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卅五章

 

三、利甲族堪为楷模(卅五119

本章的历史背景,大约是在约雅敬王的末年。本章十一节提及巴比伦军队与亚兰军队,可见那时大概有巴比伦的附庸国一同联合攻击耶路撒冷,反对约雅敬。约雅敬曾作埃及法老尼哥的附庸,以后又投诚尼布甲尼撒。三年之后,时在主前601年,埃及败于巴比伦。尼布甲尼撒就遣他的附庸国,给予犹大不住的扰害。利甲族在那种情势之下,只有逃到耶京。那情势在十二章七至十三节曾有记述。

先知指出利甲族始终忠信,与国中其他各族的叛逆,可谓十分尖锐的对照。

本章也可谓象征性的行动,可比较十三章一至十二节,十九章一节至二十章六节,廿七章二至十一节,卅二章一至十五节。其叙述的方式,与十八章相似,例如十八章三节可比较本章三至五节,十八章五节与本章十二节相似。这章象征性的行动,并非指行动只为象征而已,而是指这有楷模的作用。如新约记载寡妇奉献小钱(可十二4144),妇人以香膏抹主的脚(可十四39),都是事实,却可有典范性的用意,值得提出,供人学习效法。

第卅五章一至二节 “当犹大王约西亚之子约雅敬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你去见利甲族的人,和他们说话,领他们进入耶和华殿的一间屋子,给他们酒喝。”

这是耶和华首项的命令,在十二节是第二次的命令。神要耶利米去见利甲族的人。利甲是一个家族,成为一个社团。利甲族的历史,在旧约中很少记载,只在列王纪下十章十五至廿三节,耶户正在革命,杀灭亚哈家的人。他曾遇见利甲的约拿达。在历代志上二章五十五节,利甲是基尼人。照字义,利甲为骑士或车辆,是否为专司造车的工匠?他们大多以此为荣,在亚拉巴的北部。200

如果利甲族是基尼人,(基尼人是半游牧的民族)那么利甲族也是过着那种生活方式,在耶路撒冷城内搭帐棚作为住处。基尼人与以色列人甚为友好,尤其在出埃及的时期(参创十五19;民廿四2122;士一16,四1117,五24;撒上十五6,廿七10,三十29)。

给他们喝酒,是有违他们的规矩,因为他们是不喝酒的。他们历代一直保持这传统,神藉着耶利米的经验,说明重要的信息。利甲族的传统,以忠信为典范著称,促以色列人反省。

第卅五章三至四节 “我就将哈巴洗尼雅的孙子雅利米雅的儿子雅撒尼亚,和他弟兄,并他众子,以及利甲全族的人,领到耶和华的殿,进入神人基大利的儿子哈难众子的屋子,那屋子在首领的屋子旁边,在沙龙之子把门的玛西雅屋子以上。”

雅撒尼亚大概是利甲族的首领,这名字在当时似极普通。201他父亲雅利米雅与先知耶利米同名。在中译词为避免误解,音节不同。祖父哈巴洗尼雅其名,甚难稽考,在希腊文译名无“雅”字尾,用意不明。“雅”常表明以与神的关系命名。

“利甲全族”是指这一家族,在原意上不是“族”,而是“家”,但在用意上是一个大家族。

“神人伊基大利的儿子哈难”。在那时期,“神人”是指先知,神人的称谓在撒母耳(撒上九610),以利亚(王下一913),以利沙(王下四413),以及若干不知名的先知(撒上二27,九6810;王上十二22,十三111122126,十七24,二十28)。“神人”这一名称在本书只在此处,这可谓专指“礼仪先知”(Cultic Prophets),先知或出身于祭司,且以祭司与先知的双重身分。202这类先知有同业的组织,所以此处“儿子”可能指“门徒”,属于这一组织之内。先知阿摩司曾否认他是先知或先知的儿子,是专指他不属这个组织(摩七14)。

哈难是同情先知耶利米的,他的屋子在首领的屋子旁边,却在沙龙之子玛西雅屋子以上,玛西雅是祭司西番雅的父亲(廿一1,廿九25,卅七3)。此处“把门的”,实为守卫圣殿中三个重要的大门,在五十二章廿四节也提及(又在王下廿五18)。这是祭司的工作。看来利甲族人在圣殿中担任重要的职任。203

第卅五章五节 “于是我在利甲族人面前设摆盛满酒的碗和杯,对他们说,请你们喝酒。”

耶利米并未先邀请利甲族人,征求他们同意来喝酒,他就将酒装满在大碗中。这碗可能是一个大瓶,在创世记四十四章二至十七节,约瑟所用的银杯,也是同一个用字。在出埃及记廿五章卅一至卅四节及卅七章十七至二十节,灯台的杯是杏花形的,也是这个用字。204

此处的“杯”是饮杯,可参考十六章七节。  有大碗盛满的酒,再可从碗倒至杯内,可能这里有不少小杯,可供多人饮用。耶利米必先要在圣殿供职的以及在首领地位的利甲族人,来喝酒示众,以致这成为公开的事,开禁之后,大家都不必避讳。

第卅五章六至七节 “他们却说,我们不喝酒,因为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吩咐我们说,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

利甲族的人拒绝喝酒,为遵守他们先祖的传统。约拿达是利甲的儿子,遵守他们先祖很严重的禁条。禁令的语气好似诫命一般。在文法结构上与十诫相同。他们不可喝酒,也无葡萄园可以栽种与酿酒,因为那些是迦南的习俗,而迦南敬奉衍生的神明,是迷信与淫秽的。为远避宗教与道德的罪恶,必不可接触与模仿,才不致有害于他们纯正的信仰,宗教是反文化的,尤其是迦南的文化。

不可盖房撒种,因为他们只停留在游牧的生涯,永无空居之地。他们必须记得自己的身分,只是寄居的外地人,所以决不与当地的人相混杂。

希伯来的族长在迦南地是寄居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原是寄居的,以后才在迦南地定居,因为这是神赐给他们的应许地(出六4;利十九34;申四5,也可参考耶卅二23)。但对利甲族人,他们愿效法希伯来的族长,永以寄居者自居,坚持这个信仰的原则。

第卅五章八至十一节 “凡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我们的话,我们都听从了,我们和我们的妻子儿女,一生的年日都不喝酒,也不盖房居住,也没有葡萄园、田地和种子。但住帐棚,听从我们先祖约拿达的话,照他所吩咐我们的去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上此地来,我们因怕迦勒底的军队和亚兰的军队,就说,来吧,我们到耶路撒冷去。这样我们才住在耶路撒冷。”

利甲族一直信守先祖的传统,决不更改,也不妥协,始终忠心不渝,已经向耶利米清楚解说了。

现在他们虽在耶路撒冷城内,这原则仍旧不能改变,也无意改意。他们所以来到城内,实在是因情势所迫。巴比伦军队的侵犯,已经直接威胁他们的安全。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他们只有在耶路撒冷避难。但是他们仍不建屋与农作,他们的生活方式决不改变。所以他们断然拒绝饮酒,因为这是择善固执的行为,为他们的信仰作见证。

第卅五章十二至十四节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去对犹太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说,耶和华说,你们不受教训,不听从我的话么?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他子孩不可喝酒的话,他们已经遵守,直到今日也不喝酒,因为他们听从先祖的吩咐。我从早起来警戒你们,你们却不听从我。”

耶利米在耶和华的指示下,以利甲族的榜样,引为教训,来严责以色列人。利甲族人并非直接听从先知所传神的话,不过是遵守先祖的吩咐,尚且可以信实到底,但以色列人屡有神藉先知的吩咐,却仍不受警戒,始终不肯听从,令神失望。

“教训”一词(Musar)是智慧文学的词汇中重要的用词,可译作“纠正”与“管教”。神已经给予以色列人很多机会觉醒,希冀他们回转,但是他们仍旧没有顺服的心,所以他们必无法逃罪。

第卅五章十五至十七节 “我从早起来,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去说,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恶道,改正行为,不随从事奉别神,就必住在我所赐给你们和你们列祖的地上,只是你们没有听从我,也没有侧耳而听。利甲的儿子约拿达的子孙,能遵守先人所吩咐他们的命,这百姓却没有听从我。因此,耶和华万军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要使我所说的一切灾祸临到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因为我和他们说话,他们没有听从。我呼唤他们,他们没有答应。”

这里仍是重复以上的话,从早起来差遣众先知,也在本书屡次重复,可见神有说不尽的心意,一再忍耐,依旧施恩,无非希冀以色列人及时悔改,可以避免这么大的审判。“顺服”一直是耶利米信息的重点,可注意以下的经文:七章廿四至廿八节,十一章一至十七节,十三章十节,廿五章四至八节,廿六章二至六节,廿九章十七至廿九节等。

关于利甲族人以游牧生涯的传统为生活作风,未必是耶利米绝对赞同的。事实上他也没有赞成的必要,但是使耶利米赞赏的,是利甲族那种忠信顺服的精神,却是非常完美的典范,足可作为劝导以色列人的信心功课,可惜以色列人充耳不听。不听从,没有答应,没有响应,才使先知引以为忧的。这种冷漠的态度实在非常可怕。

如果这信息是在约雅敬王末年,耶利米已经看出以色列不肯悔改,这样的颓势无法挽回,审判的灾祸就成为无可更改的命运。

第卅五章十八至十九节 “耶利米对利甲族的人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因你们听从你们先祖约拿达的吩咐,谨守他的一切诫命,照他所吩咐你们的去行。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犹大人必遭灾祸,但利甲族的人可以幸免,因为他们忠信守住他们的信仰。他们必永不缺人侍立在神面前,这是圣殿中祭司的工作(七10,十五19;申四10,十8;王上十七1,十八15;王下三14)。但利甲族人究竟作些什么样的事,在圣殿供职呢?照犹太的传统,他们专负责圣殿祭坛的用柴。205有的说法认为,他们是负责献奠祭的。206

587年圣殿被毁后,利甲族的人作什么呢?尼希米记三章十四节,利甲族人玛基雅修造粪厂门、立门、安门扇和闩锁。他是管理哈基琳的,“哈基琳”的原意为葡萄园。如果这真是葡萄园,岂非破坏了利甲族的传统?但这只是猜测,并无凭证。他们生活方式以后也有改变的必要,但他们在信仰的基本原则必不可改变。

 

200 Samuel Abramsky, "The House of Rechab Genealogy and Social Character", EretzIsrael 8 1967 76; Frank S. Frick "Rechabites,"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Supplement, 71617; "the Rechabites Reconsidered, 285287; George M. Landas, "Kenites," 3, 6.

201 James M. Ward, "Jaazaniah",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2, 777.

202 Aubrey R. Johnson, The Cultic Prophets in Ancient Israel, 1962, 53, note 1.

203 G. Henton Davies, "Threshold",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636.

204 James L. Kelso, "Pottery",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3, 851b; Ruth Amiran, Ancient Pottery of the Holy Hand, 1970, plate 68.

205 Talmud, Ta'ant 45.

206 Midrash Rabbah, Gen. 9810; Sifre, Talmud, Ta'ant 42; 28a; 68a.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