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罗马书绪论

 

作者简介

本丛书新约作者巴克莱乃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新约及希腊文教授,为当代著名神学家。他所写的圣经注释流传甚广,在英语国家中的销售数量已超过百万部,相信他所撰写的能提供一般神学生、教牧人员及平信徒以应时的帮助。

保罗书信绪论

{\Section:TopicID=103}保罗书信

在新约圣经里,没有别的书卷,比保罗书信更吸引人的兴趣。这是因为在一切著述中,书信是最属于个人的。有一位希腊的文学批评宿将,德米屈立斯(Demetrius)曾写着说:‘每一个人在他的书信中会现出他的灵魂。在其它的作品中,很可能认出作者的品格,不过不会像书信一般的清楚。’(Demetrius, On Style, 227)正因为保罗留给我们这么多书信,我们觉得对于他,知道得很多。在这些书信中,保罗对他热爱的人,肝胆相照。今天,我们在这些书信中,能够看到一位心智伟大的人,怎样为早期教会的问题而奋。我们能够觉出在他心里爱的颤动,即使他们有时行错了道路。

{\Section:TopicID=104}研究书信的困难

不过,同时,往往没有比了解书信更加困难。德米屈立斯(On Style, 233)引用阿忒门(Artemon)的话。阿忒门为整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书信的人。他说一封信应当以对话的方式去写,因为他认为一封信乃是对话的一方所写的。如用更现代的方法来说,阅读一封书信,是像在电话说话中聆听对方的话。所以当我们阅读保罗书信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有困难。我们没有对方的信是保罗要回答的;我们不完全知道他要应付的情况;我们只能从书信本身中推论出促使他写这封信的情形。在念这些书信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面对双重的问题。一方面的问题是了解这一封书信本身;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完全了解这一封信,除非我们知道促使他写这一封信的情势。我们必须要继续努力追求重新组织所要念的那一封书信的情势。

{\Section:TopicID=105}古代的书信

芦纸(Papyri)文件的发现及出版,在解释新约圣经上给与很大的光照。在古代,所有的文件都是写在芦纸上。这是从生长在尼罗河旁的某一种的芦苇的芦衣制成。它的制造过程,是把芦衣一层上又加上一层,使它成为纸张的形状。埃及沙漠的沙是保存芦纸理想的地方。因为芦纸虽然脆薄,只要不受潮气侵袭,却能保存久远。因此在埃及的废物堆中,考古学家抢救数以千百计的文件──结婚证书、契约、政府行文。其中最令人发生兴趣的就以数以百计的私人函件。当我们阅读这些信札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信都依照一定的款式写成。保罗的书信都是依照当日古代社会日常信札往来的款式写成。这里有一封古代信札的样本,从一个名叫亚庇安(Apion)的兵士写信给他父亲埃披马格思(Epimachus)的。他从米先念(Misenum)写给他父亲,在旅途中经过一番风浪,结果平安到达。

‘亚庇安向他的主父亲埃披马格思衷心问安。我祷告上苍,求使你们身体康健;你,我姊和她女儿,并我弟,万事顺利。我感谢我主萨拉毕斯(Serapis,古埃及下界之神),在海上的惊险中保佑我平安。当我一到米先念,我就从该撒那里获得旅费──三个金元。我的一切,都是很好。我求你,亲爱的父亲,赐下一两行手谕,第一让我知道你的玉体如何,接着是我的弟兄的康健,第三、我可遥吻你的手迹,以传达我的心意,你抚养我长大,以此,我希望,如果神有意的话,我立刻获得擢升。请向坎碧图(Capito)和我们的弟兄们,塞莱尼拉(Serenilla)和我的朋友们问候。我把欧克德们(Euctemon)为我画的一帧小像寄给你。我的军名是安多纽麦克沁摩斯(Antonius Maximus)。敬祝你身强体健。亚伽多斯达门(Agathos Daimon)的儿子塞莱纳斯(Serenus),加洛尼斯(Gallonius)的儿子屠勃(Turbo)嘱笔问安。’(Gilligan, Selections from the Greek Papyri, 36)。

亚庇安很少想到在一千八百年以后,我们会阅读当时他写给他父亲的书信。人的本性很少改变。这青年很快捷地擢升他的职位,谁是塞莱尼拉呢?会否是他留在后方的女友?他把他的画像──就是相等于我们今日的相片,寄给家里的人。这书信可以分为下列的段落:(一)问候,(二)为受信人的康健祷告,(三)向神祇感谢,(四)本文内容,(五)最后,嘱笔问候。保罗的书信的组织,几乎都是遵照这种段落。现在举例如下:

(一)问候:罗一章一节;林前一章一节;林后一章一节;加一章一节;弗一章一节;腓一章一节;西一章一至二节;帖前一章一节;帖后一章一节。

(二)祷告:在每一封书信,保罗祈求 神的恩惠赏赐给受信的人。罗一章七节;林前一章三节;林后一章二节;加一章三节;弗一章二节;腓一章三节;西一章二节;帖前一章一节;帖后一章二节。

(三)谢恩:罗一章八节;林前一章三节;林后一章三节;弗一章三节;腓一章三节;帖前一章三节;帖后一章三节。

(四)内容:书信的本文包含该书信的主要内容。

(五)祝辞及嘱笔问安:罗十六章;林前十六章十九节;林后十三章十三节;腓四章廿一,廿二节;西四章十二至十五节;帖前五章廿六节。

很明显的,保罗在写信的时候,他采用当时流行的书信格式。大学者戴斯曼(Deissmann)讲到保罗书信时说:‘它们和埃及写在芦纸上的书信没有甚么不同,只是在内容方面,它们是保罗的书信。’当我们在阅读保罗书信的时候,这并不是一种学术的操练,也不是读神学的论文,而只是阅读朋友之间富有人情味的文件。

{\Section:TopicID=106}当时情况

除了几个很少的例外,保罗的书信是为着对付当时实际情况而写的。它们都不是保罗心境舒泰,坐在安静的书室里写的论文。当时在哥林多、加拉太、腓立比、或是帖撒罗尼迦都有险恶的情况。为着应付这些情况,他才写他的书信。当他写信的时候,一些也没有想到我们;他只是想到当时接受他书信的人。戴斯曼写着说:‘保罗并没有想在汗牛充栋的犹太书信上,再加上些新鲜的数据;更没有想到使他国内神圣的经典,更加丰满。……他没有预料到他所为的在世界史上会占一席地;也没有料到它们会流传下一代;更没有料到它们会被视为圣经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常常记得,为着应付一时的问题所写的,不一定此一时以后,随即消失。一切世界上伟大的情歌,都是为一人而写的。可是全世界的人都爱背诵它们。正因为保罗的书信为要应付当时险恶危难的情况或是一种急迫的需要,生命的震动还在这些书信里面颤动。这是因为人类的需要及人类的状况没有改变,今天 神还用这些书信对我们说话。

{\Section:TopicID=107}口讲笔录

对于保罗的书信,有一件事必须注意。保罗所做的正如当时大多数人所做的。通常他并不执笔作书。他口授,一位书记笔录,然后加上签名证明。实际上,我们知道一位为保罗代笔者的名字。在罗马书十六章二十二节中,代笔写信的德丢,在书信将结束之前,插入自己问安的话。在哥林多前书十六章二十一节,保罗说:‘这是我自己的签名,我自己的花押,这样你们能够确定这信是从我那里来的。’(比较西四28;帖后三17)。

这可以解释好多的事。有时候,保罗所写的很难理解,因为他的句子只有开始,没有结尾;也有因为文法中断,句子纠缠不清。我们不要想保罗静静地坐在桌子旁,细心地修饰他所写的文句。我们必须想象,他在斗室中徘徊,他的言语如激流般的湍急;他的书记尽速地,好像竞赛式的把它们录下。当保罗构思他书信的时候,在他心灵里,看见一些接受他书信的人。他倾吐心里的话,热望帮助他们。保罗的书信并不是退隐在学者的书室中写出小心兼有学术性的作品。它们乃是从他心里发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语言,倾倒在受信人的心里。

罗马书绪论

{\Section:TopicID=109}有异于保罗的其它书信

很清楚的在保罗的罗马书及他的其它书信之间有很明显的不同。譬如说,无论谁在念哥林多书信以后,再念罗马书,会觉得它们之间的不同。它们在气氛上及方法上都有不同。其所以不同的极大部份的原因是由于一个基本的事实──保罗写信给罗马的教会,他是写给一个不是由他创立,和他没有多大关系的教会,并且和它也没有多大个人的接触。这说明了为甚么在罗马书中很少提到实际问题的细节。在其它书信中却是非常之多的。这也说明了为甚么一看保罗书的时候,缺乏个人的感情。狄比流(Dibelius)说:‘这是保罗书信中最少受到当时情势限制的一封信。’

我们可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来说。在保罗所有的书信中,罗马书是最接近神学的论文。几乎在他所有的其它书信中,他针对实时发生的难题,紧张迫切的情况,流行的错误,有威胁性的危险。这些事对于当时的教会都有很大的损害。不过罗马书是最接近保罗对于他自己的神学立场,作有系统的阐释,并不受到环境的影响。

{\Section:TopicID=110}遗言与预防

因为如此,有二位伟大的学者给罗马书两个给人光照的形容词。散德(Sanday)称罗马书为‘遗言’。这似乎是保罗写他神学上的最后遗嘱遗言,似乎提炼他信仰,成为最后言语的精英,交托罗马教会。罗马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是全世界很少见的最伟大的帝国的首都。保罗从来没有到过那里,也不知道是否有福气在将来到那里去。不过写信给在像这样的一个城市里的教会,他必须把他信仰的中心写给他们知道。他对于他的信仰坚守不拔,生死以之。伯尔屯(Burton)称罗马书为‘预防’。预防的意思是防备传染。保罗看到对于基督教信仰错误的观念,弯曲的思想,谬误的意思,会造成灾祸困苦。因此保罗要写给这一个世界中心的城市一封信,要他们建立起他们的信仰。如果有恶毒来侵袭他们的时候,他们有基督教教义的真言作有力和有效的防卫。他觉得对于抵抗谬误教训的传染最好的保护就是真理的防腐剂。

{\Section:TopicID=111}保罗写罗马书的时际

保罗一生萦绕着罗马的思想。他常想往罗马传道。当他在以弗所时,他计划再行经亚该亚,马其顿等地,接着分明是出诸肺腑的话:‘我到了那里以后,也必须往罗马去看看。’(徒十九21)。当他在耶路撒冷,遭遇逆境,情势逼人,末期似乎近在眉睫。他看见一个令他鼓舞起勇气的异象。在那异象中,主站在他旁边说:‘放心罢,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廿三11)在罗马书一开始的一章里,保罗呼叫出他渴望见到罗马的心。‘因为我切切的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罗一11)。‘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我们很可以说罗马的名字刻在保罗的心上。

当保罗写罗马书时,其日期大约是在主后五八年,其地点是在哥林多。他正将完成他心里珍重的计划。在耶路撒冷的教会是他们众教会的母会。不过这是一个没有钱的教会。保罗正在组织年轻的教会,收集捐款,帮助耶路撒冷的教会。(林前十六11以下,林后九1以下)那捐款包含着双重意义。这是使新加入教会的人有机会把基督徒的爱心成为基督徒的行动;这是一个最实际的方法深刻在基督徒心上,基督教会的合一──教导他们,使他们知道他们并不是属于一个孤立单独的教会;成为它的会友,他们日于一个大的教会;每一部份对于其它部份都担负着一种责任。富保罗写罗马书时,他正在准备携带捐献的款项,前往耶路撒冷去。‘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罗十五25)。

{\Section:TopicID=112}保罗写信的目的

那么,他为甚么要在这个时候写呢?

(一)保罗知道往耶路撒冷去并不是没有危险的。他知道在那里有他的仇敌。到耶路撒冷去意味着把他的生命自由交在他们的手中。在没有出发以前,他要求罗马的教会为他祷告。‘弟兄们,我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又藉着圣灵的爱,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为我祈求 神,叫我脱离在犹太不顺从的人,也叫我为耶路撒冷所办的捐款,可蒙圣徒悦纳。’(罗十五3031)。保罗在出发从事这危险的事工前,他动员全教会为他祷告。

(二)保罗在他心里暗自计算着伟大的计划。有人说保罗‘常常关怀着区域以外的人。’他看见一艘船停泊在那里,他会想到搭了那条船,把大好的讯息带给海那边的人。他看见远远的一座苍山,他会想到跨山越岭,把十字架的故事带给从没有听见的人。保罗就在这时候,惦记着西班牙。‘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罗十五23)。‘等我办完了这事,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这是指保罗把捐款交给在耶路撒冷的教会以后。)我就要路过你们那里,往西班牙去。’(罗十五28)。

保罗为甚么渴望着要往西班牙去呢?罗马开拓西班牙。有几条罗马的大道,几座罗马的建筑物,今天还在西班牙。就在此时,西班牙的伟大,令人耀眼。在罗马的历史上及文学上,有好多位的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西班牙人。讽刺短诗大师马细阿尔(Martial),叙事诗人芦根(Lucon),罗马文学家科伦每拉(Columella)及庞浦尼斯·梅拉(Pomponius Mela),演说大家奎恩提连(Quintilian),都是一时俊杰。其中最伟大的是辛尼加(Seneca)。他是最伟大的罗马斯多亚派哲学家,尼罗王的导师,罗马帝国的总理。很自然的,保罗想到那产生这么多炫耀伟大人物的地方去。如果像这样的人受到感动,接受基督,那会发生何等的果效呢?西班牙是基督教信仰必然的目标。不过据我们所知,保罗从末到过那里。在他到耶路撒冷以后,他即遭逮捕,不再获得释放。不过在写罗马书时,他有这种期望。

保罗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他像一员大将,把一张地图,放在跟前。他觉得在这时候,他可以自小亚细亚继续前进,他可以把希腊暂时搁置一边。在他面前,他看见整个西部地区,为引人归主的处女地带。不过如果他要向西部进军,他需要一件事──进军的基地。他需要一个总部。他需要一个接济的地方。只有一个基地的可能性──那就是罗马。

这就是保罗写这封信的原因。在他心里,他有这伟大的理想;在他头脑里,他有这伟大的计划。他需要把罗马作为这新进军的基地。他知道在罗马的教会必然知道他的名字。他也知道,因为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罗马有关听到他的事,是混杂的。反对他的人散布谣言,说他坏话。因此他写给在罗马的教会,说明他信仰的中心和要素;这样,在他要采取行动的时候,在罗马有一个和他深表同情的教会,可作为西班牙及西部地区的供应线。因着这一计划,因着这一动机,保罗在主后五八年,在哥林多地方,坐下来写他的罗马书。

{\Section:TopicID=113}本书的计划

罗马书既为一封非常复杂,亦为一封小心书写的信。因此,如果在我们心里先有这一封书信的计划及纲要,对于我们研读本书,有很大的帮助,本书共分四部。

(一)一至八章,讲到义的问题。
(二)九至十一章,讲犹太人,选民的问题。
(三)十二至十五章,讲到生命生活的实际问题。
(四)十六章,这是一封举荐非比的信,及向各人问安。

(一)当保罗用“义”的一字时,他意指着与 神有良好的关系。人之为义,乃是他与 神有良好的关系,且在行为上表明出来。

他开始综览外邦人的世界。我们只要看外邦世界的堕落腐败,便知道他们没有解决义的问题。他看犹太人的世界。犹太人想用小心翼翼地遵守律法的方法解决义的问题。保罗自己也曾亲自尝试过,结果遭受挫折失败,因为在地上没有一个人能完全遵行律法,因此每一个人继续不断地意识着有负于 神,且在 神审判之下。

保罗找到了义的道路乃是完全的信赖、完全的顺服。唯一与 神有良好关系的方法是接受 神自己的话,把自己──就是这样的自己,投靠在 神的怜恤慈爱之下。这是信的方法。这是知道,重要的并不是我们为 神做了甚么,乃是 神已经为我们做了成全的工。在保罗看来,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并不是我们做了甚么值得邀 神的恩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做。整个的事乃是恩典的事。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用爱心、感戴、信赖、接受 神为我们成全的。

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负责任,随我们的心意妄行。我们必须永远永远地努力使我们配受这样为我们成全的大爱。我们在人生上有了转变。我们不须再尝试去完成那严厉、苛刻、定罪律法的要求;我们不再像在审判官面前的罪犯;我们成为将我们全生去爱那一位首先爱我们的人。

(二)犹太人的问题乃是一个苦恼的问题。实在的,他们是 神的选民,然而当 神的独生子来到世间的时候,他们拒绝了祂。对于这件令人心碎的事究能有甚么解释?

保罗所能找到的唯一答案是,至终,这一切都是 神的作为。不知怎的,犹太人的心变为刚硬。不过并不一切都是失败,因为往往有一部份忠心的余民留下。况且这一件事并不是没有一些效果。就是因着犹太人拒绝基督的一件事,却开启了外邦人的门户。这一件事并没有终结,因为最终外邦人要使犹太人归回,众人都要得救。

不过,保罗却更进一步。犹太人常常说,因为他们是犹太人,他们是选民的一份子。这完全依靠自亚伯拉罕传下的苗裔、血统、种族。不过保罗主张真正的犹太人并不依靠他的血统属于亚伯拉罕的血统。真正的犹太人乃是有像亚伯拉罕一样在爱心信心里作出完全投顺 神的决意。因此,保罗争辩说,有许多纯粹血液的犹太人,他们实在不是真正犹太人;有许多其它国家的人,反而是真正的犹太人。新以色列民并不是一件种族的事;它乃是由与亚伯拉罕对 神有相同的信并有相同的态度的人组成。作为选民的一份子并不藉着在种族上为纯粹的犹太人,而为与亚伯拉罕一样对 神有信心的人。

(三)罗马书十二章是一章有关伟大伦理的陈述,应当常和登山宝训并读。在那里,保罗定下了基督徒信仰的伦理质量。第十四、十五,两章讲到一件时常重复的问题。当时在教会中有一部份思想狭窄的人,他们禁忌某些饮食,他们认为特别的节期仪式是非常重要的。保罗以他们为柔弱的弟兄,因为他们的信心依赖外界的事物。另外有一批开放自由的人,他们已经从外界的条文规律仪文中获得释放。保罗以他们为信心上比较刚强的弟兄。保罗很清楚的表明他同意于比较自由的一派。不过他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每一个人必不可以做甚么事损害比较柔弱的弟兄的良心,或是放下绊脚石。他整个的看法是我们必不可给要做基督徒的人如上重担。为着软弱弟兄的缘故,我们不惜放弃我们以为是的或是我们认为万全的事。基督徒的自由必不可以用于损害别人的生命或良心。

(四)第四部为本书信的结束。它举荐从坚革理教会里来到罗马的一位女信徒──非比。本书信以一串问安的话及最后的祝福语作为结束。

{\Section:TopicID=114}两个问题

罗马书的第十六章,对于学者们来说,常是一个问题。有许多学者觉得它并不是真正的属于罗马书信的一部份。它是一封寄给其它地方的一个教会的书信,以后当把保罗的书信收集在一起的时候,它就附着在罗马书后。学者们有甚么依据达到这一种结论?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在这一章里,保罗向二十六个不同的人问安。其中二十四人,保罗指出他们的姓名。他们和保罗都是非常亲密的。有的亲密得非常之深,好像保罗称鲁孚的母亲就是他的母亲。保罗既然在那里有二十六个亲密的知己,对于一个非他所立,他也没有去过的教会,怎样可能!在事实上,他在这章里问安的人比他任何书信中为多,而他却从末到过罗马。在这里必须有需要解释的地方。

如果这一章并不是写给罗马的,那么它写给那一个地方呢?在这里百基拉和亚居拉可以作为线索。我们知道当革老丢颁发谕旨吩咐犹太人离开罗马时,他们两人在主后五十二年离开那里(徒十八2)。我们知道他们与保罗一同往以弗所去(徒十八18)。我们知道当保罗写信给哥林多的教会时,他们都在以弗所,隔了不到两年,他写罗马书(林前十六19)。我们知道当保罗写教牧书信的时候,他们仍在以弗所(提后四19)。毫无疑问的,如果我们看到一封信给百基拉居拉的信,没有说明地址,我们一定会假定这封信是寄到以弗所的。

还有其它理由使我们相信这第十六章是寄到以弗所么?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保罗留在以弗所的时候比较其它地方为长。很自然的,在那里有许多他要问安的人。他讲到以拜尼土‘在亚西亚是归基督初结的果子’。以弗所是在亚细亚。这是一封写给以弗所的信,显为很自然;写给罗马的信反而显为不自然,罗十六章十七节讲到那些‘背乎所学之道的人’,似乎好像在说有的人可能不顺服他的教训,而事实上保罗从未到过罗马教导他们。

学者们可以争辩第十六章原本是寄给以弗所的,不过他们的论证却没有像它们表面的有力。第一件事,我们没有证明这一章除了附着在罗马书以外,还有附着在任何其它地方。还有一件事,很奇妙的,保罗写给熟悉教会,却没有个人的问安的话。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哥林多、加拉太、腓立比,都没有个人的问安。这些教会保罗都是熟悉的。另外一个教会──歌罗西,保罗从没有去过那里,却有个人的问安。

这理由实在很简单。如果写信给熟悉的教会,附上个人问安的话,会引起漏掉的人的嫉妒和不愉快。反之,他写给他从没有去过的教会,他要尽量建立个人的关系。保罗从没有到过罗马的一桩事实,使他更要和更多的人建立关系。再者,百基拉、亚居拉是因为王命被逐出罗马。是否很有可能,在六年或七年以后,情势改变,他们从异乡返归罗马故居,重操旧业?是否很有可能,其它的人也是这样,遭受放逐,暂居异乡,在那里遇见保罗,现危险已过,返归罗马──他们的故居?保罗很高兴在罗马有这么多接触。他想把握住这些机会。

更进一步,我们以后在详细研究十六章时会看到,许多的人名──亚利多布家及拿其数家。暗伯俐、尼利亚及其它的人──很适合罗马。虽然有为以弗所辩护的,我们可以说我们不需要把第十六章从罗马书中割掉。

还有更有趣、更重要的问题。有的早期稿本,对于十四、十五、十六章有些奇异的事。颂赞词最合适自然的地方是放置在书信的最后。罗马书十六章廿五至廿七节是颂赞词,放在最后。大多数最好的稿本是如此。不过有些稿本放在十四章之后;有两种好的稿本在两处都有;有一种古老的稿本放在十五章之后;有两种稿本两处都没有,不过留下空白处。有一种古老的拉丁稿本有一系列的分段缩写。在这些分段的缩写中,最后的两项如下:

五○:他的危险是因为吃肉使弟兄忧愁。这分明是指罗十四章十五至廿三节。

五一:主的奥秘,在祂受难以前是隐藏的,在祂受难以后显明出来。

这是很清楚的等于罗十六章廿五至廿七节的颂赞词。很明显的这些缩写文是从没有十五章及十六章的稿本写成的。有一件事给与这一个问题很大的光照。有一种稿本略去一章七节及一章十五节的罗马两个字。也没有写明受信人为谁。这一切表明当时流行的罗马书有二种──一种是像我们所有的包括十六章,另一种只有十四章,或许还有一种包括十五章的。这解释必然是这样的。保罗所写的罗马书是十六章;不过第十五章及第十六章只是论到有关罗马教会的事。它们是罗马的私事及个人的事。没有其它的书信像罗马书一样给与保罗教义的撮要及他的福音的精粹。当日所发生的必然是从罗马流传在所有的教会,除了颂赞词以外,略去最后富有本地色彩的两章。当时必然觉得罗马书是这样的基要,不能只留在罗马,因此把纯粹有关本地的部份删去,寄送给整个的教会。当我们追求这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时,我们发现就是在最早的时期,教会觉得罗马书的伟大,表明保罗的心智,不能只为一个教会所有,当属于整体的教会。在我们研究本书的时候,必须记得人们常视罗马书为保罗心智的精髓。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