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注释

{\Section:TopicID=112}Ⅰ 前言(一19

{\Section:TopicID=113}A 问安(一13

  1. 保罗开头的话,是第一世纪书信的惯例:先是写信人的名字,然后是收信人的名字,接着是祷告。不过,保罗在每一部分都添上使徒的特色。因此,写信人名字加上蒙召作使徒,在本信中十分贴切,因为保罗不住地用他使徒的权柄,更正错谬。蒙召(参罗一1),指出他作使徒是原出于神(参加一1),奉神旨意,也是强调这一点(参林后一1)。兄弟所提尼,可能是“管会堂”的犹太人(徒十八17),若是那人,则他后来悔改信主了。不过这名字很普通,所以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2. 这信是写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是个莫大和欢乐的吊诡(paradox)”(本革尔,Bengel)。教会ekklesia)在普通希腊文中,是指任何世俗上的集会(正如徒十九3241;参39节,以弗所发生的暴乱)。基督徒故意不用一般宗教集团的称号,而选用这个字来自称,可能是受七十士译本的影响,用这字眼称以色列百姓。这个字表示他们深信教会不只是一般宗教集团之一,它是独特的,一般宗教字眼并不合用。它也不是普通的“集团”,而是神的 ekklesia。接着解释就是在基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圣徒成圣同一字根,基本的含义不是我们一般的用法,说到崇高的道德标准,而是分别出来归神的(不过,分别出来后,应有的品格,也当然包含在内)。

  以及所有在各处一句,可能把这问安扩及所有信徒(康哲民(Conzelmann)认为有普世教会的观念在内),这也是希腊文最合理的诠释。孟逊(T. W. Manson)认为“各处”是指“各聚会的地方”,正如在有些犹太会堂的碑文所见的39。不过,这两个解释有很强的异议,就是本书信绝不是一封传阅的信,也不是一封公开信。它始终针对着当地的事态;因此,就不如把它与上文衔接起来。哥林多人被召作圣徒,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而是与其它人一起的。接着插写信徒为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是不寻常的(不过却不难明白);旧约时代人们求告耶和华的名(珥二32等),因此保罗这话,是把基督放在至高的地位上了。

  3. 恩惠是基督教极崇尚的字眼,与希腊的问安相似,“问安”是 Chairein,“恩惠”是 Charis,两者意义却有天地之差。恩惠是神给我们白白的赐与,尤其是祂在基督里白白的赐与。平安是希腊惯用的问安,但希伯来的 salom,远超过英文里的 peace(中文的“平安”)。它不是指没有争斗,而是指一种积极的福气与人同在,是整个人得着丰盛,尤其是属灵的兴盛。

  这是个典型的问安,新约每一封书信几乎都出现(有时加上“怜悯”一词)。除了这两种质量之外,还把神和主耶稣基督连在一起,作为共同执笔的作者。基督所处的地位,再没有比这更高了。

 

39 Studies, pp. 192, 208209.

B 感恩(一49

  保罗的信通常都在开头说感恩的话,但他对哥林多人如此苛责,就有人觉得这番感谢的话是讽刺性的。不过,这说法没有可靠的根据,因为保罗并没有为哥林多人的信心爱心感恩(比较帖前一23),而是为神在他们身上的恩惠而感谢。尽管满有瑕疵,“哥林多的信徒与外邦市民比对之下,总归是大有分别的。”(赖富特(Lightfoot),5节注)。

  45. 单单人的成就,保罗看来是不足道的;“肉体之内毫无良善”(罗七18)。他感恩的,不是他们自己成就的,而是神的恩惠在他们身上所成就的。他特别指出两样:口才,就是真理的传讲;还有知识,就是对真理的领悟(Robertson 指出,只是流利不够,最要紧是有值得讲的内涵)。“他特别挑出哥林多人自豪的恩赐”(Parry)。后来他把两者合并为“智慧的言语”(十二8)。

  6. 我为基督作的见证一句,指出福音原是传递而承受的,是神成就的好讯息,传道者只是把它传开去,作它的见证。这见证在哥林多人身上得以坚固。这个动词往往见于蒲纸卷中,作为担保的律法词汇40。保罗说他们的生命得以改变,尤其在口才和知识上(5节),证明了传给他们的讯息是可信的。从传道的果效,可以证明其真实可靠。

  7. 这一切的结果(以致),就是哥林多人在属灵恩赐上一无所缺。“恩赐”这字有几个用法:(a)指救恩(罗五15),(b)指神一般美善的赐与(罗十一29),(c)圣灵特别的宠赐(十二4以下)。这里是指第二种,较为广阔的。神使他们生命丰厚,属灵恩赐样样都有。这儿提到主耶稣再来,似很突兀。不过,正因为今日预尝了圣灵的赐与,使人思念将来那大日子更完全的经历(参罗八23;弗一1314)。显现(名词为“启示”一字,指主再来时那全备的知识(参帖后一7)。我们将得见祂真貌(约壹三2),我们等候祂,不是无可奈何,而是积极的盼望(参康哲民)。

  8. 坚固就是第6节的“坚固”。基督既使哥林多人凡事丰富,满有恩典恩赐,保证他们必一无欠缺,直到末后的日子。圣灵丰富的赐与,本身就是一种保证,指向将来所要尝受的福乐。末后的日子可称为“基督显现”的日子(7节),亦可称作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旧约盼望“主的日子”(摩五18);新约称为基督的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日既是祂的日子,祂又“保证”了哥林多人,那末,他们到那日必然无可指摘了。基督所担保的人,没有人可以指控(参罗八33)。

  9. 这不是空夸的话,乃是肯定可靠的,因为神是信实的。哥林多人可以大有把握,神的恩惠必不断绝,因为有神的本性作担保。保罗追溯当初是信实的神呼召他们,与祂儿子耶稣基督我们的主有分。保罗前面说他作使徒,是神呼召的(1节)。这里他说每个信徒都有呼召。神呼召我们,不是我们自己主动而成为基督徒的。NIV 英文译本把 Koinonia(一同有分)后的所有格,当作主词,就如“交通”(圣灵里有甚么交通,腓二1);但这个所有格也可以是受格,正如“和祂一同受苦”(腓三10)。这里保罗的意思,可能是一同有分于基督里。不过,所有格指的若是一个人,这所有格多半是前面名词的主词,所以这句的意思应该是与祂儿子相交(译注:中文和合本就是采这译法),更切合些(Ellicott 认为两者都可以,在祂“里面”相交,也“与”祂相交)。这个字是10节“分党”一字的相反字;我们蒙召是与基督相交,也在祂里面相交,不是彼此分党。

  留意保罗怎样沉浸在救主的名字上,9节经文中一共提了九次之多,下一节也再出现。可见基督是绝对的焦点,保罗在祂名字上眷爱地流连。

 

40 A. Deissmaun, Bible Studies T & T. Clark, 1901, pp. 104109; H. Schlier, TDNT, i, pp. 602603; MM.

Ⅱ 教会分裂(一10~四21

{\Section:TopicID=116}A 分裂事态(一1017

{\Section:TopicID=117}1 党派(一1012

  10. de“但是”(中文没有,NIV 也没有),这对比的连接词,把后面的话与前面的对照起来。他们不但没有实行相交,反而有了分争。保罗用很柔和的劝勉手法,引入话题。他用这动词,又用弟兄们这亲密的称呼。他在这封信中用“弟兄们”共三十九次,远超过其它书信(其次是罗马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各有十九次)。还有,他是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他们。他用祂的全名,增强了劝勉的严肃性,这个名字远超过所有党派的名字。

  都说一样的话,是一句劝人团结的袭用语。党派用的口号,会加深分裂,使之潜渗更广,保罗呼吁他们要制止。“说一样的话”是合一的第一步,而不同的口号只会扩散分争。分党schismata)不是“分宗派”(schisms),而是“结党”(“cliques”,莫法特)。他们的分裂是内部的,各党仍在一个教会里,例如圣餐仍然一同聚集(十一17以下)。保罗盼望他们彼此相合,这个动词意思是恢复正确的状态,也用在补网(太四21),以及帖撤罗尼迦人信心不足的补足(帖前三10)。哥林多教会的情况离正轨太远了,必须加以重整。保罗要他们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心mind & thought)意思相差不多,但可能指“心态”(frame of mind),而是“意见”(opinion)。

  11. 革来氏来历不明,保罗提及她的名字,很可能她是以弗所人,不是哥林多人,不过无法确定。我们也不能肯定她是不是基督徒,很可能是。看来她必定相当富有,在以弗所和哥林多都有往还,她家里的人向保罗提起哥林多的情况。提起这动词是清楚说明的意思,表示保罗绝无含糊的疑窦。可能这字“表示保罗传到他耳边的情报,本来不肯相信是真的”(爱德华滋)。分争是“情欲的事”之一(加五1921)。神的子民原不该这样的。

  12. 保罗的指责越来越一针见血了。这分争必然散播得很大,党派出现了,各依附所追随的师傅。有人想把这些党派的教训开列出来,不过这只是猜测而已,并无根据。从保罗介绍亚波罗的语调,以及其它有关亚波罗的经文看来,他们的教训并没有多大分别。保罗从未批评过亚波罗,并且劝他要回哥林多去(十六12)。依附的人可能是根据讲道的方式而选择的(见导论)。

  矶法一党(矶法是“彼得”的亚兰语),却产生另一种难题。彼得有没有到过哥林多,并不知道。若他到过那里,人们依附的因由就是个人性的。不过,还有其它要考虑的。彼得作基督徒比保罗时间久,他是十二使徒的首领。他似乎会比保罗更通融犹太人的律法(参加二11以下)。他的讲道可能与保罗稍有不同的重点,不过必然只属轻微的。总之,哥林多这一派的人对彼得特别推崇备至。

  有人认为根本没有基督党,我属基督一句是保罗自己的惊叹语。不过依这句的结构,这说法不大可能。希腊文表示真有第四党存在,“基督是分开的么”一句也证明如此。(13节,林后十7也有关联么?) 这一派人是否对前三者厌倦了,就说“我们属基督,不属任何人的领袖”,抑或他们真有独特的教训,我们就无法知晓了。无论如何,他们都渗透了分党的作风了。最令保罗不安的,正是这个,他并没有指责他们各党的教训,却指责他们分党这回事。就是用他自己名字为党的,他也不袒护。只要是错的,他绝不容忍。

2 与保罗无关(一1317

  13. 使徒怒气爆发,一连问几个问题。基督是分开的么?这话,一般认为是句烈怒的呼喊,不是句问话(GNB, NEB 就是这样)。有人将动词视作关身(正如路十二13),那意思就变成:“你们分属于基督和别的人么?”表示他们只是部分属于基督。不过,被动式更有可能,意思是“基督是被分割的么?”(意即属于相争的某一派人;参莫法特,JB:“基督是分送出去的么?”)或说“基督是分开的么?”最后这句也许是最贴切的了;不过,无论取哪一句,保罗是在表达一件绝不可能的事。基督是一个,教会是祂的身体,也必然是一个。

  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么?也是表示绝说不通的事,直接关系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哥林多人强调智慧,似乎忽略了基督十字架的真理,是绝对的重点。除了祂,没有人能成就救赎大功。第三个问句表示他们不明白洗礼的重要性(浸礼与十字架在罗六3以下亦连在一起)。他们受洗归入基督,不是任何其它人,他们单向基督效忠。

  1416. 保罗只有为哥林多几个人施洗过,他认为这是神的安排,为此感谢神。有人认为洗礼使施洗者与受洗者,有一种神秘的关系(Hering);可是在新约中,这种看法很难成立。基督自己把施洗的工作分派给跟从的人(约四12)。彼得也是这样做(徒十48)。保罗对基利司布(“管会堂的”,徒十八8),该犹(接待保罗的人,罗十六23),例外地施了洗;他稍后才提司提反家,正是一封口述笔录的信很自然的情况。他提及这些人,并不表示这些人特殊重要,因为“这与整段的语调相违”(Godet)。保罗没有说明理由。他也许还为别的人施过洗(16节),但显然保罗并不惯常为人施洗。

  提出这些事实,是表明他绝无意把信主的人与自己拉在一起(参15节)。古时一个“名”的意义,比今日重要得多,代表了整个人的个性;总揽了那人的一切。eis 这前置词即是“进入”(into),“‘进入某名字’表示进入相交与效忠,正如救赎主与被赎者的关系”(Robertson Plummer)。保罗绝没有说过甚么话,也绝没有做过甚么事,要把他带领信主的人与自己有这关系。他把人带向基督。

  17. 保罗奉差是传福音,不是施行宗教礼仪,即或是洗礼这么重要的礼仪。基督最初差派十二门徒(可三14),最主要的正是传福音,而整个新约里,这也是使徒主要的工作。神藉基督的救赎工作,他们承受了很独特的见证任务;他们主要的工作是要传扬出去。

  哥林多人至少有一部分,把人的智慧和口才看得太高,跟随了希腊人推崇修辞哲学研究的作风。保罗针对这一点,坚持智慧的言语(“cleverness inspeaking”,BAGD)并不是他奉差的使命。这种传讲法,会把人带向传讲的人,就使基督的十架失了效用。忠心传扬十字架,使人信靠神透过基督所作的,而不是任何属人的技巧。专靠辞藻,使人信靠人,正与传讲十字架的果效背道而驰。

B 福音的“愚拙”(一18~二5

{\Section:TopicID=120}1 讯息的“愚拙”(一1825

  哥林多人实在对智慧高抬备至,保罗就大胆强烈地将神的智慧与世界的智慧互相对照,神的智慧是自视高超的哥林多人所轻蔑的,他们羡慕属世的智慧,其实却是毫无功效的,Williams 说“世界的教师已足够有余了,需要的是救主”,保罗的语气正是这样。留意他是针对所有派别,并没有指明哪一派。

  18. 道理(英文 message,讯息,NEB Doctrine,“教义”),字面的真义是“the word”,“字”或“话”;与17节的“智慧言语”互相对照(Words of human wisdom 原是单数的)。这道理包括使徒传道的形式与内涵。这道理在灭亡的人听来,亦不舒畅,那简单直接的表达方法,也不讨好。以他们的“智慧”,只觉这道理是一派胡言。罗马有一幅著名的图画,绘着一个敬拜者,站在一个钉十架的人面前,那人有人的身体,却有驴的头,上面写着“Alexamenos 敬拜他的神”41看重属世智慧的人,正是这样看十字架的道理。灭亡的人得救的人之间,成了对比(参路十三23;林后二15)。所有人至终都落在这两类里,再没有别的路。得救的人并未全获属天的智慧,但新生命使他们能以衡量属灵的事。他们体会福音的伟大,灭亡的人却盲目不见。愚拙的反而是“智慧”,我们以为保罗会说福音是“神的智慧”,可是他却说是神的大能(参罗一16)。它不只是一番忠言,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人,也不是有关神大能的报导,它就是神的大能。

  19. 保罗引用以赛亚书二十九14(与七十士译本稍有出入)总结他的论点。他说的并不是新论调,自古以来,神的道就与人的智慧思潮相对(参诗三十三10)。人总觉得他们是对的(参箴十四12;十六25)。但神要灭绝人的“智慧”,废弃人的体系。在这段里,智慧聪明并无大分别。但正确的说法,智慧是智力的超卓,而聪明则是对“事物因果”明哲的领悟(赖富特注西一9)。两者在神面前都站不住。

  20. 保罗用一串巧妙的问话,强调他的重点(参伯二十八12;赛十九12,三十三18)。有人认为智慧人是指希腊的哲士,文士(学者)是指犹太人的文士,世上的辩士指两者在内。另有人把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的重要性互换。不过,似乎保罗并没有这样分明的用意。他只是要指出没有任何属人的智慧,可以在神面前站得住,用三个世界上最有学问最敏锐的典型字眼罢了。他用这世上aion;参 NEB“全都只限于这稍纵即逝的世代”),叫人感到人的智慧原是短暂的。这世界只是个即将过去的舞台,其中的智慧也要一同过去。神不单撇弃这智慧,或指出它的愚拙,祂变成愚拙。神对任何只凭人智慧的成分完全弃绝,保罗对这一点绝不含糊地指明了。

  21. 有人以为这里的神的智慧,是指神在大自然所启示的(参罗一1920),但这其实并不大可能。他们认为神藉大自然世界说的话,人听不见,于是祂便用别的方法向他们说话。可是整段经文的调子,都显然与这见解相违。保罗说,神以祂的智慧,选择以十字架的道路拯救人,不凭任何其它途径。乐意叫人留意这是神自由选择的主权。神从来没有计划过,要人凭自己智慧的运用来认识祂。祂乐意用截然不同的方法彰显自己。保罗大胆地断言这是愚拙,衬托出这道理的赫然出人意外。人从来不觉得福音是智慧的杰作,对天然人来说,是说不通的。保罗传福音时,并非不晓得所对抗的是甚么。道理kerygma)就是传讲的内容;也就是说,不单传讲福音为“愚拙”之举;福音本身,神透过钉十字架的救主拯救人这讯息,根本就是“愚拙”的。人并非靠运用智慧来承受救恩的,乃是信而得救(现在式表示不住的信)。

  22. 保罗提出犹太人求神迹,希腊人求智慧,两者相对,活画出两个民族的特性。实事求是的犹太人,对于推理的思想领域,无甚兴趣。他们处处求印证,专注于实用。他们心目中的神,是无时不在行大能神迹;他们要求耶稣行神迹,也是一贯的作风(太十二38;十六14;可八1112;约六30)。他们认为弥赛亚应以惊人的大能威荣来作印证,而钉十字架的弥赛亚根本是黑白两回事。

  希腊人则沉浸在推理哲学里,最受推崇的名字,莫过于卓越的思想家。在他们的文化山巅上,轻蔑一切不懂钦服智慧的人,视为蛮族。他们的智慧往往沦为无意义的虚谈诡辩(参徒十七21),却毫不在意。他们以自己智力精锐为荣,视福音为无物。Proctor 说,“希腊哲学家有高度智力透视,他们的著作尊贵高超”。可是他接下去说,“这一切对人类并无拯救能力。”

  23. 与上述的恰成对照,保罗定意传扬钉十架的基督(but, de, 是反义字(adversative),而我们hemeis 是强调式)。kerysso)是传讯者的行动。讯息是从神来的,不是从传讯者而来。这个意思的用法,是基督徒特有的。古典著作中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用法,七十士译本和当代宗教体系,如神秘宗教(见 TDNT, iii, pp.697700),也没有这样用法。钉十字架是个现在完成式的分词,表示基督不但一次被钉,而且一直持有这被钉者的特性。十字架永远有功效。

  可是犹太人无法接受,对他们来说,钉十字架的弥赛亚是绝对不可能的,是个绊脚石Lenski 认为这译法太弱,skandalon 该作“死亡陷阱”)。那是顶撞冒犯的收场(被挂在木头上的,是被咒诅的。申廿一23)。对外邦人而言,也好不了多少,他们看为愚拙,彻头彻尾的荒谬。神万不会这样做!十字架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犹太人外邦人都受不了。在此保罗把全人类囊括了,都拒绝钉十字架的弥赛亚。

  24. 人拒绝耶稣,并不代表全面的故事。有蒙召的人,包括犹太人,希腊人,对这讯息欢喜接受。“但在那蒙召”的一句,有强调的意味,英文作“the called themselves”);themselves 一字是强调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神主动的呼召。蒙召一词,在保罗一般的写作里,表示人已经听从了这呼召;这是个有果效的呼召。蒙召的人知道,被钉的基督就是能力的本身。蒙召之前,他们被败在罪中;如今有了新能力在心中工作,就是神的大能

  基督也是神的智慧。这段经文中,一直都论及智慧,哥林多人向往推崇备至。可是,十字架对希腊知识分子,却是愚拙无比的事,根本说不通,毫无智慧可言。保罗将能力智慧连在一起是很重要的,因为若只靠智慧可到神面前来,那么基督教只有知识丰厚的人才可以获得救恩了。但十字架的能力使最卑微的人,也可以通到神面前,可以胜过罪恶,这就是超越任何哲学家所能构思出来的智慧。在寻索智能的层面上,神的“愚拙”证实是真的智慧。

  25. 在此保罗结束这一段话,狂傲的人嗤笑为愚拙的实比人的智慧更有智慧。保罗在此没有用182123节所用的“愚拙”(moria),他用的“愚拙的东西”(moron)就是指十字架。软弱一字亦然,是用软弱的东西;十字架是神“软弱的东西”,比人所有的都强。

  最喜欢找兆头的犹太人,对这最伟大的兆头却盲目如此;最喜欢智慧的希腊人,面对最深邃的智慧,却丝毫辨认不出来。

 

41 Jack Finega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Past Princeton, 1946, p.292, and fig. 124.

2 信的人本卑微(一2631

  从神所召旳人,可看出神的方法与世上的智慧的对比。祂原可以集中力量在智慧分子,或其它出色的人,但事实上祂所选召的,从世界的眼光看来,是毫无可取的人。祂的能力在最拙劣的素材上,出现了神迹;这样,祂的智慧就远胜人最大的努力。顺道一提,保罗这样达到结论,就是他风格的精采处,堪当称许(BDF 490论及他的“艺术作风”)。

  26. 保罗引导读者思想,神已经呼召的人是怎样的人等(蒙召表示神的主动)。教会里有许多微不足道的人,并不是因为苦无出路的人才肯作基督徒;而是因为神定意要在人看为最无足轻重的人身上,显出祂的神能。保罗一开头便说,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也许正是这原因。这一段讨论中,智慧是重点,而哥林多人对智慧的崇尚,正是典型的希腊作风。可是,保罗干脆地否定神用它为呼召人的条件。这并不是说教会内没有保罗所提这些人等,不多是指“有一些”,但为数不多(参导言;正如 Deluz 说,神 a priori“祂的教会不摒弃任何人”)。基督徒中没有聪明才智的人,这样的评语已像色勒俗(Celsus)一样悠久,俄利根极力排斥这说法(《反色勒俗》(Contra Celsum III.48;色勒俗攻击基督教是在公元约八十年,而俄利根生于约185254左右)。有能力尊贵的,是社会中的领导人物,可是“叫人在世界高升的东西,如知识、势力、地位,并非引往神和救恩之途”(Hodge)。

  27. 拣选一词重复出现,强调了神的用心。此外,从阳性字眼(智能、能力、尊贵在希腊文字是阳性字),转为中性字愚拙的,一方面直指这些人愚拙的本质,另一方面更可能包括十字架的救恩(参23节)还有另一个转变,智慧Wise),一字即“聪明人”,转为阳性;这些人自己看自己的身价,与神的拣选对比起来,就必蒙羞。希腊文的文法用(hina),表示神的用心(“为要叫他们蒙羞”);保罗不想我们忽略,神在这一切事上是有计划的。有解经家认为世上是“世人的看法”,这却错过了保罗这话的刺。神不单拣选了世上认为愚拙软弱的人;神实在拣选了世上真真愚拙和软弱的人。

  28. 卑贱的是指“出身低微”的人,但往往添上“道德下等”的意思(参六11),正与26节“尊贵的”相反。被人厌恶是个很强的字眼,意即“被视作一文不值”(诺克斯,“可蔑视的”)。下面的字眼更厉害,无有的,“等于‘零’的”(Orr Walther nothings”),“在世人眼中根本不存在的”(Erdman)。神的作为是创新的,祂按自己的旨意,从无有造出有来。废掉katargeo)这动词不容易译。新约里共出现了二十七次,AV 译本有十七种译法,RV 译本不用其中七个,却另自加三个,其它译本也有同样情形出现(我从著名的译本中,列举了共八十种译法)。这字基本上是“去闲着”,或“停用”的意思。这里意思是,神拣选那无有的,叫那有的完全无效用。

  29. 神这样做,是有用心的(hopos 是指目的),为叫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可夸口。我们在人面前不管做甚么,在神面前都不能自夸。

  30. 保罗从消极转向积极,得救的人是“本乎神”(exautou),有根源的意思。他们的新生命是从神而来的(参罗九11;林后五1718;弗二8)。他们是在基督耶稣里。这难明的词句是保罗经常用来表示信徒与基督的关系的,单写这句话的书也有不少。简言之,它表示信徒与主的连系,亲密得无以复加,基督是信徒生活的气层,可是,切勿机械化解释这话,基督是有位格的,这句话描写出人与个人救主的个别关系。贝斯特(E. Best)说这话有整体的一面含义,在基督里示与所有同“在基督里”的人,也都有了紧密的关系42。也就是说,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那反面的连接词“但”(de;见 AVNIV 则删去了),和强调语气的你们,把信徒与前述以属世智慧自夸的人,强烈地对照着。接着说基督成了我们的智慧,就把与属世智慧的对照,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来。保罗前面已强有力地作辩,说福音看来“愚拙”,其实正是真智慧,这里也就是这个意思。神的智慧有形有体地存在基督身上(参西二3),把自己献上叫人得拯救。这是真智慧,哲学家要争论,就只管争论好了。

  有人把公义及下面几样,与智慧并列(如 AV),但 NIV 用作解释“智慧”,这似乎更正确。公义(在希腊文中没有我们),在这里是指基督为属祂的人,争取得来的位置,“被称为义的位分”(爱德华滋)。基督是我们的公义(参林后五21),再无别法。我们也无法凭自己达到圣洁,基督也是我们的圣洁(参罗六19;帖前四37)。祂又是救赎(列在最后有强调作用,也许指末后的大日,救赎得完全的日子)。祂在各各他以自己的身体付上了赎价(参可十45)。

  31. 我们在神面前绝无可夸(29节),但可以夸基督为我们所作的(参加六14)。保罗用经文印证,正是他一贯的手笔(耶九2324)。旧约里这话是指耶和华,可见他对基督的推崇再无以上之了。

 

42 E. Best, One Body in Christ SPCK, 1955, ch. 1. 这一章对这一句的不同解说,有十分精采的总览。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