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四章

 

第四章一节 “耶和华说,以色列阿,你若回来归向我,若从我眼前除掉你可憎的偶像,你就不被迁移。”

第一句“你若……”应分为两句:“你若回来”,“回来就得归向我”,所以这一句实际是前后两短句,完成一整句。以色列人若真正悔改,回来必须有正确的目标、认定神。只归向神,没有其他的想法,只一心一意归向神,才是真的悔改。

若除掉偶像,你就不致远离我。在我眼前除掉,那么你就愿亲近神,不致游移不定,就不被迁移了。偶像的可憎已在前两章说得很楚,神决不愿看见这些可憎之物。96可憎之物好像利未记七章廿一节所说的,是不洁之物,例如地上爬行的,是不洁可憎之物,是不可吃的(利十一41)。凡供奉巴力之物也是可憎的(何九10)。在本书十三章廿七节异教迷信邪淫更是不洁可憎恶的。因此这些必须除去,任它们迁移,人们却不可随从,只应亲近耶和华。

第四章二节 “你必凭诚实、公平、公义,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列国必因耶和华称自己为有福,也必因他夸耀。”

着耶和华起誓,表明绝对诚实,不可虚谎。起誓的话:“耶和华活着”,在旧约有四十三次之多,而在耶利米书中有九次。“活”可能是名词,所以中译词为“永生的耶和华”。97以耶和华的名起誓,可见这是何等慎重与真诚。98十诫中的第三条诫命是人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出廿三7),所以这样起誓是十分郑重的事。

诚实、公平、公义这三者特别强调。公平、公义是相同的(廿二315)。诚实是可靠可信赖的。有这三项,表明非常重要,而且是绝对的,最要紧的,最完整的,甚至说最基本的。

列国必看见以色列蒙福,也来切求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而列国必因以色列得福。这是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创十二章及廿二章),所以这福分的应许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今日。

凡蒙福者必因神夸耀。夸耀是引以为荣,也是十分欢乐的经验。可见神的福分不仅给以色列,也给万邦。以色列回转悔改是多么重要,本国复兴,万邦得福。

第四章三节 “耶和华对犹大和耶路撒冷人如此说,要开垦你们的荒地,不要撒种在荆棘中。”

第三、四节诗文中,有两个重要的隐喻,是以色列必须听命的:开恳荒地,心受割礼。

开垦荒地,与何西阿书十章十二节一样。这荒地可能不是从未开垦的处女地。大概以前开垦,只是许久荒废,而且荒废太久,无法耕种。现在必须重新开垦,大力挖掘将土块耙松,才可下种。不然撒在荆棘中,根本不会生长,因为荆棘足以阻止种子的滋长(赛五6,卅二13)。主耶稣讲撒种的比喻,也是提到撒在荆棘中无法生长。所以耕耘的事必须澈底,不可只求表面。

耶利米现在直接了当对犹大耶路撒冷说话。他们以往的罪恶太多,荒地一片荆棘,无从撒种,也不能耕耘。现在必须做澈底的功夫。

第四章四节 “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们当自行割礼,归耶和华,将心里的污秽除掉,恐怕我的忿怒,因你们的恶行发作,如火起,甚至无人能以熄灭。

自行割礼归耶和华,耶和华是施割礼者,受割礼是分别出来归于神,是分别为圣的行为。申命记十章十六节: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这就与本节的要义完全一样。心洁净了,耶和华才可将律法写在上面(卅一32)。这是耶利米论新约的话。

其实割礼并不只在以色列,其他外邦也有这习俗。但是如果割礼只有外表的,那就毫无意义可言。耶利米书九章廿五节:“我要刑罚一切受过割礼,心却未受割礼的。”因此心受割礼更加重要(申三十6;利廿六41)。耶和米书六章十节:耳朵都得受割礼。

四节下可谓是廿一章十二节下的话。神的怒气好像火起来就无人可以熄灭。这又是以赛亚书一章卅一节的话。在阿摩司书五章六节:约瑟家像火发出,无人扑灭。那鸿书一章六节,也有类似的话:祂的忿怒如火倾倒。

神的忿怒如火起,无人能以熄灭,可见烈火的猛势是人无法逃避的。这是因你们的恶行发作。恶行若不除去就成为怒火焚烧的燃料。

 

91 M.A. Fishbane, "Abbreviations, Hebrew texts",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Bible, Supplementary Volume, 4.

92 W.L. Holladay, Jeremiah 1, 122引用Rashi

93 O.J. Baab, "Inheritanc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Bible 2, 701702.

94 F.J. Goldbaum, "Two Hebrew QuasiAdverbs lvn and 'kn".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23 1964 135.

95 T.W. Overholt, The Threat of Falsehood, A Study in the Theology of the Book of Jeremiah, 1970, 86104.

96 J. Pedersen, Israel Its Life and Culture, 252, M.H. Lovelace, "Abomination",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Bible, 1, 1213.

97 M. Greenberg, "The Hebrew Oath Particle Ha He",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76 1957 3439.

98 M.H. Pope, "Oaths",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Bible, 3, 575577.

 

本段概要(二14

本段重点是“回来”,北方人应从被掳之地归回,与犹大联合,同在耶路撒冷敬拜耶和华。犹大也应回来归向神,重建圣约的关系。

以色列人的问题,其实从列祖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耶和华在发问:你们的列祖见我有什么不义,竟远离我(二5)?耶和华与以色列好似夫妇的关系,妻子不贞,必须被休(三1)。但是神希望她以色列呼求祂(三4)。神的意愿是以色列愿意恢复圣约(三19);要她真实地悔改(三2225),所以祂多次呼喊以色列,好似父亲呼召背道的儿女一样(三121422),因为若不回来,祂又怎能医治她呢?

先知在指责与吁请的双重任务下,表达耶和华的心意。在呼吁中,仍念念不忘旷野的日子,那时以色列还有幼年的恩爱,以后才背道离开神(结二十13)。耶利米虽然比以西结温和,因为以西结认为以色列背道是在旷野时就开始了。事实确是如此,如果研读民数记,看到以色列人的怨言不顺服,以致许多人倒毙在旷野。新约希伯来书的作者都有这样的论述:“神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么?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来三1719)但是他们在旷野的不信从,比起以后拜偶像的叛逆,还不致堕落如此!

在指责中,以色列犯属灵的淫乱,他们好像娼妓那么无耻(二20下、2425)。他们受外邦人欺凌,仍那么作贱,任他们摧残(二14193637),实在令人痛心!但是以色列人仍不肯认错(二23),虽然证据确凿(二2531),不肯在神面前自卑,不仅使耶和华困惑难解,甚至感到伤怀(二32)。

在法庭的审问下,以色列极力为自己争辩,但是所说的却自相矛盾(二2325),罪状益彰(二1318),实在无法逃罪。耶和华说出她犯罪的动机,是明知故犯的罪状(二20232531);也让她看清罪的后果,就是寻求外邦的援助,终久失败(二18)。这些都是他们无法否认的。归根结底,他们叛逆不忠,远离耶和华。他们不肯再归属于神(二3),不愿归向耶和华(二31),以致神不仅伤心,而且生气(二35)。

耶利米用极富想象的隐喻,有些取材于何西阿,在主耶稣的比喻未讲之前,可说是最卓越的信息,尤其在于耶和华和祂的子民。

 

3.未来的审判(四530

自四章五节至十章廿五节都是有关审判的信息。这整段又可分为两大段。四章五节至六章三十节主要的内容,可说是打仗与打仗的风声,指未来的审判。这审判即将来到,无可避免。仇敌是从北方而来,尤其在四5813182931、五61519、六1611122226(下一大段中有八101417,九910,十1722)。重点在四6,六22(以及十22)。

本段(四530)有若干相同之处,如六章一节与四章五、六节相同,吹角警告。五章十节与六章九节都是论以色列是葡萄园。四章八节与六章廿六节都是哀歌。四章十四节与六章八节为呼吁悔改,予以严重的警告。四章十三节与六章四节,“哀哉”的宣告,“我们有祸了。”在四章十四节与六章八节的呼吁中,都呼喊:“耶路撒冷阿!”

述方面,四章五节起将重点分别发展,在第六章就回复重述了。

(一)战争的号令(四531

(二)转去寻智慧(五19

(三)葡萄园隐喻(五1017

(四)责备与警戒(五1829

(五)重复(一)战争的号令(六18

(六)重复(三)葡萄园隐喻(六915

(七)重复(二)转向寻智慧(六1630

论北方的仇敌,在宣告者的口吻,似常有交替的发言。有时以先知宣讲者的立场,有时却转至耶和华直接的言词,由先知传出。这就使信息更加生动有力,在诗文中的表达也特别秀美与隽永。

 

a.侵略的警戒(四510

审判的信息已经在前几章提出概要,现在自四章五节起再提警戒的话,劝导以色列人悔改,因为审判的日子近了,来自北方的侵略迅速地来到。

本段的日期殊难臆断,或在主前605年前,或在578年前,都是尼布甲尼撒军队来侵的威胁。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先知的信息以十分活泼的表象去描绘,述侵略的威胁更加有力。

第四章五节 “你们当传扬在犹大,宣告在耶路撒冷说,你们当在国中吹角,高声呼叫说,你们当聚集,我们好进入坚固城。”

这是一连串的命令词:传扬、宣告、吹角、呼叫,都是同一件事:警戒!战争已经来到,刻不容缓,因为若不准备,及时应战,尽速逃脱,就来不及,必深受苦害。这实在是太紧张的事,怎可忽略?

吹角表明紧急的军事行动(摩三6;珥二1)。有关圣战的事,尤其重要(士七1522)。吹角不一定只为军事的,也为宗教的,是呼召人们悔改(珥二15)。

高声呼喊人们聚集,集合在一起,才可有集体的行动,一齐进入坚固城。坚固城是安全的地方,好似约书亚记十章二十节所描述的坚固的城,是避难之处。耶路撒冷的圣所必将毁坏,那里再没有安全(耶六1)。但是耶和华是我们的坚城,正如祂应许先知耶利米一样(一18)。

第四章六节 “应当向锡安竖立大旗,要逃避,不要迟延,因我必使灾祸与大毁灭,从北方来到。”

警戒的对象是锡安,所以要向他们竖立记号。这记号可译为旗帜,或其他明显的表记。如以赛亚书十三章二节及十八章三节,中译词仍为“大旗”,其实不一定指支派或家族的大旗,可能是火警的旗,甚至是火炬为记号。99火炬十分明显,而且照耀得远,从远处可以看见,甚为收效。可见警告双管齐下,吹角可以听见,而且声音传到远方;大旗可以看见,表记在高处,在远地能够注意(赛三十17)。100

灾祸是从北方来到,这在先知蒙召时的异象中已经预告,有一个烧开的锅从北而倾(一13)。这灾祸是大毁灭。“大毁灭”是耶利米常用的字(六1,十四17,四十八3,五十22,五十一54),在西番雅书一章十节也有。“毁灭”可指骨的损伤(六14,八21,十19,参阅利廿一19“折断”。)这也指瓦器打碎,如在以赛亚书三十章十四节。又可指墙的坍塌,如在以赛亚书三十章十三节。一个城市沦陷,城墙必倒塌,家用的瓦器都打碎,无数的损失,大量的破坏,是一种极大的毁灭。国家的败亡就是这样普遍的现象与惨状。

第四章七节 “有狮子从密林中上来,是毁坏列国的。他已经动身,出离本处,要使你的地荒凉,使你的城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

以狮子喻为仇敌,在第二章(15节)已经论述了,不过此处的狮子('ala)与二章十五节的kephirim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从密林中上来,密林是这兽类隐藏之处,正如廿五章卅八节,诗篇十篇九节。狮子甚为凶暴,所以喻为侵略者最适当,必有很大毁坏的力量。

城邑会变为荒场,可见这里有讽刺的意味,因为城邑原为逃避之处,是坚固的城。但是坚固的城仍必毁坏,不能存留,完全成为荒废之地,可见荒废破坏之澈底。

第四章八节 “因此你们当腰束麻布,大声哀号,因为耶和华的烈怒没有向我们转消。”

麻布是用山羊毛或骆驼毛制成的粗布。腰束麻布是举哀的表现(六26,四十九3;参阅赛十五3,廿二12;哀二10;结七18,廿七31;珥一8等)。101

“耶和华的怒气必定向我消了。”(二35)这是以色列人的想象。但是罪不除去,神的怒气怎会转消?所以这里的话也出现在以赛亚书五章廿五节下,九章十二节下,十七节下,廿一节下以及十章四节下。这句话可能在约西亚王宗教改革的背景(王下廿三36)。在历代志下廿九章十节及三十章八节,记述希西家王宗教改革,“好使祂的烈怒转离我们。”

耶和华的烈怒,描写神的忿怒,好似烈火一般,不仅激烈,而且有毁灭的力量,如火一般,会烧毁一切,“我们的神乃是烈火。”(申四24;来十二28)。

第四章九节 “耶和华说,到那时君王和首领的心都要消灭,祭司都要惊奇,先知都要诧异。”

“到那时”有末事论的用语,但这未必指将来历史的结局,此处可能只指不久的将来,尤其是犹大败亡的时候。

君王首领是行政的领袖,祭司先知是宗教的领袖。这四种人几乎包括所有领导的人物。这里说到君王和首领的心,这心可能与第四节所说的有别。在第四节的“心”是品格,这里是指勇气或士气方面,例如在以赛亚书七章四节,先知鼓励君王不可心里胆怯。当时亚哈斯王的心与百姓的心跳动,好似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因为亚兰与以色列北国给他们战争侵略的威胁。

祭司都要惊奇,是因恐惧而极其不安。同一个字也用于二章十二节。先知诧异,好似诗篇四十八篇五节所描写的:惊奇丧胆,急忙逃跑。

他们都惊奇恐惧,无法自恃。约书亚记五章一节:约但河西亚摩利人的诸王和迦南人的诸王,听见耶和华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约但河的水干了,他们的心就消化了,不再有胆气。这描绘是相同的。外邦的侵略来到,犹大已经没有那份斗志。假先知与背道的祭司给予虚假的安慰,还不是迟早落空的么?

第四章十节 “我说:哀哉,主耶和华阿,祢真是大大的欺哄这百姓和耶路撒冷说,你们必得平安,其实刀剑害及性命了。”

“哀哉”是一种悲叹的语气,有时中文译词作“哎,主耶和华”(十四13),有时则为“主耶和华”(卅二17)。

以下的话:“祢真是大大的欺哄……”当然不是神欺哄,而是假先知。102如果这样解释,“祢”应改为“他们”。“欺哄”曾出现在创世纪三章十三节:“引诱”。在列王记下十九章十节亚述的拉伯沙基对犹大王希西家说:“不要听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又对犹大人说,“你们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王下十八29)。可能这里也是向神的挑战,神怎可容让那些假先知说些虚妄的话欺哄人?

“你们必得平安。”平安也是安全,这是假先知说的: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十四13),因为刀剑已经触及性命了。或译:“刀剑已经触及喉咙了”。103

假先知的话实在是可惊骇可憎恶的事(五30)。耶利米甚至说,他们藉巴力说预言。当他们预言平安的时候,耶利米却传审判的信息。平安已经因罪而破坏与消失,灾祸即将来临,审判无可避免,先知仍极力劝导人们悔改,如不悔改,怎能逃罪呢?

 

99 J.A. Thomson, The Book of Jeremiah, 1980, 220.

100 B. Couroyer, "Le nes biblique Signal au enseigne" Revue Biblique 91 1984 529.

101 W.L. Reed, "sackcloth",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147.

102 W.L. Holladay, Jeremiah 1, 155引用Duhm, Cornill, Giesbrecht, Volz, Condamin, Rudolph

103 G.R. Driver, Canaanite Myths and Legends, 1956, 167. L. Durr, "Hebrew nepes = Akk. napistu = Gurgel, Kehle", Zeitschrift fur 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43 1925 262269. note p.267.

 

b.审判的热风(四1118

第四章十一至十二节 “那时必有话对这百姓和耶路撒冷说,有一阵热风,从旷野净光的高处,向我的众民刮来,不是为簸扬,也不是为扬净。必有一阵更大的风,从这些地方为我刮来,现在我又必发出判语攻击他们。”

“那时”与第九节的“到那时”有相同的涵义。时间是固定的,对象也是确定的,就是这百姓和耶路撒冷。

“热风”是炙热的狂风,发自干燥的东边,不如巴勒斯坦的风那么潮湿。在巴勒斯坦,温度升高摄氏十度,湿度可达百分之四十度左右。旅行者因热风感到疲乏,而且在黄沙笼罩之下,十分不适。

这热风可能指北方侵略者之暴力,扫荡过来,“向我的众民刮来。”“我的众民”是一种亲切的用词,有译为“我的女儿──我的子民。”104

这里热风夹杂着黄沙,是无法簸扬或扬净的,所以这是带来咒诅,不是福分,因为还有更大的风。

这更大的风也可译为强劲的风吹来,105为我刮来,还不是向我吹来。神的审判也是先知所传的,为要印证先知的信息,必需会有强烈的风,更加可怕的灾祸,使众民知道审判的来临。

第四章十三节 “看哪,仇敌必如云上来,他的战车如旋风,他的马匹比鹰更快,我们有祸了,我们败落了。”

“看哪”,是为唤起注意,中译词有时省略,其实这常增加信息的分量(五1415,六21)。

仇敌如云上来,当暴风狂风来临的时候,乌云密布(参珥二2)。战车如旋风,暴风一般急驰而至,可参考以赛亚书五章廿八节。侵略者的马匹比鹰更快(参哈一8)。撒母耳记下一章廿三节:“比鹰更快”表明十分迅速。

“我们有祸了”这是绝望的呼喊,在本书有二十六次。全部旧约共五十次左右,可见在本书的比重十分高,成为常用字。“我们败落了!”或可译为“毁灭了”。他们已经落在无法持久,不能逃脱的地步。

在四至六章的呼喊,表露极度的痛苦与失望:

四章八节:“因此”可译为“哎呀!”

四章十三节:“我们有祸了,我们败落了。”

四章二十节:“哎呀!”(在中译词并未译出)。

四章卅一节:“我有祸了!我的心发昏了。”

六章四节:“哀哉……”

六章廿六节:“哎呀!”(在中译词并未译出)。

第四章十四节 “耶路撒冷阿,你当洗去心中的恶,使你可以得救。恶念存在你心里,要到几时呢?”

这是先知劝导的话,也几乎成为代求的愿望。他劝以色列人不可等到灾害时悲叹,却应及时悔改。悔改必须从内心澈底洗除恶污,但是真正洗净心中的罪恶污秽,只有神才可做到。这里的用语与诗篇五十一篇二、七节相似。此次“洗”字是十分着重的用语,可参考二章廿二节。

心中受割礼,为除去污秽。洗心中的恶也是除污的实际。先知仍怀着希望,切望百姓得以悔改,就有得救的可能。得救是神的行动:“拯救”(二2728)。

恶念不可长存在心中,恶念不只是罪恶的念头,更是诡计,以罪恶设计或计谋都不可存在。六章七节:耶路撒冷好似井水一样,从里面涌出恶来。这样的情形不可再坚持下去。

可见灾难审判虽即来临,但是悔改并非不可能,也不会太迟,仍有机会。救恩的门仍是敝开着,没有关闭。所以先知不肯放弃,继续呼吁。

第四章十五节 “有声音从但传扬,从以法莲山报祸患。”

这是宣告审判的声音,从但传扬出来,“但”是以色列的极北端,所以从但到别是巴,是从北到南的全境(参考撒上三20)。

以法莲山是在示剑的中心(书二十7)。所以但与以法莲两地,是犹大看北方的代表地区,于是在那里宣布仇敌即将来到。

第四章十六节 “你们当传给列国,报告攻击耶路撒冷的事说,有探望的人从远方来到,向犹大的城邑大声吶喊。”

希伯来经文有“看哪!”他们必须将这信息带给列国。但是列国究竟指那些国家呢?可能这是一个笼统的用语,指全世界,或是指遍处,在这庞大的法庭中要宣判。耶和华呼召耶利米为列国的先知,他的消息也必须传到列国。

有人以为此处与其说“列国”,不如说“全国”,因为现在的侵略只指向以色列。106可能这是最好的解释。

有探望的人从远方来,深知仇敌的威势,向犹大吶喊,表明事态的严重。向耶路撒冷宣告,事实上是向犹大的城邑遍告了。这是报告耶路撒冷被攻击的事,大声吶喊,是盼望大众都加以注意,受警戒。这事已刻不容缓,实在是万分紧急的。

吶喊似是守望者的责任。这吶喊的声音是一种吼叫,甚至是惊呼。呼喊者可能在极度的恐惧与惊慌之中,过分紧张地呼喊。107

第四章十七节 “他们周围攻击耶路撒冷,好像看守田园的,因为他背叛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在上节呼喊的人,与这里看守的人,似乎是有类似的责任,都是负守望的职分。在田园收获之前,看守者必须防备窃贼与鸟类。108这里看守的人,也会像军事上功能,如前哨的尖兵一般。

他们既是看守的,又怎么会在耶路撒冷周围攻击呢?他们不是攻击耶路撒冷,而是抵御外来的侵略者。但是他们已经无济于事了,因为他们本身有罪,先背叛了神。神的保护撤去了!他们怎样看守,都已无济于事,因为神不再看顾他们了。

这是耶和华说的,不再是安慰的低语,而是表明神最后的话,十分严正,不能更改。

第四章十八节 “你的行动,你的作为,招惹这事,这是你罪恶的结果,实在是苦,是害及你心了。”

这里再强调罪恶的结果。罪行恶事只有加速灾祸的来到。圣约一经破坏,咒诅必然临到。这圣约的咒诅是耶利米十分强调的。

罪必带来苦,这种损害是可以感到,而且是难以忍受的。刑罚必因罪而来(二19)。

 

104 J. Bright, Jeremiah, 1965, 29, 32. "My Daughter My People".

105 J.A. Thompson, The Book of Jeremiah, 1980, 223.

106 D.N. Freedman,将“列国”作“该国”(少数)。J. Bright, Jeremiah, 1965, 29引用,只引用Freedman,并未注明作品之名称。

107 C. Rabin, "Noserim", Textus 5, 1965 4452. J.H. Healey, "Syriac nsr, Ugaritic nsr, Hebrew nsr II, Akkadian nsr II", Vetus Testamentum 26 1976 429437.

108 H.N. Richardson, "Watchtower",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806.

 

c.悲苦的哀叹(四1922

第四章十九节 “我的肺腑阿,我的肺腑阿,我心疼痛,我心在我里面烦燥不安。我不能静默不言,因为我已经听见角声和打仗的喊声。”

这是耶利米十分激动的情绪,肺腑心肠是身体与心理的痛楚,可参阅耶利米哀歌一章二十节,二章十一节及约伯记三十章廿七节。109“我心疼痛”,中译可能是照七十士译本与拉丁文译本,因为在语气上与原文稍有不同,原文是“容我的心搅动不已,痛楚至极”。110

“我心在我里面”原意为我心的四壁(如房屋一样的描写),也甚不安,无法保持宁静,不能静默不言。

“我已经听见……”那些打仗的声音(可参阅四十九2),又有角声,使人惊怕,但也振奋士气,奋勇直前。敌人节节迫进,无法避去。犹大的毁灭就在当前!

第四章二十节 “毁坏的信息连络不绝,因为全地荒废,我的帐棚忽然毁坏。我的幔子顷刻破裂。”

这些都是凶讯。战争不住破坏,而且延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帐棚可能指圣殿,是以会幕作表象;幔子也是同义的对偶句。帐棚与幔子也出现于以赛亚书五十四章二至三节。当然这也可指住处。但无论是圣所或居所,都必完全破损。

毁坏是忽然与顷刻的,尤其是灾祸与侵略,可参阅以赛亚书四十七章十一节及箴言廿四章廿二节。在本书尚有四处也有同样的用法:六26,十五8,十八22,以及五十一8

第四章廿一节 “我看见大旗,听见角声,要到几时呢?”

“我看见”又是一种特别的语气,“让我看见……”似乎不可避免这可怕的景象。在这战争的局势之下,惊惧之中,不知何时或了。

“要到几时呢?”是一句问语,也可说是一声惊呼。他好似一直看见大旗、听见角声,无时或已。究竟什么时候才可止息?这样的哀叹也代表犹大众人的心声,但是他们曾否为罪忧伤悔改?一切的苦楚,都是罪的结果,他们是必须承受的。

这是先知的自白,他担负着众民的苦楚,发出悲苦的哀叹。耶利米的自白(The Confessions of Jeremiah),可谓本书极重要的贡献。主要的经文是在十一1823,十二16,十五10111521,十七1418,十八1823,二十7131418。五章三至五节与八章十八节至九章一节也可列入这种自白中。

第四章廿二节 “耶和华说,我的百姓愚顽,不认识我。他们是愚昧无知的儿女,有智慧行恶,没有智慧行善。”

“耶和华说”虽不在原文中,但这里提“我的百姓”,不再是先知的口吻,而是先知传耶和华的言词。这里用语是智慧文学的。111“愚顽”一词在箴言出现十九次,约伯记二次;“愚昧”出现在本书五章廿一节外,在传道书还有六次。

愚昧的反面是智慧,在传道书二章十九节及以赛亚书四十四章廿五节有对比。他们无知,表明他们根本没有道德的辨别力。他们自以为有智慧,其实行恶怎会是智慧?那是极端愚昧的事。他们完全没有行善的智慧,对行善的事可说茫然无知。

认识神才会行善,因为信仰才使人有道德的能力。因此奥古斯丁(Augustine)有名言:“爱神才可随心所欲的行。”(Dilige et quod vis fac)。112

在本节“不认识我”有很明显的重点。“我,他们不认识”,代名词置于本句之首,为着重语气。他们不认识耶和华,就无属灵的知识可言,所以没有道德的辨别力,就根本没有智慧行善。他们将是非颠倒,扭曲真实,以伪乱真,只有行恶的小聪明、小技俩,神怎能算他们为无罪呢?这就是神要藉先知严正地告诉众民的。

 

109 A.R. Johnson, The Vitality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Thought of Ancient Israel, 1949, 76 and note 5.

110 W.L. Holladay, Jeremiah 1, 141, 16061.

111 J. Lindblom, "Wisdom in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Wisdom in Israel and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1955, 192204.

112 Augustine, In epistolam Joannis ad Parthos vii. 8, in L. Migne, Patrologia Latina, 35, col. 2033W.L. Holladay, Jeremiah 1, 163引用。

 

d.毁灭的景象(四2328

犹大必遭毁灭,但是毁灭的景象不只在犹大境内。天地必无光而混沌(23节),大山小山都震动(24节),人都躲避或死亡,鸟类也都逃掉(25节),田地与城邑都荒废(26节)。然后耶和华再重申祂公义的审判(2728节)。

第四章廿三节 “先知说,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

“我观看”在廿三至廿六节都有,且在每节之首,又有这样的字样:看哪!在这里是从创世的事说起。起初当神创造天地的时候,地是空虚混沌的,“混沌”在旧约提及三次,“空虚”却有十七次,在本书只此一次。空虚是虚无,这字发展了创造论中从无变有(Creatio ex nihilo)之说。这是与旷野相提并论,因为旷野是杂乱无章的,近乎空虚,没有秩序与路径,容易迷失与失落。地是人居住的空间,应有田地、路径、房屋、村落、与城邑。但是审判的灾难之后,一切都毁坏,都消失殆尽,回复了原来的荒原。

从混乱到秩序,神必须先造光。以色列人的观念,将光与日月星辰分开。将来在新的天地中,白昼黑夜也再没有分别了,到了晚上仍有光明(亚十四7)。但是耶利米所能看见的适得其反,只有永久的黑暗,没有希望,因为光也不再返回。

第四章廿四节 “我观看大山,不料尽都震动,小山也都摇来摇去。”

大山小山常在神的法庭中作证人(弥六1)。神的能力表现在创造的高山,因为高山是祂所建立的(诗六十五6)。是在上古之年已经创造了(诗九十2;箴八25)。山的震动是极大的灾难,正如诗篇四十六篇二、三节说,山虽摇动到海心……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当神显现的时候,连众山都会消化溶解(弥一4)。因此这里描述大山小山的震动与摇撼,是指一切都在遭受毁坏。

大山的震动当然是指地震(四十七3)。“小山摇来摇去”原意为轻浮、不稳重,所以才会摇动不定。一切都是在混乱之中,在浮动之下,没有稳定,更谈不到安全了。当被造之物已失去原有的力量,便需要救赎,重新创造。地被破坏之后,会否重行建造呢?

第四章廿五节 “我观看,不料无人,空中的飞鸟也都躲避。”

无人,没有人烟。在太平日子中,人口十分稠密,但这种情形已经不再有了。所多玛、蛾摩拉被毁灭之后,地就极为荒凉。罗得的大女儿说:“我们的父亲老了,地上又无人按着常规进到我们这里。”所以她就与妹妹设计,为父亲立后,犯了乱伦的罪(创十九31)。这也说明无人的恐慌。

人避难或死亡;鸟类也不见了,可能也都躲避。人与牲畜常一同提及(七20,廿一6),因为地上有生物存在,才是正常的现象。鸟类高翔在天空,人类安居在地上。天地之间众生是宇宙的实况,现在一切都失去常态。在本书,鸟类曾屡次被提及,如在八章七节及四十九章十六节。

唐诗中有柳宗元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寒冬的景象,又如张来的诗“北风”也有类似的描写:“冻雪连山鸟不飞。”现在耶利米论审判好似冬日的景象,是一个悲惨的画面。

第四章廿六节“我观看,不料,肥田变为荒地。一切城邑在耶和华面前,因祂的烈怒,都被拆毁。”

肥沃之地如花园一般草木茂盛,果实盈累,现在成为了荒地,杂草丛生,到处都是荒芜与荆棘。肥田是生产粮食的,又令人心悦,但旷野却是使人惊怕与困惑的。所以这可说是十分恶劣的处境。

城邑不但是文明的凭证,也是政治与经济的力量所在,在战事发生时,更是安全的避难之处。但是现在完全被拆毁。在二章十五节与四章七节都曾提及,这是表明圣约的社会已经瓦解,圣约早经破坏。

城被拆毁,是因祂的烈怒。原意为“在耶和华面前,在祂的烈怒面前”,这些都站立不住。在神的公义之下,叛逆的民既已背约,必被惩罚,连一切被造之物都受损失,全被破坏。

论肥田与荒地,前者在二章七节,后者在二章六节。荒地变为肥田,是第二章所着重的,是神的福分,现在这已变成咒诅。

廿三至廿六节几乎有启示文学的格调,为末事论的内容。113另外两位与耶利米同时代的先知,也有类似的描述。如西番雅书一章二、三节,论耶和华除灭万类、除灭人与牲畜,正与本段四章廿五节相类似。那鸿书一章五节论大山震动、小山消化,也与廿四节相似。

如果说十九至廿一节为先知耶利米主观的感受,那么本段(2326节)应为他客观的察觉,他观看而有的印象。所以他看见这审判与毁灭的事实,忠实地传出神的信息。

第四章廿七节“耶和华如此说,全地必然荒凉,我却不毁灭净尽。”

全地荒凉,决不是神的心意。在出埃及记廿三章廿九节,耶和华叮嘱以色列人好好遵守律法,祂必将外邦人赶出,不然“恐怕地成为荒凉,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们。”可见神的保守,是圣约的福分,但是以赛亚书一章七节:“你们的地土已经荒凉”,就成为圣约的咒诅。

本节下似乎与上半不甚符合。全地都荒凉,怎么神并不毁灭净尽呢?有两种解释:(一)地虽荒凉,但神却不将人全部毁灭。114(二)“毁灭”的经文可更改为“再造”:“我却不再重新建立回复”。115后者似乎说审判是最后的,不再改变,不再怜悯。

第四章廿八节“因此,地要悲哀,在上的天也必黑暗,因为我言已出,我意已定,必不后悔,也不转意不作。”

地怎样悲哀呢?就是枯干萎缩,不再肥沃多产,可参考十四章二节及何西阿书四章三节。

天悲哀,是呈现幽暗的黑,好似人为吊丧穿黑色的丧服(撒下十九25;伯三十28)。天黑暗也是末事的现象(珥二1031,及三15)。

“我意已定,必不后悔。”神的心意决不后悔。在旧约中如提到神的后悔,不是意志上,而是情绪上。后悔是因为神感到伤痛。116所以耶和华曾后悔造人(创六67),神也后悔立扫罗为王(撒上十五1135)。在本书十八章一至十二节,神将原有的福分收回(810节)。在阿摩司书七章一至九节,神曾两次表明后悔(七36)。在七章九节:以撒的邱坛必然凄凉。“凄凉”一词就在此处(四26)再说:“荒地”。可见神的命令一颁布,没有挽回的余地。

“我意已定”,神的心意必成为行动。这用词的涵义也可译为“计划”或“计谋”。后悔与转意相同,不后悔就是决不转意。这里似乎已经说明,耶和华最后的话,就是毁灭!

犹太学家的解释,将完成式:“我一定不后悔”,转变为未完成式(继续的用意):我一直不会转意,继续这样,没有任何余地。117

113 P.D. Hanson, "Apocalypticism",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Supplement 2931.

114 J. Berridge, Prophet, People, and the Word of Yahweh, An Examination of Form and Content in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Prophet Jeremiah, 1970, 191.

115 J.A. Soggin, "The 'Negation' in Jeremiah 4, 27 and 5, 10a, cf. 5, 18b", Old Testament Studies, 29 1975, 179183. W.L. Holladay, Jeremiah 1, 166167.

116 J. Behm, "Noeo",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eds. G.J. Botterweck and H. Ringgren, 4, 989.

117 W. McKane,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Jeremiah, 1986, 110引用Kimchi

 

e.锡安的哀悼(四2931

锡安原为耶和华的女儿,却沦落成为娼妓,结果遭受遗弃,并受尽欺凌污辱,最后甚至被置于死地。外邦对锡安的凌辱,是神所准许的,因为外邦成为耶和华审判的工具,所以先知哀悼锡安,有无限的悲哀。

第四章廿九节“各城的人,因马兵和弓箭手的响声,就都逃跑,进入密林,爬上盘石,各城被撇下,无人住在其中。”

当外敌来侵时,大家为避难而躲藏,以致各城都被遗弃了,无人居住。

“马兵”也可译作“马”,118有的学者就取这译词。119亚述的战车每辆大多有二人,一人赶马,一人为弓箭手。可能此处也指这两种人。120马兵在本书四十六章四节再提,但弓箭手只在此处。

当他们为逃离外患的侵略,不到坚固的城。有防御之处,反逃到郊野,可见与本章五节有矛盾。他们逃到密林、盘石,可参阅新约马可福音十三章十四节。密林中的洞穴是他们躲藏的地方,这是七十士译本的提示。“密林”在本章七节提出,是野兽出没之地,那有安全呢?约伯记三十章六节荒谷、地洞与岩穴,是指人的居处。可能是此处“盘石”的本意。

各城无人敢再在那里居住,因为城市既是外敌侵袭的目标,人们只有逃离那地。城邑荒凉之后必无人居住(二15,四7)。避难者真是无处躲藏,不知往何处逃,才可安全。他们的心慌乱,无目标地乱跑,结果城邑荒废之后,竟成没有人烟的地方。

第四章三十节“你凄凉的时候要怎样行呢?你虽穿上朱红衣服,佩戴黄金装饰,用颜料修饰眼目,这样标致是枉然的。恋爱你的,藐视你,并且寻索你的性命。”

这里又再讥刺耶路撒冷为娼妓。她怎么打扮,以艳丽来吸引,都已无济于事,因为所谓勾引的对象,其实是寻索性命的仇敌。

朱红衣服只有在本书中提起。衣服染过颜色,表明是贵重的,可参阅撒母耳记下一章廿四节。121黄金与红衣相配,再以颜料修饰眼目,就是搽眼盖,染成蓝灰色。122耶洗别也曾修饰搽眼盖,从窗户望出去,好似娼妓一般(王下九30)。

她想要打扮得十分标致,可惜这是完全空虚枉然的事,因为恋爱她的情夫,竟然是杀害她的恶人。她离弃耶和华这真实的丈夫,去投靠亚述、埃及、巴比伦那些情夫(参二3536),这样做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章卅一节“我听见有声音,彷佛妇人产难的声音,好像生头胎疼痛的声音,是锡安女子的声音。她喘着气,手说,我有祸了。在杀人的跟前,我的心发昏了。

这娼妓现今好似产难的妇人,因疼痛而发出哀声。这声音不仅是表露极端的痛苦,也在呼求着帮助与援手。这产难的妇人,是生头胎的,表明她从未有过这样的痛苦,是首次的经验,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妇人第一次生产也带着骄傲,因为神使她有生产儿女的福分,但在期待着新生命的诞生,不能没有恐惧,不知孩子是否正常,能否活下去。如果生出来的孩子健全,所付的代价就值得,不然岂非令人失望?以赛亚书廿六章十八节:“我们也曾怀孕疼痛,所产的竟像风一样。”

她喘着气,在紧张中求救,似乎都无任何的功效。手,原来指展开手臂,或举手祈祷的动作(赛一15),而这里所表露的是一种无助的姿态。

“我有祸了!”重复了十三节的话:“我们有祸了!”自己也在喊叫,却感到一种昏厥。产难妇人痛苦地呼叫,是带着期待与希望的。但是现在却是绝望的呻吟,因为在凶杀的威胁之下完全失去了希望。

所以在这段警语之中,先知呼吁人们悔改。他以站在中保的地位为人民求告耶和华(1431节),但是百姓却愚顽不认识神(四22)。以色列似已被判死刑。神的心意仍是要复兴他们,与他们创立新约。他们都必认识神(卅一34),有得到赦罪的平安,不致灭亡,而得拯救。

 

118 F. Zorell, Lexicon Hebraicum et Aramaicum Veteris Testament, 1962.

119 S. Mowinckel, "Drive andor Ride in O.T.", Vetus Testamentum, 12 1962 291, note 5, 28995.

120 Y. Yadin, The Arts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1963. 297300, 384385.

121 C.L. Wickwire, "scarlet",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233234.

122 J.A. Thompson, "Eye Paint",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2, 202203.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