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六讲 责无旁贷

 

  教会肢体生活若要成功,则每一肢体都必须付代价去承当自己的职责。有位弟兄在政府机构里工作了好一段时间,近期发觉许多的同事,因怕承担责任而不肯去做决定;后来又听到商界人士也有类似的观感。其实,不肯承担责任的倾向,从该隐的时候就已经明显地表露出来。人基本上是不愿去承担责任的,当该隐杀了弟弟亚伯之后;神问该隐:“你的弟兄在哪里?”该隐却推卸责任的说:“我岂是看守我弟兄的吗?”神追问该隐亚伯的下落,是因为该隐乃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今日在教会里头,我们表面上互称弟兄姊妹,而彼此间的交往只限于皮毛,流于表面,可能我们各人都是忙碌于解决个人的问题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上;这些促使我们没心情去关注弟兄姊妹的需要。倘若神今天问我们说:“某某,你的弟兄在哪里?”我恐怕多数人都不晓得弟兄的下落;当神追问你弟兄的景况时,我们好可能与该隐的反应一样说:“这又与我何干?请问牧师好了!”在一个平静安稳的环境之中、有名无实的团契生活似乎对我们影响不大;但当苦难逼迫临到时,就会因为缺乏深度的肢体生活而被敌人逐一击破。我们是否要等待末世苦难来临才好好地过肢体的生活?其实,现今就是末世的开始,是魔鬼倾巢而出,毁灭神工作的时候,可惜,许多人仍在睡梦之中。

  我留意到今日的团契生活,多数停留于聚会的形式上!令人担心的是,我们有否透过这些聚会去加强肢体之间的关系?我间中有被邀到这些团契里讲道,并发现这些团契聚会正好像主日崇拜的缩影;唯一的分别乃是时间长短之差而已。在教会里头,我们发现有三种基督徒,

一种是逃避团契生活的,他们不想顾及他人:也不想他人太了解自己,他们怕惹麻烦;不搞他人但亦不想别人占他的便宜,他们厌倦了人际关系。只是悄然的来参加主日崇拜,他们表面上似很刚强,不需肢体的支持;其实内里却非常脆弱,他们是最需要团契的一群。

第二种基督徒是寻找美满团契生活的基督徒,他们周游列国,寻找可安歇的团契,满以为找着一个最完美的团契就投身其中。然而,他每到一处团契,都发现内中有瑕疵,不是年龄不合就是内容沉闷,不是男女不均就是内容新潮;他们认识的兄姊众多,却鲜有人认识他们,这种基督徒其实是相当痛苦的。

第三种基督徒是肯付代价去建立团契生活的基督徒,他们愿与其它肢体一同学习,一同摸索,一同努力,彼此提醒,互相守望,一起成长,同往锡安朝见永生神;我相信这亦是神设立教会的目的,要我们透过此途径享受团契的生活。彼得谈到末世,说到我们身为天上子民,在世上为客旅,面对各种苦难,各种压力,各种争战,彼得不要叫基督徒有一错觉,就是这些东西都要我们独自去承担。神安排设立教会乃因不想我们各自去承担这些压力,乃要彼此支持,一起承担作为客旅所要面对的压力。

{\Section:TopicID=108}(一)要有爱的承担(彼前四711

  今天这段短短的经文里有很宝贵的教导,彼得首先教我们要过团契生活,作主门徒特征就是彼此相爱,这是相当崇高的理想;所以多数人都只能在低层次上去体验爱。讲论的时候可能很高超,但实践起来却陷落在低层次里。换句话说,彼此相爱就只停留在话语的层面;彼得不想我们在这层面中过肢体生活,乃要我们切实相爱,爱是一意志的决定,与我们的感受无多大关系,但奇怪的是,当有了意志的决定,感受的经历就随之而来。关于这点,我们可从上两代的婚姻借个比方,就我所见,我的双亲并非自由恋爱而结合的,乃是经由父母安排,结婚之前互不认识,所以他们起初相爱并非从感情的出发点开始;乃是从意志的决定开始,换言之,一旦决定以对方为夫为妇,就是学习以爱相待。故感情乃生于意志之后,早一阵子,美国一对著名的夫妇,婚姻面临破裂,其后经过详谈而取消离婚的决定;他们事后发现经此决定以后,不少问题都陆续得以解决。从意志发出的爱对我们的感受有莫大的影响,正因这缘故,圣经教训我们要爱仇敌,爱一些全不可爱的人;若从感受的角度出发,根本就无能为力,无法做到。对方若不可爱,又毫不吸引,很自然就会遭到拒绝。若从意志的角度去爱,首先要较正这方面的理解,不要单靠拢那些谈得来的、投契的。当人人都在小圈子里活动时,那批表面不可爱的团友,就往往被忽略,逐渐就离队成了魔鬼攻击的对象。

{\Section:TopicID=109}(二)谁是我的邻舍

  我们以上所说的意志之爱,即圣经所说的爱人如己,主耶稣有次讲及这方面教训时,有人很理直气壮的来质问耶稣:“谁是我的邻舍?”──以致我可以去爱他呢?但耶稣的诠释是,不要问:谁是你的邻舍?乃要问:你可以成为谁的邻舍?焦点要集中在自己而非对方身上。这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他们原来只懂爱自己的民族,却去排斥外邦的人。其实,在旧约的时代,神已经屡屡提醒他们如何去爱那些寄居的;并渴望他们自己经历这爱并将之扩散至全世界。但可惜,直至今天,犹太人仍未学会这功课。主耶稣所讲的那位好撒玛利亚人,乃是他自己愿意成为别人的邻舍;谁有需要(就算他不配得)。他就成了我们的邻舍。

{\Section:TopicID=110}(三)彼此切实相爱

  彼得教导我们彼此切实相爱,是一个要切实地去实践的功课。“切实”原文意即绳子拉得行的意思,拉紧以后就不要放松。爱的实践一定要贴切,不可有空间容让对方去怀疑;也不要不冷不热,免得对方把你的爱吐出去。今日,我们要学习爱的功课,要努力去争取爱人的机会。我们若束手等候机会的来临,问题是有需要的弟兄姊妹并不一定叫我们知道,可能他们曾经失望、受伤过,所以把需要掩饰得很好;表面上则仍是平安、平安,内心却甚是痛苦。彼得更进一步指出:这爱若是那么真实贴切的话,就能遮掩很多的罪。当然这罪并不包括我们得罪了神,仍可藉着肢体切实相爱得以涂抹;这很多的罪乃指肢体彼此相处之间所引起的许多过失,遮掩别人的过失,这就是一包容的爱。

  爱并不等于盲目,青年人堕入爱河的时候,可能会被河水浸溢得视野模糊;爱侣有些明显的过失,别人看得很清楚,但当局者却迷糊了。圣经教我们切实相爱,这爱不同于上述的恋爱,缺点、瑕疵,是我们看得见的;问题是我们并不因而去揭发它,因我们不想去把伤口弄得更大。我们看见了缺点与瑕疵,立刻就用爱去把它们掩盖了,容让肢体有时间空间去把缺点与瑕疵纠正过来。包容的爱承担着责任和代价。

{\Section:TopicID=111}(四)互相款待

  彼得教我们不单有爱的承担,也要学习互相款待,特别是指着在家款接他人的举动。初期教会凡物公用,即是说我们没有甚么东西,不可以与其它肢体分享公用的。当然,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而不是一种形式上绝对化的问题。这带出一种精神,就是基督徒的相交;某人所拥有的就等如是大家所拥有的,因我们都是神的管家。早期教会的基督徒,往往都被社会人士所排斥,他们出门的时候不轻易找到栖身的地方;特别作为传道人的,许多时就靠织帐棚为生。人们四出传道之时,旁身的金钱并不太多,只靠信徒的款接;况且,当时的旅馆事业亦不盛行,所以,信徒必须实践这互相款接的美德。大家打开家门意味分享各自的所有,正因为各自拥有的不同,互相款待之时就毋须计较平等的交换。今日,我们恐怕接受别人的款待,就是因为不知能否以同等价值的东西去回报对方。我相信这不是彼得的意思,而只不过是墨子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说理而已。中国人许多时都不想白白的接受人家的恩惠,并认为要以相等价值的东西回报对方,才算有礼。其实,这种传统思想,确实也影响着我们肢体的相交,由于彼此的经济情况不同,所以相交也就受到了限制;正因为彼此付出的层面不同,所以就唯恐接受了他人的款待。有时候,我们不可以直接回报某肢体,但可以回报于其它肢体身上。彼得所讲相互的款待,乃整体的实践,不是叫我们斤斤计较受惠多少就回报多少;若整体都实践,各尽其职,那就自然有其平衡了。我深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回报一些肢体在我生命上的供应,只是存感谢之心领受神藉他们供应我的需要。然而,我又有责任去供应其它人的需要,未必是以相同的形式和性质去分享我们所有的。那怕是时间,精神与技巧,总之,在互相款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平等交易;所以实践起来相当自由,不受属世礼仪的缚束。

  今日,许多信徒会问,我们的居室如此狭窄,何以接待别人呢?当然,这也是受到世俗人思想的影响,因为世俗人非常着重体面。然而,基督徒的肢体生活要撇开体面这一回事,我们侧重的是要别人从实际上领略我们家的好处。香港人比较喜欢用荼楼,酒楼的地方去招待宾客,可能我们认为这才比较重礼;可是茶楼酒馆的地方与家居的设备是截然不同的。当你愿意打开家门接纳那人的时候,其实你心亦向那人打开。花钱上茶楼酒店大吃一顿之后,你心可能似未向着那人打开。奇怪的是,当我们邀某人到家里来,亦是说心门向那人打开,这种生命的接触交流在家庭以外的地方是办不到的!彼得说我们不要单在话语上讲切实相爱,乃要实践切实相爱。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所拥有的与他人分享,不计较分享得多寡与及是否公平交易;只是毫无怨言地,愿意叫别人从我们的分享中得些好处。彼得同时亦暗示一个可能;就是当我们乐意去实践,切实相爱之时、也许有人会趁机占便宜;有人会越过你欢迎接待他们的时间,而令你觉得厌烦。若你发现对方真有需要,唯有不厌其烦地继续施予。相信,基督徒之间的相交要达到这程度并不太易。家庭是我安静、憩息、恢复体力的堡垒,通常是一个不轻易让人闯进的范围。其实,我所要求的,不是每家都打从早上七时,一直开放至晚上十二时;乃是每家每周都分一些时间出来,让其它肢体进入其中,已经足以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交了。当然,在这互相款待的过程中,作丈夫的不可能不事先征求太太的同意;许多时好客的丈夫会令太太在毫无准备之下出尽洋相。

{\Section:TopicID=112}(五)彼此建立彼此服事

  彼得教导我们肢体生活,不单只有爱的承担、互相款待,更要达到生命建立的目的(彼前四1011)。团契生活最终的目的是为着彼此建立,叫我们可以在肢体生活中成长,也照我们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此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恩赐乃是圣灵按着己意赐给信徒的事奉功能,最终目的乃为要建立基督的身体。所以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讲到恩赐、职事、功用的词语时、乃互用来指建立教会的形式与名称。初期教会,五旬节的时候,神赐给初期教会信徒有说方言的恩赐。即谓信徒不需要上课学习语文,就可以用其它地方的乡谈来向别人传讲福音。神也赐他们有治病的恩赐,他们未曾读过医科,也可以靠着医病的恩赐去治好有病痛的人。我觉得这些都可说是特殊的措施。因为我们见到教会二千年来,历世历代的宣教士在前赴工场都被嘱咐要学好当地的语言。相信昔日的中国内地会,今日的海外基督使团都十分强调宣教士要好语言,从没有差会差派宣教士到,叫他们等候语言的恩赐而毋需努力学习。我们今日并非否定初期教会,神赐说方言恩赐的事实,我们只能说神只在特别情况赐下特别的恩赐。所以今日有宣教士想做医疗工作,我们不会叫他毋需学习,只是静候医疗恩赐。也许我们有时会有一个错觉:以为圣灵充满和作工,都只在特殊情况下才发生的。其实圣灵的工作是不断进行,祂有特殊的主权决定以一特别方式来赐给我们事奉的功能,这是出于神的主权、不是人的祈求。人当尽的责任是,有机会就好好接受装备,致使有一天可以藉过往的经历去事奉神。因是之故,今日需要有神学院的设立。

  我们传道人有时说,神为何不赐我们有讲道的恩赐,以致我们毋需看释经书和翻查原文,也可以言之凿凿的传讲神的话。然而,神没有使用这方法,祂要我们用四年或是五年的时间去接受装备。只要圣灵住于我们生命中,祂会用任何的机会来装备我们。所以,我们不要误会,以为必须有特殊的恩赐才可以事奉神。初期教会好可能因着时间的紧迫,神有特殊方法赐下特殊恩赐,使教会因此得被建立起来。今日,神有绝对的主权可以将恩赐自由分给我们,但这却不应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我想提醒弟兄姊妹,不要执着“恩赐”的字眼,这是神彰显能力的某一种形式,祂有绝对的自由,为此,我提醒神学院里就读的同学,他不论在自己的房间或是图书馆里预备信息,总要倚靠神。当同学们翻阅不同的参考书,圣灵也会参与其间;不要以为单单站在讲台讲道,圣灵才临及与你同工。圣灵内住的证据是:生命每一环节,祂都要参与。谁敢说,站讲台比在房间里预备讲章神圣得多哩!一个属神的人应当每时每刻都存敬虔的心在神面前过活。虽然彼得强调了“恩赐”的字眼、其实他的意思是;信徒应当用各自所拥有的彼此服事。相信神的家中必有你可以参与其间的事,神家之事无分贵贱;大家切勿一窝蜂的争取去当主席,做团长,巴不得有人愿意谦卑的去做清理、执拾的场务工作。旧约圣经记载;神问摩西手持何物?摩西回答说:“没有甚么,只是一根普通的手杖!”结果,这根平凡的手杖,神就拿它分别为圣,成了一件非常有力的工具。今日,神也许会照样问我们:你手持何物?你所拥有的是你拚命争取来的呢?还是所有得来的都是神能力的彰显?

  彼得进一步教导我们:当我们使用神的恩赐或才干时,要仰赖神的供应;这里特别提出讲道与服事两个层面的事奉。讲道好明显包括了讲解神的话,教导和查经等;实践这方面的事奉,要忠于神的话。教会里头不会有太多的“大厨师”,但他们主理讲坛的时候,都是希望会众得喂养。当我们服事人的时候,也要学习支取神的力量;否则,很快便会透支。最近,我们教会的查经班正在研究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力量与资源去服事其它的肢体。有一位弟兄则坦言:他帮另一位弟兄直至心力交瘁,他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忘记支取神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去服事别人。所以说,我们做神的工作,永远不可单靠己力。只要做神的工作,自然会有资源、能力供应我们,让我们去支取。彼得再次提醒我们: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去服事其它的肢体。当我们以这种心态去服事肢体的时候,绝对不会骄傲,因为我们知道:自始至终都是神的力量在彰显,我们只是不配的仆人而已。倘若我们倚靠自己的智慧、经验和技巧去帮助人、很容易产生骄傲或挫败感。失败的时候,对自我的打击甚大;当我们学习支取神力量去行事,成、败、得、失,神会负祂的责任;叫我们可以放心,投入的去服事肢体。

  团契生活又好像一堵砖墙一样,砖头彼此承托,形成一个保护的团体。神要我们彼此承担责任,最终叫主耶稣基督因我们得荣耀,砖墙堆砌得牢固坚实要靠大家彼此承担,团契生活又像一张渔网;彼此的生命紧扣在一起,生活的张力因此而平均分配,事奉的压力亦因此而得到减轻。当渔网结得扎实,漏网之鱼亦会大为减少。我是负责看守我弟兄的么?但愿大家都说“是!”因这是我们在神面前的承担,愿神赐福我们的团契,不叫我们再过表面化的团契生活。── 许道良《朝圣客旅指南──彼得前书今诠》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