话大概是指所罗门所造的圣殿。因为这圣殿,所罗门就称它为 神的住处或居所(参看王上八13、39、43、49;诗卅三14等)。
主阿 撒玛利亚抄本则用“耶和华”。现代中文译本则将之省略不译。
你手所建的圣所 这里的圣所也是指耶路撒冷的圣殿。原文这两句诗句为平行体:
耶和华啊,就是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
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
{\Section:TopicID=640}十五18
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上主永远作王的观念,在诗篇和先知书中,是常见的词汇(参看诗十16,廿九10,一四六10;耶十10等)。这是这首诗歌极佳的结语。
{\Section:TopicID=641}十五1~18
在结束了过红海的叙述后,五经编辑者使用当时常用于纪念节日的欢庆仪式,内容却与出埃及过红海有关联的诗歌,来表达他们的感恩和歌颂上主的胜利。在加上1节上的话作为与前章作联系的语句后,这整首诗歌原本有如下的四个小段:(一)1下~2节是个人歌颂上主得胜的感恩歌。(二)3~12节是团体歌颂上主得胜的祈祷诗歌。这两小段均以出埃及和过红海的历史事迹作背景。(三)13~16节是团体歌颂上主大能的诗歌,并以上主带领以色列人进攻迦南时,外邦各族人的惊惶震颤的历史作背景。(四)17~18节是进占迦南后,以色列人蒙上主栽植于山地,并在耶路撒冷建筑了圣所以尊崇上主,祷颂上主永远作王。
2 美莉安歌颂上主 十五19~21
{\Section:TopicID=643}十五19
这节经文是五经编辑者,为引介第20和21节而写的,正如1节上为说明摩西之歌的由来一样。整节的话,都是依据十四23{\LinkToBook:TopicID=614,Name=十四23}、28{\LinkToBook:TopicID=617,Name=十四26~28}、29{\LinkToBook:TopicID=618,Name=十四29}的语句而来的。请参看该三节经文的注释。
{\Section:TopicID=644}十五20
亚伦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手里拿着鼓 现代中文译本将米利暗译为美莉安,是比较美化和女性化的译法。为鼓励使用这种新的音译,本注释书就使用这译法。原名究竟从何而来,学者颇有不同意见。大体上说,这名字的含义是“肥胖”或“可爱”(或上主所爱的);甚至是“希望得孩子”,若是从亚拉伯文的 maram 而来的话。她被称为女先知,是圣经头一个被称为女先知的,可见以色列在传统上,并不歧视女性在宗教上的地位。因为她击鼓歌唱,故此许多注释家都把她和受灵感说话的先知列于同类(参看撒上十5;王下三15等)。
众妇女也跟他出去拿鼓跳舞 这里有两个令人了解这节话也和19节一样,是后期的加笔。第一个是鼓。这种乐器的使用,没有早于晚铜器时代的。这意思就是说,在出埃及过红海的时代,还没有使用鼓作为乐器的。第二个是认妇女也从家中出来,拿鼓跳舞出来迎接得胜的英雄壮士。这是在住定迦南之后才有的习惯(参看士十一34;撒上十八6~8)。为这原因,这美莉安之歌颂上主的前两节引言,明显的是属于后期的加笔,而诗歌的本身,即第21节,却可能是很古远的。
{\Section:TopicID=645}十五21
虽然近代有些学者认为这节诗句为1下~18节的标题,而将前面摩西和以色列人的歌颂,称为美莉安之歌颂或海的诗歌(Song of the sea),但却不否认这节诗歌比1下~18节之诗歌为古远。他们承认1下~18节是从21节发展而成的。
虽然21节和1节下的歌词相近,但其主要不同点却在于首句:1节下的首句是个人的认信。这在以色列的宗教史上,是属于后期的。21节却是第二人称复数的命令式──你们要歌颂耶和华,这种向集体的团体要求,在以色列的宗教史上,是属于较早期的,特别是在西乃的立约之后为然(请参看1节下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623,Name=十五1})。
{\Section:TopicID=646}十五19~21
以色列的传统,并不像后期成为犹太教以后,那样的歧视女性,特别是女性在宗教活动上的地位。因此,五经的编辑者,在描述了摩西和以色列人(男性)对上主神奇地引领他们渡过红海时,同心歌颂上主的救恩之后,也按传统的口述和已有的书写数据,写出美莉安和众妇女拿手鼓出去跳舞,歌唱上主的得胜,将埃及人的马和车辆抛在海中。
贰 到旷野 十五22~十九1
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以后,就到了旷野。这是在西乃半岛的境内。这境内因地形、地势和地质的不同,而分成几个不同名称的旷野。他们首先到的,是书珥的旷野,其后进入汛的旷野,最后才到了传统上称为西乃的旷野的 神的山。
原则上说,以色列人在西乃山获颁律法,与 神立约,以及违约后遭受惩罚的后果,并受指示建造会幕和建立祭司的制度等,都是在旷野发生的。但因这些主题有其独立的地位和极具重要性,所以我们将“颁布律法与立约”,“违约及其后果”和“会幕与祭司制的建立”,另外分部来作讨论。
一 到书珥的旷野 十五22~27
“书珥”在埃及文是有“高起”,意即“墙”或“堡垒”的意思。但在希伯来文,则有“旅行”的含义。从一些埃及的文献来看,这地方是在其国境的东部西乃半岛北部偏西和邻近地中海的地带,也是以色列列祖由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或称中道(参看创廿五18)。埃及人在主前第二十世纪的中叶起,就在这区域建造军事堡垒,“书珥”旷野的名称,可能就由此而来。希伯来文的书珥既有“旅行”之意,因此以色列人就把这名字与列祖大道相关联了。书珥旷野在祭典的记载中,则称为以倘旷野(见原文民卅三8,该节的中文已改译为书珥)。
另一方面,书珥旷野在以色列史上,也是常提及的地方名。如夏甲逃离主母时,上主的使者在这路上的水泉旁遇见她(创十六7);亚伯拉罕南迁时,就曾住在这附近的基拉耳(创二十1)等。
1 在玛拉使苦水变甜 十五22~26
{\Section:TopicID=650}十五22
书珥的旷野 见前面本大段的序言{\LinkToBook:TopicID=648,Name=一 到書珥的曠野 十五22~27}。
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 住近水边的人 常有溺死的情事。住旷野或旅行沙漠的人,却常有干死的可能。旷野和沙漠地极其干旱,人纵不出汗,身体上的水份也被干旱的空气吸收蒸发,而极易产生脱水症,以致头疼后,逐渐昏迷不知人事而死去。所以,在旷野三天找不着水,是件非常重大的危险情事。
这里之所以提到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 大概也和他们原来向法老要求“走三天的路程,为要祭祀耶和华”(三18,五3等)遥相呼应。为要证明这事奉上主的事,原是一项艰苦难行的工作。
{\Section:TopicID=651}十五23
玛拉 原文的意义是“苦”,后期因以色列人在此曾作埋怨,故又有“叛逆了”的含意。
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 三天找不着水,已可显出以色列人每一分钟前行时焦灼的心态,等到找着了水,又不能喝那里的水,就更令历经苦难的旅途上的人,情躁心焦。因为水苦,是要显明玛拉地名的来源。虽然如此,至今我们仍无法确证这地方的实际所在。
{\Section:TopicID=652}十五24
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 正如耶稣在约但河受洗,有天上来的父 神的声音,有肉眼可见之圣灵彷佛鸽子的降下,有施洗约翰向众人的见证,证明他是 神的儿子。可是,跟着而来的,却是圣灵引他到旷野去受魔鬼的试探(参看太三13~四1)。同样,以色列人在经历了上主大胜埃及人的十灾,和神奇的过红海得蒙拯救,证明他们是 神的子民,并大大的歌颂上主的救恩之后,圣灵也引领五经的编辑者,使我们看到以色列人走了三天的路程,找不着水喝,现在有水却不得喝!以色列人与耶稣的受试探之最大不同处,是主耶稣使用 神的道得胜试探,而以色列人却向摩西发怨言。有关怨言,请参看十四11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599,Name=十四11}。
{\Section:TopicID=653}十五25
摩西呼求耶和华 这是摩西在遭遇一切困厄和埋怨时,作为有信心的领袖的楷模的反应(请参看十四13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601,Name=十四13})。
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去在水里,水就变甜了 这几句话的影响很多且很大。首先是影响了今日的人无法找到原来玛拉这地方,因为水已变甜了。但更要紧的,却是影响了当日之人的心境,因为解决了他们的需要,也解除了他们心焦情躁的不安。其次是影响了他们对上主的信服和对摩西的信赖,以致终止了他们的怨言。这也影响今日一切读经之人,加深了他们对 神的信心。另外一个影响,是十九世纪起,一些注释圣经的人就因受科学理论的影响,而争论究竟这是上主所行的一件神迹,抑或是那棵树有些甚么化学元素改变了水质而使之变甜?其实,这争论是多余的,就算是因那棵树含有某些化学元素,改变了水质而使之变甜,从现有的经文叙述看来,五经的编辑者明显的确信,这乃是一件神迹,因为是耶和华指示摩西,摩西才会把那树丢在水里,而改变了水质的。
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典章,在那里试验他们 这25节下的话,和上段由22~25节上的话迥然不同。学者因此分析为不是同出一源的底本。大致说来,学者均同意22节上是接连27节,为祭典的底本。22下~25节上是属于耶典。25下~26节则为申命记派修订者的加笔。但我们相信,这25下~26节的话,因与“医治”水有关,也与试验以色列人的信心有关,所以必然在耶典中有某种的说法提及。其后,申命记派在修订时,才加上律例、典章之类的词句。事实上,律例典章在此时仍未颁布,因此我们也同意这里和26节,均有后人的加笔。
{\Section:TopicID=654}十五26
埃及人的疾病 埃及是热带地区,又长年无雨,灰尘滚滚,所以常有各种疾病和时疫的产生。其中较为人知的,就是埃及人的疮(参看申廿八27)。不过,这里所指的埃及人的疾病,却不单在肉身上的,也是信仰上的。因埃及人心里刚硬,所以遭受了上主所降的十项大灾。这些灾祸,若以色列人都留心听耶和华的话,行 神眼中看为正的事,留心听 神的诫命,守上主的一切律例,则不会临到他们。
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 这里既与律例、典章的遵守相关联,则其医治就不单指属身体上的疾病了(参看诗三十2~3,一○三3,一○七20,一四七3和王下二十8~11等)。
{\Section:TopicID=655}十五22~26
这段经文主要来自耶典,末后两节则有申命记派修订者的加笔。内容是在叙明以色列人在获得上主的拯救,高兴的感恩歌颂上主之后,却在旷野走了三天都找不着水喝。到了玛拉,那里的水却是苦的。于是,以色列人在受试炼中失败了。他们向摩西埋怨。摩西向上主祈求,上主就指示他将一棵树丢入水里,水就变甜了。这故事可能是证明玛拉地名的来源。但玛拉至今既然不知其所在,则其目的便不在此,乃证明 神要试验人,要人真正的遵守祂的律例典章,藉得身心的医治。
2 到以琳在水边安营 十五27
{\Section:TopicID=657}十五27
以琳 原文这字的含义,可以解作“大树”,也可以意译为“众神”。在旷野中有水有树的绿洲,通常都被认作圣地,是众神居住的所在。至于以琳的实际所在,至今仍无法确定。有些学者则认为是离苏彝士港东南约六十三英里的加伦斗谷(Wadi Gharandel)。因为那边有棕树,有水泉,也有其他植物的生长。
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 旷野的绿洲中,有水泉的地方多数会有棕树。至于是否恰巧为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树,则受学者的怀疑。一般的学者都认为,本大段经文的开端,“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22上),和本节相连,是属于祭典的作品。祭典善用象征数字。因此,十二股水泉是象征十二支派之如水长流,富有生命力。七十棵棕树则象征七十位长老(出廿四1、9,民十一16等),是管理以色列人,给他们以荫庇者。
{\Section:TopicID=658}十五27
本节经文连接22节上,是属于祭典的作品。说明以色列人在进入旷野后,第二个安营的地方是有水泉有树荫的以琳。这是经历三天无水历程到玛拉遇苦水后,和进入更深的旷野遭遇更多的苦难前,稍得愉快畅息的安营地方。──《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