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罗马书第十五章

 

C 基督的榜样(十五16

  保罗列举基督的榜样,作为他论基督徒自由与相爱的结语,谁比基督更不受禁忌的限制呢?然而谁又像祂那样谨慎地承担别人的软弱?良心清洁的人,在采取行动之时,何等容易对别人的评论毫不在乎,说:“我自己喜欢就好。”他们所做的固然没有错,但这却不是基督的作法。祂的作法是先考虑别人,斟酌他们所关怀的,并在各方面尽量帮助他们。甚至“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果祂求自己的喜悦,在某些方面祂的生活与工作很可能会与祂所曾做的不同。基督并没有要求自己的权利;祂总是将别人的益处放住自己之前(参腓二58)。但是,也许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祂总是将神的旨意摆在第一位;这种看法源自他引用的诗篇六十九9

  这段引言之后的话,含括了整个新约到处可见的一项原则:凡引用或提及旧约之处,都是应用此项原则,旧约圣经谆谆教诲的恒忍功课,以及其中对信心的鼓励,对基督徒持守盼望产生很大的激励。保罗也指出,它对助长弟兄的合一,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他祷告说,愿那教导祂子民恒久忍耐,又藉圣经鼓励他们的神,赐他们同心同意的心,使祂因他们合一的见证而得着荣耀。

  1.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参加拉太书六12:“若有人偶然被犯过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2. 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NEB 作:“要考虑那些事对他有益,可以建立所共有的生命”。参十四19,及腓立比书二34

  3. “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引自诗篇六十九9下。约翰福音二17曾引用9节上半,指耶稣洁净圣殿的事227。前文曾指出,教会早期便将诗篇六十九篇解作基督的受苦,以及报应会追上逼迫祂的人。这里所引的话(正如此篇诗大部份的话)是向神说的,由此可见,耶稣对神的忠心令祂遭受辱骂与侮蔑;而如果祂选择一条容易的路,就可以避免这一切。

  4. 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哥林多前书十611陈明同样的原则,可参照。圣经(当然,这里是指旧约)对神的信实有充份的证明;因着基督应验了经上的话,在这亮光中读圣经,更能有所体会;因此这里豉励读圣经的人,将盼望放在主身上,并耐心等候祂。

  5. 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见十二1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9,Name=. 基督的律法(十二921}

  6. 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如果他们能和谐相处,藉着他们合一的敬拜与见证,神便能得着荣耀。在罗马帝国的中心若能有这种合一的见证,对福音传扬的裨益将无与伦比。

 

227 C. H. Dodd,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1952, p.58

 基督与外邦人(十五713

  保罗说:“因此,你们要效法基督的榜样。祂毫无歧视地接纳我们,我们也应该互不歧视,彼此接纳。”

  他继续说:“我的意思是,基督来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首先,直接向犹太人,为要应验神向他们列祖的应许;然后,也向外邦人,使他们能因神未立约就享怜悯而大为喜乐。”但是,如果向犹太人传福音,是应验了对列祖的应许,向外邦人传福音,使他们归信,也是旧约的预言。保罗列举了一连串旧约的见证,其内容都是外邦人颂赞以色列的神,并将他们的盼望投注于以色列的弥赛亚身上。

  神带领相信祂之外邦人的方法与程度──接纳他们,与有信心的犹太人同列为神的子民──可能是一项奥秘,向以前的世代隐藏,直到藉保罗的事奉成为一件事实(弗三26;西一2527);但是保罗清楚看见,外邦人将因福音得荣耀,是旧约时代就已有的预言(参加三8)。换言之,他认为自己的事奉,是神实现祂向外邦人之应许的途径。

  保罗愿他的读者都能享有丰盛的喜乐与平安、信心与盼望,以这段祷告作为本书信论基督徒生活部份的结语。

  7. 你们要彼此接纳。接纳其它基督徒要在心中,也在家中。若领受保罗的劝勉,而效法基督的榜样,这样的接纳将是毫无保留的;因着祂子民彼此以爱心与慈怜相待,神就将得着荣耀。保罗心目中特别关心的,可能是犹太信徒能与外邦信徒毫无保留的彼此相交;当然,他的关心不会只局限在这个范围。

  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这里的“你们”(hymas),有另一种读法作“我们”,许多经文都有此例;参 NEB。“既然基督对他们两方都不轻视,他们就应该保持合一,不彼此轻视”228(加尔文对本节的注释)。

  8. 基督……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亦即,“犹太人的执事”(NEB)。耶稣亲自作证说,祂在世上的工作“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太十五24)。译为“执事”的名词是 diakonos;参耶稣的话:“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diakonethenai),“是要服事人(diakonesai)(可十45),及“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diakonon,路廿一27

  要证实神的信实。(按英文)NEB 作:“要实现祂对列祖的应许”──即在基督身上实现的应许。

  9. 叫外邦人,因祂的怜悯荣耀神。基督向“受割礼人”的直接事奉,由作“柱石”的使徒(加二9)承继;而祂赐给外邦人的祝福,则主要由保罗执行。

  “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引自诗篇十八49(撒下廿二50),大卫在将非以色列人纳入他的王国之后,算他们也属于以色列之神的产业。基督徒对这观念的应用,参雅各在耶路撒冷大会中(徒十五1617),引用阿摩斯书九1112(七十士译本)。

  10. 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引自摩西之歌(申三十二43)。(参前面曾同样引用这首歌:十19,十一11,十二19。)

  11. “外邦阿,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祂。”引自诗篇一一七1,那里呼召全世界来称颂以色列的神,因为祂有慈爱和诚实。

  12. “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衪。”引自以赛亚书十一10,“耶西的本”所发的“一条”(赛十一1),即他们所期待出于大卫家的弥赛亚,“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祂”。约拿单的亚兰文旧约将最后一句译为:“列王都必顺服祂”(参创四九10末)。耶稣为大卫后裔,参一3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24,Name=A. 問安(一1-7}。保罗在律法、先知与诗篇中,都找到向外邦人工作的见证

  13.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人有盼望的神”,这称呼可能是因上一句所引以赛亚书十一10的末尾,提到“盼望”一词。参十四17,和平与喜乐是神国度中的福份。因为“使人有盼望的神”将自己作为祂儿女的盼望,所以他们现在便可以享受这些祝福。

  使你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这里再次提到,是圣灵使得信徒能在今生经历来生将有的福份。他们的盼望最壮丽的目标,就是神的荣耀(五2)。

 

228 亦即,既不轻视犹太人,也不轻视外邦人。

尾声(十五14~十六27

{\Section:TopicID=179}A 自述职志(十五1433

  保罗向罗马的基督徒表明,他信中所写的教导,并非基于他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彼此教导;他清楚知道他们在道德与知识上的程度,因此他所写的,不过是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已经知道的事,而不是教导基督教的基本要道。况且,虽然他并不是罗马教会的创立人,但他是外邦人的使徒,他乃是以这身份写信给他们。他将这使徒的职份视为祭司的事奉,而他的外邦信徒便是他献给神可蒙悦纳的祭物。

  到目前为止,保罗执行这使徒职份已经超过二十年,虽然工作尚未完成,但回顾这些年,他对基督藉他所作的工作,没有理由感到不满意。他从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到处都传了福音:在加拉太、亚西亚、马其顿、亚该亚,沿着大路的主要城市,都已有信主的团体,可以见证保罗使徒的工作。他的目标是,将福音遍传至所有未传到之处;既然他在东方的工作已经完成,他就转向西方,计划传福音到西班牙。往西班牙途中,他有机会一偿夙愿,往罗马一行,并且他期待去探望这首都中的基督徒,因与他们相交而重新得力229

  然而,他必须先到耶路撒冷一趟。过去两年多来,他在外邦教会所推动为耶路撒冷教会的捐款,现在已经准备妥当,可以交付受款人了。保罗想陪教会所差派的人前去,赠送这份礼物。他回到圣城,等于有机会向那差派他的主作一个报告,说明他到目前为止所尽到的职责。

  待他在爱琴海一带的工作如此“盖上印”之后,他才会开始西班牙的旅程,并且顺道访问罗马。他已经告诉罗马人,他渴望在该城中传福音,因着在那儿的使徒工作,结一些果子;现在他提到,他相信去拜访他们之时,必能藉着讲道带去丰盛的祝福。目前,他则要求他们代祷。他清楚明白,在耶路撒冷极可能会遇到麻烦。他非常需要他们代祷,使他能“脱离在犹太不顺从的人”(31节),使徒行传廿一27起的记载,表明了这一点。他也许甚至担心,耶路撒冷教会能否接纳他和他的外邦同伴,以及他们会如何接受这份礼物(如果他们愿意接受的话);无论如何,他要求罗马人祷告,使这份礼物可蒙悦纳。

  使徒行传的记载(廿一1725)表明──因为是其中的“我们”段落,所以这一点更加明确──保罗和外邦信徒的代表去拜访雅各与其它长老时,的确受到了欢迎。但是那一段也同样表明,雅各与其它长老对教会中一般信徒的反应感到担心──因有上千人都为律法大发热心,而他们曾听见报导,说保罗在犹太人分散的各地如何教导,如何行事。由于他们急着要安抚这些激进份子,他们建议保罗采取一项行动,结果却造成他的被捕与入狱,以致他最后到罗马的情形,与他写这封信时所预期的大不相同。230

  14. 能彼此劝戒。他们显然已经这么做了。不像希伯来书的收信人,要别人讲:“你们……本该作师傅”了,实际上他们却还需要再一次领受福音初阶的教导(来五12)。

  15. 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稍微放胆”(英文作“十分大胆”),是因为罗马教会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他向他们说话,不像他写(或说)给哥林多教会时,感到那么自由。

  神所给我的恩典。参一5,十二3

  16. 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可蒙悦纳。这几句话充满敬拜的意味。保罗是一名服侍者(leitourgos231;他宣扬福音是一种“祭司的事奉”(hierourgeo);他的外邦信徒是他献给神的祭物。

  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当时显然有人认为,保罗的外邦信徒是“不洁净”的,因为他们没有受割礼。对这类苛责,保罗答复说,他的信徒是“洁净”的,因为圣灵已经来住在他们里面,使他们成为圣洁了(参19节,“圣灵的能力”)。他在另一封信中说:“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腓三3)。犹太派的人以肉体夸口(即,以身为犹太人所承袭的特权夸口),却不如外邦人圣洁,因他们学会只在基督里夸口(参罗八8)。同样,彼得也在耶路撒冷大会中提醒同为犹太信徒的人说,外邦人听见福音之时,神如何赐给他们“圣灵……正如给我们一样;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徒十五89)。

  18. 使外邦人顺服。使他们顺服基督(参一5),以应验旧约的预言,列国都将归顺大卫之子(参创四十九10,见以上12节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77,Name=Ⅷ 基督與外邦人(十五713})。

  19. 从耶路撒冷。保罗作基督教传道人,是始于大马色与亚拉伯的拿巴坦(Nabataean)。他更广的事奉,即向外邦人作使徒,则起始于叙利亚的安提阿(徒十三1~十四28,加二11)。那么,他在这里为何以耶路撒冷作为他事奉的起点?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心目中所想的是某些事件,诸如使徒行传廿二1721所描述的异象232,或(可能性较小)他在加拉太书二110所提,与耶路撒冷领袖的会面;但更可能的是,他乃是以耶路撒冷作为整个基督徒运动的起点与首府(参路廿四47;徒一48),如此,就实现了以赛亚书二3下与弥迦书四2下的异象。

  直转到以利哩古。即亚得里亚海东岸的省份。以利哩古在使徒行传或保罗到目前所写的书信中,都没有出现过。但是保罗在以弗所的工作结束后,到最后一次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之中,即使徒行传二十16一笔带过的时期,可能约有两年左右。这段时期,保罗似乎沿着伊格那田大道(Egnatian Way),从东到西横越马其顿,又转向北边,进入以利哩古。在说拉丁语的地区(当时的以利哩古正是如此)待一段时间,对他往西班牙工作的计划,应该是很好的预备。

  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NEB 作;“我已经完成了传基督福音的工作。”他所做的,是在犹大与以利哩古之间,每一个省份(并非每一个人)都传了福音,因此,在那一带的外邦世界中,他已经尽上使徒的职责了。

  20. 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他的作法记载于哥林多前书三10:“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诚然,他不一定会欣赏那“别人”的工作,不论那人是谁;而他也不愿意从其它立根基的人,招来对他自己的不满。这里没有直接论及罗马教会,或其创始人。

  21. “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引自以赛亚书五十二15(七十士译本)。希伯来圣经(译作“因所未曾传与他们的,他们必看见;未曾听见的,他们要明白”)是指当列国及其君王看见,他们从前所藐视的受苦的仆人,竟被高举,感到极其惊讶。希腊文圣经则正好适用于保罗对自己开荒布道原则的说明。这封信中已有充份证据显示,以赛亚书四十至六十六章被视为福音的见证(见一1{\LinkToBook:TopicID=124,Name=Ⅰ 問安(一17},十15诠译{\LinkToBook:TopicID=160,Name=3 向全地宣揚(十1421})。

  22. 我因多次被拦阻。参一13

  23. 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可以到你们那里。保罗认为罗马教会在扩展福音方面可以有所参与,分享(并且至终承继)他使徒的事奉;这并不是他最近才开始有的想法。见十18{\LinkToBook:TopicID=160,Name=3. 向全地宣揚(十1421},一1的诠译{\LinkToBook:TopicID=124,Name=A. 問安(一17}

  24. 然后蒙你们送行。保罗没有说得太白,但他希望罗马教会能成为他往西班牙进发的基地。

  25. 供给圣徒。耶路撒冷教会的成员格外是“圣徒”(参31节,林前十六1;林后八4;九112)但是保罗的信徒以及其它外邦基督徒现在与他们“同国”(弗二19),因此他也常称他们为“圣徒”,神圣洁的子民(见一7注释{\LinkToBook:TopicID=124,Name=A. 問安(一17}),这个说法十分正确。“供给”一词所译的字,是动词 diakoneo“服事”的现在分词(参十二7;十五8;十六1)。

  对这项“供给”进一步的细节,见于哥林多前书十六14,及哥林多后书八1~九15。保罗对罗马基督徒更自由地谈及这事,是因为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在其中。捐钱的都是保罗亲自建立的教会,很显然这是他极其看重的一件事。

  正如他对罗马人所说,这件事的意义之一,是让外邦基督徒深刻体认他们对耶路撒冷所欠的债。福音乃是从耶路撒冷开始传播的,起初传到邻近犹大的各省(如叙利亚,其首都叙利亚是在奥隆德河边),然后到更远的地区(如保罗过去十年所传到的地方)。外邦教会若受邀在物质上捐助全基督教会的母会,只不过是他们一点点的回馈而已。

  另一方面,保罗视之为巩固耶路撒冷与外邦教会相交的方法,这两者之间本应有美好的团契。他知道,耶路撒冷有不少严谨的弟兄,对他向外邦人的工作深深质疑。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有责任改变他的信徒,不再随从他的教导,而遵照耶路撒冷信徒的信仰与生活模式。虽然情况还没有严重到极端的地步,但是耶路撒冷与外邦宣教之间若有裂痕,对基督的工作便没有益处。这种裂痕唯有藉着慷慨表露弟兄之爱,才有可能弥补。

  为耶路撒冷收集捐款,表示保罗的看法没有任何改变。十年之前,他与巴拿巴曾作过类似的事,为叙利亚安提阿的基督徒带一笔捐款到耶路撒冷教会,救助饥荒之需(徒十一30;十二25)。耶路撒冷领袖祝福保罗和巴拿巴在外邦的福音工作,清楚他们是为此蒙召的,同时他们也嘱咐这两位,要继续记念“穷人”(参以下26节的注释)──保罗提到这件事时,说:“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二10)。

  但是对送礼物给耶路撒冷教会的“穷人”这事,双方是否看法相同呢?对保罗而言,这是表露弟兄之爱的行动,象征外邦信徒对神使他们得救的恩典感激的回报。然而,耶路撒冷的领袖可能认为这是一种贡献,是子会对母会应尽的责任(或许与犹太人每年所纳约值四分之一英的贡银性质类似,这是全世界犹太人的义务,以维持耶路撒冷圣殿的修护与事奉。)

  在保罗的的眼中,这不仅代表他的外邦信徒承认他们欠耶路撒冷属灵的债,不仅旨在巩固团契相交与弟兄之爱,更可说是他在爱琴海一带工作的高潮,代表一种敬拜与奉献,然后他才再向西方的新工场进发。这可算是“外邦人之祭”外面、可见的记号,是他到目前为止所尽祭司职份的巅峰。外邦信徒带礼物来到耶路撒冷,象征了到目前为止,保罗的使徒职份没有落空──这象征不仅是向着耶路撒冷,更是呈献在神面前。或许保罗计划要在圣殿,就是主曾向他显现,差他“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徒廿二21)的地点,献上敬拜,表达他对过去的感恩,并将未来奉献给神。

  26. 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保罗提到这两个省份,也许因为过去几个月他与那里的教会接触频繁。根据哥林多前书十六1,他在加拉太教会也曾推动类似的捐款,而推基古和特罗非摩伴随他到耶路撒冷(徒廿24;参廿一29),表示以弗所教会与亚西亚省辖下的其它城市,也都有份于这项事奉。

  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耶路撒冷信徒显然自称为“穷人”(参加二10,这里是用同一个字,ptochoi);这个称呼的希伯来文是ebyonim,后期的犹太基督徒仍然沿用,人称他们为以比安奈特人(Ebionites)。贺尔233假定,事实上保罗的捐款是为耶路撒冷整个教会,但是他不好意思说明,使用这种说法为托辞。这个假设并无必要。保罗屡次提到“为圣徒的捐款”等类的话,表明他对这个理由毫不引以为耻。

  27. 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捐款是外邦教会主动要采取的行动(保罗只是在他们的热情冷却时,再度提醒他们而已);然而这也是承认他们的债──是道德上的债,不是法律上的债。

  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不仅是爱心的行动,更是一种贡奉,是母会理当从外邦基督徒得着234,这可能足以代表耶路撒冷教会的态度,却不是保罗的态度。他坚持这是一种出于恩典的行动,并不是捐款的教会正式的义务(参林后八69)。或许,他也存着盼望,希望这个神在外邦中施恩的物质象征,能激起他在十一14所提到有益的“愤恨”235。这里的动词“供给”是 leithourgeo(参16节的名词 leitourgos,及其说明;并参林后九12,那里称捐款为一种 leitourgia,“服事”)。

  28. 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直译为“向他们印证了这个果子”。保罗用了正式的商业用语;参 NEB:“在我本人的印证下交付了这笔款项。”然而,这里所提的可能不是保罗自己的印证,而是圣灵的印证;这是他在外邦人当中工作的总成绩。

  29. 基督丰盛的恩典。这个恩典(英文为“祝福”,eulogia,在林后九5用来形容外邦人的捐款)将由保罗向罗马基督徒分享,并由他们再传给其它人(参一1115)。

  30. 藉着圣灵的爱。亦即,由圣灵所得,藉圣灵维系的爱(参五5)。

  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NEB 作:在这争战中与我联盟”。也许他所求于他们的,不仅是同心为他在耶路撒冷将遇到的微妙情况代祷,且是参与他更广的事奉。

  33. 愿赐平安的神常和你们众人同在。阿门。“赐平安的神”之称呼,在十六20又重新出现(参腓四9;帖前五23;及来十三20;林后十三11:“仁爱和平的神”)。这封信可能有一种较早的版本,以这个祝福作结语,详见导论:“c. 早期罗马书的校订本{\LinkToBook:TopicID=109,Name=c. 早期羅馬書的校訂本}”。

 

229 H. Knox, 'Romans  151433 and Paul's Conception of his Apostolic Mission', JBL 831964, pp.111

230 F. F. Bruce, 'The Romans DebateContinued', BJRL 64198182, pp. 354359

231 参十三6。在新约中,这个字总是指宗教仪式,有时指祭司的仪式,如来八2形容基督为“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leitourgos)”。也参照17节“神的事”(ta pros ton theon)与来二17,该处同样的词组是指基督的大祭司职份。

232 O. Betz, 'Die  Vision des Paulus im Temple von Jerusalem', in Verborum Veritas, ed. O. Bocher and K. Haackerl970, pp.113123

233 Gesammatle Aufsatze, ii1928, pp.5862

234 K. Holl, Gesammelte Aufsatze, ii, pp.4467

235 J. Munck, Paul and the Salvation of Mankind, p.303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