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雅各书第一章

 

{\Section:TopicID=119}Ⅰ 称呼与问候(一1

  1. 雅各书的作者只简单的介绍自己为“雅各”(James),或 Jacob;希腊文 Iakobos;希伯来文 Yaqob;英文的“James”是演自意大利文“Giacomo”。这一简洁的身份证明指向著名的“公义的雅各”,主的兄弟(加一19),那位早期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参徒十二17,十五1321,廿一1825)。虽然保罗在加拉太书一19称雅各为“使徒”,雅各本身并不宣称自己具有使徒权柄,他情愿选用“神及主耶稣基督的仆人”来称呼自己。雅各称自己为仆人doulos,这字可译成“奴仆”),说明自己的身份是谦卑地事奉地的主人主耶稣,然而身为如此庄严主人的代表,自然带有某种权威。同样的,在旧约中“神的仆人”、“耶和华的仆人”、“我的仆人”等称呼,常特别用摩西(参申卅四5;但九11)、大卫(耶卅三21;结卅七25)、以色列(赛四十一8passim)及一些代表神完成特殊使命的人身上。

  新约中,这个名称常加在使徒及其同工身上,(使十六17;罗一1;加一10;腓一1;西四12;多一1;彼后一1;犹1)。雅各书是新约中唯一称个人为“神及主耶稣基督”的仆人之处。有人认为“基督”在此不是头衔而是专有名词,但雅各更可能有意将耶稣的两种资格都赋予神学份量:耶稣既是神应许以色列人的弥赛亚,又是人该事奉的主。非常有趣的是,雅各唯一提及耶稣的另外一次,也以同样的两个头衔(二1)来形容祂。

  雅各写这封信给“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就实际来说,十二支派已不再存在,但这称呼已成为一个说法,形容神在“末世”所要塑造的以色列,将之重新聚集,灵性更新(参结四十七13;太十九28;启七48;廿一12)。散住Diaspora)这字专门指住在巴勒斯坦以外各国中的犹太人(看马喀比后书一27;约七35)。这两个名称在此是否仍然专指犹太人,以及“散住”应以字义解或以比喻解,我们均不确定。彼得前书很明显是写给外邦人的,该卷书中“散住”便为第二种用法:基督徒是流散于真正天上家乡之外的人(一1,注:和合本译为“分散”)。雅各书较早的写作日期、犹太气候及雅各书的收信对象,是使徒行传十一19那些因迫害而“分散diaspeiro,此动词与 diaspora 同源)信徒,他们向犹太人传福意,最远至“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他们极可能曾是雅各教区的信徒,而雅各以“教牧书信”来劝勉他们。

  雅各的问候十分简短:“请安”(chairein)。这是希腊式书信典型问候方式(参徒廿三26),反应出雅各熟知希腊格式。除使徒行传廿三26之外,这特殊的问候方式只在新约中,雅各代表耶路撒冷会议的决定所写的信函中出现(徒十五23);这平行之处支持作者为同一人的看法。

 

Ⅱ 试炼与基督徒的成熟(一218

  雅各书中很难找到一系统化清楚进展的思绪。他似乎比较喜欢从一个题目接一个题目谈,有时以松散的相关主题将两个题目接连起来,有时则用双关语作转接。一218含有两个双关语。一1的“请安”(chairein)由一2的“喜乐”(chara)承接;而动词“缺欠”(leipo)将一4及一5接连起来。其它动词的衔接性暗示出主题的连续性。“试炼”(peirasmos)、“试验”、“考验”(两者均使用字眼──dokim),“忍耐”(hypomone; hypomeno)等字,将一1216与一24相连;“成全完备”,“全备”(teleios)则出现在一4及一17;神赏赐的主题出现于一5及一17。在这部分中没有单一特殊的主题,然而大体说来,雅各似乎在泛论可能威胁读者信心的真诚及力量的事,他希望这些信徒能进步到成熟、稳妥的地步(一4),为达此目的,他们需要持守基督徒特有的态度,以面对潜伏的绊脚石。

 

一、试炼与其目的(一24

  读者为“我的弟兄们”,这称呼共享了十四次(其中三次加“亲爱的”),常用来引介新的段落。这种亲昵的称呼为雅各书内许多劝勉附上了浓厚的牧者语气。第二项特征是雅各发出的命令:“要以为大喜乐”。这个命令是直截的,暗示读者必须下定决心采取喜乐的态度。形容“喜乐”的“大”(英文为“all”,应可译成“全然”)提示喜乐不能掺杂其它情绪──“要以为只是喜乐”,或“了喜乐之外无他”──但强调的可能是喜乐的质量(NEB 译成“Supremely happy”──极端快乐)。这项命令的特殊之处,是它应用在最不可能自然反应出喜乐的时候:“落在百般试炼中”。译成“试炼”的这字 peirasmos,在新约中有两个基本意思,它可以指内在受罪恶的引诱,好比在提摩太前书六9:“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之中。”但它也可指外在的苦难,特别是逼迫(参彼前四12)。有些经文很可能含括这两种意义(如:太廿六41及其平行经文)。

  在本节中,“”这字的使用,及在第三节以“试验”替代 peirasmos试验),强烈地指向第二种意义。“百般”这个形容词,可能不但指一般人所会遭遇的困难,也指基督徒因信心之故会碰到的特殊困境。因此疾病(参五14)、钱财的起落(参一9)及剥削(二6),都可能包括在“百般试炼”之内。不管究竟是哪一种,基督徒都应视试炼为喜乐的机会。

  3. 信徒在面对百般试炼时,应以喜乐应对,原因是这些试炼乃是神用来成全信心的“试验”方法。译为“试验”的 dokimion 是罕见的一个字,新约别处只有彼得前书一7出现过,另七十士译本诗篇十一7(即诗十二6)及箴言廿七21有这字。在彼得前书中,这字似乎含有经过试验后的结果之意:“你们信心的真实性”(RSV)。然而在七十士译本的两处,这字则是指金银被火熬炼的“过程”;这可能是雅各的用意:受苦是一种途径,信心经逆境之火考验后,杂质炼净,更有力量。由此看来,试炼并非要鉴定一个人是否有信心,而是要强化已存在的信心。

  忍耐steadfastness,或可译作稳固,希腊文为 hypomone)是试炼过程后的预期结果。此字在新约中经常出现,用来指明基督徒面对逆境、试探及逼迫时必须具备的质量(参路八15;帖后一4;启二2,十三10)。“坚忍”(NEB),“沉着的能力”(罗培士),“英雄式的忍耐”(狄比流)等译法都试图捕捉此字的意义。特兰区(Trench)将基督徒对“人”的“忍耐”(makrothymia)与对外在困难的忍耐hypomone)作了区分,颇有帮助73。这种忍耐 hypomone 并非指对境遇柔顺的、被动的屈服,而是指强烈的、主动的、挑战式的面对境遇,以行为证明基督教能真正带给人满足。

  因此雅各要求信徒以喜乐面对试炼,因他知道,如此才能产生深沉有力、满有确据的信心。这项观念的顺序,及词汇的使用,与两处新约经文密切的平行:罗马书五34及彼得前书一67。在前者中,保罗提醒罗马人苦难(thlipsis)可生忍耐(hypomonen katergazetai,忍耐则能生老练(dokimen)。彼得说,苦难可试验出“信心的真实性(dokimion)”。有些学者深信,惟有直接借用可以解释这些思想及语言的雷同(如,Mayorcii页)。但使用这些字眼来表达信心经试炼考验的过程及结果,是很自然的,而且前面也提过,旧约中早有前例(亦参传道经二16)。因此极可能这三位作者均使用了早期犹太教及基督教通行的传统用语。

  4. 保罗和彼得好像都暗示,试炼带出希望与确据,这一过桯似乎是“自动”产生的。雅各则典型地以一道命令打断此“过程”。他认为,信徒该忍耐成功”,对“成功”(字义为“完全的”或“完成的”的工作──ergon teleion)的解释有好几种,如忍耐本身的高峰(梅尔),忍耐应当生出的“一切合适的果子”(罗培士),或指此节末了所提基督徒成全完备、毫无缺欠的性格。或许我们该接受最后一种解释:成熟的基督徒是试炼的最终成果。“使 hina,或译“为要”,引介出“成功”的内容以及试炼的最终目的。“成全完备”是真实“基督徒”经历试验后应当达到的地步。雅各最根本的关心,是基督徒的完美或完全,他不断强调对神与祂的美意全心全意、毫不保留的献身,相形之下,“心怀二意”就成了罪根。

  “成功”(teleios)这字将这节经文的两部分连系起来:“成功的”工作即是“成全的基督徒”。这种作全备的包括些什么呢?工作即认为这字有“成熟”,或“完整”的意思,并建议这项美德可在今生达到。然而此字是否可以如此“软化”,令人怀疑。雅各用此字形容神的赏赐(一7),“自由的律法”(一25),及那能“勒住自己舌头”的人(三2),在这三处意思似乎都是“完美”而不只是“成熟”。因此第四节后半段所标明的目标,是一项将来的赏赐──是基督徒当不断全力以赴的,但事实上,却惟有到救恩新时代实现时才会获得。到那时,基督徒美德的全副盔甲才会“毫无缺欠”。

 

73 R. C. Trench, Synonyms of the New Testament1880, Reissued Eerdmans, 1973, pp.195198

 

二、智慧、祈祷与信心(一58

  5. 基督徒可能缺少的最重要美德之一,即是“智慧”。“智慧”(sophia)在旧约书卷、箴言,及两约之间书卷如所罗门智慧书、传道经(或通称“西拉之子耶稣的智慧书”,或简称“西拉书”中,扮演了中心要角74。这些书卷简洁的文体、劝勉的风格,及对实用性的强调,对雅各书的风格及内容有重要的影响。根据这些作品的传统,智能最主要是一种以实用为本的美德,为属神之人提供生活的方向;智能能“洞悉”神的旨意,并将其应用在生活中(看箴二1019,三1314,九16,及导论中“智慧”那一部份{\LinkToBook:TopicID=115,Name=六 智慧})。与雅各书一5特别有关的,是说智慧能令拥有者产生圆满的属神性格。根据箴言八35,寻到智慧的人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所罗门智慧书十5说,智慧令亚伯拉罕“在神面前无可责备”,让他顺服那可怕的命令,将儿子以撒献上。由此传统看来,很可能雅各这一节引介智慧这个题目,是因为他认为智慧有使信徒“成全完备”(一4后半段)的能力。有些注释家(如加尔文、梅尔、大卫斯)指出,二到四节与第五节之间还有一种关联。他们建议,信徒必须有智慧,才能接受二到三节的命令所采取的观点。有些经文说,智慧能使义人忍受试炼(参看以上数据,及传道经四17),这事实颇可支持此项假设。但另一方面,雅各并没有特意要人注意这一类关联性。因此,虽然智慧与完全及试炼之间的关系,或许影响了雅各主题的顺序,我们或许不该将五到八节及二到四节连接得太紧密。

  雅各在应许神会将智慧赐给那些求祂的人中,这一说法反应了旧约的教导(箴二6a,“耶和华赐人智慧”)。他或许也记得耶稣的应许:“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太二7a)。雅各跟耶稣一样,以神的性格作为神会回答之信念的基础。他提醒我们,神“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译成厚赐的“”这字(haplos),新约中只在此处出现,它的字根基本意义为“单一”、“简单”,保罗在以弗所书六5(参西三22)使用此字的名词 haplotes 时,保留了此意:“你们作仆人的,要……用诚实(单一)的心听从。”在用来形容给予时,“单一”的观念则有慷慨的含意(参林后八2,九1113),在翻译雅各书一5时,多数译本采用这意思,许多注译家也主张这种译法(特别看 Hort 书中详尽的讨论)。然而“单一”的观念若解作神不分心、不动摇的意向,可能更接近雅各的本意。此字相关形容词 haplous 在路加福音十一34(参太六22)或许有此含意75,而我们知道雅各对耶稣的教导非常熟悉。再者,“单一”若解作“毫无保留”,与立即接下来的“不斥责人的”也很相配,并且与七到八节那“心怀二意”的人形成分明的对比,这或许是雅各有意的笔法。因此雅各的用意是在强调神毫无保留、不计算、不动摇的心意,要将智慧赐给凡求祂的人。

  神的赏赐不单是全心全意的,也不含斥责。传道经说,“愚昧人的赏赐不使你得益处,因他眼目不单一,他给得吝惜而叱责(Oneidizei)多多……”(二十1415a)。相形之下,神用“单纯的眼目”(“singly”)赏赐,并且“毫无斥责”(oneidizontes)──祂不会因过去的失败谴责我们,也不老提醒我们祂所赐礼物的价值。这节经文与耶稣的教导有关(太七711),也同样鼓励我们,大可放胆地来到毫不摇动的施恩之神面前来求。

  6. 各从神赏赐的态度转而谈我们祈求的态度。雅各在六到八节中,是否针对求智慧而言,我们不清楚,他似乎是在谈求智慧一事之后,顺便附带教导祈祷中“信心”的重要性。神回应我们的祈求并不因人而异(祂赐与“众人”,5节),但却受到我们祷告态度的限制。雅各说自私、属肉体的祈求,神不会听(看四13),但是“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祂便会答应。耶稣在教导门徒们祷告时,也同样使用这几个字,祂发命令叫无花果树枯干时,对门徒震惊的回应如此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廿一2122)。在这两处经文中,钥字“信心”和“疑惑”有类似的意义。“信心”不仅相信神会赐予所求,更包括对神全心全意、不动摇的依靠。“疑惑”译自一个字(diakrino),基本意义为“区别”。从这字根延伸的意思包括“明辩”(林前十四29)、“争辩”(徒十一2)等,而其关身语态(middle voice)有“自我争辩”、“摇摆”、“疑惑”等意思。雅各在二4中使用此字,描写在教会对富人不当的注意力所造成的“断定”或“分化”。因此这字的意思比较不是指思想上的疑惑,而是指忠诚方面的冲突,如效忠神还是“玛门”(太六24),或神还是“世界”(雅四4)。

  此节下半段的“因为”(gar),带入六节下半至八节的整体讨论。这几节经文用一负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必须凭信心求的“原因”:那缺乏信心、“心怀二意”的人,从主得不着什么。第六节的末了将这人与海的波动来相比,这个比喻重点不在海浪涌向海岸,而在海水不断的翻腾不定76。正如海的表面一时一刻都没有同样的形状,随着风向和风力变换飘动,心怀二意的人也没有固定的信仰和方向。他缺少“灵魂的锚”(来六19),成了各种教义之风和逼迫风暴的掠物,对神的忠诚时常饱受威胁。这样的人对神没有不动摇的信心,受逆境及各种观念的影响,因此从主得不着所求的。

  78. 这两节经文正确的标点很难判断(最早的新约抄本没有标点)。某些英文版本将第8节中所描述“心怀二意”的人与第七节中的“这样的人”视为同格,好比 NASB:“这样的人,就是想心怀二意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同时参 NIV,和合本亦同)。另外一些人将“心怀二意的人”看作第七节动词“得”的主格,好比 RSV:“因为这人不可以为,一个心怀二意,在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的人,能从主那里得什么。”按 NASB 的译法,“这样的人”就是指六节后半段的“疑惑的人”,雅各乃是批评他自以为祈祷会蒙垂听的想法。如果我们采纳 RSV 的标点,则“这人”就是指六节上半段那“求”的人,雅各乃是提醒他,疑惑之人的祈求不会蒙应允。或许第一种译法较好,因把以“这样的人”来称那刚提到的“疑惑的人”,有贬低身价的意味,是很自然的;“这样的人”,“那疑惑的人”别想神会响应他的要求,因他对神的态度既不真诚也不一致。

  心怀二意的(dipsychos)字义为“两个灵魂的”(doublesouled),暗示此人分裂的深度。在希腊文学作品中,此字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有些人认为雅各自己创造了这字。然而不管此字多新,其观念未必是新的。旧约将罪人的特征描写为“心不专一”(divided heart)(诗十2;何十2)却宣告那些“一心”寻求神的人为有福(诗一一九2)。犹太人的拉比藉描写人具有两种倾向──善和恶──在灵魂中交战,来刻划人基本的罪。当文士问耶稣什么是最大的诫命时,耶稣引述申命记六5:“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太廿二37)。若对神的基本态度有条痕,一下这样相信,一下又变成那样──这是雅各最反对的,他劝勉我们在祷告中决不可有这种信心(6节上段),神当然不会应允发自不信的祈祷。我们应该注意,“心怀二意”是基督徒生活目标“成全完备”(teleios4节)的死敌,也与神“单一”、“全心全意”的性格对立(5节)。28节的首要主题,便是渴望动机能单一、纯洁,全书信中这种渴望反复出现(特别看四410)。

 

74 Derek Kidner, Wisdom to live byInterVarsity Press, 1985)。

75 haplous 在太六22及路十一34中的意义还在辩论中。主张“全心全意”、“单纯”的意义的解法,请看 O. Bauernfeind, TDNT, 1, p.386; I. H. Marshall, The Gospel of LukeEerdmans, 1978p.489

76 Klydon 这字意为“波涛汹涌”或“起伏澎湃”而非“波浪”(Hort, pp.1011)。在古典文学中,海的不静止、汹涌的起伏常用来作变换及不稳定的比方。看传道经卅二2Philo, On the Giants, 51; On the Sacrifice of Abel and Cain, 90; On the Eternity of the World, 125

 

三、贫穷与财富(一911

  9. 911节与前面的关连不是完全清楚。有些人认为雅各并不在意思路的逻辑连贯性,故911节乃是开始另一独立的主题;另外有人则指出,试炼的主题将12节与第2节衔接:贫穷可能是读者所面对最突出、最艰难的试炼(Hort, Mussner, Davids)。还有另外一些人建议,雅各对“心怀二意”之人的讨论,令他接着探讨生活中最易造成对神心意不专的领域:在神与玛门之间的挣扎(Tasker)。我们一方面承认,以上看法都有可能影响雅各安排主题的顺序,但同时也必须注意,雅各并没有将任何一种说法表达得很明确。所以最好不要将这段经文与这些题目拉得太近。

  第9节将弟兄形容为卑微的tapeinos),指的是社会经济状况卑微的基督徒,即没钱没势的人。tapeinos 这字的意思很清楚,因旧约经常以此意使用这字(参诗十18;卅四18;一○二17;赛十一4;摩二7),且 tapeinos 在此与“富足 plousios10节)形成对比。如果雅各书是写给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犹太基督徒,许多读者,可能占其中大多数,都是贫穷人。我们知道大约这时发生饿荒,基督徒既被社会大众摈弃,可能遭受更严重的苦情(参看徒十一2829)。在苦难当中。基督徒的社会地位固然低微,却要因升高喜乐”(RSV 译为 boast,夸口;NEB 译为 be proud,引以为傲)在这段上下文中不是指自我重视的高傲,而是指一个人因看重神所看重的,而有的喜乐夸耀。升高hypsos)这字新约别处也曾用到,形容基督升入的属天领域(弗四8)及圣灵降自的所在(路廿四49)。信徒借着信心归入属天领域,成为天上国民(腓三21)。因此我们可以说,“升高”包括信徒目前所享有的属灵超越地位,也包括他对将来有份于基督那荣耀永远国度的盼望。这种目前的地位与将来的产业的组合,雅各在另一节经文中特别提出来,将 hypsos 的意义作了更明白的诠释:“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他所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国么?”(二5

  10. 富人与穷人一样,必须越过外在物质环境,看见长存的属灵价值,及那看不见的“属天领域”的真实。“穷人”和“富人”的对比及是常见的圣经主题,在旧约圣经时代末期特别多有谈论,那时“穷人”(希伯来文ani 与卑微、受苦、信靠神拯救的圣徒几乎是同义词,同样,“富人”也常与不敬虔的压迫者相联,他们想靠自己的财富来自救。神应许升高前者,但却要审判后者,马利亚在她的尊主颂歌中表露的盼望,就是此传统的代表:“他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一5253;同时请看引言中“贫穷与财富”部分{\LinkToBook:TopicID=116,Name=七 貧窮與財富})。

  许多注释家依据此传统视10节中的“富人”为不信者。他们更进一步指出,雅各书中从来没用“富人”(plousios)来称基督徒(除了属灵的意义之外),并且雅各书五16对富人广泛宣布审判,而10b11那富足人的“降卑”即是指他在末日所受的审判。采取此种看法的人一般都建议,在降卑时该夸口的劝勉是带讽刺的说法:“富足人过足了好日子,他能对将来期望的就是降卑,那是唯一剩下来让他好‘夸口的’。77”然而这里反讽的笔调并不明显,并且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以这段为严正的勉励似乎更恰当,若是如此,这“富人”必是信徒。就文法来说这种看法也较获支持,因9节“弟兄”(adelphos)是在“卑微的”(tapeinos)一字之前,因此自然它也涵盖10节的“富人”(plousios)。

  我们不以10b11作为降卑的原因,而视之为富足之基督徒在降卑中仍能夸口的理由:这世界短暂的本质使人无法倚靠财富。雅各在此显然是借用以赛亚书四十68,该段经文正是说明这项真理:“凡有血气的”都将消逝,与神话语的永存形成对比(同时请看彼前一2325对此段经文的使用)。诗篇四十九1617包含了对财富相似的警告:“见人发财家室增荣的时候,你不要惧怕,因为他死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去,他的荣耀不能随他下去。”雅各从此圣经传统中取材,提醒富有的基督徒,财富不能久长,他必须时常谨慎,不要太看重那无法“带”到另一世界的财富。

  那么此富足基督徒所该夸口的降卑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建议两种可能的意思。第一,富足的基督徒应该记得,不管他在世人眼中如何“升高”,他在神面前的地位则非如此。他必须注意将眼光定准在他真正、属灵的地位上,以经历神美好旨意的祝福。雅各在此很可能想到耶稣的话,就是祂在四10提到的:“自卑的必升为高”(太廿三12)。第二个可能的意思,是“降卑”乃指信徒自己与耶稣基督认同,耶稣曾“自己卑微”(腓二8),被世人鄙视。

  因此,雅各乃是向穷困及富足的基督徒都提出劝勉,要他们谨记,他们的把握唯一的根据是与基督耶稣认同。在世人眼中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的穷困信徒,应以与主的关系而欢呼,因主己被高升至宇宙中最崇高的地位;而在世人眼中具有高超地位,又靠财富而安心的富有信徒应该记得,他唯一常存的保障来自与“忧患之子”,“被藐视、被厌弃”之主的关系。换句话说,不论贫富,信徒必须自属天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生活,不从属地的角度看。

  11. 这节经文继续引用以赛亚书四十67,更详细的形容10节中提到的“过去”。RSV 用现在式翻译此节前段的四个主要动词,反应出此处希腊文过去式格言式、定律式的语气。但这种时态也可能意指动作的突发性78。很快凋谢的花之比方,对中东读者来说是很熟悉的,他们每年看见早春的花在无情炎阳下迅即凋谢。在 RSV 译成炙烈的热风Scorching heat, Kauson)或许该译成“炙热的风”(如和合本:热风,如 NASB 的译法);此字在七十译本出现几次,指“东风”,即热沙漠风;也常用作审判的比方,参何西阿十三15:“他(以法莲)虽在弟兄中茂盛,必有东风刮来,就是耶和华的风从旷野上来,他的泉源必竭,仇敌必掳掠他所积蓄的一切宝器。”

  这个植物的比方所要说明的重点,11b作了简明的摘要:正如花一样,一天看来盛开,隔天立刻枯萎,富人“在他的追求中和合本为:所行的一切事上也要这样衰残”。“衰残”这动词(maraino)在此显然有死亡的含意。“追求”把 poreia 这字作了很适当的翻译,它的意思可以只是“方式”,即“生活方式”,但也常具有“旅途”的特别意义。从本处上下文,及雅各书四13来看,此字可能是指以求利为动机的生意旅途,在其中富有的基督徒突然“被神取去”。

 

77 Dileliusp.85

78 Moule, p.12; Adamson, p.63

 

四、试炼与试探(一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